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242章 路倒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242章 路倒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242章 路倒

第242章 路倒

火车驶入站台时,天色已然黯淡无光。

乘警高声催促,旅客忙碌嘈杂,叽叽喳喳地拎着大包小裹挤下车厢。

滨海风大,又是早春,不少人刚一下车,帽子便被吹翻在地,场面更是纷乱不堪。

闯虎本着贼不走空的规矩,临要下车,到底趁乱荣了一块怀表。

众人一路同行闲话。

走出车站,从台阶上放眼望去,但见阴沉沉的夜幕下,整座城市华灯初上,不输繁星点点。

只不过,凡是目之所及,尽皆东洋招牌,到底不是华人天下。

自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小鬼子便强占了此地,设立军政署,划定电业局东侧为新市街,供鬼子移民;西侧为旧市街,为华洋参半的商埠地。

江连横等人一路舟车劳顿,不想远走,于是便就近找了一家东洋宾馆休息。

本打算会着闯虎同住,可那小子嫌车站附近的宾馆太贵,执意要走去旧市街,寻个江湖下处,众人只好就此分别。

海风正盛,江连横用手压住帽檐儿,笑着作别道:“兄弟,多的不说,祝你这一趟火穴大转,扬名立万!”

闯虎歪斜着身子、顶着风,强笑道:“多谢老哥高抬贵手,甭管你做什么生意,也祝你财源广进了!”

抱拳作别,江连横目送闯虎从宾馆门前的光亮处遁入夜色。

那小子的身材实在太过瘦小,以至于步伐踉跄飘忽,仿佛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刮倒一般,让人深感江湖不易。

赵国砚从身后走上前,低声问:“道哥,这小子谁啊?”

“作家。”江连横面带嘲弄地转过身,“行了,进店开间吧!”

众人各自提上行李,刘雁声赶上前,却问:“哥,明天什么安排?”

“明儿一早,先到洼坑甸探风,顺便看看热闹。”江连横忽然一皱眉,“诶?咋少了个人?”

“道哥,道哥!我在这呢!”王正南提着自个儿的行李箱,笨呵呵地顶风朝门口走来,“等会儿我,稍等一会儿!”

江连横面露嫌弃,遂低声吩咐道:“国砚,伱去帮他一把!也不知道你嫂子咋想的,非得把这小子整过来。”

…………

入住宾馆,一夜无话。

待到次日清晨,众人起了个大早,叫来洋车,直奔辽河南岸而去。

一到洼坑甸,始方知“关外天桥”,果真名不虚传。

虽然不如奉天小西关繁华,但却是个正儿八经的杂巴地。

远远望去,几间店面横纵相连,尽管简陋,却已经初显街市雏形。

人群往来穿梭,叫卖声纷繁入耳,卖醋卖油卖烧酒,理发修脚点痦子,抽签赌牌变戏法,卖画卖字卖神像……

更不用说那些打把式、卖膏药、耍猴儿、算卦的常见行当了。

其间的行人、看客,多半是刚从港口卸货的搬运工和旧市街的居民,清早来这喝碗热豆脑,吃两根油条,顺道卖卖呆儿、瞅瞅热闹,也算是难得的消遣。

靠近北边儿荒地的那一侧,单有一排妇女,头上绑着粗布方巾,拿个蒲团坐着,身前码好针线,干的是“缝穷”的买卖。

码头的搬运工,多是讨生活的光棍儿,家里没人疼,更没人照应,赶上衣服哪儿破个窟窿,就来这找娘们儿缝补。不用说,哪个盘儿亮,就找哪个,末了给个几分钱,顺便还能斗闪唠两句骚嗑儿,这就算是开了荤了。

