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94章 传闻三大亨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94章 传闻三大亨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94章 传闻三大亨

第494章 传闻三大亨

下了电车,石连城和席文钊就近找了一家粤菜馆子,跟着堂倌将众人领进雅间。

粤人的堂倌,生性硬邦邦的,不爱逢迎,丁是丁、卯是卯,半句废话没有,我开生意,你来吃饭,仅此而已。

不像北国的堂倌,见面全是客气,“天儿挺好”、“您辛苦”、“里边儿请”,生客也当熟客聊,非得是热热闹闹,俩生人愣整出久别重逢的气氛,主客双方心里才觉得踏实。

南北各异。

江连横等人都有点不适应。

刘雁声倒是习以为常,反而觉得格外亲切,加上人在关外,十几年没吃到正宗的家乡菜,接连点了好几样,方才感到心满意足。

等菜的工夫,江连横不禁问:“沪上的老广,还挺多?”

“多,老鼻子了!”石连城应声回道,“过去那会儿,沪上的大买办,十之六七,都是老广在干。江老板,‘粤帮’在沪上的势力可不小,永安百货这类大公司,全都在老广的手里攥着呢!”

席文钊点头附和道:“老广还是有钱,生意做得气派,大马路、四马路的馆子多了去了,洋泾浜那一带,还有不少窑姐儿呐!”

江连横点点头,转而朝刘雁声问道:“你在这边还有熟人么?”

“这事我得再看看。”刘雁声有点心虚,“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沪上还不是现在这样,都是我大师爸带着我到处跑。”

十几年的时间不短,又恰逢沧桑巨变,物是人非的情况也不鲜见。

江连横没抱太大希望,接着又问石连城说:“你刚才说过去那会儿,意思是现在的情况变了?”

“现在是‘浙帮’和江北的人最多。”席文钊接茬儿道,“尤其是宁波来的,甭管是大生意,还是小买卖,哪哪都有他们的影儿。人都说,这大沪上,是小宁波呐!”

众人哈哈一乐,玩笑了几句。

石连城接着说:“这话有点过了,但‘浙帮’的确有实力,现在沪上的第一大亨,黄楚九黄大老板,那就是‘浙帮’来的能人,做药材生意、搞投资,新世界、大世界全都是人家的生意,那是真格的大老板,法租界的公董局都得给面子。”

说话间,门外珠帘一挑,堂倌走进来往圆桌上端菜。

众人推杯换盏,只有刘雁声忙顾着闷头吃饭。

江连横尝了两口,觉得味儿淡,便撂下筷子,紧接着又问:“沪上有咱奉天的同乡会么?”

席文钊边吃边说:“同乡倒是有,但人数太少了,根本聚不成同乡会,别说奉天了,就是整个东三省,带上热河,在沪上这边也没有会馆。”

“那你们要是在码头碰上事儿了,找谁去啊?”李正西打趣道,“总不能是去找官府吧?”

“官府哪好使呀!”石连城笑着摆了摆手,“嗐,咱们这些没同乡会的外地人,平常都是尽可能低调,真碰见麻烦了,就当是破财免灾呗!”

席文钊点点头,随声附和道:“法租界那边有个山东会馆,有时候也去他们那边蹭蹭关系,但也不咋灵,真碰上要劲儿的时候,还是得自己顾自己。”

说到此处,两人突然莫名提起了兴致。

“对了,江老板,您这趟来沪上,是不是有啥打算呐?您要是在这十里洋场立柜做点生意,成立个同乡会啥的,咱们关外这些老乡,那不就有奔头了么!”

江连横笑着摇了摇头。

他在奉天根深蒂固,横行无阻,全家老小安居乐业,即便要在沪上做生意,也无外乎是贸易、投资一类,实在犯不上非得在黄浦滩头开山立柜,既不划算,也没必要。

不过,张大帅交代的差事还是要办。

江连横想了想,便说:“我这趟过来,主要是随便看看,了解了解行情,做不做生意两说。”

闻言,石连城和席文钊也不好再劝,于是便点了点头,连声道:“也是,也是。”

江连横顺势问道:“两位,我常听说,沪上凶险,线上斗得挺狠,到底是怎么个狠法?”

