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472章 老对头碰面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72章 老对头碰面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472章 老对头碰面

第472章 老对头碰面

东湖丽苑,一期。

这里的108套房子,前年开建,已经落成交房。此次组织这批老客户过来,原因有二:

其一,多半人还没见过自己的房子。

其二,进一步压榨……呸!进行二次销售。

一身西装笔挺的徐庆有,右手拿着一支三角旗,摇摇晃晃的,把客户们带到特意捯饬出来的一个样板间。

“各位港胞来宾,这是我们特聘国际知名设计师操刀,由大陆国企施工,打造而成的精品装修项目,大家可以看看设计风格和施工质量,绝对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居所。”

徐庆有一边介绍,一边招呼客户参观。

等在场港城人都看得差不多时,他适时再次开口:

“当然我们还有多款装修风格,诸位可以在样品册中查看,供您挑选。而像眼前这款风格的高质量装修,只需18888港币,折合人民币不到六千元,您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客户们呈现出两种反应。

其中一部分在大陆置业,仅仅是看好鹏城的发展前景,加上房价和港城对比,基本等于白菜,买来投资,坐等升值。自然没有装修需求。

另一部分人,倒是有居住的刚需,他们有意或已经在特区投资,往后会经常过来,有个好窝很有必要。

黄茵竹应该是个个例,她在这边置业,纯粹只是买个度假屋。她的一套房子,还是从别人手上转来的,多付三万港币。

因为她不想等。

某个没心没肺的家伙,撂下港城的摊子不管,整年不露面。

得,你不过去,那我过来!

在大陆拥有住房后,有些方面会方便许多,至少不用像旅行的歪果仁样,每天要去所里报道。

18888港币,小钱。

去年按那家伙的指示,投资的几部电影,全部大赚。尤其是一部《少林寺》,不仅在港城大火,东南洋的片商非常感兴趣,接下来应该会引进到不少国家,收益趋势十分可观。

黄茵竹小手一挥,“那谁,过来一下,我要预定装修。”

徐庆有喜笑颜开,屁颠屁颠凑上来,娘的,可真香!

这女人他留意一路,肤白貌美大长腿,集可爱性感于一身,相当奈斯。还是个小富婆。

要是能泡上,简直爽歪歪。

“黄小姐对吧,小徐竭诚为您服务。”——

东门老街。

傍晚。

拾掇清爽的李建昆,靠坐在小客厅里的一张半新不旧的木艺沙发上,与林新甲商议着在特区成立合资工厂的事。

咔咔!

门口传来动静,同样整得光鲜亮丽的金彪和陈亚军,拎着大包小包回来。

“让你们去买饭,买这么多面包干嘛?”李建昆搭眼望去,没好气道。

陈亚军扬扬手说:“饭买了呀,面包是面包。”

金彪帮腔,“你不吃我们吃。”

艹!

老子的外汇券,净给你们泡妞了。八成还泡不上。

想想看,人家连人民币都不稀罕,还能稀罕内地男人?

一堆国民铝饭盒摆上木茶几,几道广式美食:烧鹅、蒸腊味、叉烧……配俩时蔬,就着大米饭,四人边吃边聊。

李建昆和林新甲谈完正事后,瞥向旁边道:“我说你俩,又争一个妞?干嘛不打一架,先嫩死一个再说?”

“嗨,打打闹闹伤感情。”

“我俩公平竞争,不影响兄弟情义。”

两朵奇葩。

长得毫不相干,口味倒一毛一样。

一夜无话。

隔日睡到自然醒,四人洗漱好下楼,早饭不必买,昨天买回的面包够吃好几天。

来到楼下,金彪和陈亚军比赛往样面包店冲,跟苏安莉问早。

房东老苏冷眼旁观,突然有些后悔把房子租出去,他惦记几个房费,这俩大陆仔,竟敢惦记他女儿……

“阿莉啊,他们四个,除了林老板,其他人你不准理!”

“爸,你这话说的,他们来买东西,我还能不搭理?”

“除买东西外。”

鹏城出行,交通是个很大问题,79年还是座县城呢,自然不存在公交系统。黄包车都没见着。

四人腿着穿街过巷时,李建昆想到什么,侧头问:“新甲,你应该能申请特殊牌照啊。”

可不是?你也不给买车呀。林新甲点点头。

“赶紧申请一张,咱们搞辆车开!”

没辆代步工具,长期在这边活动,腿能整废掉。

至于说自行车……能坐移动沙发,谁还去磨裆?

林新甲作为合资企业的外商负责人,是有资格申请到特殊牌照的。后世许多人或许没见过,黑底白字的那种。

“牌照好申请,咱们是不是先要学会开车,再考虑买车?”林新甲合计道。

“汽车这玩意,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吗?”李建昆摆摆手道,“先搞先搞,到时车买来,我溜两圈后再教你们。”

至于证儿,那根本不是个事。

林新甲:“……”

金彪和陈亚军:“???”

宁别以为宁书读得多,脑子好使,就啥玩意都会似的!

特区政府。

即原来的宝安县县委大院。

门岗听说外商登门,立马去汇报,不多时,招商办的一个贾主任接待了他们,领着四人走进主楼。

刚入门厅,李建昆被一块竖起来的三合板上,贴着的一张告示给吸引注意。

这是一张招公务员的告示。

后世的孩子们要是看到,能喜出眼泪。

贾主任见他们驻足,有些赧颜说道:“特区发展火急火燎,人才储备上有很大缺口,我们现在是求贤若渴啊。”

这还是一番爱脸话。

李建昆明白,不是咱们缺少人才储备,只是大伙都不愿意来。

这里头有两重因素:其一,鹏城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是一个边陲小城,十分落后,生活穷困;更关键的是,当下多半人并不认同特区发展,认为是在搞资本主义。

特区这回放了大招。

政策相当给力。

首先是招聘工程师。面向全国,但凡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愿意过来,分配两房一厅的住宅;如果是高级工程师,分配三房一厅。并顺带解决家属的城市户口和工作。

后世的孩子们,就问馋不馋吧。

另外招聘行政人员,也就是干部,直接谈钱,月薪八十起,愿意到蛇口那旮旯去,还能翻一番,外加十五块的边防补贴,三十块的外汇券。

这样算下来,蛇口的一名普通行政人员,也能拿到两百多月薪。

比神匠——八级工的月薪,还要高出一倍不止!

李建昆心想,他如果在体制内,立马奔过来。咱们的同志们现在根本不晓得啊,这是多么好的天赐良机,既有眼前的高薪厚禄,更有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贾主任把他们请进招商办的一间会客室。

听说他们要投资建厂,特区自然鼓掌欢迎。仍是老模式,特区给地给政策,外商出钱,合资入股。

不过细节上还需要具体磋商,比如李建昆对地块和股权有要求,招商办对他们的投资金额也有期待。

这些事不是贾主任一个人能敲定的。实际上,特区现在对于人才的匮乏,比想象中还严重,连特区政府都没组建完成。

双方协商好,明天再碰个头,召开个会议详谈。

贾主任送他们离开时,一行人刚到门厅,迎面走来几个西装笔挺的人,其中一个猛地顿住脚,急刹车般。

林新甲瞅瞅对方,一时有些慌神。连金彪和陈亚军都面露诧异。

李建昆心说这不巧了么。

“我TM的就知道当初是你搞的鬼!”徐庆有爆喝,视线死死盯着林新甲,继而挪向旁边,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李—建—昆!”

“诶,孙砸,不用喊这么大力,爹耳朵好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