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425章 印象初改观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25章 印象初改观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425章 印象初改观

第425章 印象初改观

两天后。

晌午时分,东升街道办。

李建昆颠着“缝合怪”过来时,小院里停着一辆绿吉普,几名大檐帽正好从厅屋走出来。

和平刀具厂的腌臜事,动静闹得着实不小,像这种一家工厂管理层集体**的事件,极其罕见,饶是没有见报,坊间亦是传得沸沸扬扬。

“咚咚!”

李建昆来到街道主任办公室。

木艺茶几上放着几只待客用的白瓷杯,带着尖头杯盖的那种。

大檐帽们显然刚从这里离开。

“小李啊,来来,快进。”

“家”里发生这种丑事,周慧芳的心情其实算不上好,但看见李建昆后,仍然扬起笑脸。

两人坐在木艺沙发上,拉过一会家常后,李建昆打听道:“处理意见下来了吗?”

“严办!”

周慧芳沉声道:“这股歪风邪气必须遏制,孙光银像你说的,肯定没了。牛春建大抵出不来,邓忠武那些个,都是十年往上。现在只有罗宝丰不清楚,他又牵扯进来,我估计好不过牛春建。”

李建昆倒吸一口凉气。

比他想象的还猛。

由此可见,这年头,做人还是低调点好啊。

“不提这些晦气事。”周慧芳摆摆手道,“今儿找你过来,是想跟你谈谈和平厂的后续事宜。”

李建昆含笑道:“职工我们全部接收呗,当然了,还有生产资料。”

周慧芳拍拍他的手背说:“嗯,算是了却我一桩心事。那厂子呢,伱们不想要?”

李建昆怔怔道:“这不合规吧?”

岂能不想?

龙刀的生产效率极低,往后扩大产能是必要之举,而产能提升需要相关配套,厂房是基础。和平厂里还啥玩意不缺,极为省事,等于捡一个大便宜。

但是,和平厂是一家正儿八经的集体工厂,他们要是占下,以后保不齐整出什么幺蛾子。

周慧芳颇为伤脑筋,“我是瞅着空在那里,怪可惜的。”

李建昆思忖说道:“要不这样吧,我们租,以合理的价格租用和平厂。”

“好主意啊!”周慧芳眼神明亮,惊喜拍手。

这样不仅不浪费,又能给街道挣一笔收入。

别看龙刀厂承诺每年上缴三十万美金,这可是外汇,街道一分都留不下,区里会返多少补助款,还是个未知数。

“您老开会合计个价码吧,我不还价。”

李建昆打趣道:“但也别太便宜,那可不是好事,是给我们按定时炸弹。”

如此善解人意的孩子,哪里去找哟?

周慧芳拉着他的手,半个时辰舍不得放开。说起来,咱那孙女长得也是如花似玉啊,前年咋这么想不开,让她提前嫁人了呢?

仅仅一天后,街道办下来结果——

同意龙刀厂承租“原和平厂”的厂区,及所有生产设施,每年租金八千元人民币。

李建昆喊来老林,当日签订合同,暂定租期五年,并当场支付第一年租金。

街道办得到一笔巨款,犹如久旱甘霖,极大解决债务和某几项亟待落实的问题。

李建昆再送他们一个好事成双。宣布将在东升街道范围内,招聘一百名新工人。

彼时会议室里,以周慧芳为首的一众街道干部,高兴得直接蹦起。——

东升街道虽然这样喊,实则它的所属范围远不止一个街道,68年之前,叫作五道口街道办,90年代后,又称作学院路街道办。

隔日,五道口的几条主要街道,以及居民区的宣传栏中,多出一张招工告示。

从清晨被第一个人发现后,消息立马引爆,后面宣传栏前人流不断。

不少人获知消息,喜大普奔,完全忘记出门是准备买菜的,还是遛弯,撒丫子往家里赶。

只怕错过大好事。

这年头,谁家还没个家里蹲?

