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210章 钦差的气派

骗了康熙 第210章 钦差的气派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210章 钦差的气派

在午门正式接了大诏之后,玉柱和张廷玉略微商量了一下,决定三日后启程南下广东。

从京城南下广东,按照惯例,都是先走大运河,抵达了杭州之后,再从杭州湾换船走海路去广东。

实际上,很早就有人主张,罢漕运,改为海运。

但是,漕运牵扯到了运河两岸,百万漕帮人士的生存大计。

康熙担心逼反了这些人,惹得江南大乱,也就否决了漕粮走海运的提议。

这个就和包产到户一样的逻辑。单个农民的生产效率,肯定远远不如米国那种机械化的大农场。

但是,包产到户给农民们留下了一条退路,最大程度的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同样是钦差出京,玉柱是从三品的三等阿达哈哈番,属于钦差大臣的范畴,出京必须乘坐八抬官轿。

张廷玉只是区区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只能是乘坐四抬官轿的钦差官员了。

照例,钦差大臣出京,必有礼部的堂官,于京城东郊的十里接官亭,置酒筵送行。

今天,来给玉柱送行的是,礼部右侍郎富山。

隔着老远,富山就见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行来。。

只见,玉柱的队伍之中,当先的是八名差役,抬着四面硕大的铜锣,一边走,一边敲,锣声连响十九下。

按照大清会典的规矩,督抚出行,锣响十三下,称为十三棒锣。

钦差大臣出行,则是锣响十九下,以显示皇权的威严。

密密麻麻的回避和肃静的警告牌,扑面而来,其后则是十几面玉柱的官衔牌。

官衔牌之中,最醒目的一对,上书几行金字: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本朝尤重科举正途取士,所以,玉柱点状元的官衔牌,居然比钦差出典广东乡试正主考的官衔牌,还要大一圈。

八抬大轿的前边,由一对代表了至高无上皇权的金瓜开道,其后是旌和金节,一对黄龙旗,一柄黄罗伞盖,一柄题衔大乌扇。

在大队伍的末尾,一队大约五十多人的差役,肩扛红缨枪,腰挎长刀,排着整齐的队列,肃然而行。

这个是玉柱和老皇帝讨价还价之后,得来的福利。

粤海关附近的海面上,海盗丛生,安全确实很成问题。玉柱就找老皇帝要了巡税营的五十几个军官种子,让他们跟着一起去广东。

区区五十几个税丁而已,又不是正经的绿营官兵,老皇帝难免就大意了,满口答应了玉柱。

为了突出好色之心,减轻老皇帝的戒备之心。

玉柱故意和老皇帝纠缠着打嘴巴官司,直到“下千两”之前,楞是磨得康熙松了口,答应他可携二婢南下。

所以,钦差八抬大轿的后头,跟着几辆马车,马车里坐着杏蕊和杏娇。

玉柱原本是想带上寒霜的,秀云却说,寒霜并不是通房婢,即使带去了广东,也不太方便。

嘿,这分明是借口而已!

玉柱心里有数,秀云故意安排了两个杏,陪着他南下,就是不想他在外头沾花惹草,招了麻烦上门。

杏蕊和杏娇,既是秀云的陪嫁大丫头,又是玉柱名正言顺的通房婢,一起带着南下,倒也合适。

在玉柱大队伍的身后,张廷玉的队伍,就要寒酸多了。

不过,张廷玉乃是城府极深之人,他自然是不可能表露出任何异样情绪的。

等玉柱下轿之后,礼部右侍郎富山率领僚属们,一起跪下,大声说:“礼部右侍郎,臣富山,恭请圣安。”

“圣躬安。”玉柱代表了皇帝受了礼之后,紧接着,长揖到地,恭谨的说:“卑职玉柱拜见右堂大人。”

六部的尚书和左右侍郎,皆为堂官。其中,尚书又称部堂大人,左侍郎为左堂大人,右侍郎则为右堂大人。

官场上的称呼,只要叫错了,就会得罪人。

富山见玉柱十分的知礼,原本的不佳看法,立时减轻了许多。

毕竟,在官场之上的幸进之徒,还这么的年轻,必定会惹人眼红嫉妒的。

大约半刻钟之后,客套已毕,富山手捧酒盅,递到玉柱的面前,温和的说:“祝一路顺风,马到成功!”

