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597章 独立军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597章 独立军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26

第597章 独立军

第597章 独立军

辞别大帅府,江连横立刻动身前往小西关保险公司总号。

离开柜上已有两个多月,生意上的事,尽管有胡小妍和各处经理帮忙打点,但仍有许多会晤邀约,需要他亲自出面。

不得不说,方言是个相当称职的助手。

无论多冗杂繁琐的日程安排,只要在他手上,似乎都能变得井井有条。

想来也是,他年少时就在码头上自学书写,能受到洋人的提携重用,总归是有些可取之处。

这几年来,方言作为江连横的助手,不仅勤快认真,而且主仆间心意相通,一点就透,任谁见了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临近年终岁尾,江连横胡乱翻看着账册汇总和日程安排,方言便站在桌旁,小心打量东家的神情,并渐渐觉出异样。

“东家,不开心?”

等到查完账册以后,方言便问:“是不是我哪块儿没写明白?”

“噢,跟你没关系。”江连横随手丢下账册,“那个,你等下让他们把京奉线的保单摘出来,最近尽快送到家里去。”

“好。”

“还有,京奉线的货运保险明年涨价,最近如果有生意上门,让那些经理先别接,全都送到家里,评估以后再说。”

“知道了。”

方言掏出记事本,立马将东家的吩咐记录下来。

江连横点了支烟,挠挠头问:“最近没什么急事儿要办吧?”

“哦,昨天你不在,夫人派东哥来柜上支走了一笔钱。”方言赶忙收起纸笔,“说是要给那几个遇难的‘响子’发安家费。”

“应该的。”江连横点点头,语气略显阴沉。

方言随即掏出一张便条,递过去说:“另外,夫人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回去,让我看见您的时候,转告一声,这三个都是家里的老人儿,您要是有空的话,最好亲自去慰问慰问。”

江连横接过来看了看,见名单上头一个即是老牛,于是便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样吧!”他说,“你这两天帮我准备点儿礼,头过年以前,我抽空去他们仨家里看看。”

方言却应声走到书架前,弯腰打开下面的柜门,说:“东家,夫人已经把赔礼准备好了,分开装的,总共三份。”

江连横愕然,起身走过去一看,却见三摞礼盒,互不重样儿,各自贴好了标签,全都是按劳按需所得,公平公正。

“东家你看,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家家的赔礼都不一样,有给孩子的,也有给老人、姊妹的,夫人太有心了。”

方言自顾自地称赞着,不是为了溜须拍马,而是打心底里庆幸江家能有这样一位大嫂。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将心比心,都是换来的。

江连横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自家媳妇儿心细如发,办事周全。

“准备好了就行,帮我看看哪天有空,我挨个儿都去一趟,可着一天来。”他说。

“好!”方言应声道,“那我去查查最近几天的安排。”

“今天没啥事儿了吧?”江连横问。

方言翻开记事本,仔细查阅片刻,摇摇头说:“东家,今天下午没啥安排了,但赵国砚安排的那几个高丽人……”

“他们现在搁哪待着呢?”

“西塔附近。”

“西塔?”江连横一愣,“国砚咋想的,那不是跑鬼子眼皮底下转悠去了么?”

方言解释道:“地方是那几个高丽人自己选的,说那边的高丽人多,混在里头,反而没准还能更安全。”

仔细想想,倒也没什么问题。

虽说西塔坐落于南铁附属地地段,但早在二十年前,那里就已经开始有高丽棒子聚居了。

西塔胡同离十间房不远,晚清那阵,便到处都是高丽窑子和高丽菜馆,义烈团成员混居在那片地界儿,或许更有利于藏匿身份,倘若住在奉天城里,汉语再不好,恐怕只会更加扎眼。

“他们现在总共有多少人?”江连横问。

方言想了想,说:“最开始送来的名单上面,总共有十几个人,但最后只来了十个,有四个去了沪上,这边还有六个,其中有两个,前几天过来打招呼,说是有事儿要去趟吉省。”

“怎么只来了十个?”

“这我就不清楚了,估计是过境的时候,被鬼子给扣下了吧,具体情况您得去问赵先生了。”

“那看来,这事儿办得也不咋地呀!”

“不不不,东家,他们没什么可挑的,咱们只管在奉天接应,他们在高丽那边被扣下,怎么也怪不到咱们身上啊!”

“我这还有一份名单呢!”说着,江连横从兜里翻出一只空烟盒,搁手里转了两圈儿,“先把这个放保险柜里,待会儿让国砚来一趟,这事儿以后都让他去办。”

方言接过烟盒,放进保险柜里锁好,随后又转过身,说:“东家,那帮高丽人,一直想找个机会,当面谢谢你呢!”

“我就不用都见了吧?”江连横说,“咱双方都离远点儿,对彼此都有好处。”

“他们有代表,叫朴泰勋。”方言劝说道,“东家,咱们干这件事,本来就无利可图,现在这人情往来,总应该走走吧,至少也该让他们心里有点数。您要是想见,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随叫随到,用不了多长时间。”

江连横想了想,只见一个代表,倒是也没什么问题,于是便点头答应下来。

方言随即要通了电话。

时间过得很快,临近晌午时分,敲门声便已如约而至。

义烈团的代表推开房门,江连横抬眼一看,便不由得愣住了神。

来人的相貌太过年轻,本以为是个三十出头的慷慨义士,结果看起来却似乎还未满二十,俨然像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朴泰勋个头挺高,眼睛狭长,生得一副典型的高丽族人外貌——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先入为主所造成的对号入座。

尽管岁数年轻,但他身上却有种难以言喻的老成气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只有经历过大喜大悲、荣辱浮沉之人,才配拥有的某种悲怆感。

