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622章 换个思路嗯,真香!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22章 换个思路嗯,真香!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622章 换个思路嗯,真香!

第622章 换个思路……嗯,真香!

所谓入乡俗随,丁伦四人现在也不是差钱的主,甚至比绝大多数的港城学生都要有钱,已是一副纯港式打扮,唯一的来自延边的姑娘车文琳,还烫了个“羊毛卷”。

见餐桌对面,李建昆饶有兴致投来视线,车文琳小脸微红,吐吐舌尖说:“我们不会说粤语,英语口语也不正宗,我怕他们瞧不起我。”

所以打扮得时尚靓丽一些,告诉那些爱拿有色眼镜看人的家伙:老娘是有钱的!

程劲夫叹息一声说:“出来之前是万万没想到,咱们大陆人在这边这么受歧视,我们四个如果不是兜里能掏出钱,交朋友?呵,心里不知道要承受多大压力和影响,这个书能不能读下去都不一定。”

涂日辉由衷道:“还是咱们大陆好,如此地大物博,但甭管哪个地方都不会歧视外地人。”

李建昆笑了笑,有些牵强,他很想告诉这些年轻人:其实,后来也一样……

服务员送来餐食,这是一家港大附近的粤菜馆,无甚特色,但有包厢,所以选在这里吃饭。

示意大家随意后,李建昆望向好像被什么激怒、憋红了脸,丝毫没有抬筷意思的丁伦。

“他们就是欺负人!欺负我们不懂!”

这哥们在学校也遭了不少罪啊……李建昆拍拍他肩膀,问:“你的意思是说,他想宰我?”

丁伦咬着牙回话:“比宰还可恶,他是骗!”

“哦?展开讲讲。”李建昆皱起眉头。

“我也是过来这边才知道,BP机在港城早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确实不稀罕,BB机进入港城好些年头了,1976年许冠文主演的《半斤八两》里就有使用BB机的镜头。不过不流行。

港城地域狭小,座机电话的普及率极高,人们对于功能太简单甚至可以说不好用的BB机,没有太大诉求和兴趣。

要说李建昆在港城也认识不少大老板,没见谁腰间别着BB机。

“这说明BP机芯片的基础,港城并不缺!”丁伦看李建昆一眼后,继续说,“因为要研究这个项目,我们四人合伙掏钱买了一部BP机,现在在实验室,被我们拆开了,您猜里面的芯片是哪家公司生产的?”

李建昆怔了怔,“宝通?”

车文琳,程劲夫和涂日辉三人用力点头。

毕竟不是搞技术的,李建昆还是有点没捋明白,他想要设计的芯片,与港城现在市面上的BB机所搭载的芯片显然不同,功能更强大,遂问道:“这意味着什么?”

丁伦沉声回话:“意味着他们不必重头进行设计,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良。好比吃煲仔饭,炉台上十几只砂锅里的饭其实是一样的,都已煮熟,无非看厨师往里面添什么菜,可能我们这份更豪华些,要多添两次,但也不至于另找只砂锅淘米重做吧?”

李建昆恍然大悟,思忖少许后,又问:“没有版权限制?”

丁伦解释说BP机的底层技术早开放了——一个问世后不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实在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再说也藏不住。

他们过港后确实学到不少新东西,因为要研究BP机项目,更是对这个行业做过深入了解。

BP机1968年来到亚洲,当时在泥轰,除了无线电爱好者根本没人玩,这些无线电爱好者在杂志报刊上刊登自己的号码和简介,以此来寻找志同道合的机友,可谓最初的网友形态。传到其他地方譬如港城也是一样,无线电爱好者们倒是对BP机兴致浓厚,各种钻研,某种程度上讲是他们推动了BP机一步一步走向实用。

但显然没有资本的助力,作用是有限的。

眼下倒正值一个风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寻呼机搭配计算机,实现数字化传输后,BP机的实用性将大幅提升。

一言以蔽之,BP机所需要的芯片的基础,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各大芯片设计公司应该都掌握了,往后只看谁能“加好菜”,玩出花样。