娘们儿忙活一天,挣了钱,再起身去赶潮,从淤泥里抠出些许小鱼、小虾、小螃蟹,捡回家起口铁锅一炖,贴几张棒子面儿大饼,日子苦点儿,但也挺美。

人间烟火,概莫如此。

江连横等人从东边儿过来,一路上眼花缭乱,不够瞅的。

可有一点,确实跟闯虎所言如出一辙——洼坑甸,单数“评”、“团”两门,最为兴旺。

每隔个三五步,就能看见有说相声的围了一圈人,白沙写字,黄金万两。

如今疃柴的不上“明地”,都改进茶馆儿说书去了。

臭团春的可没这待遇,不上台面,仍旧得去撂地,但凡嗓子好点儿,也不去说相声了。

卖艺都是凭能耐吃饭,能耐不够,愣杵在那,干张嘴,除了灌一肚子风,半粒米也挣不着。

说相声的一开演,那就是百无禁忌,父母兄嫂全都拿来当包袱,净开荤口儿,这边刚说完屎尿屁,那边就来个伦理哏,逗得江连横等人前仰后合,唯独刘雁声是个例外。

南北差异大,多好的包袱,在他耳朵里,也响不起来,于是便催促大伙儿,找人谈生意要紧。

江连横想起正事儿,赶忙收下心,去打听所谓的肖老二。

首选之地,自然是各家药铺,可问了一圈儿,红丸倒是有,却全都没听过肖老二的名号。

晃悠了两圈儿,人没打听着,却把王正南累得够呛。

大白胖子跟在后头,呼哧带喘,一个劲儿地要叫歇。

江、胡二人都拿四风口当自家亲弟弟看待,江连横虽然厌弃,却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着他自己四处闲玩,约定了傍晚时分,再回宾馆汇合。

眼瞅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肖老二杳无音信,刘雁声便忍不住问:“哥,是不是记错了人名儿啊?”

“不能啊!”江连横也觉得奇怪,“就算记错了人名儿,可他生意做得那么大,一提东洋红丸,也总该有人听过才对,犯不着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吧!”

刘雁声年岁不大,却是长腿跑江湖,当下便犹疑道:“会不会是人家故意隐了名号,闷声发大财?毕竟,是干这种生意嘛!”

“这倒是有可能。”江连横点点头,“要是这样的话,那就难办了。”

赵国砚提议道:“道哥,要不,咱找这里的长春会问问?”

能在江湖“摆地”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资历辈分也高,消息自然更加宽广。

江连横觉得可行,恰好身边有个耍猴儿的艺人正在收钱“要杵”,待到看客将散的时候,便快步走过去,“铛”的一声,往铜锣里扔了一枚现洋。

耍猴儿的老汉一见银洋,立马眉开眼笑:“少爷,你大富大贵,万事如意,我这谢谢你了。想要看啥,我让我这猴儿再给你单演一出?”

“不用,不用!”江连横凑近道,“我跟你打听点事儿,你们这洼坑甸,谁是‘摆地’的?”

“嗬!少爷是门里人呐!辛苦辛苦。”老汉嘴上客气,眼里却显出迟疑,“你这一身穿戴,也不像撂地的呀!”

“嗐!我找他打听点事儿。”江连横笑道,“放心,咱不是同行,抢不着你的饭。”

“哪的话,就算是同行,咱也得互帮互助嘛!”老汉略显宽心,“这洼坑甸里‘摆地’的,名叫刘凤岐。你要找他,可太容易了,最近从津门来了个常先生,在夏家茶馆开书,他天天在那听。前边那十字路口,你往北一拐就到了。”

“好好好,多谢大爷了!辛苦辛苦,生意红火啊!”

“哎,少爷,我得提醒你一句,你要见了他,可千万别说他是‘摆地’的,他不爱听,得叫经理。”

“经理?”江连横奇怪,“打哪论的经理?”

