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960章 不胜,即族灭

骗了康熙 第960章 不胜,即族灭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960章 不胜,即族灭

第960章 不胜,即族灭

慈惠既然要来,小皇帝赶紧迎了出去。

按照小皇帝的想法,生母被册为皇太后,他特意来陪慈康说话,也是尽孝的一种表现。

慈惠到了后,所有的外命妇,全都蹲身甩帕子,毕恭毕敬的说:“奴才请圣母皇太后安。”

“罢了。”慈惠略微抬了抬手,叫起了大家,随即迈步往里走。

“请姐姐安。”慈惠快步走到慈康的座前,规规矩矩的蹲身行了礼。

慈康原本就是副后的皇贵妃,现在又是垂帘母后,地位之尊崇无与伦比。

见慈惠很守规矩的行了礼,慈康自然要给面子,当即起身,走过去,拉住慈惠的手,很亲热的说:“你来得正好,陪我说说话,解解闷儿。”

两宫皇太后落座之后,自有姑姑过来,上了茶。

慈惠端起茶盏,小饮了一口,赞道:“姐姐这里的茶,真甜。”

慈康笑道:“我年纪大了,喜欢在茶里搁蜜水,肯定甜了。”

“这蜜添的恰到好处,多一分过甜,少一分又不怎么甜了,甚好。”慈惠一个劲的猛夸蜜茶的甜,慈康宫里的太监和姑姑们,听了都很顺耳。

慈康微微一笑,没想到啊,小门小户出身的庶妃色赫图氏,一朝成为了皇太后,却很会说话。

玉柱、马齐和张廷玉,都是外臣,未经太后的召唤,不得擅入里边。

巧合的是,曹春站在殿门边的台阶上,玉柱站在台阶下,夫妻两个隔台阶相望。

玉柱心里有数,今天人太多了,又是八大世袭王爷的福晋集体来参拜慈康皇太后。

既然曹春站在了殿外,嘿嘿,秀云只怕是也站到了殿内的角落里吧?

道理其实很简单,慈康皇太后虽是亲姑姑,但规矩就是规矩。

人少的时候,慈康唤秀云和曹云到近前说话,那是特例。

人多的时候,秀云和曹春,各依爵序,站在该站的位置上,这是本分。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若是不论何等场合,秀云和曹春都挨着慈康皇太后,那就成了炫耀和显摆。

小小的贝子夫人和镇国公夫人,处处高人一等,像个什么样子?

这就是广拉仇恨的蠢行了!

慈惠太后带着玉柱他们来见慈康,不过是故意虚张声势罢了。

马齐和张廷玉,一直唯玉柱的马首是瞻。

玉柱呢,肯定不可能掺和进,小皇帝和老九之间的斗争。

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玉柱肯定是不会干滴。

加封亲王?得了吧,还不如把直隶提督的要缺,给了玉柱呢。

所以,玉柱气定神闲的站在殿外,静静的等待着里头的召唤。

慈惠原本是打算来告状的,但是,必须背着小皇帝。

既然小皇帝就在现场,慈惠反而不好说啥了。

原因嘛,其实很简单,亲妈受了委屈,小皇帝不表态,就是不孝。表了态,又不管用,还需要看慈康的眼色行事,何必自取其辱呢?

殿内,上演母慈子孝的戏码。

殿外,曹春实在忍不住的走到玉柱的跟前,一边蹲身行礼,一边小声说:“爷,老太爷问过您几次了,问您何时回府?”

玉柱很无奈的望着曹春,唉,毕竟是包衣汉军的出身,从小又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单论耐心,就比秀云差远了。

但是,再怎么说,毕竟是自己的老婆,不能眼看着她丢脸。

“你回去禀了老太爷,就说我今晚就回去。”玉柱很给面子,令曹春长松了口气。

所谓老太爷问过几次了,不过是想见男人的借口罢了。

小铁锤,要去大沽口,曹春真舍不得。

但是,要劝男人回心转意,就必须当面谈。曹春也是被逼着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

迄今为止,曹春的膝下,只有小铁锤一个儿子,万一是小铁锤有个三长两短,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呀。

曹春很快回到了原位置。

玉柱和马齐他们足足等了一个时辰,直到慈惠离开了,也没见殿内召唤他们。

马齐的心里很不满,慈惠闹这一出虎头蛇尾,等于是自堕威风。

张廷玉倒是对慈惠的识时务,赞赏有加。

识时务,方为真豪杰!

真把小皇帝卷了进来,即使赢了,也必是惨胜。

宫里的斗争,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轻易出手。

回到南熏殿后,已经得到消息的老五,赶紧把玉柱拉到一旁。

“好安答,多谢你派人来给我报信,多谢了。”老五又是作揖,又是陪着笑脸,别提多亲热了。

但是,玉柱却知道,两人的亲密关系,再也回不去了。

以前,玉柱和老五之间,还需要说谢么?