李建昆现在成了要“加菜”的雇主,宝通相当于厨师,厨师歪着脑壳一想:卧槽!这客人如此豪横,要加这么多菜,可不能分分钟搞定,不然普通煲仔饭卖15港元,咱问他收1500港元,也不好意思呀,得悠着来……

马特的心理,大抵如是了。

李建昆蓦地回想起之前见面时的许多细节,这老小子果然在骗他不懂。这也说明目前想往BB机里“加菜”的雇主很稀少,兴许他是宝通遇到的第一个。

“你预计芯片开发出来要多久?”李建昆望向丁伦问,吃一堑长一智,不懂咱还是问吧。

丁伦回话:“这要看芯片开发单位的实力,我猜测其他的应该都不算特别难,难点在于没人搞过的东西。”

“汉显功能。”李建昆接茬。

丁伦点点头,忽地想起什么,沉吟说:“找这些外国公司或者港城人,开发汉显功能,只怕真有些难度,弄出繁体字比简体字恐怕又简单些,您不是说我们研发的BP机主打国内市场吗?我倒是知道,陈教授他们科院那边有专家致力于计算机汉显的研发,似乎有些成果,如果能请来帮忙,应该会事半功倍。”

李建昆瞬间想到汉卡,又想到科院的一个有些悲情式的大佬——倪光蓝。

联想正是靠汉卡发迹的,1984年……也就是明年。

丁伦这消息不算空穴来风,倪光蓝的汉卡应该快落地了。

“行吧,吃饭吃饭,我有思路了。”

吃罢午饭,李建昆犹豫之后,终究没请丁伦他们去半山的庄园里做客,倒不是担心他们从此骄奢淫逸了,而是怕他们对自己产生不好的想法,影响往后的合作——拥有那样一套庄园的人,说是大资本家不为过了。

内地的某些传统思想,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步进步”。等明年,84之后,会有一个跨越式的转变。

而李建昆一行,也没有回庄园,直奔九龙半岛东侧,港城科技大学附近的另一家半导体公司。

这回与设计部的负责人接洽,李建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一番交谈后,让对方明白了一点:他很懂!

同样是一名白人老外,叫史蒂夫。

史蒂夫看过丁伦团队整理成文件的、对于芯片的功能性要求后,正如丁伦所言,犯难在汉显功能上。

“李先生,我们需要充足的时间。”

“我可以请来一位在计算机汉显领域有资深造诣的专家,协助你们开发,这样需要多久?”

之所以有点把握,是因为李建昆对倪光蓝此人通过一些报道和书籍,自认有些了解。改变人们的交互方式,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如无意外,他应该不会拒绝。

史蒂夫眼前一亮,思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或许一年内可以完成。”

诶~这才像样嘛。

一年时间,李建昆倒是可以接受,不过对方的口气明显不如马特硬实。他和马特交谈的时候,压根没提到汉显专家,但马特很笃定地告诉他,宝通能够搞定。

“费用呢?”

“具体的现在不好说,大概需要五千万港币。”

得,时间缩短至四分之一。价钱却只削减了一半。

李建昆此刻也是深刻明悟到,有点技术含量的芯片,真不是普通小公司能够惦记的。这叫真·砸钱。

“史蒂夫先生,我冒昧地问个问题。”李建昆指指门口,手指从左到右一划拉,“贵公司的这个IC设计部值多少钱?”

宝通的IC设计中心又值几个钱?

别看建的蛮不错,这年头的钱还是挺值钱的,港币再怎么跌,五千万或一亿的购买力,仍是相当吓人的。1983年港城的平均薪资也不过两千块。

史蒂夫显然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摆摆手,笑着说:“不能这样算,伱应该明白,李小龙可以轻松拿到千万片酬,梵高一幅画价值亿万,他们依仗了什么外物?一支画笔?我们设计行业的价值,主要来自于人才,来自于……”

他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瓜。

道理李建昆明白,只不过当他发现,五千万港币足以买下这个设计部门,一亿港币也足以买下宝通IC设计中心,包括支付里面的人才的薪资后,忽然就小气了,不想花这个钱。

宝通的IC设计中心,他从去年便开始惦记了。

为何不想个法子,让它先变成自己的?然后……老板还需要支付设计费用吗?

李建昆的大脑开始活泛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