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584章 原来这才是我最赚钱的买卖

第584章 原来这才是我最赚钱的买卖

第584章 原来这才是我最赚钱的买卖

绿皮火车飞驰在旷野上,11号车厢内,热烈嘈杂,冬日的寒气透过车窗玻璃渗进来,很快便被冲淡。

今年这趟列车上的旅客,明显增多,已经出现通道内都坐着人的情况。

李建昆眼神扫视,能从他们的衣着打扮和谈吐上,看出他们的身份。

有走南闯北的倒爷。

有替挂靠工厂跑销售的业务员。

有机关单位的干部。

也有在外招摇撞骗的骗子。

改开四年来,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我国第一批觉醒金钱意识的人,反而是乡下人,这个乡下人的概念很宽泛,既指农民,也指小镇居民。

像是大城市的下乡知青,虽然不少人回城后成为个体户,但他们绝大多数是因生活所迫,潜意识里未必看出,经济形势不可避免的在从计划向市场过渡,也未明白金钱在日后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我跟你们讲,温市的鞋子在外面那是真好卖,尤其是北方。”

“可不吗?北方净是些造铁疙瘩的工厂,日用品这方面缺得紧,我中半年弄了批袜子过去,直接造成哄抢,还主动抬价呢。”

“两位大哥看来今年没少赚。东北是吧?明年我也去试试。”

“不过要小心,最好先过去踩踩点,蹚点关系出来,结交一些本地人。这年头世道不太平啊。”

“大哥你卖的膏药真好使吗?我这老腰以前抬重物压伤了,现在稍微动作幅度大点就痛。”

“兄弟,咱自家人不骗自家人,没卵用。”

“啊?你刚还说神医的配方,气功加持过。”

“这伱也信?骗外面那些傻子的。实话告诉你吧,配方是从我们大队土郎中那里搞的,要说作用有那么一丢丢,我起先拿出去卖,一天都卖不了两副,后面我看这么多人信气功,我就想出这个噱头,你猜怎么着?每天一百副都不够卖的。”

“大哥牛逼!”

“小兄弟柳市的?有个叫胡金才的认识不?”

“认识呀,搞电器的,有钱的很呐!实不相瞒,我正是听说他的事迹,才壮着胆子走出来。”

“交代了。十月份在赣省。”

“什么?!”

“确切消息,一车货被人吃了,人也没跑掉。”

“这……”

耳畔各种聊天的话语传过来,一桩桩财富故事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幸运、腌臜,或者惊险。

江浙人身上有个特性,相对团结,比如后世一些不太正规的旅行社,就很不乐意接待江浙团体,因为他们总容易抱团闹事。在这趟开往老家的列车上,大伙都对同乡敞开心扉。

饶是那些干部听闻这些话,也没去教训这帮家伙胆大包天,竟公然谈论倒买倒卖。自顾自翻看报纸,或闭目养神,保持着沉默。

李建昆和二姐坐在一起,山河和一个面相憨厚的男青年坐在一块,受车厢内的气氛影响,他们也在谈论这个话题。

小王感慨,“这年头走南闯北挣点钱,也是真心不容易。”

李建昆长长地吐口气,“何止是不容易?”

那等于将人格与尊严,丢在地上任人摩擦,同时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

首先,没人看得起捞偏门的商贩,还得躲避工商稽查,被逮住货物没收只是轻的。其次长期在外,各地辗转,以眼下的治安情况,没被耍黑的人盯上都叫侥幸。

以李建昆这个后世人的眼光看,那些招摇撞骗的他不待见。

而实打实的贩货卖的人,也真没什么好黑的。他们能率先富起来,只有一个字评价——该!

小王望向身侧,“大哥是哪里人?”

年龄约莫与李云裳相当、面相憨厚的男青年,客气回话,“义乌。”

“你们那边现在也干小买卖?”

这大哥有只红蓝相间的编织袋,塞在座位底下,晃动时里头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约莫是某种金属制品的小物件。

小王这话问出来,李建昆差点没先笑起来,他毕竟带着后世思维。后世你逮着一个义乌人问:你们那边也干小买卖?

