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394章 又立新功

骗了康熙 第394章 又立新功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394章 又立新功

第394章 又立新功

“老纯靖亲王嫡福晋薨了,唉,她是个没福气的。”康熙重重的一叹,让玉柱的猜测,成了真。

只是,老纯靖亲王是谁?

玉柱仔细一琢磨,才明白过来。

敢情是,康熙的七弟,和硕纯亲王隆禧的嫡福晋尚佳氏,死了。

顺治帝,共有八子。其中,活过弱冠之年的儿子,仅有四个,即福全、康熙、常宁和隆禧。

巧合的是,他们四个,皆非蒙古后妃所出。

其中,隆禧和康熙的感情最“深”。

只是,隆禧比较悲剧。他只活了二十岁,便薨逝了。

照例,亲王薨逝要加谥号,更何况是感情最“深”的弟弟呢?

康熙精挑细选了一番,特意钦点了“靖”的美谥,这便是和硕纯靖亲王的由来。

总而言之,隆禧活着的时候,被称为纯亲王或是纯王爷。他死了之后,才必须加上谥号,称为纯靖亲王,或是老纯王。

某剧里,太皇太后在召见重臣时,居然口口声声的说:我孝庄。

问题是,孝庄文皇后,是她驾崩之后,康熙上的尊谥。

这种低级的错误,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历史顾问和编剧们,稍微走点心,也不至出此荒谬之事。

隆禧薨了之后,太皇太后一直想去亲临祭奠,被康熙死活劝住了。

比较有趣的是,隆禧死的时候,嫡福晋尚佳氏的肚子里揣着遗腹子,这就便是第二代纯亲王富尔祜伦。

富尔祜伦刚出生不久,未满周岁,便袭了和硕纯亲王。

唉,只是,富尔祜伦也是个没福气的孩子,实不满两岁,便夭折了。

然后,纯亲王一系因绝了嗣,便顺理成章的永远失了爵。

玉柱是饱读史书的状元郎,他自然心里有数,这是康熙的故意报复。

当年,太皇太后选新皇帝的时候,从未考虑过福全和常宁,而一直在康熙和隆禧之间犹豫不决。

有了这一层渊源之后,尚佳氏的薨逝,算是把当年的这一桩悬疑公案,做了彻底的了断。

以玉柱对康熙脾气的了解,隆禧和富尔祜伦,只怕都是被康麻子暗中弄死的吧?

“唉,我七弟命薄,七弟妹命苦。就照亲王嫡福晋例,发丧吧。”康熙扭头看了看老十二,极其难得的给了个笑脸,“老十二,你熟悉举殡的老例,就辛苦你了。嗯,朕让玉柱这个财神爷,从旁协助你。别怕多花银子,尽量办得风光一些,明白吧?”

“臣儿领旨。”老十二面无表情的接了旨后,和玉柱一起退出了乾清宫。

出宫的路上,老十二一直埋头疾走,连玉柱都不想搭理了。

玉柱把头一低,掩饰住嘴角的笑意。

嘿嘿,京城里有名的吃席阿哥,心里不痛快了呀。

出了皇宫之后,玉柱想坐轿,硬被老十二拖上了他的马车。

“玔卿,实在是对不住了。方才,我的心情不大好,怠慢了兄弟伱。”老十二毕竟不是一般人,清醒之后,赶紧私下里向玉柱赔礼道歉。

玉柱很理解的伸手,轻轻的拍了拍老十二的手背,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啥都不大合适的。

这人呐,不恨无权,最恨不均!

以老十二的身份,也不敢和管兵部的老十四相比。

但是,连铜臭老九都成了管寺阿哥,老十二却一直是个吃席阿哥。

实话说,老十二闷在心里的这口恶气,已经憋了许久。

隆禧活着的时候,纯亲王府位于西安门大街北边的井儿胡同。

这里,离西华门太近了,进宫异常方便。

只是,隆禧的独子富尔祜伦死后,隆禧绝了嗣,纯王府便被内务府收回,老纯王福晋尚佳氏搬去了新宅居住。

新宅,位于崇文门附近的裤子胡同。

怎么说呢,这就相当于,从京城的二环内,搬到了四环外的中关村科技园。

房价差距太大了,反而证实了玉柱的猜测,康熙恨不得隆禧早点死。

老十二和玉柱到了地方,刚进胡同不久,就见一群人正在门前吵闹不休。

有人左手抱着古董花瓶,右手提着个大包袱,正兴奋的从门里出来。

玉柱不禁皱紧了眉头,当即下令,截下那人。

侍卫们把那人带到玉柱的跟前,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位竟然是尚佳氏的亲侄儿,和硕额附尚之隆的亲孙儿,尚永成。