“嗐,江老板,斗来斗去,其实说到底,都是码头上那点事儿。”石连城说,“沪上是港口,谁在码头上得了势,谁就能说上句。”

“那沪上所谓的‘三大亨’,你们了解多少?”

“不了解也不行啊!”席文钊苦笑道,“想在沪上把生意做安稳,那就必须得跟‘三大亨’打好交道,本人未必见得到,但他们手底下的瘪三,或多或少,总会有交集。”

话到此处,温廷阁突然开了腔。

“照这么说的话,黄浦江边上的码头,全都归他们管了?”

“十之**吧!”石连城介绍道,“总而言之,十六铺码头那一带,最好的码头,最大的货栈,全都归他们管,就算不直接归他们管,名义上也是他们的地界儿,都得给他们交数。”

席文钊说:“没办法,他们是青帮的人,就是靠码头起家的,個个身上都带着字辈,各个码头之间,其实也争来争去的,但只要‘三大亨’发话,就得立马收手,否则就是跟整个青帮过不去了。”

“龙头瓢把子,当话事人的主。”温廷阁疑惑道,“那他们仨没个高低之分?”

“有啊!”席文钊忙说,“这‘三大亨’分别是黄锦镛、杜镛和张小林,原先是黄锦镛一把手。”

“现在呢?”江连横问。

“现在就得数杜镛了。”席文钊忽然笑了起来,“关键是这个黄锦镛自己作死,前两年因为个娘们儿,把卢督军的大公子给打了,后来被抓起来,好悬没给毙了,从那以后,折了蔓儿,就不再那么咋呼了。”

听了这话,众人差点儿没惊掉了下巴。

卢督军隶属皖系,而皖系自从被直奉联军击败以后,早已不复往日风光,其中首脑,更是惶惶若丧家之犬,纷纷下野,躲进天津租界当起了“寓公”。

卢督军这支部队,堪称是皖系最后一颗独苗,眼下也只能龟缩江左,休养生息。

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军阀混得再惨,那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容不得市井流氓蹬鼻子上脸。

人在法租界又如何,还不是照样带兵拿了?

卢督军若是真起了杀心,法租界的公董局是给军阀面子,还是给流氓面子,结果不言自明。

“疯了?”李正西诧异道,“他手上有几个师啊,还敢打督军的儿子?”

“他也是打完了才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么!”席文钊笑了笑说,“不过,就因为这件事,‘三大亨’办的三鑫公司,差点就断了土货了。”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听到此处,江连横忍不住对众人提醒道:“听见没有,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平常对人家都客气点,你不知道谁背后有啥势力。”

温廷阁面露困惑:“这黄锦镛也太愣了,没他这么混江湖的。”

“诶,你这话算是说对了。”石连城笑道,“这黄锦镛本来就是个‘空子’!他呀,全靠着做戏忽悠法国佬,最后才当上了巡捕房的督察长,纯粹就是个‘老柴’,混起来了,才知道往青帮上靠。”

“别瞎说,人家还有个好媳妇儿呐!”席文钊打趣了几句。

闻言,江连横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怪不得折了蔓儿还能当大亨,敢情是个官差啊!”

“不过,黄锦镛起家起得早。”石连城说,“黑白两道都给他面子,沪上的侦探多半都归他管,不少青帮‘通’字辈的人,都帮他办事,消息也确实灵通。”

“另外那俩,是怎么个说法?”温廷阁接着问。

“哎呀,杜镛和张小林是把兄弟,好得都快跟一个人似的了。”石连城说,“他们两家的房子都紧挨着,听说中间还留了个门,方便来回走动。”

“还能这样?”闯虎顿时来了兴致,“俩房子中间留个门儿,这里头得有多少事儿呀!”

“虎子,别犯病啊!”江连横厉声告诫道,“该打听的打听,不该打听的别瞎凑热闹。”

“不不不,东家,根据我的经验……”

“别显摆伱那经验了,老实点!”