义烈团选他当代表的理由也很简单——他的汉语说得最好。

可即便如此,当他见到江连横时,却仍旧恭恭敬敬地递过来一封感谢信。

拆开信封,信上的内容,自然无需赘述,横竖都是些感恩戴德之类的话,只是在落款处,却歪歪扭扭,写满了每个曾受到江家照应的义烈团成员姓名。

细数下来,共计十人,不多不少。

朴泰勋躬身施礼,有点难为情地说:“只能以书信聊表谢意,实在惭愧,还请江先生见谅。”

“礼不在贵,心意到了就行。”江连横把信递给方言,转身又道,“你汉语说得不错呀,我都听不出来你有口音。”

朴泰勋解释道:“家父曾经在朝为官,精通汉学,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汉语了。”

“你们也学汉语呐?”江连横笑着招呼道,“来来来,快坐快坐。”

如同每个来找江家告帮求助的人一样,朴泰勋在办公桌前坐下来,方言随即为其倒上茶水。

“怎么样,待在奉天这段时间,还习惯不?”江连横问。

朴泰勋点点头,说:“还好,挺习惯的,西塔胡同里有不少同胞,感觉跟在高丽也没什么两样。”

“那咋可能,无论再怎么说,这里也是东北,不是你们高丽呀!”

“当然,但问题是……高丽也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高丽了。”

江连横点了支烟,靠在椅子上,问:“你们最近还能有多少人准备来咱关外东北?”

朴泰勋想了想,说:“应该还会有很多,但他们到底会不会来奉天就不一定了,也许会去沪上,也许会去延边。”

“这些都是你们义烈团的人?”

“不,我们义烈团只是其中一支小队,还有很多其他团体,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有时候也会吵架,但目的都是一样的,打倒小东洋,独立万岁。”

“你们那边儿,最近很乱么?”江连横问,“我来奉天也快二十年了,之前虽然也有高丽棒……咳咳,虽然之前也有高丽人往这边跑,但好像都没有这次来的多啊!”

“江先生还不知道原因么?”朴泰勋有点意外。

“我倒是在报纸上看过两眼,但报道不多,我平时也挺忙的,就没细问下去。”

江连横说的较为婉转。

实际情况是,他根本不关心高丽国发生了什么。

弱国的民众,就连最声嘶力竭的呐喊,也都显得那么悄无声息。

朴泰勋的目光忽然黯淡了许多,静坐片刻,喝了口茶,方才开口道:“江先生,这件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原来,两年以前,高丽国突然爆发了反抗小东洋统治的“万岁运动”。

起初,这场“动乱”只是由高丽教徒和青年学生组成的请愿集会,但很快便已席卷全国,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在入夏以前,便遭到了小东洋的残酷镇压,并下令通缉了许多仁人义士。

不过,城府的“暴乱”虽然终止,但乡野间的游击反抗,却始终未曾彻底扑灭。

这些自愿集结的散兵游勇,便随之打起了“独立军”的旗号——其实就是一帮绿林胡匪组成的杂牌军。

彼此间,谁也不服谁,既无统一指挥,更无明确战略,尽管斗志高昂,但可惜装备、纪律太差,每逢跟小东洋碰头交火,无不是且战且退,由此直到去年年底,终于渐渐退到了白头山脚下。

甚至,追剿的战火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关外边陲。

从那以后,便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丽棒子流亡到关外地界儿。

朴泰勋虽说不是独立军兵丁,却也是因为那场动乱,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结局。

如今逃到奉天,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昔日里一同抗争的同学,不知有多少已经身陷囹圄,甚或死于刀下。

江连横听了,不禁一阵唏嘘,但毕竟事不关己,总是难有切肤之痛。

沉默了半晌儿,便出言宽慰道:“老弟,你也算是个爷们儿了,别的不说,以后在奉天,如果有事儿需要帮忙,你就随时过来找我。你来就行了,人别太多,不然我也麻烦。”

这本是作为东道主的几句客套话,不料朴泰勋听了,竟立马精神起来。

“江先生,实不相瞒,我现在就有事儿想让你帮忙。”

“咳咳!”

江连横一口茶水差点儿没呛着,擦了擦嘴,笑着说:“还真有事儿呀?那行……有事儿你就说,我先听听。”

朴泰勋正襟危坐,接着便说:“江先生,我虽然不是独立军的兵,但是跟独立军也有联系,我们最近想要搞点武装,听说江先生在奉天神通广大,不知道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搞几条枪?当然,要是有炮的话,那就更好了!”

“朴老弟,跟你说实话,我在奉天照应你们,这件事就已经很担风险了。我跟你们一样,也恨鬼子,我可以帮你们在这落脚,但你要让我再帮你们跟鬼子打仗……这个风险,我不是不愿意担,也不是不敢担,但总得有点儿收益吧?”

朴泰勋急忙点了点头,说:“我理解,我们当然也不会让江先生白冒风险,我们可以出钱!”

江连横不禁咂了咂嘴——这不是钱的事儿,有命赚钱,也得有命花才是。

朴泰勋等人原本就是小东洋的通缉对象,再要卖给他们军火,这事儿迟早都要败露,到时候难免又要跟鬼子为敌。

然而,朴泰勋却顾不了太多,这边说完了话,那边就开始自顾自地翻兜摸索起来。

江连横见状,不由得跟方言相视一眼。

未几,就见朴泰勋义无反顾地伸出胳膊,张开手掌。

江连横低头一看,竟是一对金镯子,便立马皱起眉头,问:“这是……你有媳妇儿么?”

“这是我母亲的。”朴泰勋仍旧是义无反顾的神情,“我母亲的遗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