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

奔驰W126停在六尺巷的王宅门外,老王从宅子里接出一根水管,滋水冲洗着一路从保定开回来的尘灰,橘黄色的阳光洒在黑色车漆上,熠熠生辉。

乍一看,和没有动过的原版车,确实没啥两样。

小魏同志的手艺还是没话说的。

大批街坊邻居被吸引过来,把大奔围个里三层外三层,人均一脸艳羡,哈喇子快要淌出一地。

事实上,这年头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懂车,只是觉得这车好大好霸气,里里外外透着一股金贵,在路上从未见到过。

所以感觉稀罕。

不乏人问东问西,比如搁哪儿买的,要多少钱等等。

送礼人李建昆一番含糊,以至于大伙儿以为南方遍地都是,三五个万元户就能拿下。

老王家的邻居,耿伯大手一挥:“再过两年,叫我儿子也整一辆!”

王山河说着,从翻毛领的皮夹克里,摸出一张纸券拿给李建昆看。

上面有三道公章,市计划委的,区委的,还有个“机造二厂”的单位章。

有点心疼,不过想想也无所谓,就像建昆说的:“车嘛,开嘛,开破了再换。”

“你以为这么好买啊,今年和往年不同,连友谊商店都供不上货,现在是统一调配,预约购买。”

小王又从兜里摸出一本红皮儿工作证,解释说:“有券,还得凭工作证购买,单是办这么个事儿,花了我一千块。”

“差不多了,等我擦一下。”饶是老王这种正二八百的土豪,也对这辆大奔宝贝得不行,和普通人家对大凤凰的珍爱程度如出一辙。

“买电视。”

“电视你还没买?!”

李建昆也没埋怨他不早吱个声,整得有点唏嘘。

正当两人驱车前往指定商场时,五道口的东郊民巷里,和王家门前差不多的景象,也在上演。

抬头上有七個大字——彩电预约购买券。

小王:“呵呵~”

“干啥去?”李建昆侧头问。

新车到手,自然迫不及待想溜溜,另外,他确实有件紧急事要办。

内容是:凭此券可预约购买彩色电视机一台。

他有个小儿子,知青返城,没安排上工作,以前做个体户别说街坊邻居瞧不起,自家人都不待见,价格双轨制出台后,因为家里本身也有点门路,赚得盆满钵满,街坊邻居嘴上不说,心里却艳羡得紧,在家里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他常在特区和港城两头跑,这年头的许多资源都不缺,没啥感觉,而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即使不差钱于小王,想搞个紧俏物资同样很不容易。

老王家的大宅子里,已是张灯结彩的模样,门窗上贴起囍字纸。老家的亲戚实在不便过来,老王两口子并不强求,这些喜庆装扮多半是出自老李家母女之手,三人从前天起就搁这儿住下了。

小王让他把车开出胡同,等到大马路上再换手。

“我说爸,别洗了,我还要出去呢。”王山河说。

他虽然也不懂,但这车什么来头,建昆和他讲过,包括在保定被人拆过一遍。

沈家的小四合院外,停着一辆红色的“大头鞋”车。

街坊邻居纷纷凑过来看热闹。

沈壮戳在院门口,任他们看,也不管,不过谁如果重手重脚的,那他得说两句。小脸上不可避免的有股骄傲——

整片东交民巷里,他们家第一个有私家车。

所以他爸说要还回去,先不提姐姐什么态度,他第一个不干。

宅子里,和王家不同的是,却没什么喜悦氛围,沈红衣还因此摊上麻烦。

“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说收就收了?”沈学山坐在轮椅上,皱眉审视着女儿。

街坊邻居知根知底,谁都清楚以他们家的收入,买不起汽车。人家问起怎么说?

女儿的朋友给买的?

普通人家送彩礼才花几个钱?

那这女儿嫁是不嫁?

沈红衣并不在乎这台车,在她心里,这也不是一台车,而是费尽周折从南方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的心意,她不能还回去,那会伤他心。

“爸,你到底现在还瞧不起他吗,你看看外面的社会。”她说。

“我从没有瞧不起他,一直认为他有大本事,问题是他把本事用错了地方!”沈学山顿了顿,问,“你是大学生,你自己说说,这算不算有点心术不正?”

