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45章 夜幕之下,江水以南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45章 夜幕之下,江水以南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45章 夜幕之下,江水以南

第445章 夜幕之下,江水以南

驴皮影戏还能下衣裳?

江连横毫不意外,当即拍了拍手,感慨道:“虎啊,还得是你,要不咋说那是你兄弟呢!”

“这也没啥,我这人除了采风创作,平常就好交个朋友。”闯虎乐呵呵地挠了挠头。

“你和这个林七,交情还挺深?”

“我俩以前总在一起混,不过——”

闯虎翻了两下眼珠,回忆道:“现在说起来,也有好几年没见了。主要是鼠疫那年闹的,我就往南边跑了,不跑不行,官差抓人,直接给你扔车厢里关起来,整家整家的死,搁谁谁不害怕?”

“合着你连这人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江连横有点不满。

“东家,世事无常,这谁能叫得准呐?”闯虎憨笑着说,“但只要林七还活着,那就肯定是在傅家甸,他爱在那边待着,老说滨江县是块宝地。”

说完,眼见江连横闷不吭声,没有半点反应,他便又把手头上的书递了过去。

“东家,你带着我的作品去找他,他一见这个,就知道咱俩是熟脉子,肯定不能坑你。”

闯虎见状,怔怔出神之余,不由得哀叹一声,暗自感慨起来:

“啧,南风要是在家就好了,他适合出这趟差,西风太愣了,认死理儿……”

“东家,伱这相当于就带了一个人呐!”赵国砚有点不放心。

“唉,偌大的国土,竟容不下我闯某人一张安静的书桌,痛哉,痛哉!”

江连横一边说,一边背过两只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风月印书馆”。

江连横点点头,简单嘱咐了几句后,随即乘坐马车返回家宅。

胡小妍仿佛没听见,环抱着两条胳膊,仍旧自顾自地念叨了小半天儿,最后忽然推了推江连横,悄声提议道:“诶?要不你等两天再走,我给南风去个电话,让他先回来?”

“没有!”

天冷,且临近年关,和胜坊和会芳里的场内都很清闲,只有保险公司的生意照旧红火。

“还有薛应清呢,她怎么也得带俩人,够了。又不是去砸人家场子,整那么大阵仗干啥!”

江连横索性站起身,按下闯虎的肩膀,命令道:“晚上收拾收拾行李,等我消息。”

听说东家要动身前往哈城,三人没有异议,只是询问用不用带些人手过去。

如此,江家的生意财源广进,除了老张那几個把兄弟以外,在奉天当属拔尖儿的巨商豪绅之列。

随后,江连横便把赵国砚、刘雁声和温廷阁三人叫来,在保险公司二楼议事。

当然,江家并不为难他们,更不乱抖威风。

临行前一晚,大伙儿在家里吃了顿饺子。

“那就别废话,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

末了各回住处,收拾行囊包裹,打点金银细软。

眼下奉天太平无事,当家的行程计划,自然无需向弟兄们隐瞒。

…………

两天后,薛应清跟北边的并肩子搭上了线。

待到万事俱备,胡小妍总算安下心来,人靠在床头上,眼瞅着要睡了,却还是不忘再三叮咛。

既在江湖,大家便都是朋友。

“哈城跟奉天不一样,等你到了那边,多走走、多看看,别傻呵呵地只盯着一门生意。”

“知道了,磨磨唧唧的,就你明白。”江连横不耐烦地翻了个身,显得有些困倦。

黑暗中,回应她的,只有一阵阵杀猪似的鼾声……

说着,他便扭头朝院子里那三个伙计嚷嚷:“还愣着干啥,赶紧重新排版呐!”

“知道,知道……”

这一年以来,保险业务早已取代赌档流水,成了江家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江连横点了支烟,目光扫视三人,忽然抬了抬手,说:“我不在的时候,家里要是有什么事儿,国砚拍板儿。”

江连横坐在办公桌前,翘着二郎腿,摆了摆手,说:“这趟是去谈生意,人我已经点好了,南风不在,西风和闯虎跟我走。”

从辽南码头到奉天省府,两点成线带一片,凡是道上的人物,十之**,都得跟江家“靠帮”,余下一二,却是想靠而没靠上,只能紧跟在江家屁股后头巴结。

“不是,哥,我这正忙着呢!”

