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725章 两个熟人 品鉴暨订货会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25章 两个熟人 品鉴暨订货会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725章 两个熟人 品鉴暨订货会

第725章 两个熟人 品鉴暨订货会

相比起价格双轨制引发的轰动,我国第一台三代光刻机的问世,仿佛投入池塘的一颗石子,只在科技界等有限的范围内,泛起阵阵涟漪。

普通民众根本不懂光刻机是个什么玩意儿。

当然,价格双轨制的出台,也很大程度上遮盖了三代光刻机问世的光彩。

科协组织的“三代光刻机品鉴暨订货会”,似乎在不声不响中召开了。

不过社会上虽然没有太大动静,但这天的科协大院里还是非常热闹的。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界代表,包括相关电子厂的代表们,拢共几百号人,浩浩荡荡涌进科协的大礼堂。

礼堂的舞台上,居中摆放着一台七座商务车大小的机械,通体主要呈白色,也有不少裸露在外的金属和光学部件,散发出一种多学科融合而成的独特工业美。

科协领导致开幕词后,陈春仙一套笔挺灰西装登台,向在场的专业人士们,作了比以前更专业的汇报演讲,从产品的技术参数到实际应用,极尽详细,情绪激昂。

也引得满堂喝彩。

随后是品鉴时间,大家自由活动,多半人迫不及待爬上舞台,近距离瞻仰这台芯片科技的孵化机,陈春仙像个推销员,候在机器旁边做讲解,有问必答。

两人相视而望,齐齐一笑。

李建昆含糊过去后,心头犯难,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别和姓柳的走到一起。这些科技大佬,有一个算一个,坦率讲又都挺犟的。

“你们了不起啊。”倪光蓝由衷道,他知道李建昆和陈春仙关系莫逆,只是此前并不知道华夏硅谷公司是二人合伙的。

“现在经济越来越开放,迟早与国外的市场化经济不会有太大区别,您知道我和老陈的华夏硅谷公司,不仅仅有光刻机一个项目,中关村有许多研究员通过我们公司搞出的科技成果,我们都转售给了别人,像是在做贸易,所以我和老陈曾探讨过一个问题:未来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到底是技工贸,还是贸工技?”

“小李同志。”

倪光蓝不假思索地说:“科技企业,技术永远是核心,必须是技术去推动贸易,正像你们现在做的一样;切莫本末倒置,以贸易为先不可能推动技术长足发展,什么都是买买买,然后卖卖卖,和现在社会上那些想从国营厂倒货出来卖的人有什么区别?”

“今天局面很不错啊,希望你们公司越来越好,”倪光蓝抬手向四周示意一下,“芯片是电子科技的大脑,光刻机又是芯片的孵化器,而未来毫无疑问是一个高度依赖电子科技的社会,发展国产芯片事业意义非凡,且任重而道远。”

“当然是技工贸!”

李建昆左右是凑不上去,在舞台下方随意踱步时,迎面走来一个熟人。

“但说无妨。”

倪光蓝今天会过来,倒不出李建昆意料之外,这位在前世便极力主张发展国产芯片事业,并为此做出诸多努力。

“倪教授。”

“踩在前人肩膀上,偶然取得小小成绩罢了。”李建昆摆摆手说。

倪光蓝诧异:“连这事儿你都知道?还在内部讨论呢。”

“牵头的人是不是姓柳?”李建昆不动声色问。

迄今为止,李建昆在国内还未遇到一個人说出这番话,连陈春仙都没有,简直说进了他心坎里,也很好的预言成功未来。

不过陈春仙已经在考虑从科院离职,一是分身乏术,二是有些制约。

“芯片领域我不精通呀……对啦,说到这一点,我还挺钦佩陈春仙的,”倪光蓝笑笑说,“我的专长在计算机领域,总想在本身擅长的领域做出些成绩,现在也有个机会,计算机所那边准备成立一家公司,学习你们的经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在和我接触。”

“过份谦虚可就是骄傲哦。”

“倪教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倪教授何不加入我们共襄大事?不一定要脱离科院,老陈不是还挂着名头?”李建昆再次发出邀请。

“倪教授真知灼见,我和老陈最后讨论的结果也是技工贸,不过,我刚不是说有个朋友认识那位柳研究员吗,您如果真想和他合作,之前最好聊聊,思想理念要是有冲突,往后可能不太好弄,我和老陈算是幸运的,不然以后闹分家都有可能。”

拐弯抹角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建昆算是尽了全力,他不去理会姓柳的,只希望能改变倪光蓝未来的轨迹。

倪光蓝微微蹙眉,若有所思时,李建昆隐约发现九点钟方向有束目光聚焦在他身上,遂扭头探去。

想不到现场还有个熟人,此人会出现,就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了,毕竟天南海北相距甚远。