“回小相国,老纯王福晋乃是我的嫡亲姑母。她老人家无子,也无嗣,我这个做侄儿的,理应分点东西吧?”尚永成振振有词的说着正道理。

隆禧的兄弟们,除了康熙之外,都死光光了。

康熙不可能瞧得上隆禧留下来的那么点家底子,皇子们更不可能来分叔父的家产。

整好,尚佳氏是尚之隆的女儿,尚家就是名正言顺的娘家人。

尚之隆,平南王尚可喜之第七子也。

这年月,按照封建礼法,绝嗣之家,五服以内的族人们,都有资格来吃绝户的财产。

没有族人的情况下,娘家人也可以来分绝户的钱。

理论上,尚永成貌似还占着道理。

不过,玉柱是什么人?他岂会被区区小事给难倒了?

“嗯,十二爷和本部堂,奉上谕,料理纯王老福晋的后事。这府里一应财产的划分,均须请旨而定,岂容你擅自私拿?”玉柱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尚家人,欺负尚佳氏无儿无女,想贪小便宜,趁机偷拿财货回去。

这个大帽子一扣下去,尚永成立时傻了眼。

别看和硕额附尚之隆还活着,可是,尚家早已经过气了,岂能与老佟家相提并论?

除了被扣下的尚永成之外,大门前还聚集了不少人,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颇有大打出手的架式。

老十二仅仅和玉柱对了个眼神,便很有默契的下令,把吵闹的那些人,都先扣下了。

尚佳氏已经死了。但是,这事吧,其实很微妙。

富尔祜伦刚死不久,康熙就把尚佳氏弄出了王府,这就属于是含恨报复了。

可是,人死如灯灭,旧怨也跟着一笔勾消了。

按照玉柱的理解,正因为以前有积怨,有夺位的传闻,康熙才会命他和老十二一起来主持举丧之事。

实话说,康熙是想告诉天下人,朕和七弟感情甚深,不许乱猜乱想。

在这个吃人的社会,康熙言出法随,他说啥,就是啥。

一切的道理或是规矩,都以康熙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并且,这个标准随时随地可以根据康熙的需要,进行修正。

至高无上的皇权,其魅力,正在于此。

朕即国家,天下大事,全凭朕之好恶,一言以决,快何如哉?

进府一看,好家伙,尚佳氏居然还未小敛,就这么直挺挺的躺在屋里的炕上。

玉柱眼尖,他发现,尚佳氏的两手,居然空空如也。

要知道,旗下的姑奶奶,她们的手指上,至少有六至八枚镶着珠宝的戒指。

尚家人,太不像话了!

玉柱还未张嘴,就听老十二说:“玔卿,太可恨了,助我办了他们。”

别看老十二是贝子,还是皇帝的亲儿子,但是,他的实权,还真不如玉柱。

就说带来的这些带刀侍卫们吧,全是玉柱的部下。

另外,外头调来封街的兵丁,也全是玉柱的兵。

玉柱点点头,随即下令:“来人,把这座府里的人,无论男女,全都拿了。”

“嗻。”牛泰领命之后,带着人,先把府第给封了,然后关门打狗,不对,是抓人。

还是老规矩,不打不骂,反绑了手,把脑袋摁进水缸里。

反复的玩几次,玉柱顺利的拿到了想要的口供。

结果是,尚之隆的儿孙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卷了进来。

正好,玉柱对尚可喜帮着清兵入关,一直大有看法。

他顺势就和老十二一起,联名上了折子,弹劾尚家人不敬姑母,擅偷宫中赐宝,此大不敬也!

康熙原本还有点喜欢尚之隆。只是,他看了奏折之后,心头立时火起。

隆禧父子死的不明不白,尚家人居然敢趁火打劫,这不是往康熙的头上扣屎盆子嘛?

