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711章 风雨飘摇的冰箱厂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11章 风雨飘摇的冰箱厂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711章 风雨飘摇的冰箱厂

第711章 风雨飘摇的冰箱厂

黑色丰田商务车行驶在街道上,在波佬道31号庄园住过一宿的高进喜,抚摸着身上藏蓝色西装的光滑面料,心头唏嘘不已。

他自嘲地想着:现在这副人模狗样,妞妞和蛋蛋看到他,怕是都不敢喊大大吧。

行头自然是建昆给置办的,他也没有推辞,通过书籍他高低有些了解资本社会的风气,此去是为谈生意,不好让人瞧不起,一切只为成功。

“这车很不错。”高进喜左右看看后,啧啧说。

座位够多,能轻易坐下一家人,出行很方便。

司机老刘和林新甲笑而不语,如果停在车库里的银刺开出来,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要不给你整一辆,得闲了带着嫂子、妞妞和蛋蛋出去自驾游玩玩。”李建昆侧头一笑。

高进喜打趣道:“你怕是要把我送进小黑屋吧。”

“没那么夸张,谁还没点人情世故?我和你们县又没有业务往来,查也不怕。”

“私家车,怎敢想啊。”

“政策都开放了,有什么不敢想的?等着瞧吧老高,今年会是与众不同的一年,一系列活泛经济的政策的落实,会使得压抑多年的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迎来井喷式发展,很快颠辆二八大杠敢霸占马路中央的事将成为过去式。”

一九八四年开年这一阵儿报纸上十分热闹,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项全新的经济制度推出。

前不久,工商业发布了一份小文件,叫作《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

文件虽小,但意义非凡。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私人购置汽车的合法性,意味着汽车消费时代的正式来临,国内的汽车消费模式将从公款购车的单一渠道,向多元化消费转型。

李建昆的思绪没由来地飘到琼岛,今年那边会发生一件关于汽车的大事件。

“老刘,前面左拐。”副驾驶座上的林新甲指路。

“知道,全港也没有几家电冰箱厂。”司机老刘把着方向盘轻车熟路。

两分钟后,到达目的地,东林冰箱厂。

港城生产电冰箱的工厂屈指可数,主要还是依赖进口,这家位于九龙半岛靠近大屿山的东林冰箱厂,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家,产品阵容也相对齐全,林新甲之前找到的那款365L的大容积冰箱,正是他们家的产品。

厂子很老。

水泥院墙被岁月侵蚀出黑斑和绿藓,里面的最高建筑也不超过三层,占地规模尚可。

李建昆透过车窗打量着,心说:这块地都比厂子值钱。大屿山这边他算是常来,启德机场也在这一片区域内。

同守门的大叔道明来意后,商务车驶进厂区,里面安安静静,工人的身影稀稀疏疏。

林新甲说:“厂子效益不好,这年头在港城做电冰箱生意,不怎么吃香了。”

李建昆和高进喜相视而望,于他们而言这倒是件好事,东林冰箱厂的销量不佳,而他们正好带着订单过来,岂不等于雪中送炭?

一万台,站在一个省的物资配需的层面上讲,不算什么。

但对于一家工厂而言,量说小也不算小。

黑色商务车在一栋有些年头的三层小楼楼底下停稳,司机老刘留在车上,来过一次的林新甲领着李建昆和高进喜,直接上到二楼,来到总经理办公室。

据林新甲讲,东林冰箱厂的总经理名叫郭尚平,并非港城很常见的职业经理人,是公司股东之一。

“哟!林老板来了,我可是千盼万盼啊。”办公室房门没关,看见三人,摆着一尊金蟾吐财工艺品的红木桌台后面,蹭地站起一个人,喜笑颜开迎上来。

郭尚平年过五旬,身材干瘦,眼袋很大,皮肤粗糙蜡黄,像是从没有休息好过。

“郭总怕是没想到我会再来吧。”林新甲笑道,对方一瞬间的表情里有股明显的意外。

郭尚平讪讪一笑:“现在生意不好做,询价的多,真正下订单的少。”

主要对方上次登门从言行中可以看出,对于冰箱业很外行,价格也只是随意问过一嘴,产品的数据和参数倒是了解得很详细,像搞什么调查的多过像客户。不承想最不像客户的人,反而二次登门了。

郭尚平热络邀请他们在一套黑色真皮沙发上落座,这沙发的年龄即使比不上他,估计也不差多少,磨得油光铮亮,不过早年间的家伙事儿质量真心不错,坐起来仍然舒坦。

茶水倒来,客套一番后,郭尚平适时将话题引入正题,这位林老板果真带着订单而来!不过当得知货物要运往大陆后,郭尚平脸上的笑容又骤然僵住。

“三位不知道吗?大陆现在不允许进口冰箱了。”

