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984章 刀劈八旗

骗了康熙 第984章 刀劈八旗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984章 刀劈八旗

第984章 刀劈八旗

此时此刻,如果有人从空中俯看大地,一定会惊讶的发现:由天津到张家口的官道上,一条条灰色的长龙,浩浩荡荡的向北挺进。

几乎同一时间,通州的户部仓场和运河天津段,也已经全面被新军接管了。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大军没有粮食吃,哪来的战斗力?

驮马没有草料,火炮怎么拖拽?

就算是二战时期,打闪电战的德军,不仅仅是需要燃油而已。

负责运输后勤物资的驮马,也有百万匹之多。

玉柱在南熏殿的签押房内,接见了户部满尚书孙渣济。

孙渣济的老底子,玉柱可谓是一清二楚。

此公,隶于镶红旗满洲,他能从工部尚书调任户部尚书,全靠前任首席满洲大学士嵩祝的大力提拔。

“孙公,朝廷的旨意,接到了?”玉柱面无表情的看着孙渣济。

孙渣济不敢硬顶,只得小声说:“不瞒王爷您说,户部哪来的400万两存银啊?您看看……您瞅瞅……”分析了一大堆必要的开支。

最后算来算去,户部不仅没银子拨出,反而需要玉柱拿银子回来填坑。

玉柱心里有数,孙渣济说的都是大实话。

大行皇帝驾崩之后,户部先是拨银四百万两治丧。后来,又追加了二百万两。

大清以孝治天下,为了体现孝道,大行皇帝的丧事办得极尽奢华之能事。

别的且不提了,单是请喇嘛、和尚和道士的总人数,就突破了三千大关。

基本上,京城附近各大寺庙和道观,都被清空了。

此前的西北,一直在用兵,开销异常之巨大。

更重要的是,江南的秋赋尚未递解进京,户部的银库里确实可以跑老鼠了。

玉柱管过户部,自然知道户部的虚实。

“老十四和老四都反了朝廷,京里的旗人,也应该和朝廷共体时艰。”玉柱此话一出,孙渣济立时脸色大变。

孙渣济做梦也没有料到,玉柱竟敢打旗饷的主意。

旗饷,在民间俗称:铁杆庄稼。

在京的几十万旗人,真正有旗饷可拿的,其实不足三成。

实际上,普通旗人的生活水准,甚至还不如一些勤快的小商小贩呢。

平时想吃肉?不存在的。

普通旗人,不许经商,不能自己种田,不能开小作坊。

说白了,朝廷就是想逼着普通旗人练习弓马,然后替朝廷卖命。

但是,京营八旗军里的职位,永远是有限的。时间一长,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旗人,就多如牛毛了。

“王爷,这只怕是甚为不妥吧?”孙渣济本身就是满洲旗人,他深知,得罪了全体旗人的下场,肯定是凄惨无比的。

玉柱微微一笑,说:“孙公,普通旗丁不受任何影响,该怎么就怎么领。不过嘛,有爵在身的旗人,完全可以暂缓几月再发放铁杆庄稼嘛。”

清军入关后,八旗兵里边,一直残留着奴隶社会的种种风俗。

普通旗丁们,明面上,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

实际上,普通旗丁之家,只要人口稍微多一点,就会穷得只能吃稀。

孙渣济听懂了,玉柱的意思,竟然是,先克扣王公贵族们的铁杆庄稼。

嚯,好家伙,这岂不是要捅马蜂窝嘛?

不过,孙渣济稍微冷静一点之后,略一琢磨,随即明白了玉柱的险恶用心。

玉柱以外戚的身份,出任议政王,在旗人堆里,可想而知的反对者众也。

但是,值此老十四和老四,一起兴兵作乱之机,满洲的王公们和皇家共体时艰,谁敢公开反对?

孙渣济当了多年的户部尚书,他略微心算了下,说:“若是有爵的旗饷暂停发放,倒是可以在短期内,挪出两百万两银子来。”

玉柱含笑点头,孙渣济这个户部尚书,专业水准倒是没话说的。

“内务府的各项工程,一律暂停拨银。”玉柱的话,再一次震惊了孙渣济。

好嘛,内务府的各种黑幕重重的工程,此前就没人敢叫停。

谁料,玉柱刚刚当上议政王,就断了内务府的财路。

实话实说,内务府的那帮吸血鬼们,孙渣济早就腻味死他们了。

外头的王爷们,修一座小亭子,充其量也就是千两银子而已。

内务府的那帮畜牲,一张嘴就是几万两银子。

孙渣济克制住心里的暗爽情绪,眨了眨眼,说:“王爷,这合适么?”

他的潜台词是,宫里的皇太后和皇上,能答应么?

