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 第1289章 苟在天灾末世的日子(16)

第1289章 苟在天灾末世的日子(16)

这个消息,仿佛一阵强心剂,给晒会儿太阳都需要排队、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开口说话免得体力流失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几乎每个人都在聊雪地蔬菜的事:

“看到负二楼门口张贴的照片了吗?听说是无人机拍摄的,雪地里长出了许多这样的菜,马上就有口福了。”

“这菜我认识,乌塌菜嘛!以前老家种了喂猪的,现在想吃一口竟成了奢侈。”

“快了!再等个把月应该能吃了,看照片长得不算少,每人半颗一颗分不到,几片叶子怎么也得有吧?”

“……”

老百姓关心的是总算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了,政府领导们聚在一起,则是在研究这些菜是怎么冒出来的。

尽管这些菜苗经过检验检测确定无毒可食用,可来源不明这一点总归让决策者生疑。

“……不仅我们市,周边地区也都有发现,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照这么说,应该不是人为。这种天气环境,个人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如果是群体……这么大的覆盖面,我们的无人机一直在巡逻,有异常早就发现了。”

“确实!何况这时候有种子、能种菜让大伙儿改善伙食的人,称他/她为‘英雄’都不为过,何必偷偷进行?上交给政府,不是更方便?所以我认为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我也觉得不是人为,恐怕是极寒天气下,物种的适应反馈。生物界不是有句话叫‘适者生存’嘛。”

一把手沉吟片刻问秘书:“南部和北部到现在都没发现这两种菜?”

“是的,只我们中原这一片有。”

这就奇怪了。

一把手指尖敲着桌面,百思不解。

有人突发奇想:“会不会是我们中原的气温刚刚好适应这两种菜生长?”

大伙儿一想有道理。

北方气温低到爆表,具体多冷气象专家也预测不出来了。

南方湿度大,一下雪就结冰,农作物早就冻死了。

也就中原相对好点儿,最低气温尚且还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徘徊,气候干燥积雪相对蓬松,抗寒耐低温的种子被雪包裹着反而发芽了……

讨论来讨论去,似乎也就这个观点最合理。

一把手让秘书整理会议资料,一会儿上报总部。

“对了,你和匿名邮件人还保持着联系吧?问问他/她是否需要新鲜蔬菜。”

做好事不留名的徐·英雄·茵当天晚上上网时,发现邮箱里躺着一封来自市政办公厅秘书处的邮件,看完抽了抽嘴角。

这是真心想要回报她的贡献还是想借机打探她的住址啊?

无论哪个,姐是缺一颗两颗青菜的人吗?

当即回复:不需要,谢谢! 那厢,一把手听完秘书转述若有所思:冰封三个多月不需要绿色蔬菜?这么看来,对方要么不是普通人,要么……是南半球的居民?

只有南半球没被冰雪覆盖,反而处处都像盛夏天,南极冰山据说已经融了好几座。

高温辐射下,人们出行困难,热射病导致的死亡率是个可怕的数字。高纬度地区很多民居都没装空调,气温爬到四十度后不得不搬到地下生活。

但那些耐热耐高温的植被却犹如到了天堂,根部汲取着南极冰山融化的雪水,一夜间窜了好几公分。

南半球各国都在考虑,要是从此以后常年高温,他们打算借参天大树建空中住宅、研发私人飞行器、开辟飞行航道。

明明都在地球上,差距却是如此大。

一个地球仿佛被结界隔成了两个世界,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但要说举国搬迁去南半球,也不现实。

高温导致的疾病、死亡率也不低,有些地区因为消杀不及时造成瘟疫肆虐。

何况匿名邮件提到极寒两三年后进入高温,届时全球高温海平面上升,山火、海啸、疾病等灾难纷至沓来,南半球也不见得多安生。

倒不如踏踏实实扩建地下基地、改善居住环境,尽量挺过极寒、高温这几年,以求保全尽量多的人类,生命不息、薪火相传。

徐茵回完信,继续浏览新闻。

各地的网络系统时好时坏,消息断断续续的并不全面。

于是她“翻墙”连上了南半球一个国家的新闻网。

说起来,这“翻墙”技术还是小瑾同志教她的,关键时刻确实挺管用。

徐茵上了会儿网,多少了解了高温笼罩下的南半球目前是什么情况。

过两年,北半球也难逃这样的局面,甚至比这更糟糕。因为经历长达两年的极寒,物资已经极其匮乏。

不像南半球,高温虽然也诱发了不少疾病、死亡,但热带作物种植比在极寒天气下要相对容易。

这么一想,还是得多种田、广积粮,为后续做准备。

徐茵收起电脑,探头看了看,见小伙伴们睡得很香,蹑手蹑脚下到负五层,推开设备房的逃生门,出去是机器人日以继夜建造的另一座地堡。

只不过和他们现在生活的地堡不一样,这里不仅大,而且每层都是种植区,土壤是她上个小世界未雨绸缪囤的营养土,为提高存活率,还掺了一点点桃源星息壤土。

区块之间留出了一个围着护栏的天井,采光系统输入的自然漫射光,透过天井能照到每一层,护栏旁每隔一段距离安着一套全自动灌溉设备,出水口放了一颗细碎的温泉炽石,喷洒出的水温度保持在十六度上下,久而久之,整座地堡就像是一座超级大的多层蔬菜大棚。

根据光照和灌溉强度的不同,她给每块区域竖了个牌子,写上作物种类,阳光充沛、灌溉力度大的楼层、区域,用来种植水稻、土豆、玉米,阳光充沛但不需要频繁灌溉的区域种植小麦、棉花;即使有天井也晒不到阳光的阴暗区域,种植木耳菜、大白菜、奶白菜、芥菜等喜阴作物;负十层甚至更深的阴暗暖湿区域,用来繁殖菌类作物。

她把“大棚”建造、规划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有缺陷的地方加以改进,一点一点打造成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宜居环境。

至于耐高温的热带作物,过两年有的是机会栽种,就不浪费“大棚”有限的空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