否则他们厂也不会落魄成这样。

东林冰箱厂是他和几个朋友一手搞起来的,早年港城的经济没有这么好,本土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东林冰箱也火爆过一阵儿,后面市民们兜里都有钱了,更追崇国际大牌,东林冰箱的销售重心只能向大陆转移。

同样辉煌过一段时期。

最好时,东林冰箱占据了珠三角近三成的市场。

但随着那些国际大牌以港城作为跳板,也进入大陆市场后,东林冰箱的销售逐年下滑,前几年大陆又突然禁止进口冰箱,对于东林冰箱厂而言无疑于灭顶之灾。

苦苦支撑到现在,东林冰箱厂早已入不敷出,风雨飘摇,前路昏暗。

“那些华侨商品和友谊商店里缺进口冰箱吗?”李建昆神秘一笑。

郭尚平怔了怔后,浑浊的双眼中爆发出精光:“伱们有特殊渠道!”

李建昆心想:这个老郭竟然没研究透内地的相关进口政策。还是那句老生常谈——人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财路都摸不准,还怎么赚钱?

不过转念一想,似乎也不怨他,内地又有几个人捋清了?

信息闭塞的年代,他的消息大概率来自于内地的老关系,那些人自己都没弄懂,又怎么能让他知道?

李建昆也不打算点破。

“特殊”总能带来好处。

高进喜两眼朝天花板看,实在装不来,以免露出什么马脚,影响建昆的生意策略,他高低也知道兵者诡道也,谈生意同样如此。他在西安物资局像个傻憨憨样,只是没拿对方当外人。

郭尚平因这从天而降的特殊渠道和特殊人,感到激动万分,想着如果能搭上这艘快船,濒临倒闭的公司便有救了,态度愈发殷勤。

因此当李建昆谈到那款365L的冰箱的采购价时,他主动在上次报给林新甲的价格上,降低一百港元。

“不够,”李建昆摇摇头,“我们的量很大,看中的供货商也不止你们一家,不瞒你说,我们现在还有一拨人在韩国,所以你们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高进喜心想:我这辈子都做不了生意。

这种编故事的话,偏偏还说得一本正经,他属实办不到。

郭尚平心头一紧,思忖少许后,问:“李老板,能说具体点吗?大概有多大需求。我这边好算算,给你们个最低价。”

他不知道这位是港城人还是大陆人,林老板没提,看样子像港城人。

“我们能不能长期合作还得往后看,我认为还是先谈好眼前吧,做完第一笔买卖,看看双方是否都舒服。郭老板以为呢?”

“是是,是这个道理,那第一批货?”

“一万台。”

郭尚平瞳孔剧烈收缩,继而心潮澎湃。

果然是大买卖!

他想着:试水单都下一万台,以后还得了?

于是乎好好琢磨一番后,自挥四十米大刀,再次割下二百港元。

港币较去年九月份的历史最低谷,还是有所升值的,三百港元的降幅已远超李建昆他们来时所想:再砍五十元软妹币。

李建昆托腮沉吟少许,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岔开话题道:“郭老板想必对内地也有足够的了解,我们这批货准备销往西安,下家是省物资局,什么性质的机构你肯定明白。对方期望的交易方式是:贵方先提供货物,卖完结款,最迟两个月内结清。”

他顿了顿问:“没问题吧?”

高进喜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

这无疑是这笔买卖中最麻烦的一点,建昆话说得体面,但说白了,就是要对方先赊货。

他偷偷打量着郭尚平,果然看见对方的脸色变得不太好。

“订金呢?按照国际贸易的惯例,总该先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订金吧?”

“没有。”

郭尚平:“……”

这踏马不是空手掏白狼吗?!

不过他又想到,眼前这三个空手套有特殊渠道,倒也不全算。

“郭老板如果担心什么,大可不必,事实上西安物资局也来人了,如果贵公司有意向合作,我们可以带他们过来和你们见见,他们随身带着相关资料,你们也可以通过电话等渠道向西安物资局核实。”李建昆说。

“但和我们做交易的是你们吧?”郭尚平谨慎问。

“我们会通过特区的一家合资企业引进,签订正规合同。”

这番话确实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郭尚平的顾忌。

他也明白内地的经济环境,即使是省物资局这样的部门,也未必有多少资金,人家有的是市场,以冰箱在大陆的稀缺性看,倒是不愁卖出去回款……扑街呀,全想着空手套白狼,问题是他们厂同样资金捉襟见肘啊!

生产一万台电冰箱,需要垫付不少钱。

“这个……”郭尚平十分伤神,“我们公司还有几名股东,这件事我没办法一个人做决定,能容我一些时间召集股东开个会吗?”

“当然。”

郭尚平当即起身回到办公台旁,开始打电话。

高进喜望着建昆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模样,深感钦佩:能把赊账的事,这样坦率地讲出来,在旁人的感官上仍是他在给东林冰箱厂施恩,他依然占据着主动权。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种能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