沈红衣哑口无言,她清楚,在她爸心里,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必须保家卫国才算心术正。

而他的出发点,也是为自己好——用他那套根深蒂固的观念,替唯一的女儿,觅一个又红又专的如意郎君。

只是,他不懂她,也不懂他。

说也说不清。

“学山你能不能别这么犟,伱看看女儿的脸和手,都被刀子风刮皴了,你咋就不心疼呢。”沈母埋怨。

“去去去,你懂什么。”

“老顽固。”

“爸,你甭说了,这车我是不会还的,早跟你说过,这辈子我只嫁他。”

“你!”

再说李建昆和王山河这边,开着大奔来到指定的百货商场,一路回头率百分之一万——好多人驻足眺望,一直到再也看不见时,才收回目光。

“太得劲了!”

小王一趟溜下来,心潮澎湃,完全没过瘾。

他最开始学的是解放车,真不好搞,后面想想以后也开不到,找门路弄来一辆吉普212学,以为已经算是蛮好开,也带劲。

现在开了这辆大奔,才知道普吉212和手扶拖拉机没啥区别。

“走了走了,以后慢慢摸吧,先把彩电搞回去。”李建昆拍掉他在车内四处抚摸的手。

两人刚离开,停在马路牙子旁的大奔,便引来“大部队”的围观。

这是海淀最大的一家商场,商品也最齐全,两人刚进门,便看见有一个区域人满为患,密密麻麻的人扑向柜台,拿着钱和券的手伸得老长,像极了李建昆印象中几个恐怖片里的场景——

一群人陷入某个绝境,灾祸降临时期盼救援。

“卖啥的?”李建昆好奇问。

“咖啡。”

小王解释说,咖啡现在成为了最紧俏的饮品,条件稍好的人家,客人登门都要上咖啡,首都还开了好些家听歌的音乐场所,人们光顾时也总会点杯咖啡。

这里售卖的咖啡全靠抢,晚点就没了。

“能喝惯?”李建昆略显无语,咖啡这玩意儿,两辈子他还没怎么喝习惯。

“难喝的要死!”小王吐槽,然后又说,“不过这重要吗?都在赶这个时髦,我也囤了一大堆,结婚、后面春节,要是不上咖啡,客人怕是以为我小气。”

李建昆暗叹口气。

卖家电的区域也在一楼,估计是整个商场内人最多的区域,乌泱泱一片,走路全靠挤,那一个个“蓝袄子”望向柜台内的眼神,无一不透露着炽热。

李建昆本以为多半人只是过个眼瘾,靠近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周围十有**的人还真带着钱。

“看到了吧,以前金贵到不敢指望的物件儿,现在马路上随便拉个人好像都能买。”小王说。

李建昆环顾四周,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看起来都像不差钱的主儿,脑子里忽地冒出一个词儿——浪潮式消费。

或者叫攀比式消费。

这年头,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还是差不多的,你敢掏干老底,甚至借钱买,我凭啥不敢?

人们都比起来了。

从经济的角度讲,自然是件好事。

可是,李建昆也看到那种劳动人民身上的纯真和质朴,在慢慢流失。

“建昆,这边!”小王挤到一个售卖电冰箱的区域。

李建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几台摆放在一起的立式双开门冰箱,款式一样,冰箱上有品牌标识——清溪牌。

对于这款冰箱他自然不陌生,娘娘庙的四合院里有一台。

“你和我爸的成果。”小王嘿嘿笑道,遂扯住一名爱答不理的售货员问,“同志,清溪牌电冰箱卖得怎么样?”

“废话!你有券没券,没券别挤!”

小王扭头看李建昆一眼,眉飞色舞。他肯定不缺冰箱用。

许多老百姓买这些家电,钱还不是问题,主要是缺券。专用券的数量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流通到黑市,一张券的价格或许能达到商品本身的一半。

“你赶紧搞电视吧,我看快卖光了。”李建昆说。

“他敢!我有预约的!”

话是这么说,小王也不敢确定,火速杀往卖彩电的地方,他的结婚三大件,只差一台彩电,没有还真不行,风俗到这儿了。

早些年的结婚三大件,也称老三件,分别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现在在大城市里,不太行得通了。

变成新三件:彩电、电冰箱和洗衣机。

结婚能配齐这三件,那才叫正儿八经有排场,男方女方家里都有面儿,亲朋好友和左邻右里保管要高看一眼。

他们老王家自然不能丢这个份儿。

“你叫刘胜利?”售货员拿着他递过去的预约券和工作证,眼神狐疑。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变白了点不行啊。”

小王一巴掌拍在柜台上,气势十足,貌似是某种经验技巧。

PS:这几天更新会有点不稳定,要出远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