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952章 难难难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52章 难难难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952章 难难难

第952章 难难难

弥漫着一股淡雅香气的办公室里。

林兰瑛示意李建昆喝茶。

她孙女刚泡的,泡完便离开房间。

李建昆一直有意让这姑娘入职,作为林先生的私人助理,不过后者坚决不同意,即便姑娘常年待在华电产业园,伺候在她左右。

有件事不能说。

李建昆悄默默地,将替这姑娘物色一个如意郎君,作为死任务,下发给了好几个人。

顶好的姑娘,所有时间和心思都放在奶奶身上,却忽视了自己的人生。

李建昆早看出来,林先生对此有些自责和担忧。

“很香。”

“去年秋天采摘的菊花和桂花,晾晒保存起来,加入今春的新茶,都是小珍那孩子弄的。”

“有这样的孙女真是福气。”

林兰瑛嘴角微扬,不置可否,想起什么,岔开话题说:“你的本事,比我想象的还大。”

“您过奖。”

“不,我没有半分奉承之意。”

林兰瑛带着唏嘘说:“那些东西,看似只是一沓纸,但背后所承载的……大话我不说,说点现实的:往往意味着一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艰苦奋斗。”

她凝视着李建昆:“你不打算和我说说,是怎么来的吗,既然你让我做了这个研究院副院长,顶上暂时又没其他人。”

她说完补充一句:“早前我向林总,要过华电集团的资料。”

李建昆放下搪瓷缸,不假思索道:“日苯。”

林兰瑛并不意外,她早有揣测,像CMP抛光材料这种技术,除了日美外,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谁有。

这也是她,没说重话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赞同这种行为。

她仍然凝视着李建昆。

“您老放心,不是偷也不是抢的。

“我通过一些办法,在日苯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

“主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的这几样技术。”

林兰瑛浑浊的眸子里有股忧虑:“可是,这仍然不合规。”

李建昆问:“合什么规?”

林兰瑛微微一怔。

“合他日美技术封锁的规,合巴统的规?“我们凭什么要去遵守他们的规定?”

林兰瑛表情颇为古怪,这才意识到,她和眼前的后生,根本不是一类人。

她和大部分人一样,可以用“循规蹈矩”四個字来形容。

但这个后生,他是叛逆的,是俗世的条条框框难以束缚的。

而且他确实有这个本事。

“我会和有道德的、守规矩的人,讲规矩。

“至于他们,我认为没有必要。

“我凭本事获得的东西,理论上讲,我爱用就用。

“当然,我也考虑到咱们现在势弱,有些事一旦暴露,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没有用现成的想法,主要是拿来作为学习资料,和用以打基础。”

林兰瑛思忖着说:“这件事,我还是希望你……低调地反映到上面。

“你懂我意思吧。

“要不然我来也行。”

李建昆知道这是林先生在为他着想:“不用,我自己办。”

林兰瑛忽然用长辈看晚辈的眼神盯着他,柔声说:“小李啊,你对咱们来说,肯定是个好小伙子。

“我为祖国下一代有你这样的青年,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但你们在他们眼中,肯定坏到极致。

“也、不能太不怕事。

“凡事要为自己考虑一下。”

李建昆心头暖流涌过:“嗯。”

林兰瑛笑笑后,再次岔开话题:

“半导体材料发展计划,虽然初步落实下去,但想要搞成芯片事业,我们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啊。”

李建昆点点头:“我正在一个一个地解决。

“清华半导体专业的一行老师和学生,现在在火车上,明天凌晨到羊城。”

“嗯?”

林兰瑛略感诧异,这件事她还不知道:“他们过来是?”

“我想至少在EDA上,和他们达成战略合作。

“目前国内能培养芯片设计人才的,只有他们。

“以往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据我了解,都出国深造了,然后……很难回来。

“倒也不怪这些学生。咱们在芯片设计事业上,一片空白,根本无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和舞台。

“怪可惜的。”

林兰瑛会心一笑,自嘲道:“我们的想法,还赶不上伱的行动。”

李建昆讪笑摆手:“本来想给您老一个惊喜。您看您,非要问……”

“怪我喽?”

老少二人相视而望,齐齐笑起来。

半晌后,李建昆收敛笑容说:“不过,这只是我的想法。

“尽管作为863计划该项目的负责人,但对于他们,其实也没办法强硬合作,比如一个学生,他坚持要出国深造,理由是学成更高的本事。

“我能怎么办?“干瞪眼而已。”

林兰瑛下意识颔首,然后问:“你的计划是?”