岂不好笑?

男青年点点头,“现在还蛮多的,这几年冒出不少小五金厂,又不能指望计划销售,我们那边不少没事干的人,就贩些货,拿到外地去卖,混个营生。”

李建昆回想了片刻,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好像确实是1983年。

“来,来,瓜子汽水,面包饼干,白酒啤酒,蚕豆花生嘞!有同志需要吗?”

贩卖副食品的乘务员,挎着元宝篮子来到车厢,脸上美滋滋的,一脸轻松。

大抵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她再也没为业绩发过愁,领导更没有由头骂她。

不出所料,刚刚上好的满满一篮子货,顷刻间见底。她不得不原路返回,再去上货,然后去往下一节车厢。

李建昆他们要了两瓶小支装的二锅头,外加瓜子、兰花豆和花生各一包。李云裳如今也算有点酒量,但不打算喝,磕着瓜子。

义乌男青年坐在她对面,婉拒了一起喝点的邀请,没被问到话,绝不敢抬头。

旅途漫漫,李建昆和王江河喝着小酒,谈论起他们的事。

对于古玩行道,小王现在生出点别样想法。

在首都,人们的古玩意识在逐渐苏醒。早在1981年,全国便开展了文物普查工作,随后发布了多项关于文物工作的报告,比如筹划成立“国际友谊博物馆”。

友谊商店里眼下不乏古玩出售,以老百姓的工资去衡量,通常价格不菲。

这样带来了一个好处,和一个不好之处。

不好之处在于,再想像前几年那样以白菜价捡漏,这种事不说不会发生吧,概率是越来越低。

好处在于,古玩市场日渐火爆,古玩的行情也在节节攀升。

小王抿口酒后,压低声音道:“马卫都有个朋友,手头有幅八大山人的《石松图》,一个南方商人,不确定是羊城那块的,还是港商,三次登门,上个月出手了,这个数。”

李建昆瞅瞅他竖起的两根手指,“那也不是什么好行情啊。”

他再孤陋寡闻,八大山人的名号还是听过的。

“美刀。”小王补充。

李建昆怔了怔,那就完全不同了。别看1983的美刀兑RMB的汇率,还没到2:1,真在黑市上兑换,5:1都不见得能兑到。

“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王剥一颗花生扔嘴里,嘎嘣脆,“真正的好玩意,我是舍不得卖的,不过有些玩意我把玩透了,也算不上很有价值,我打算能出就出掉,换回钱,去淘更好的物件。”

李建昆摇摇头说:“现在出手不合适,再等几年。你要淘好物件,没钱我给你。”

小王没好气道:“放不下了呀大哥!你今年还没去我那逛过吧。”

艹!

六尺巷占地大几百平的宅子,还放不下了?

李建昆瞪大眼睛问:“按…你估计,咱们手头的古玩,现在总价值有多少?”

小王想想道:“这么跟你说吧,像上面说的《石松图》那种档次的物件,价值只高不低的,我能拿出一百件。”

我滴个乖乖!

李建昆情不自禁咧开嘴角,那岂不是说,即使按现在的行情,也能卖出一个小目标?

敢情他忙活这么多年,在国内最大的赚头,原来在这里。

小王又道:“出货还是其一,另外我想弄间铺子,搞个固定场地,只要招牌打响,人家有货想出手,会送上门来。现在淘古玩的人太多,这样一来可比去外面踅摸,轻松有效率得多。”

李建昆灌下一口酒,砸吧砸吧嘴。

想法是不错,可惜时间点还差些。

现在利用个体户的手续,搞间铺子,不好搞太大。大了容易出问题。

他倒也没有一口否定,问道:“搞铺子的话,有相中的地方吗?”

小王微微颔首,“有几个。要不开年过来,带你去瞅瞅?”

“也行。”

李建昆寻思他对古玩行道,终究是个外行,古玩市场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摊子具体该怎么布局?先查考一番,确实有必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