江连横无意打听“三大亨”的私事,也没兴趣了解他们仨是如何开山立柜,在十里洋场站稳了脚跟,他只在意这三个人的秉性作风,是否能够合作,如果合作,是否能靠得住,仅此而已。

石连城和席文钊听懂了江连横的意思,思索了片刻,终于下了论断。

“江老板,‘三大亨’虽然合伙办公司,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和和气气、称兄道弟的,但听说他们仨的脾气性格完全不是一路人。”

“这话怎么讲?”众人问。

石连城沉吟道:“我也没跟‘三大亨’接触过,但从本地人的风评来看,如果非要说的话——黄锦镛本质上还是个‘老柴’;杜镛打骨子里其实是个生意人;只有张小林才是纯黑,正儿八经线上的合字。”

“他是靠打打杀杀起家的?”江连横问。

石连城摇了摇头道:“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但张小林好勇斗狠是真格的,听说他以前还打过小鬼子,年轻那会儿,顶着个‘抗日英雄’的头衔,就靠这件事拉起了一帮人。”

“而且,他好像跟周边的军官也有点关系。”席文钊思忖道,“人都说,‘三鑫公司’之所以能办的起来,一是靠黄锦镛在巡捕房的庇护,二是靠杜镛的人情世故和经营,三是靠张小林跟军官的关系。”

“什么级别的军官?”

“那就不知道了,都这么传,到底认识多少,关系硬不硬,谁也不知道。”

“有卢督军的军衔儿大么?”江连横笑着问。

席文钊也笑道:“江老板玩笑话,他要是认识卢督军,黄锦镛还至于差点被毙了么!”

“那他横什么呀?”李正西有些不屑,“也就是因为沪上有租界,真要换个地方,他未必好使。”

“三爷这话说得没毛病,不过……”石连城赔笑道,“问题是人家就在沪上,势力大,手底下的硬茬子也多,真要是在哪个码头响起来,还真就得张小林来,要不怎么人称‘张大帅’呢!”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跟着哄笑起来。

即便是雅思普生这个德国佬,也跟着频频摇头道:“在远东,我们只知道一个张大帅,在奉天。”

“真是够狂的呀!”李正西冷哼道,“还‘张大帅’,真正的张大帅当巡防营管带的时候,都能把他给灭喽!”

然而,温廷阁却说:“报号而已,这没什么,咱们要是想在沪上办事,该拜码头,还是要拜码头的,这是规矩。”

“什么规矩呀!”李正西一撇嘴,“起家的时候,谁跟你讲规矩,都讲规矩,那就天下太平了。”

温廷阁皱起眉头,察觉出西风话里有刺儿,耐着性子说:“三爷,他们这帮人在沪上已经十来年了,咱们只是一走一过,讲规矩,对咱们有好处。”

李正西转过头去,不声不响,明显是对人不对事。

江连横摆了摆手,说:“我不管他是‘张大帅’还是‘张小帅’,也不管他们是‘三大亨’还是小瘪三,咱们这趟不是挑事儿来了,能合作最好,不能合作拉倒,咱们再想其他办法。”

刘雁声终于撂下了筷子,一抹嘴,说:“东家,我觉得该拜码头还是得拜,有了他们的默许,咱们也都方便。”

闯虎也跟着点点头,偷偷瞄了一眼西风,小声嘀咕道:“对呀,拜码头也不是啥丢人的事儿,这不很正常么?”

“那就拜呗!”李正西靠在椅背上,朗声说道,“顺便看看这‘三大亨’到底有多大能耐,净听着吹了,谁知道到底有几斤几两。”

“哎呀,三爷,您可小点声吧!”石连城和席文钊忙说,“‘三大亨’的事儿,咱们该唠就唠,但您可千万别随便叫板,这沪上到处都是密探,万一让别人听见了,再找咱们的麻烦……”

话未说完,却听门外珠帘“哗啦”一声响。

众人心头一凛,循声望去,竟是一对男女缓步走进了雅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