“您常喊的‘丁小子’,现在也在路上,领着一帮人,带着一些物资。”

“从港城过来?”

得到李建昆肯定的答复后,林兰瑛大抵上明白了他的计划。

再次示意李建昆喝茶后,林兰瑛自己也端起大茶缸子小抿一口,然后仿佛自言自语:“EDA,华电在港城有一个设计中心。

“半导体材料发展计划,初步布局完成。

“想干成芯片事业,还有一个大难题需要解决。”

李建昆答道:“设备。”

林兰瑛望向他,郑重点头。

老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倘若没有设备,事实上连EDA和半导体材料的研发,都无法进行。

好在,华电目前基本拥有全套的主要设备。

但是,许多设备仅有一台。

林兰瑛初到华电产业园,也很惊喜于,华电居然有这么多宝贝疙瘩,问过李建昆是怎么弄来的。

李建昆没有详细解释,只说在决定搞芯片产业园时,便在想法设想引进设备。

好容易才配齐。

但那是以前。

现在,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异常严苛,再想搞到一台相关设备,都难。

同时如果想要拥有自己的芯片产业,咱们也不能依赖国外的设备。

那么问题来了:

芯片制造涉及到的设备,单是像光刻机这样的主要设备,便多达数十种。

倘若算上用来制造材料的半导体设备。

数都数不过来……

林兰瑛叹息一声:“863计划,竟然没有考虑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设备这个项目。”

这件事,李建昆不是没向统筹管理部反映过。

然而,没有下文。

“现在有两种声音,您肯定也知道,不管怎么说,那种‘造不如买’的声音,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

李建昆苦笑说:

“尤其近年来,家电行业高速发展,各大工厂拎着外汇去国外采购,总不会空手而归,虽然都是些人家淘汰下来的东西。

“奉行‘造不如买’这种观点的人,便总拿这种情况说事,对高端设备的战略意义,完全缺乏理解,连工作都做不通……”

很无奈。

林兰瑛嘴角同样泛起苦涩:“现在看来,设备,恐怕成了最大的疑难。

“毕竟在设计和材料这两方面,你是研发负责人,手上拥有很大权利,可以调配庞大资源。

“而设备的研发、生产,其繁杂和困难程度,丝毫不弱于材料啊。

“以这种情况,只靠华电,不可能成事。

“你打算怎么办?”

不能弄出全套的设备。

芯片事业就不能说干成。

单凭华电的这套设备,无从谈起“发展”二字。

好比想做衣服,手艺和布料都不缺,却没有缝纫机……

这件事李建昆当然考虑过:“只有寻求合作。”

“向有能力的研发机构、制造厂?”

林兰瑛并不看好:“先不提研发机构,这些设备现在在我国,根本没有市场。

“而我国的经济水平……只是说刚解决大部分人的温饱。

“这些现状会迫使人们更注重眼前的利益。

“能够生产拖拉机,工厂是不愿、也耗不起去生产光刻机的。”

林先生对这些社会现状的分析,李建昆深表赞同。

“您知道联营吗?”他问。

“公私联营?”

“大差不差。”

李建昆缓缓说道:“设备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思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在于一个‘借’字。

“华电出钱,寻觅一些科研机构、制造厂,进行合作。

“借他们的技术、人力。

“务必让制造厂相信,着手研发的设备,将来能带来财源滚滚。

“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半导体设备的发展。”

林兰瑛睁大眼睛,咂舌道:“这意味着,或许要新建上百家工厂!“得、投入多少钱啊?“小李,你……”

华电主导研发863计划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两个项目,没有财政拨款的事,林兰瑛是知道的。

不仅没要。

在调派的研究员们身上,华电还贴进去许多钱。

以及接下来以年为单位的研发投入……

李建昆轻拍着她枯槁的手,含笑道:“林先生放心,我还……挺有钱的。”

林兰瑛:“……”

她真的有些心痛这孩子。

他有多少钱,林兰瑛不知道,只是这样去想啊:

建华电产业园用这么多。

往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材料两个项目,投入是海量的。

现在又要建上百家工厂。

还要找科研单位合作,没有国家任务,不得付费呀?

再有钱,也经不起这样造……

多好的孩子啊。

她忍不住抬起手,摸了摸李建昆脑瓜,眼眶有些红润。

可惜人家大概率看不上她孙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