“你不给我面子。”

江连横眉头紧锁,咂咂嘴,懒洋洋地含糊道:“真是个操心命,赶紧睡吧,别磨叨了。”

赵国砚听了,连忙摆手:“别,我听大嫂的。”

江连横接到消息,决定买最近的火车票,趁着年前,即刻动身赶赴哈城。

离开“风月印书馆”,江连横又去往小西关,巡视了一圈儿家中的各处场子。

胡小妍瞥了他一眼,却说:“反正千万别惹事儿,你能耐再大,那也是别人的地界儿。老张都还没把吉省的地盘拿下来呢,你那密探的身份,在那不好使。”

“免了吧!”

……

寒冬起早,那是遭了死罪。

天色混沌未开,江连横便叫上李正西和闯虎,着急忙慌地赶往火车站,同薛应清等人汇合。

直到头顶响起刺耳的铃声,火车“呜呜”叫着驶进月台,整个人才打了个激灵,仿佛大梦初醒。

薛应清带着头刀子和康徵随行,三人全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剩下一双眼睛还露在外头,看那架势,恨不能把压箱底儿的皮货全翻出来套在身上。

江连横虽是一身狼皮大氅,却还敞着怀,见此情形,不由得撇起嘴来。

“至于么,这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呢!”

“别装,等到地方你就知道了。”薛应清笑着说,“你看,闯虎不也跟咱都一样么?”

江连横应声回头,却见闯虎身上套了两件棉袄,围脖皮帽更是一应俱全,连眼睛都看不见,只剩下了一条缝儿,站在那冲他摆手。

“你们体格太次,不抗冻。”江连横满不在乎地立起领口,“我火力壮,没事儿。”

李正西也点点头,附和道:“我小时候还没这一身皮货呢,找个破庙墙角也都扛过来了。”

薛应清懒得跟两人争论,见车门打开,便自顾自地先行一步,钻进头等车厢。

其他人紧随其后,各自落座。

少倾,火车缓缓启动,平稳运行了片刻,逐渐开始加速,朝着北方重镇疾驰而去。

头等车厢,座椅宽敞舒适,火车在铁轨上一震一震,轻缓而有节奏地微微晃荡。

众人相对而坐,本就起了个大早,再这么一晃,彼此没闲话几句,便都渐渐昏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车窗外的日头愈发明亮刺眼,江连横忽悠一下醒了过来。

旅途烦闷,见其他人尚在熟睡,他便突然用手肘怼了怼身边的闯虎,轻声叫唤:“别睡了!”

“啊?”闯虎猛然惊醒,左右看了看问,“到了?”

“这才几点就到了?”

“那是什么情况?”

“有茶叶蛋没?”江连横问,“拿出来打打牙!”

闯虎一脸苦相,龇牙咧嘴道:“哎呀,东家,今儿茶叶蛋也没出摊儿,你让我上哪给你整去?”

“那就陪我唠唠嗑!”江连横侧过身子说,“你说那个林七在傅家甸,那地方离哈城远不远?”

“不远不远。”闯虎抹擦一把脸,精神精神说,“滨江县的傅家甸,其实跟哈城都在一个地方,就好比……奉天城和南铁附属地,就这种关系,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也没差太多。”

江连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回想起来,关外的“铁路附属地”,原本就是毛子最先提出来的说法。

所谓哈城,若以“城市”而言,不过是最近十几年刚刚兴起的一座北方重镇,是由十几处村屯,伴随着铁路完工,渐渐聚合而成,更像是一大片商埠地,而且从未有过城墙。

十几年前,那只是个笼统的称呼。

具体说来,还得提香坊、傅家甸、秦家岗等等……或者是有些老人儿口中的“阿勒锦”。

跨江铁路建成,松花南岸,铁路以西便是哈埠,南边是秦家岗,铁路以西便是傅家甸。

渐渐地,为图方便,铁西口头上就成了“道里”;铁东口头上就成了“道外”;秦家岗也慢慢叫成了南岗。

名义上,这一大片地方,全都归属于滨江县管辖,但谁都知道,道里的埠头区和秦家岗,凡是得听洋人说上句,县衙也就只能管管傅家甸这片地界了。

“这么说的话,道外的人应该挺杂?”江连横问。

“那肯定啊,道外是正儿八经的杂巴地。”闯虎解释道,“东家,别看道里干净立正,但你要真想打听点事儿,还是道外的消息灵通,就是你得辨辨真假。”

江连横默然点头,算是对哈城有了个粗略的印象。

临近中午,几人纷纷醒过来,在火车上随便垫巴了一口。

不多时,火车驶入宽城子车站。

众人下车换乘,由此往北,便已不再是南满铁路,而是进入了毛子管辖的中东路段了。

江连横和薛应清相对而坐,窗外的雪景倏忽而逝。

“待会儿,等到了地方,有人接站没?”江连横问。

薛应清揉了揉眼睛,无精打采地回道:“那当然,要是连这点儿交情都没有,那我何必还大老远地跑这一趟?”

