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九十四章 四爷的惦记 一万八的加更,求月票

第九十四章 四爷的惦记(一万八的加更,求月票)

马车刚停稳,就见吴善文跑到车外,小声禀道,“禀老爷、二爷,四贝勒爷府上的戴铎来得很早,据说是替四贝勒爷送咱们二爷入贡院。”

隆科多不由笑了,大咧咧的说:“这个老四啊,忒明白我的心思。你参加乡试,那可是我心里的头等大事呢。”

玉柱笑着说:“我是您的亲崽,您不关心我,难道还去关心街上的隔壁老王?”

“哈哈,是呐,父子连心呢,我不疼你,疼谁?”隆科多压根就不知道隔壁老王的梗,被玉柱捧得呵呵直乐。

隆科多和玉柱下车后,就见戴铎站在两只大灯笼的旁边,正笑吟吟的望着他们父子俩。

“小的戴铎,请隆帅大安。”戴铎快步走过来,主动扎千下去请安。

四阿哥胤禛都规规矩矩的喊舅舅,何况是他门下的戴铎呢?

“伊立。”隆科多压根就没看戴铎,态度别提多傲慢了。

玉柱知道戴铎的厉害,他赶紧拱手长揖,十分亲热的说:“自江宁一别,戴先生您越发的容光焕发了,可是吃了什么仙丹?”

别人也许不知道,戴铎可是亲眼目睹了,格外难伺候的四阿哥,居然被玉柱激出了惜才之心。

实在是厉害的要上天啊!

“玉二爷说笑了,隆帅他老人家,才是吃了仙丹的模样啊。”戴铎能成为四阿哥的首席谋士,岂是等闲之辈,只言片语间就把球踢进了隆科多的怀中。

隆科多就爱听奉承话,他不由笑了,说:“小戴啊,你回去告诉老四,他的这番心意,我隆老三领了。”

他是真高兴,老四居然记得玉柱今天要乡试,比送他十万两银子,更令人欣喜异常。

四更天的贡院门前,已经挤满了人。但是,玉柱的四周,早就被甲士们提前清了场,方圆十丈以内,绝无外人的踪影。

“轰!”

五更天时,贡院里陡然响起了信炮声。

紧接着,就听好多人齐声呐喊,“开龙门喽,开龙门喽!”

和旗人院试的正黄旗先入场不同,顺天府的乡试,一直是排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下生员,率先入场。

“小的恭祝玉二爷高中解元公。”戴铎的姿态摆得极低,毕恭毕敬的说着奉承话。

玉柱可不是隆科多,他压根就不吃拍马屁的那一套。

“戴先生,您太过谬赞了。借您的吉言,在下只指望着能够中举,就已经知足了。”

玉柱说的是真心话,考中解元的事儿,希望太过渺茫了。

上次,在汤炳那里吃了大亏之后,玉柱已经吸取了教训。他的考篮里,带齐了一应的用具,再不会吃那种哑巴亏了。

这人呐,非要栽了跟头,才知道疼。

玉柱提着考篮,正在排队入场,忽然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玉柱,桂榜题名啊。”

他扭头一看,夜幕依旧深沉之下,隐约见得,一盏大灯笼下边,站着的好象是十二阿哥胤祹?

距离较远的灯笼光,太过朦胧了。

玉柱奋力眯起两眼,也始终看不清楚那人,究竟是不是十二阿哥?

“把东西都放下,双手举高,不许乱动!”带队搜检的八旗佐领,明显是盛京那边的口音。

玉柱明显感觉到,乡试的搜检,比院试更要严格的多。

“本官把丑话说在前头,凡有夹带的,自己先在外头处理干净喽。若是让本官搜了出来,那就要枷号示众了。”

玉柱带的那一大袋子炒米,被搜查的兵丁,用一双脏死了的手,彻底的翻了个底朝天。

咳,没办法的事情,那双手就算是再脏十倍以上,玉柱总不能饿着肚子的考试三天吧?

有了汤炳的刻意刁难之后,玉柱准备的异常充分。很快,兵丁们便搜完了,放他进了贡院。

督牌官,仔细的核对了玉柱的考牌,又随机性的抽查了家里的亲属六眷,问了院试的第三名是谁,这才发放了号牌,正式放玉柱过去了。

这一次,玉柱的运气还不错,乙字第六排三十五号,四周并无臭号。

号舍,依旧是三面封死,只敞开了一面,舍内还是两块木板。

值得庆幸的是,两块木板都被人抹干净了,并不需要玉柱打水用抹布去擦。

玉柱第一时间,就搭起了蚊帐,点上了蚊香,然后脱了绸制的长衫,浑身上下就剩下没袖的绸褂子,和五分绸短裤。

将长衫铺到木板之上后,玉柱就躺下了,哪怕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

等两千多名生员都进了贡院后,已是下午申时三刻了。

这时,信炮鸣响,兵丁们高声叫道:“锁龙门喽!”

