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668章 驱赶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68章 驱赶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668章 驱赶

第668章 驱赶

魔都这座城市与多半城市不太一样,作为昔日的远东第一大城市,素有“东方巴黎”的美誉,当年万国齐聚,奠定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工业和经济基础,而且人文思想方面也比较活泛。

因此,但凡比较新颖的偏市场化的政策,通常从这里率先推行,作为试点。

李建昆也是过来这边才了解到,座机电话在魔都已经市场化,也就是说魔都市民只要愿意交钱,家里都能装上电话。

该说不说,有点慕了。

这一政策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彼时魔都市民还鲜有人愿意尝鲜,毕竟初装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外加每月还有一笔七块钱的月租费,当时魔都一般工薪阶层的收入普遍是“三十六元万岁”。

而七块钱,刚好是订一个月牛奶所需要的花销。

每天喝一瓶牛奶,它难道不香吗?

侬装了电话,亲戚朋友都没装,侬电话打给“赤佬”去啊?

所以魔都市民最开始对装电话并不起劲,后来,随着电话初装费涨到几百、几千,怪事发生了,买涨不买跌,许多人动了装电话的心思,奈何错过好时机,现在高昂的安装费又让多半家庭难以负担。

路上热心的大妈还给李建昆讲了个故事:

一对经媒人撮合,据说家庭都蛮不错的小年轻相亲,本来谈得好好的,互生好感。男的说,阿拉以后多多联系吧。女的说,好的呀,下次侬打我屋里厢电话。男的说,喔唷,我电话还呒装。从此以后就没有再以后了。

在女方看来,男方家里电话也没有装,看来“呒啥花头”。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亟需一款新的物美价廉的通讯产品。于是,魔都邮电局瞄中了“电子传呼机”。

这就是李建昆结合林新甲的打探,和亲自花时间在路上进行信息搜集后,得到的魔都通讯业的现状。

一句话评价:大有搞头!

晌午时分,一行五人拾掇清爽,离开锦江饭店,挤上一辆在楼底下候客的上海牌出租车,直奔苏州河畔而去。

炽烈的艳阳下,天蓝色的出租车以五十几码的速度匀速行驶,风从窗口灌进来,裹挟着狂躁的热浪。

九月的京城已逐渐开始降温,而魔都这边仍处在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

苏州河水面呈富营养化的墨绿色,两岸河堤上栽种着成排的绿叶树木,附近是沿河而建的富有沧桑感的老式洋味建筑。

“喏,这栋就是邮电局大楼。”林新甲突然手指窗外说。

李建昆搭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建筑顶上的一座直刺天际的钟楼。这是一幢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抛去钟楼不谈,三层高,占地极大,相当气派。

不过却不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根据林新甲打探到的情报,为了发展传呼机业务,魔都邮电局专门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作“上海邮电通讯开发服务总公司”,独立于明明拥有充足办公空间的邮电局大楼之外。

李建昆推测有两个缘故:

其一,邮电局把发展传呼机业务当作一项实验。

其二,传呼机所运用到的无线通讯技术,与邮电局现有的业务毫不相干。也就是说这是个新花样,完全无须借助邮电局现有的技术资源。

以放养的形式发展。

成了最好;不成,里子面子也不损失什么。

天蓝色的出租车在前方左拐,驶离苏州河的堤岸,向城区内行驶。

魔都有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叫作“石库门弄堂”,简单点来说,即一条里弄式建筑外面,靠入口或马路的方向,竖起一道石砌框架的高大门坊。

这条街上比比皆是。

中年司机依照林新甲的指路,驱车驶进其中一道石库门,李建昆昂头望去,圆拱形的门头上方,有一块特意空出来的白腻子墙面,其上用石塑工艺呈现出三个大字——瑞泰里。

即这条石库门弄堂的名字。

他正思索着这家“上海邮电通讯开发服务总公司”的位格是不是也太低了,竟然设在一条弄堂里面,汽车缓缓停下来。

目的地到了。

车身左侧有一栋两层民房,一楼靠马路的一面贴着绿色的长条形瓷砖,上方是一片白腻子门头,其中间隔有序地张贴着两排上大下小的烫金广告字:

【上海邮电通讯开发服务总公司】

【第一门市部】

林新甲说他们目前只有这一个办公地点。李建昆下车后戳在门外上下打量着,脑子里浮现出刚才见到过的邮电局恢弘大气的巴洛克风格的大楼,对比之下,这里岂止是寒酸?

