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468章 剑指特区,风云际会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68章 剑指特区,风云际会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468章 剑指特区,风云际会

第468章 剑指特区,风云际会

正月十五之前,李建昆一直在落实大队发展基金的事。大队为此还扩招几个岗位。当然,没有编制的那种。

他把自己过年带回的钱,又跟二姐和山河凑凑,凑出十万整,作为第一笔发展基金,存入大队。

这笔钱可以支撑很多社员同时创业。

这年头只要敢干,想亏都不容易,等第一拨社员挣到钱,发展基金的良好循环就形成。

正月十六,李建昆叫来黄河卡车,送小平安回县里。好巧不巧,路上遇到包拖拉机同样进城关的李大壮家三口子,后斗里有包裹,人模狗样的李坚强坐在一只包裹上,脸色铁青,也不知是被冻的,还是气的。

清溪甸全员拒绝跟他出国后,据说他还去别的地方努力过,比如他老母冯金兰的娘家,但人们犯嘀咕啊,既然是这么好的美差,为啥你们清溪甸没一个人去?

不怪大家提防,这一家的口碑属实不咋样。

逢人能看出,李坚强眼里现在根本没他父母,李大壮和冯金兰只差没喊他爹。就这么个人,能指望他出国之后念及同乡之谊,照顾你?

李大壮和冯金兰自个心里有没有苦楚,不晓得。但在很多乡亲们看来,为人父母却要反过来怕儿子、巴结儿子,实乃人生最大的不幸。

黄河卡车卷起一层尘灰,覆盖拖拉机后,扬长而去,双方都留意到对方,谁也没打招呼。

李坚强抹满头油的头发,大概率“吃”进不少灰,空气中隐约传来愤怒的咒骂。

李建昆无所吊谓地打个哈欠,又不掉块肉。来到城南大哥家后,他偷偷塞给嫂子符巧娥一千块钱,嘱咐她要把小平安养得白白胖胖;完了和彪子一起,去养猪场逛了一圈。

养猪场的规模扩大不少,按照这个趋势,往后很难讲是“县味精厂的养猪场”,还是“县养猪场的味精厂”,绝对有人傻傻分不清。

正月十八,小王上门来请李建昆去他家吃饭,老王下的邀请。

实际上初五已经吃过一回,彼时不老少人,王家好多亲戚在。这一顿人员倒是简单,只有老王家的三口半和李建昆。

酒足饭饱后,王秉权把李建东拉到二楼客厅,端茶递烟,咨询起变卖家当、到京城置业创业的可能性。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老王两口子只有一个独苗儿子,显然动了心思想跟着儿子走。

李建昆的意思是等两年,如果到时候他主意不改,会帮忙安排。小王和鲁娜也不急于结婚,反正要睡也能睡……

正月二十,在半个大队的送行中,李建昆和二姐告别离家,在镇上与小王、鲁娜汇合,四人正式返京。

京城。

时节临近三月,却一点没有春天的气息。

清溪甸已经穿不上厚衣服,这里还得棉猴、狗皮帽,棉手套齐上阵。

李云裳回京后,火急火燎筹备小酒馆营业,现在不仅为赚钱,更有一种责任,怕熟客们等急。

小王和鲁娜去二环里的鲁家小住,毕竟春节不在,高低要弥补一下。

李建昆续上年前躁动的搞钱的心,休整一日后,开始巡视自个在京城的商业版图,先到暂安小院,大环境还是那样,得继续熬;又到龙牌刀具厂,春节里,三家经销商果然全来进过货,货量都不小,厂子不跨越式的提高产量,甚至都不需要发展其他客商。

这事自然落在林敬民头上。

老林虽说是个半道出家的管理人才,架不住现在生活里除去儿子,再无其他挂念,一天至少十六个小时趴在工作上,一心想把厂子干好,也想给儿子攒个好前程。

“难神”也怕有心人!

最后到中关村。

这边现在可有点热闹,大街上有人在搞测量,一些工程机械开过来,停在马路两旁;沿街的一些地方,有建筑单位的人拿着图纸探讨。

比街道办的工程更快的,是李建昆和陈春仙的“中关村科技大楼”项目,在中关村大街中段位置,已经破土动工,目前在打地基。

李建昆凑近瞅了瞅,这年头做事,还不兴豆腐渣工程,一洋镐下去准一个坑,那叫一地道。

来到没啥变化的等离子体服务部。

这里的一间木板房,现在变成科技大楼项目临时工程部。没见到陈春仙的人,倒是撞上老纪,老纪请他到办公室落座,端来茶水,聊起科技大楼的建设。

两人闲聊一个多小时,大忙人陈春仙总算出现。

老纪起身去忙别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俩。陈春仙给自己的大茶缸子里兑上热水,摇晃一会,咕噜咕噜几大口后,打开话匣子。

“属于我这边的活,前期准备工作,我完成大半截了。”

李建昆心头一喜,“二代光刻机?”

陈春仙瞅瞅他道:“你先别高兴,听我说完。”

李建昆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春仙继续说道:“像伱说的,我这张老脸现在还算有点面子,9003所同意卖给我们光刻机,但是没现货,仅有的几台他们和别的单位全在用,得订制,专门订制。”

他将“专门”二字,加了重音。

李建昆听明白,价格不菲。想想倒能理解,一些工厂或者实验室,得特地为你去打造一个零部件。

“多少?”

“三十五万。”

诶?

也不贵啊,李建昆心想。

搞得他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他脑子里对于光刻机价格行情的印象,多半还停留在后世,动辄一台上亿美刀。

陈春仙见他双眼略微睁大,以为他被吓到。

“看到没,钱多不经用,买这一台设备就去三十五万,我去9003所参观过,里头的设备仪器多得吓人,全置办好,再加上培养人才、盖大楼,添办公用具。我跟你讲,咱们的二百八十万,花花就没了,咱还得留一部分支持其他项目搞研发咧!”

李建昆完全懂他的意思。

“我从现在起,翘着屁股搞钱呗?”

陈春仙哼哼道:“你心里有谱就好。”

李建昆谱了一个春节,他现在手头有三百万软妹币,一百六十万美刀(算上春节的货款),一百万港币。如何利用这些钱,生出更多钱,正是他今年的目标。

同时,中关村这边的高科技核心生产资料敲定,他也得跟上节奏,打算正式着手布局高科技产业。

他仔细琢磨过,两个目标可以并行。

那么眼下全国范围内,甚至于算上日后,哪里的土壤最适合高科技产业落地扎根?

1982年,我军大裁军,任总去了鹏城给南海石油搞后勤。

王总在特区发展公司任个闲职,私底下做中间商,玉米倒得如火如荼。

昨天李建昆补看春节期间的报纸,留意到一个消息:一月份,南洋银行在鹏城成立分行了。

这是改开后,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外资银行。

它的创始人庄世平先生,是著名爱国企业家。1949年南洋银行在港城成立,是它让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港城上空。

外资银行进入鹏城,其中饱含着许多深远意义。会牵引去大批的国内外投资者。

此等风云际会,怎能少了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