玉柱摆了摆手,说:“母后皇太后和皇上那里,自有我去解释,你勿须多虑。”

孙渣济心里的一颗大石头,随即落了地。

玉柱现在是议政王,他的决策,谁敢公开反对?

拍板的是玉柱,孙渣济只是执行者而已,旗人王公和内务府的硕鼠们,要恨就恨玉柱去。

孙渣济仔细的一算,内务府的大工程都停止了之后,户部可以动用的银子,就又多了三百万两。

朝廷想玉柱出兵,玉柱开的出兵价码是八百万两银子。

但是,朝廷的手头,实在没银子了,只能减半给玉柱。

就算是减半,户部也没钱。

经过一番辗转腾挪之后,玉柱搞来了五百万两银子。

不过,这个五百万两银子,形同虎口拔牙!

老十四和老四同时反了,八旗王公们,宁可成天待在养心殿内打嘴炮,也不想真出力。

道理其实很简单,不管是老十四,还是老四,最终谁成了大事,八旗王公们的铁杆庄稼,都不可能少给半文钱。

大清的统治基础,就是旗人,尤其是满洲旗人嘛!

牺牲别人的利益,动动嘴皮子即可,反正吧,死道友不死贫道。

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皇家一起过苦日子,能答应么?

嗨,消息刚刚传了出去,就见许多满洲的王公贵族们,跪到了慈宁宫前,哭天抢地的叫穷。

“老佛爷呀,奴才府里,人口众多,开销大得惊人呐……”

“皇太后,奴才借了一大笔银子,正指望着发饷之后,马上就还一部分呢……”

“老祖儿,旗人是我大清的根本啊,可不能由着那个外室小贱人,瞎胡整啊……”

如果,绞尽脑汁也只搞到二十万两银子的崇祯帝,见了眼前的这一幕,会做何感想?

慈宁宫内,慈康皇太后倒没啥,该喝茶就喝茶,该吃点心就吃点心。

但是,跑来尽孝道的小皇帝,就很有些坐不住了。

“额涅,臣儿有些不太明白了,只是暂时停发几个月而已,他们怎么就不乐意呢?”小皇帝装出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慈康太后瞥了眼小皇帝,这小家伙是个早熟的鬼机灵,他怎么可能不懂其中的弯弯绕呢?

“皇帝,你四哥和你十四哥,先后起兵作乱。假如,我是说假如啊,他们成了大事,外头跪着的那些人,他们会是何等下场?”慈康没有正面回答小皇帝的问题,却用反问句,由侧面启发他。

小皇帝若是不懂这些,又怎会公然恳求太后,答应了玉柱的要求呢?

外头跪了这么多人,这就说明,满洲旗人不可能真心的服从玉柱。

假以时日,熬死了玉柱,小皇帝总有翻身之日。

这不是幻想,而是有先例可证的事实。

皇祖顺治爷,就是这么干的。最终,顺利的熬死了多尔衮,趁机亲政掌握了大权。

皇父康熙爷,也是这么干的。最后,智擒了鳌拜。

遍观史书,霍光大权独揽的时候,汉宣帝就是个唱木偶戏的傀儡皇帝。

老十四若是顺利的打进了京城,第一个要宰的,必是小皇帝。

“皇帝,前明的靖难之役,替叛贼打开城门的,那可是勋贵里的勋贵啊。”

慈康皇太后没读多少汉书,这话其实是玉柱暗中教她说的。

小皇帝读书颇多,他隐约记得,替朱棣打开南京金川门的,不是旁人,正是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之父李文忠,是朱重八的亲外甥,他算是妥妥的皇亲国戚了。

小皇帝皱紧眉头,定神一想,随即全明白了!

正面的敌人,并不可怕,比如说玉柱、老四、老十四和老八他们。

真正可怕的是,隐藏于京城里的大清“李景隆”。

小皇帝有此领悟,正中了玉柱的下怀!

慈宁宫外头,跑来跪哭的满洲权贵们,越来越多了。

只是,外头哭闹的人越多,小皇帝的心里,也就越冷。

因为,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一件事了,皇帝死不死,无关紧要,他们自家的那五瓜七枣,必须确保落袋为安。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

但是,外头的王公贵族们,毕竟人多势众啊!

见小皇帝坐立不安的频频张望殿外,慈康皇太后扯唇一笑,故意刺激他说:“就算是养心殿塌了,与外头的那些人,又有何相干?”

小皇帝情不自禁的攥紧了小拳头,哼,有朝一日,总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上下几千年来,既得利益的权贵们,从来都是同一副嘴脸。

即使是天塌了,也不能少了他们个人的好处。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晚清的庆王奕劻。

庆王奕劻,少时穷怕了,一旦掌了权,就要变本加厉的贪得无厌。

若无庆王奕劻的庇护,袁项城崛起的速度,哪有那么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