“他说他是场地经理。”老汉摇头笑道,“这也算与时俱进了。”

“得!多谢大爷提醒,走了。”

江连横别罢老汉,便带着赵国砚和刘雁声奔夏家茶馆而去。

这个刘凤岐,算是最早一批在洼坑甸做生意的人。前几年,干的是“晃条”的买卖,说白了就是使腥儿耍钱,小本买卖,能耐不大,但却有股子机灵劲儿。

先把火勺、切糕、灶糖等小吃搁编筐里放好,而后另备一桶竹签,两头扁,尾巴刻有牌九点数,让往来客人抽签,然后比大小,客人输了要赔钱,但也不白赔,切糕拿走,只不过比街面上贵了很多。

当时洼坑甸还不兴旺,刘凤岐看准了江湖艺人能招揽生意,也不知从哪儿蒙了个财主圈地,自己充当经理,渐渐经营起洼坑甸的生意,如今摇身一变,已经成了个小财主。

江连横等人来到夏家茶馆。

没等进门,街对面忽然走来一个怒气冲冲的老太太,嘴里叫着骂街:“你们东北人听不了我这玩意儿,水平层次忒低!你们那叫评书吗?你们那叫大鼓白!哼!你们不听,我还不伺候了!”

众人嬉笑侧目,指指点点地说:“咋了,疯啦?”

有人笑答:“嗓子不顶用,一条夯儿,说谁都是一个调,急嘹急嘹的,刚从对面坤书馆让轰下去,面上挂不住了呗!”

“嗐!不灵就说不灵,骂什么街呀!”

江连横等人也笑了笑,转身走进茶馆。

这一进不要紧,却见整个茶馆满坑满谷,一个散座都没有,就这样,还有不少人倚着房梁、踮着脚,聚精会神地听堂上的先生天花乱坠。

江连横受老爹影响,从小也没少听书,却从未见过如此这般场面。

满屋子的人,愣是鸦雀无声,茶水凉透忘了喝,瓜子儿悬在唇边忘了嗑,全都听入了迷。

忍不住驻足听了只言片语,竟然闻所未闻,说既不是黄脸《隋唐》,也不是黑脸《包公》,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紫脸——镇八方紫面昆仑侠!

讲的是别开天地,另创一家的事儿。

大清才倒不久,就开始堂而皇之地编排上雍正爷了,也是新奇。

伙计走上前,声音细得像蚊子在叫:“客官,喝茶还是单听说书?”

江连横交了入场费,也压低了声音,问:“跟你打听个人,刘经理在不在?”

伙计抬手指向店内一角:“那不在那坐着呢么!”

江连横顺着方向看过去,却见店内角落里,垫起一阶高台茶桌,茶水、点心分毫未动,一个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前,身后站着两个愣头青,整个店内别无空座,唯他一人独占一桌——好大的排场。

江连横缓步上前,抱拳鞠躬,还没等开口,就见刘凤岐目不斜视,抬起胳膊,连忙叮嘱:“别说话!别说话!”

众人无奈,只好愣站着陪他把书听完。

尽管有些怠慢,江连横却并不在意。

主要这书说得实在精彩,主人公童林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不是在打架,就是正要打架。

武书文说,这常先生也真有能耐,直到醒目一拍,书听下回分解,众人才将将回过神来,纷纷嚷着让先生继续说下去。

刘凤岐更是喝令左右道:“赏他!赏他!让他接着说!”

听书哪有一个头儿,江连横赶忙趁机凑上前,满脸堆笑道:“这位就是刘经理吧?”

“啊,我是。”刘凤岐乜了一眼江连横,满不在意地问,“咋了,要‘打地’啊?”

打地就是租场做生意,自然并非众人来意。

“刘经理,在下江连横,打从奉天过来,你是这的大蔓儿,消息宽广,大家同在江湖,我来求帮,跟你打听个人。”

“奉天?”刘凤岐思忖了片刻,语气略带轻蔑地说,“奉天我就知道一个周云甫,以前见过一面,没听过你这一号啊!”

“嗬!巧了!”江连横赶忙笑道,“刘经理,那咱们也勉强算是世交了。周云甫是我干爷爷!”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一听周云甫的名号,刘凤岐总算是侧过脸,拿正眼瞧人了。

“嗯?还有这事儿?那你干爹是谁?”

“我爹报号‘海老鸮’。”

刘凤岐忽地一把抓住江连横的胳膊,神秘兮兮地问:“真是‘海老鸮’的儿子?”