当天,宫里就传出了旨意,夺了尚之隆的和硕额附之爵,其子孙一体流放宁古塔!

实际上,下嫁于尚之隆的和硕和顺公主薨了之后,她下葬的地方,先叫尚家坟,后又改为:公主坟。

公主坟,只要是老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

尚佳氏的丧事,办得极为隆重和体面,京里的王公亲贵们,都亲自来拜祭了一番。

等老十二和玉柱办妥了差事,回宫交旨的时候,康熙史无前例的夸奖了老十二。

“差使办得甚好,很像个样子,赏你太监四名,银一千两,宫女两名。”

只是,打发走了老十二后,康熙却拉着玉柱的手,轻轻的拍了拍,小声说:“你的功,我给你记着了,这次就不赏你了。”

玉柱一看,嗨,老十二白忙活了,好处全给他得了去。

皇帝公开赏的东西,算个球呀?

让皇帝始终在心里,记着你的好,才是大赚特赚的好买卖。

这里的关窍,就在于,玉柱故意把虐待尚佳氏的恶名,扣到了尚家人的身上,也就把康熙拉出了嫌疑之地。

啥叫揣摩上意?玉柱的这种搞法,才叫作吃透了老皇帝的心思。

玉柱虽然是户部左侍郎,但是他身上的兼职极多,日常并不到户部去坐衙理事。

按照康熙的暗示,玉柱平日里,基本上,都待在南书房里。

玉柱在南书房里,也算是几进几出了。

康熙是真心重视南书房,基本上吧,每日都要来南书房,至少三五次以上。

以前,玉柱还是直南书房的时候,只要康熙来了,他就只能乖乖的出门,站到外头去。

现在不同了,康熙来了后,除了李光地之外,玉柱也成了日常性的陪站者。

甭管玉柱在皇帝跟前,说没说话,进没进言。只要,他每天在皇帝的座前就这么站着,声威就跟着大大的看涨了。

玉柱在康熙的身边,待的时间一长,也就看出来了,在张廷玉和方苞之间,康熙更重视方苞的看法。

受戴名世《南山集》的拖累,方苞本来是要问斩的。

幸亏,玉柱的座师李光地,暗中下了大工夫,这才救了方苞一命。

方苞死里逃生之后,还被抬了汉军旗,变成了旗人。

说来也巧,方苞和张廷玉,都是安徽桐城人,而且,他们两个还都在玉柱的手下当差。

玉柱心里有数,方苞和张廷玉都是老油条中的老油条,与其费心思去拉拢他们,不如表面上和光同尘即可。

小农社会的所谓治国之道,说穿了,才多大点事儿?

玉柱知道怎么发展工业和经济,又当过一省巡抚。所谓的复杂政务,到了他的手上,就如同疱丁解牛一般的轻而易举。

只要康熙问了玉柱,玉柱从来就没让老皇帝失望过。

时间一长,除了吟诗作词的拍马屁时间之外,玉柱的意见,对康熙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这日,玉柱下值出宫后,吴江凑到官轿旁,小声说:“爷,树公的大管家,约了小的,说是老地方见。”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他的门生一般称之为座师或恩师。

唯独,玉柱为了掩人耳目,取了榕村的榕字,私下里一直称之为树公。

这就和肃顺,一直被人称为宫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般人,还真没办法,把宫灯和肃顺联系到一起。

包括西太后和鬼子六密谋发动政变的时候,都用的是特殊的缺口密信,以暗中传递机密消息。

所谓缺口密信,就是传信的双方,都拿着同一套缺字的玉版。

接了信之后,拿玉版往信上一套,缺口上显示的字,才是真正需要传递的消息。

表面上,玉柱和李光地几乎没有来往。

实际上,李光地想提拔谁,都不会亲自出面举荐,而是由玉柱找人暗中代劳了。

当然了,玉柱想提拔的人,也通过私下的渠道,由李光地来安排了。

他们两个本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现在又彼此大有需要,私下里的勾结,自然是异常之紧密!

只是,玉柱和李光地都是心思极为缜密之辈,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络,都是单线的联系。

玉柱这边,始终是吴江出面,李光地那边则一直是他的老管家。

(PS:晚上还有更,到800张月票,就加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