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410章 指东打西

骗了康熙 第410章 指东打西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410章 指东打西

第410章 指东打西

朝廷明发上谕,命玉柱为正钦差,博启为副钦差,赴湖广查办藩库火耗亏空之事。

清初时期的散秩大臣,并不是虚职,而是宫里侍卫处的实职官员。其权力和地位,低于领侍卫内大臣和内大臣,高于一等侍卫。

侍卫处内,上三旗的领侍卫内大臣,每旗各两名,共六名。内大臣,每旗各六名,共十八名。

散秩大臣,就没有定额的限制了,只要皇帝乐意,随时随地可以增减。

只是,博启的散秩大臣,就有些尴尬了。因为,他虽是从二品武将,却仅食三品官的俸禄,而且无爵。

玉柱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充任钦差大臣,照例应坐八抬大轿。

博启呢,他其实也很想坐轿。只是,朝廷有规矩,文臣坐轿,武将骑马。

这且罢了。

等出了京城之后,玉柱按照规制,摆开了全套二等侯爵的仪仗。

这一下子,落在大队伍后头的博启,仅仅从气派上,就被彻底的压制了下去,随即坐实了跟班的角色。

为了掩人耳目,明发的上谕里边,没有老十三什么事。

不过,老十三就盘腿坐在玉柱的候爵马车里边。

玉柱饮了口茶,叹息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呐。”一副舍不得京城花花世界的模样。

老十三轻声一笑,说:“四哥说了,我这次能出来,全是你的功劳,他都只能干瞪眼。”

玉柱一听,嗯,老四确实是个聪明人,这么大的事,纸肯定包不住火的。

老四与其藏着掖着,不如索性挑明了告诉老十三。

不管怎么说,是老四去传的旨意,放老十三出来的,这份人情依旧重得很。

自从敏妃薨逝后,老十三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了。

康熙不管他,皇太后懒得管他,老三和他有仇,老大惦记着斗垮老二,老五和老七只扫自家的门前雪,老八那时还未成气候。

不过,老十三的运气还不错,被交给德妃抚养了一段日子,倒和极难相处的老四,交成了铁杆兄弟。

老四选择成为太子一党的时候,老十三顺理成章的也跟着成了胤礽一党。

“十三爷,其实呢,是皇上想您了。我不过是找了个合适的时机,搭了句话罢了,怎敢居功?”永不居功,一直是玉柱的座右铭,从来不曾或忘。

老十三摇了摇头,又轻声一叹,说:“我又不傻,谁好谁孬,还不知道么?”

玉柱咂摸着,老十三的话里,藏着骨头,多少有点怨怼康熙的味道。

也是,老十三被关了这么久,再深的父子情,也要淡下来的。

从通州登船后,玉柱带着队伍,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南而行。

因黄河夺淮的缘故,侵夺了徐州至淮安之间的淮河故道,由阜宁县的“大淤尖”入海。

所以,玉柱要赶去开封府的黄河决口处,归德府的虞城县境内。

正好乘船经大运河,到淮安府,再转黄河上的官船,再溯河西进。

从徐州府的砀山县,到河南省的虞城县,逆黄河而行,慢则两日,快则一日可达。

这个时代的钦差查案,朝廷往往采取的是,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的策略,以迷惑住待查的贪官污吏们。

玉柱的这次南下查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明面上,他是要去湖广查案子。实际上,等玉柱到了徐州府的砀山县,再突然转道进豫,一日可达。

这么一来,河南省的官员们,肯定是猝不及防。

以前,玉柱和老十三,并无独处这么久的机会。

这一次,就不同了,自从登船之后,玉柱成天和老十三待在一起。

老十三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不是玉柱冒着巨大的风险,主动替他说了话,他只怕还要多关几年,才有可能出来。

一路之上,老十三的饮食起居,都被玉柱安排的妥妥贴贴,没有丝毫的纰漏。

老四爱护老十三,主要是精神上,和大事上。

玉柱则专门盯着小事下手。

老十三登船之后,每日的菜肴,就没有重样的。

而且,老十三最宠的一个妾,也伪装成通房大丫头,就在他的房里伺候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

老十三再看玉柱的目光,又比此前柔和了许多。

大运河的岸边,被官府强征来的,衣不蔽体的纤夫们,呼喊着沉重的号子,拖拽着沉重的缆绳,艰难的前行。

玉柱负手立于船头,心情却异常之沉重。

官府无偿征发徭役,迫使草民们帮过往官船拉纤,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唉,这个吃人的社会,他暂时无力改变什么。

只能等将来,朝廷大权尽入他手之时,再彻底推翻了。

暂时无力改变之时,只能先融入进去,再徐图变革,智者所应为也。

“他们都是蚁民,不值得可怜!”老十三走到玉柱的身后,轻声一叹,道出了他的心里话。

老十三虽然号称侠王,毕竟是天潢贵胄。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老十三的阶级立场上,肯定不可能有天下万亿蚁民平权的思想。

玉柱很现实,但是,他依旧是个有情怀的好男儿!

小站旧事,说易行难,几乎十死无生!

清初时期,朝廷大权,尽握于旗人之手,绝非大清被列强锤趴下了的晚清时期可比。

玉柱要想挟军自重,并最终改天换地,不仅风险极大,而且路还长得很。

不夸张的说,稍有不慎,等着玉柱的就是身死族灭的万丈深渊。

然而,虽千万人,吾往矣,玉柱已经下定了决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玉柱正与老十三在舱内下棋之时,周荃忽然来报,钦差副使博启,暗中收了两个扬州瘦马,正在他的官船之上,逍遥快活。

老十三张了张嘴,想说点啥。话都到了嘴边,却又碍于博启是老四的亲舅舅,最终又咽了回去。

人前莫论他人是非,一直是玉柱做官的基本准则。

周荃其实是故意这么说的,目的就一个,败坏博启在老十三心目中的形象。

老四的家事,并不复杂。

由于德妃娘娘的偏心和缺心眼,导致老四的母族,几乎无人支持老四,而全都站到了老十四的那一边。

玉柱笑了笑,虽然没吱声,心里却相当有数。

历史上,等老四登基之后,他的母族长辈和平辈们基本都是赏个爵位,混吃等死了,竟无一人掌握朝廷里的实权。

(PS:回晚了,先看着,凌晨还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