陈秋慧挎着一只竹篮子,快走到菜场时,发现路口宣传栏边,黑压压一片人头,不知发生什么大事,也跑过去凑热闹。

虽说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女儿,但她并不认识字,遂用武普话,向旁人打听起来,“大兄弟,红纸上写的啥呢?”

“好事!龙牌刀具厂招工,招100人。大姐,您家有几个工作饭碗啊?”

陈秋慧摇头道:“一个没有。”

“哟!那您可赶上了,上面说像您家这种情况,会优先照顾。”

陈秋慧动了些心思。

以往在老家小镇上,是没得机会,那会孩子又小,只能靠腿脚不利索的丈夫,起早贪黑养活全家,她心头其实一直有愧疚。

明明她才是好手好脚的人。

现在不同,女儿且不提,早不要家里操心;连儿子在北大附小上学,只需早晚接送,甚至他自个都能跑回,没几步路。

“大兄弟,要什么条件吗?您看我这种,大字不认识一个?”

“没提呢,只说能吃亏耐劳。大姐,我瞅着您像个精干人。”

“噢噢,吃苦我行。”

陈秋慧又打听几嘴,这家龙牌刀具厂,虽然不是国营单位,但厉害着,能出口挣外汇,据说待遇极好。

她心思活泛得厉害。

中午去巷口给摆摊的丈夫送饭时,强忍住,没敢说出来。她清楚丈夫的性格,觉得单是找他商量,成功率不高,寻思得拉个强援。

极尽忍耐到晚间,等到女儿勤工俭学回来。

下了一小挂面,打个水溜蛋,女儿肚子极小,但好歹让她吃点,学习这么辛苦,还要天天打工——

这也是她生出想法的一个重要缘由。

张罗女儿在堂屋吃饭,陈秋慧进房推出丈夫,三人围坐在四方桌旁,她鼓足勇气把话头说开。

沈学山蓦地笑起,瞅着自己傻媳妇儿道:“这事你也敢想啊?不提其他,你户口都不在本地,不记得壮壮上学的事?人家能收你?”

陈秋慧:“……”

千算万算,算漏这一茬。

顿时唉声叹气,失落不已。

沈红衣捧着大海碗,抬头瞅一眼母亲,问道:“妈,你怎么突然生出这种想法?”

家里现在不差钱,学长的钱已经还清,她还有不少积蓄,都不敢一次性拿出来。

陈秋慧看看丈夫,有些话不好说开,“反正…我想,我这一辈子还没做过什么正经事,用红衣你的话说,妈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嚯嚯!

沈学山诧异看向妻子,要是别的由头,他还能摁回去,这个理由找的,硬是让他无法反驳。

沈红衣也小小惊到一下。

思想大觉醒?

“你要真想去,这个厂,其实好进。”招工的消息沈红衣并不知情,她觉得有些事,趁着这档口,应该说出来。

“噢?”

“为啥?”

沈家两口子皆是一脸疑惑,难道还能不看户口?

“这家工厂幕后的东家,是李建昆学长。”

“啊?”

“他?”

沈家两口子同时一惊。

陈秋慧忙道:“我可听说这家厂子能干出口呢!”

沈红衣点点头,“他们每年会给东升街道上缴三十万外汇。”

“嘶!”

沈红衣看着倒吸凉气的父母,补充道:“这次招人应该只是第一拨,上回他们厂过来十几批外商,产品供不应求,往后产能会逐步提升,需要的工人也会越来越多。”

陈秋慧啧啧道:“小李好能耐啊!”

沈红衣望向父亲,“爸,你说这算不算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沈学山沉吟道:“他自个也没少赚吧?”

说罢,自顾自推着轮椅,返回里屋。

不过在背过身的那一刹那,嘴角泛起一丝笑容。

“诶,当家的,你别走啊,那我还能不能去?”

沈学山没搭茬,给个背影你自己体会的意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