作为辅臣,尚有很多大事待办。

既然解决了慈惠皇太后的上尊号问题,接下来,就要讨论大行皇帝诸妃嫔的名分问题了。

照礼制,大行皇帝的妃嫔们,除非是特殊加恩,一般应在妃位前,加上皇考二字,以示区别。

照例,常在以下的位分,不予加恩。

庶妃等级的女人,全部加恩为皇考贵人。贵人晋嫔,嫔晋妃,以示新君的恩宠。

诸如,皇考德妃,皇考荣妃以及皇考惠妃,并无争议。

但是,成妃和宜妃,就比较棘手了。

老七惦记着让生母成妃更上层楼,老五也想亲妈宜妃,被尊为皇考贵妃。

玉柱答应过老七,支持成妃,成为皇考贵妃。

老九不知道跑那里去了,老五独木难支,最终的结果,老七终于得偿所愿,帮他的亲妈,赚回了点颜面。

值得一提的是,因老十八白捡了个大便宜的缘故,辅臣们都很给面子,所以,他的亲妈密嫔,十分顺利的成了皇考密妃。

大行皇帝的妃嫔,加封完毕后,接着就是宗室王公、黄带子和红带子们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黄带子和红带子的人数,可就多了呀!

玉柱不耐烦掺和这些琐事,随便找了个借口,便离开了南熏殿。

回到庆府这边,先去见庆泰。

庆泰异常平静的望着玉柱,忽然叹息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胜,即族灭。我也没啥可说的了,愿赌服输。”

玉柱笑了笑,说:“阿玛,赢面还是极大的。我已下令,扩建新军为三个镇,大约五万人。有此五万新军在手,北方数省传檄可定也!”

“南方各省呢?”庆泰心中微微一定,追问玉柱。

玉柱赶紧解释说:“南方膏腴之地,不是在海边,就是在水边。大沽口千吨以上的洋船,近百艘之多。我只需要掏钱雇了洋人,帮着运兵南下。一次运兵,就是一个镇的兵马和装备。而且,从天津到松江府、苏杭等地,顶多只需要八日左右。”

庆泰仿佛听天书一般,目瞪口呆的看着,玉柱分析海运的厉害之处。

在大清朝,普遍的观念是,从北方调兵去南方,都是坐船,经运河南下。

因为运河上,关闸颇多的缘故,运兵的速度,其实很慢。

“阿玛,江南不足虑也。洋船完全可以逆扬子江西进,最西可达湖北的宜昌府,最南可以通过洞庭湖,进入湖南的腹地。至于,福建沿海的泉厦诸府,更是不在话下了。”

庆泰在江宁担任副都统多年,自然熟悉江南的地形地貌。

一言以蔽之,不仅有大江大河,而且水网纵横,非常适合行船。

玉柱早就是名帅了,现在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尤其解决了江南的漕运和粮饷问题,庆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内。

“天朝的地形,十分有利于从北向南进攻,而极其不利于从西向东进攻。”玉柱此话一出,引得庆泰频频捋须点头。

西北地区,别看疆域辽阔,种粮食的土地,却因千年的过度耕种,渐渐丧失了必要的肥力。

唐朝的玄宗时期,就要经常从长安去洛阳就食,说白了,就是关中平原种的粮食,完全不够吃了。

归根到底,也就是陕甘等地,养不活太多的人和兵马!

最令庆泰感到震撼的是,玉柱居然说:“阿玛,只要有洋船在,有丝绸、瓷器和茶叶在手,就算是江南遭了天灾,新军也可以从南洋诸国乃至天竺国,大量的进口粮食回来,以确保大军供给无虞。”

庆泰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的精彩!

这个就是眼界和见识问题了!

由于没有睁眼看世界,庆泰压根就不知道一个事实:南洋诸国的粮食,普遍是一年三熟,稻米多得吃不完,根本就不值钱。

不过,庆泰毕竟颇有地方执政的经验,他仔细的思考过后,发出了灵魂之问。

“照伱的说法,运河上的百万漕工,岂不是没饭吃了?这些人,一贯的拉帮结伙,他们要是举旗闹事了,破坏力大得惊人啊!”

玉柱微微一笑,说:“咱们迟早要造远洋商船,办工厂,建水师,造军舰,还可以殖民菲律宾岛,多的是安置去处。”

庆泰皱紧了眉头,问玉柱:“你怎么懂得这么多?”

玉柱故意睁眼说瞎话,解释说:“阿玛,我是整个大清,最喜欢和洋人做生意的当权派。”

庆泰一想,这个倒是真的。

京城里的传教士们,只要提起玉柱,个个都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歪瑞谷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