也不知道倪教授会不会认为这是自己挖人的伎俩,反正言尽如此,暂别他后,李建昆踱步走过去:“诶?咱俩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任正飞笑着点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明显有些紧张:“在鹏城的南海石油基地,您当初去送人。”

李建昆自然记得,找个开场白而已,当初被徐庆有陷害,东北有位院长公子重度烧伤,后来徐庆有的老娘跑去特区找关系,那位石油勘探局的院长也从东北赶过来,是他送去的同体系内的南海石油基地。

“您贵姓?想不到会在这儿再见。”

“免贵姓任,是我厚颜跑过来,主要觉得光刻机技术的突破非同小可,想来涨涨见识。”任正飞的姿态摆得很低,事实上,他现在也没什么姿态。

他目前所在的单位,全名叫作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后勤”二字足以说明一切。

前世在一九八七年,他筹款两万一千元创建华为时,主要原因正是工作不顺利。

李建昆现在的思绪颇为复杂,前世后来的芯片战中,眼前这位可是个关键角色,在复兴我国的芯片事业中,他的企业也一直冲在最前面,时光倒退四十年,他却站在自己公司的三代光刻机“发布会”上,并且像只孤单的小透明。

李建昆却不知道,任正飞的思绪比他还复杂。

任正飞最早知道李建昆的身份,是通过那位院长:一个造电热毯的。

电热毯才造一年,特区华电公司突然转型,搞起无线电,这是他比较擅长的一个领域,并推出无线电领域的尖端产品——汉显BB机,摇身一变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这样的跨越式发展,已经令人瞠目结舌。

不想在今天,任正飞又发现了此人的另一重身份:首都华夏硅谷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们搞出了世界一流技术的我国第一台三代光刻机。

而此人看起来,不过才二十五岁左右。

与他相比,任正飞觉得这些年的光阴都是虚度的,心里的那股不甘,也愈发无法遏制。

“感觉怎么样?”李建昆笑着指向台上的光刻机问。

“叹为观止。工艺的复杂程度,多学科的完美融合,像我这样的俗人甚至看不出个所以然。”

“您太谦虚了。”

“实在水平有限,不过……”任正飞突然挺起胸板,“李总,我留意到特区华电公司在招聘传呼机业务的合作伙伴,我自认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技术还算不错,并且可以招揽来一些退伍的战友,组成团队,不知是否有幸承接贵公司的业务?”

“你、准备下海?”李建昆睁大眼睛问,心中狂呼:卧槽,时间不对啊,他可不万万不敢扇动这位的人生,万一把华为扇给没了……

任正飞点点头。

“你能来参加这样的会议,技术方面我不怀疑,但这不是儿戏,你要考虑清楚。”

“我考虑的很清楚,现在的工作非我所喜欢,再干下去只是浪费时间。”

李建昆转念一想,这位醒悟得早点,是不是更有好处?

“这样吧,伱还是再仔细想想,我下个月应该在特区,到时你如果主意没变,再来找我。”

任正飞挠挠头,不知道这位为什么比他还谨慎,不过人家等于已经答应下来,心里十分兴奋,连声表示感谢。

此时台上的光刻机该看的人都看得差不多,会议进入第三个环节,订货。

“相关有需求的单位的负责人呢?大家听我讲,世界一流的技术,这么好的生产资料得赶紧配上,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有好的生产设备,才能把品质和技术提上来。”科协的人帮衬着推销。

“大家请放心,都是自家单位,只要购买我们的设备,我们公司除了保证质量外,后续也会提供终身技术支持,小问题免费,合同里都有写。”陈春仙自然比谁都卖力。

场面乱哄哄的,仿佛销售的不是光刻机,而是在卖一个铁皮疙瘩。

不过效果非常不错。

需要光刻机的都是大单位,五十万一台的售价对于他们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者,像这样先进的光刻机,他们平常想买都没有门路。

考虑到交货周期肯定不短,竟出现了赛跑式订货的场面。

陈春仙乐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喊来助理,把起早好的合同拿出来。李建昆在台下打量着,陆续签了十几份合同。

已经相当可观。

日后的光刻机巨头荷兰阿麦斯公司,平均每年的光刻机销量不过也就百来台。

李建昆双手环胸,右手摸着下巴,成了?

不提其他,华夏硅谷公司未来服务好这十几家企业,应该都能活得蛮滋润,通常来讲,一款类似的高科技产品,厂家的生产够用,用得也蛮不错,一般不会再去更换其他品牌,这里面涉及到许多技术层面的事,调整起来并不容易。

他心头悬着的那块石头,缓缓落下来。

这样自然最好不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