话到此处,江连横不免好奇地问:“你那个朋友,到底是吃哪一门儿的?光说吃的杂,能倒腾色唐点子的人,总不至于是个街溜子吧?”

薛应清原本不想多说,无奈旅途烦闷,闲着也是闲着,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起来。

说起来,她口中的这位并肩子,那也是个白手起家的能人。

此人名叫盛宝库,绰号“老钱儿”,祖籍胶东。

二十来年前,他也是老哥自己闯关东,光腚打天下,最后在哈城地界儿站稳了脚跟,从道外混进了道里,成了一方人物。

胶东人来关外,有三个地方的爷们儿不得不提。

这三个地方在胶东,是连成一片的古县,别看挨得近,彼此间却是各不相同。

老话说得好啊!

“黄县的嘴子”、“蓬莱的腿子”、“掖县的鬼子”。

黄县嘴皮子利索,为人诙谐风趣,妙语连珠。他们闯关东,走得不远,大多走到奉天、铁岭等地,就不再往北走了,落地猫冬,坐炕上就开始唠。

蓬莱腿脚勤快,走南闯北,关东算什么,吃饱了拍拍肚皮,一高兴没准就回去了。

掖县机灵鬼道,正所谓“京片子、卫嘴子,转不过掖县的鬼子”。他们闯关东,走得最远,哈城地界儿有不少商会会长,就是这地方来的人。

这位“老钱儿”盛宝库,老家就在掖县。

刚到傅家甸的时候,他也是个逃荒的流民,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都翻遍了也凑不出仨大子儿,叫花子看见他,都得把碗捂起来,怕这人跟自己抢食儿。

最开始,盛宝库十几岁的时候,当过“摘帽党”,说白了就是当街抢人帽子的行当。

哈城天冷,只要有点家底的人,戴的都是旱獭之类的皮货帽子。

盛宝库把帽子抢过来,转手卖出去,也能混口饭吃,但平常不敢多花钱,总得攒着。

怎么呢?

怕下次挨打的时候,没钱看大夫。

人要是饿急眼了,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只要能挣钱吃饭,哪管什么坑蒙拐骗偷,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跟各路江湖中人,渐渐混了个脸熟。

哈城的胶东老乡多,互帮互助,也不知盛宝库在哪碰见个贵人,拉了他一把,从给人当学徒做起,入门干上了“钱桌子”的生意。

生意越做越好,盛宝库也就成了“老钱儿”。

从道外走进道里,看似横穿一条铁路而已,实则却是跨过了一个阶层。

听到此处,车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江连横不禁好奇地问:“‘钱桌子’是啥生意?钱庄?”

“差不多吧!”薛应清扣好貂皮大衣,重新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但是跟钱庄不一样,就一张桌子,没有存储,只有交换,倒腾羌帖的,坑空子。”

“假钱?”

“有真有假,哈城人杂,不止有毛子,还有其他地方的洋人,卢布、英镑、法郎、马克、过去的老钱儿,‘钱桌子’的人都能换。”

光凭一张桌子,能干起这么大的买卖?

江连横不信,随即问道:“他是把这行全给吃了吧?”

“那我就不知道了。”

薛应清欠身看了看窗外,隔着玻璃呼出一团哈气,喃喃自语地说:“你等下碰见老钱儿,千万别提过去,尤其是他‘摘帽子’的事儿。”

“懂,今非昔比了么!”江连横靠在椅背上,笑着小声嘟囔,“我也从来没要过饭呐!”

“快到了。”

“是么?”

江连横俯身看向窗外,却见朦胧的夜色下,不远处亮起一片橙黄色的街灯,一栋栋形制瑰丽、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随之映入眼帘,同玻璃上车厢内的倒影互相交叠。

不多时,周围的旅客也纷纷探头张望,惊艳之余,不禁啧啧称奇。

有零星几个毛子富商,则是流露出一脸自豪的神情。

二等车厢的赞叹更甚,一阵阵嘈杂骚动,惊醒了熟睡中的孩童,哭泣声许久未歇。

火车缓缓驶入月台。

这地方,该叫她什么?

滨江县?阿勒锦?亦或是——

夜幕下的哈尔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