成吧,能办事就行。

李建昆一马当先,带着四人走进去。没想到在门口没听到一丝动静的一楼厅屋里,还有业务在谈:

靠右侧墙壁的一套红漆木沙发上,围坐着三个人:

一个穿的确凉衬衫,下摆在青布裤子外面的中年男人。林新甲小声告诉李建昆,此人正是通讯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姓樊。

坐在他旁边的长条沙发上的,离他近的也是个中年男人,穿笔挺的棉质带银丝纹理的白衬衫,腰间别着一根“皮尔卡丹”的皮带,下身是件同样笔挺的黑色西裤。

隔壁是个带金边眼镜的小伙子,膝盖上搁放着一只黑色皮质公文包,大概率是类似秘书的角色。

樊总身边的这两人,林新甲也没见过,但他和李建昆几乎同时有了猜测——正是那拨比他们更先过来推销BB机的港商。

林新甲心说冤家路窄。

李建昆倒是认为最好不过,是骡子是马,刚好大家拉出来溜溜。

“你怎么又来了?”樊松扫扫李建昆等人后,视线落在林新甲身上瞪眼问。

“上次只是和樊总您简单聊聊,这回带了机子过来,想给您看看,保证不会让您失望。”

樊松皱了皱眉,下意识望向旁边。中年港商仔细打量李建昆五人一番后,不咸不淡地说道:“朋友,你们办事很不讲究。”

“哦?”李建昆笑了笑,自顾自踱步上前,坐到空着的一张单人位沙发上。“听说上海邮电这边想发展传呼机业务,我们有产品,过来毛遂自荐下,怎么就不讲究了?”

“那你知不知道,上海邮电想发展传呼机业务,是我一手促成的?”

此人名叫黄金福,港城星光电讯集团创始人,企业家兼发明家,在后世素有港城“爱迪生”、“发明大王”和“传呼大王”的美誉,一生中有四百多项发明。

在两个月前,他来到魔都闯荡,拎着考克箱跑到苏州河畔的邮政大厦,找到邮电的领导,拿出一只黑不溜秋的小盒子,用带有浓重港味的普通话,费力地作了介绍,演示了功能,希望和邮电局开展合作。

正是这次推销,使得邮电局对传呼机产生兴趣。

领导们一致认为,很适用于当下电话线路紧张,一时半会儿无法“一枪头”解决问题的窘迫局面。于是拍板决定,商议开发传呼机业务。

如此,才有了现在这家上海邮电通讯开发服务总公司。

李建昆听完他的讲述后,不禁微微蹙眉,这倒是他不了解的历史,想不到并非是魔都邮电局需要才引来产品商,而是眼前这个产品商,一手推动了BB机在魔都的发展。

是一个先有蛋才孵化出鸡的过程。

这黄金福倒是个功臣。

弄的李建昆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是不太讲究。可是他又想到,自己的产品比对方强太多,他的汉显BB机一旦推向市场,对方“只会BB叫的黑匣子”还能有什么搞头?

退一万步说,自己先不要魔都市场,也会在其他城市推广,总不可能因为这点“不好意思”而放弃汉显BB机,终究会造成一样的结果。

现在不把话说清楚,这个黄金福要吃大亏不说,魔都的消费者也会掉进坑里。

念头至此,李建昆拱拱手,表达了歉意,继而说道:“这件事我并不知情,我是听闻消息才赶过来。虽说传呼机在这边的发展是伱推动的,但说句实在话,你的产品比我们落后太多……”

“笑话!”

在专业领域被人鄙视落后,这是黄金福万万无法忍受的,他打断李建昆,看看樊松后,带着抹冷笑对李建昆说:

“我听樊总讲过,说你们的人给他推销,讲你们的传呼机不仅带显示屏,还能做到汉字显示?”

李建昆正想点头,黄金福突然哈哈大笑:“骗人也不是这样骗的!”

戳在一侧的林新甲、丁伦和富贵兄弟,同时挑起眉头,怒视过去。

“我看你们根本就是一帮外行,传呼机将来的发展路径,绝对是从‘声音提醒’到‘数字化’,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公司正在研发攻克的目标,汉显?那是数字化以后才敢设想的方向,只在梦里才有的方向!

“现在数字化还没实现,你们竟然口口声声说汉显都搞出来了,就凭你们?”

李建昆敬他是个先驱,按捺住情绪,表情不变说:“就凭我们。”

“哈哈……笑死人了真是,无知!”

黄金福敢这样抨击,自然有他的底气,他的星光电讯集团已是港城第二大传呼机供应商,技术、资源和信息都是顶尖的,这几人他见都没见过,他都没搞出来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未来五年内都未必能搞出来的东西,几个碌碌无名之辈天赐的本事吗?

李建昆不太想喷他,也懒得再多说什么,侧头看向丁伦:“把我们的产品拿出来给三位过目一下。”

丁伦正憋着一肚子火,自己弄不出来的东西,就笃定别人也弄不出来?黄金福这副做派,又何尝不是对他、倪教授和华电旗下参入研发的技术人员的侮辱?

他拎着黑色手提包,踱步上前,刚放在红漆木艺茶几上,旁边突然传来声音。

“不用了!”樊松挥手道。

丁伦皱眉。李建昆望向对面,郑重说道:“樊总,既然贵单位决定发展传呼机业务,不看看我们的产品,是您和贵单位的损失。”

“呵呵。”樊松起身从桌子上拎起黑色手提包,扔进丁伦怀里。“几位请吧,你们的产品再好,我没兴趣。”

通过刚才黄金福的一席话,他已经笃定几人是骗子。还敢赖着不走,只怕有什么高明骗术。不上当的最好做法,就是不给他们机会。

李建昆眉头紧锁,沉声说:“你会后悔的。”

“我后悔?呵,你们要是再不走,我先让你们后悔,真当我不敢报警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