“二叔李添威,三叔孙成墨,四叔金孝义……”

“行行行,别念了,快坐快坐!”刘凤岐态度骤变,扭头喊道,“顺子,看茶,往高了整!”

“好嘞!”伙计高声应道。

江连横也挺意外。

紧接着,刘凤岐又压低了声音问:“这么说,线上的传闻是真的?老弟,是你把周云甫插了?”

“谣言!纯粹的谣言!”江连横矢口否认,“我干爷爷对我恩重如山,他是暗中资助革命党,被巡防营抓了,他死那天,还是我出人给发送的呢!奉天人都知道!”

此话半真半假,周云甫出灵,的确出自他的安排。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刘凤岐啧啧称道,“看来线上的传闻,也不能尽信呀!我就说么!‘海老鸮’重情重义,怎么可能养那么个儿子。对了,刚才你说要打听个人,谁呀?”

江连横忙说:“不知道刘经理有没有听过,这附近有个叫肖老二的人?”

“肖老二?没听过。”

“要不,你再好好想想?这人是倒腾东洋红丸的,可能也顺道贩卖土货。”

伙计端上新茶,刘凤岐抿嘴滋溜一口,如梦初醒道:“诶?你说的是乔二爷吧?”

江连横一听有戏,忙说:“不怕刘经理笑话,到底是肖老二,还是乔二爷,我心里也没个准信儿,这一趟,纯粹是慕名而来。”

“不不不,这不怪你。”刘凤岐摆了摆手道,“乔二爷是个好脸儿的人,他干那种买卖,知道的人,本来就少,再弄个诨名,隔几个人,知道的人实在不多。我跟他喝过酒,有一回,有人喝多了,骂那枪上戒烟丸,他就急了,我是好奇,问了好些个人,才知道他是干这份买卖。”

“那他在哪呢?”

“这个点儿……肯定是在公鸡楼啊!”

“公鸡楼?”江连横听了直皱眉,“那是个什么地方?”

刘凤岐刚要开口解释,店门外却突然响起一阵骚动,引得众人纷纷侧目看向门口。

没一会儿,门外就急匆匆冲进来一个小流氓,直奔茶桌走过来。

“刘经理,你快出去瞅瞅,又一个‘路倒’的!”

刘凤岐神色厌烦,霍然起身冲门口走去,当即骂道:“他妈了个巴子的!天天没别的事儿,净他妈死人,晦气!”

江连横等人相视一眼,便跟着起身随行。

店门外的人群纷乱嘈杂,看客们叫嚷了一通,便又纷纷围成一个圈儿,低下头,指指点点、唉声叹气,嘴里小声嘀嘀咕咕地议论着什么,讶异之余,看起来似乎也已经开始习惯了路倒的情况。

这一个月以来,已经是第几个了?

对此,恐怕没人说得清,有些人也并不倒在洼坑甸。

不远处,艺人们叫苦不迭,玩意儿演到一半,快要钱的时候,看客们却全被“路倒”勾去了,那能找谁说理去?总不能自己也来这么一出吧?

“躲道!躲道!”

刘凤岐轰开聚拢的人群,凑到近前一看,但见一个形似乞丐的皮包骨,横扑在马路当间,已然气绝身亡。

众人时而看看地上的死尸,时而看向刘经理,等着看他有什么发落。

“看啥呢?一个个在那直不楞登地干靠,没见过死人还是咋的?赶紧叫巡警去啊!”

看客们这才渐渐松动,有人应声转身去找巡警收尸。

江连横迟疑着迈步上前,却见那皮包骨的胳膊上,恰如蜂巢一般,掌心处正空攥着巴掌大小的包装纸。

江连横认得那张纸——东洋红丸的药衣!

————

笔者注:《雍正剑侠图》是评书大家常杰淼于1921年自创,并在营口一炮而红,时间对不上,大伙儿权当“刮骨疗毒”吧!放在此处,意有所指,别开天地,另创一家。

月票:576/1000

打赏:93199/100000

加更:3

欠更:6

5000单,状态欠佳。

感谢长空危雀L、_木木_的打赏支持!

老板大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