“借右堂大人的吉言,卑职惟愿平安尔。”

玉柱先后三次接过酒盅,先洒苍天,再洒厚土,最后敬君父。

仪式到了位之后,玉柱、富山和张廷玉三人,一起仰脖饮尽盅中酒,含笑拱手而别。

因为钦差出京的缘故,通州的官船码头上,已经早早的戒了严。

码头之上,停了五艘两层楼高的大官船。

落轿之后,身穿黄马褂的玉柱,刚一露面。

前来恭送钦差的父母官,顺天府丞、顺天府东路厅捕盗同知、通州知州和三河知县,一齐跪倒相迎。

“臣等恭请圣安。”

“圣躬安。”

行过拜君之礼后,玉柱拱着手和顺天府丞见礼。

玉柱的本官是从四品,比正四品的顺天府丞略低半级。但是,玉柱有从三品爵位在身,这就属于上官的范畴了。

东路厅同知,正五品,是专门负责捕盗的官员,分管范围包括,通州和蓟州,及其所属的各县。

通州知州,是直隶州的知州,也是正五品。

这两人的官职都略低于玉柱,于是,他们都长揖行礼,玉柱只须拱手还礼即可。

比较特殊的是,仅为正七品的三河知县。他和玉柱之间的品级,差距太大了,必须三揖行礼。

若是到了晚清时期,品级相差如此之悬殊的情况下,七品知县是要行跪礼的。

大清朝的官场之上,就是俗礼颇多,等整套繁文缛节折腾完毕之后,一刻钟已经过去了。

钦差大臣出行,正管通州官船码头的三河知县,属于当仁不让的第一责任人。

码头上的几艘大楼船,都是钦差出行必备的官船。

因为是夏天的缘故,玉柱出行带的箱笼并不多。

秀云没去过广东,本来还收拾了厚裘冬衣冬袄,被玉柱含笑劝阻了。

开什么玩笑?再怎么是小冰河时期的末尾,广州的冬天也是不可能太冷的。

全员登船之后,在号炮声、鞭炮声和锣鼓声的欢送下,挂着黄龙旗的钦差官船,依次解开了缆绳,顺流东下天津卫。

大约一年前的南下,玉柱坐的是男爵府的官船,虽然也有通行的特权。但是,普通官船怎么可能比得过钦差大臣的官船呢?

船头插着黄龙旗的大楼船,所过之处,无论是官船还是民船,都被官府的差役们,勒令靠了岸。

必须等钦差大臣的官船经过之后,他们才能继续启程赶路。

按照规矩,钦差大臣的官船,要由沿途的官府,征用民夫拉纤。

拉纤的民夫,也有定数,不多不少,一船正好九十名。其中,三十名为一组,每一个时辰轮换一次,分三班轮换。

由于是征发徭役的概念,这些拉纤的民夫们,不仅没有工钱,还要自带铺盖卷,自带粮食,自带生活所需的银钱。

**皇权之恶,莫过于此也!

玉柱负手立于船头,默默的望着肩背粗粗的纤绳,艰难跋涉前行的纤夫们,不由暗暗感叹不已,这样的大清,难道不该亡么?

尽管是现代人的灵魂,玉柱并没有下令让纤夫们去歇着。

说白了,只要大清不亡,玉柱能帮得了几个纤夫?

大丈夫,未曾掌握大权之时,便暴露了不臣之心,实属不智也!

船舱之中,杏蕊和杏娇,正头挨着头的窃窃私语。

“小娇娇,咱们姑娘特意命你陪着姑爷一起南下,你应该明白是个啥意思吧?”杏蕊贼笑着问杏娇。

明明知道杏蕊是想看她害羞脸红的笑话儿,杏娇又岂能如了她的意?

杏娇故意重重的一叹,说:“唉,我守门外的时候,经常听见有人的嗓子都喊哑了,那个人不会就是你吧?”

“你,你个死丫头片子,看我不撕烂了你的贱嘴。”杏蕊羞涩之极,忍不住动手去掐杏娇的腰肉。

玉柱一向待身边的女人,甚为宽和,杏蕊和杏娇才敢闹作一团。

等她们两个闹够了,声息渐歇,玉柱恰好从船头回转舱内。

瞧见两个美婢,钗横发乱的倒在大床上的旖旎光景,玉柱又不是吃素的,当即反手关上了舱门。

等玉柱舒坦的熟睡了过去,杏娇悄悄的起身,收了染红一大片的大白绸帕子,偷偷摸摸的装进了秀云早就替她准备好的锦匣之中。

就算是秀云和杏娇二人,情同姊妹。规矩就是规矩,是必须遵守的。

初次侍寝的杏娇,被玉柱破了身后,必须交出代表了贞洁的证据。

玉柱把老皇帝闹腾得脑仁疼,硬是要来了携双婢的特殊待遇,怎么可能是用来当摆设的呢?

广东乡试正式开考的日子,照例是在八月的初九、十二和十五,分三场举行,每场三天。

若是,玉柱在路上逍遥快活,导致耽搁了主持乡试的时间,那就要出大事了。

可想而知,言官们弹劾玉柱的奏章,只怕会堆满老皇帝的案头。

所以,玉柱一路之上,除了在德州见了山东巡抚,在扬州见了江苏巡抚,又在杭州见了浙江巡抚之外,一律没有无聊的迎来送往。

钦差的官船抵达了杭州之后,当地的官府,早就准备好了五条大海船。

玉柱和张廷玉分别登船后,由海上入闽,再入粤省的广州府。

(Ps:这一章,写的真心艰难,各种资料查遍了,总算是还原了钦差大臣出京的迎来送往。唉,年纪大了,就让我小小的膨胀一下吧。老少爷们,某家如此的用心,赏了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