这一锁,就必须等到考完了之后,才能开启院门。

本次乡试的正主考,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领着考官们,先摆香案,参拜了今上的乡试诏书,再拜了孔圣。

一整套繁琐的礼仪搞完,等试卷发到了玉柱的手上之时,天色已经全黑了。

汤炳早就帮着玉柱分析透了,乡试,说是九天考试三场,实际上,第一场的四书题和五经题才是最重要的。

据汤炳说,若不是李光地担任主考官,他还真没把握玉柱可以高中解元。

巧的是,顺天乡试的主考官,正是人品卑劣,却最擅长揣摩上意的李光地。

玉柱拿到了考题之后,并没有急于挑灯下笔,而是又躺回到了木板上。

他闭着眼睛,凝神思索着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没办法,小镇做题家,绝不是浪得虚名的。

“啪。”

“啪。”

“啪,啪。”

玉柱的隔壁左右,此起彼伏的传来了拍打苍蝇和蚊虫的声响,并时不时的传来各种口音的低沉咒骂声。

“入个粮,咬死勒。”

“唉,居然忘记了带蚊帐。”

“热死了,扇子忘了呀。”

此时此刻,玉柱是真心感激汤炳在考前的魔鬼式训练,嘿嘿,他是啥都准备好了。

玉柱躺在木板上,翘起了二郎腿,一边摇着大蒲扇子,一边有些幸灾乐祸的想头。

别省的乡试,都是三十取一的录取比例。而顺天府的乡试,从来都是二十取一的中榜比例。

原因嘛,照顾权贵子弟也!

所以,总有权贵利用手里的特权,干出冒籍参加顺天府乡试的恶事来。

没办法,谁叫顺天府的乡试,录取率格外的高呢?

本次乡试,共有两千多名生员参考,这就意味着,会产生一百名出头的举人。

据汤炳所言,因为考前的准备不充分,导致无法正常发挥出应有水平的考生,可谓是比比皆是。

很多知名的大才子落榜,大多是因为了这个原因。

考舍里臭得吃不下干粮,被蚊子咬得浑身发痒,热得睡不着觉,黑眼圈的人越多,对玉柱就越有利。

厚积而薄发,准备异常充分的玉柱,休息足了之后,开始动笔答题。

五年寒窗,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玉柱一直在闭门苦读。

有汤炳、秦本初和何子昌三位名师开的小灶,不夸张的说,他啥题没有做过?

就说今日的这几道四书和五经题吧,三分之一被秦本初料中了,三分之一被汤炳猜对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何子昌给的小册子里都有详细的解说。

现在,刷题的妙用,彻底的显露无遗。

因为啥呢?好文章,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通达凝练,妙到毫巅。

只要猜对了考试的范围,类似这种经过事先千锤百炼的好文章,只须稍加修改,就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何子昌的小册子里,写得很清楚。绝大部分的江南状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绝妙的佳文和策问,皆是提前猜中了考题也。

为啥能够猜中呢?顶流名师也!

为啥顶流名师,能拿每年千两银子以上的束脩?物有所值也!

要知道,如今四九城里,最次一档的籼(先)米,也就是五文钱一升而已。十两银子,已经可以买一个漂亮的黄花大姑娘了。

一千两银子,在朝廷缺钱花,允许捐官的时候,足够买一个实缺,而不是候补的八品县丞了。

说白了,八股取士的时间越长,规律越容易被掌握。再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及主考官的心思,就很容易圈出考试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训练。

教育这种事情,除了1%的天才之外,不投资肯定无大收获。

江南的士林大家族,都是既得利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很舍得砸钱请顶流名师。

名师拿了大钱,江南的士子们中进士、中状元,各取所需,一举两得!

玉柱有汤炳做老师,简直是捡到了宝。汤炳自己就很厉害,他还推荐了更厉害的师弟何子昌,何子昌又牵连出了牛逼之极的秦本初。

这就相当于,三位经常参加高考出卷子的国家级特级讲师,天天给玉柱开小灶。

岂能不占大便宜?

第二日,花了一整天的工夫,玉柱把四书和五经题,都做完了。

按照老习惯,题目做完后,玉柱并没有马上誊抄,而是又搁了一个晚上。

伴随着考友们的唉声叹气,玉柱默默的把所做的文章,里里外外的斟酌了三遍。

第三天一大早,玉柱啃了几把炒米之后,正式开始答题。

打好了底稿的锦绣文章,如同涓涓细流一般,缓缓的淌过心间。

玉柱捏笔的右手,稳如泰山,一笔一划的答题,字迹绝无一丝一毫的潦草痕迹。

申时四刻,玉柱仔细的检查了姓名、籍贯、祖孙三代的履历、皇帝的避讳、文章的抬头等等,便叫来了兵丁,主动交了卷。

(Ps:怕了你们了,太厉害了,一个多小时就破功了。实话说,就一章存稿了,今晚到了1400张,凌晨才敢加更了。是的,玉柱怂了,没存稿的日子难熬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