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603章 奉军入关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603章 奉军入关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49:38

第603章 奉军入关

人间四月天,战况欲开,硝烟滚滚。

直奉两家,冷战一年,打尽了口水仗,终于到了不得不刀剑相向的地步。

如果说,先前有关战事的传闻,尚有捕风捉影的嫌疑,还能扣上一顶“扰乱民心”的帽子;那么,如今的情况却是,整座奉天城的百姓,全都无比坚信,张大帅的确就要挥师入关了。

新历三月底,奉天督军署致电京师首府,以换防为名义,调八弟张辅臣率中央陆军第二十七师入驻关内。

奉天各界都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

陆军二十七师乃张大帅麾下亲兵,是他发家以后,亲自带领的第一支正牌武装力量。

其兵源素质、武器装备、作战经验,实为奉军之首。

全军上下,恐怕也只有太子爷所率领的部队,能够勉强与之媲美。

以此为开端,奉张集团借用京奉铁路,开始陆续向关内调兵遣将。

新历四月上旬,奉天省府正式发布总动员令。

霎时间,奉天全省,乃至整个东三省的物资、运输、以及人员调配,悉皆实行军事优先,商界随之震荡。

不消几日,北大营便已近乎人去楼空。

一人之心,三省兵将,挥师南下,入关争雄。

从国属陆军、省属部队,到警卫团、先兵营、学员兵,各式兵团,概莫能外。

同时,张大帅又电令结义兄弟、察哈尔督统、奉天第一师师长、五哥张叙五率军沿京汉铁线路派兵列阵。

如此一来,奉军共计出动两个半的满编师、九支混成旅、以及若干部队,约有十余万人越过山海关,誓同直系一决雌雄。

随后,张大帅以“镇威上将军”的名号,改称入关奉军为“镇威军”,囤兵军粮城,设立镇威军总司令部。

事至于此,早已不再有人对“和平”怀揣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时间,京津各地百姓,纷纷涌入城中,唯恐刀剑无眼,落得个兵灾冤魂的下场。

然而,战争从来不只是沙场上的你死我活,更涉及舆论、政治、后勤等多方面的博弈。

逃往内城、租界的平民百姓,就算躲得过兵灾,也躲不过随之附生的**,物流停滞、商品短缺、物价飞涨……

凡此种种,虽不至于杀人不见血,却也免不了被剥下一层皮,乃至伤筋动骨,一夜之间,房倒屋塌。

可是,真金白银不会凭空消失,无非是从这只兜里,转到了那只兜里。

有人赔钱,自然就有人赚钱,甚至于赚到盆满钵满,满嘴流油的地步。

凡此类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的国贼禄鬼,各省各地,实在不胜枚举。

百货商场没有的货,他有;粮油店里没有的米,他也有。

他们料事于先,人脉通达,消息广泛,赚钱便如喝凉水一般简单,寻常百姓,只能望其项背。

当然,百姓是要骂他们的,也只知道骂他们,因为坐井观天者,只能见到那一片云。

殊不知,云随风动,他们也只是挣这一份“跑腿”的钱。

不过,相比于交战地的种种乱象,关外三省凭借悬于边陲的地利,反而并未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

奉军入关以后,除了货物偶有延时,百姓大多是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尤其是乡下的农户,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即便如此,在保障后方安稳的相关事宜上,张大帅仍旧不敢掉以轻心。

新历四月二十五日,省府发布政令——奉天戒严,并特设省城戒严司令部。

张大帅首先会见六哥孙九功,任命其为“镇威军”副总司令,坐镇奉天大本营,统筹一切后勤工作。

大帅亲征,不挑别人,单挑六哥看家,足见其肝胆相照,忠贞不二。

其次,张大帅又接着会见了省府各个公署衙门的高官要员,以及留守奉天的军警官差,百般叮嘱,自不必多言。

最后,老张又接见了那些省城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乡绅、豪强、商界领袖、社会闻人,吩咐他们各尽其力,稳固大局。

尽管这些人并无实权,但在当年也曾出力倡行“奉人治奉”的理念,帮助过张大帅跟京师当局斡旋扯皮。

江连横便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豪强,江家更受省府重用。

张大帅兑现了承诺,江连横被破格提拔,从原先的省城密探顾问,临时升职为省府戒严大队执勤大队长,可以越级直接找孙副总司令汇报工作。

若论他这官衔儿有多高,这么说吧,屎壳郎趴地面上,还得比他高半截儿。

可若是论他的权柄有多大,恐怕只能说,想象力有多大,他的权柄就有多大。

毕竟,非常时期,合该有非常手段。

话虽如此,江连横捞到了实权,却不敢弄权。

一来江家势大,早已不再需要靠这种手段打击异己;二来这差事关乎军政大计,脑袋别在裤腰上,自然不敢瞎蹦跶。

当天夜里,张大帅还特意把几个心腹密探叫到府上,叮嘱他们时刻注意舆论动向,以及后方安全,不可玩忽职守。

众密探纷纷领命,随即各自退去。

“小江,你留下。”张大帅抬手招呼道。

江连横停下脚步,转回身去,问:“大帅,还有别的吩咐?”

“没啥别的事儿了,就是告诉你一声,我那趟专列,后天出发去军粮城。”

“噢,那属下就在奉天,恭候大帅凯旋了。”

说完,江连横并未离开,而是站在原地,静静等候差遣,大帅既然让他留下,总不会只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行程。

然而,老张却欲言又止,似乎有些犹豫,或是忐忑,思忖了半晌儿,忽又莫名其妙地摆了摆手。

“没事儿了,你回去吧,好好留意奉天的动向,可别辜负了我对你小子的信任。”

“大帅放心,属下一定尽心竭力!”

旋即,江连横便俯下身子,试探着问:“那……大帅没其他吩咐的话,属下就先走了?”

“嗯,走吧走吧。”张大帅没有抬头。

当江连横离开办公室时,只见他在昏黄色的台灯前,埋头负手,来回踱步,似乎有些焦躁不安。

尽管张大帅没有明说,但江连横却很清楚他此番作态的缘由。奉军此次入关,看似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其实却远远谈不上万事俱备,甚至更夸张的说法,实为仓皇出兵。

因为,此次入关作战,并不符合张大帅事先制定的战略,或者说,时机尚未成熟。

按照奉张集团总参谋部的最初设想,讨伐直军,本应是“奉皖粤”三家联盟,再配合其他省份合力出兵。

若按张大帅的本意,合该是由孙大炮率先挥师北伐,其后卢督军积极响应,随即再有豫省督军、皖省督军、西北方面,合力扰乱直系心脏地带,最后再由他本人南下入关,决定乾坤,就像当年直皖之战一样。

为此,老张也的确秉持着“远交近攻”的方略,积极联络各方,取得不少盟友声援。

然而,今非昔比,当年直皖战争中,奉军只算是个添头,自然可以见风使舵。

何况,天下诸侯,直奉最大。

其他几家,都还不成气候,若想讨直成功,奉军必为主力,绝没有浑水摸鱼的便宜仗可打。

奉张这边运筹帷幄,直吴那边却也纵横捭阖。

奉军援助孙大炮,直军就援助陈赞三;奉军联盟卢督军,直军就合力海军司令;奉军电请豫省赵督军出兵,直军就派冯基善前往陇海眼线,扼守中原。

直奉两家由冷战转入热战之际,各方战略布局都对老张不利。

陈赞三拒不执行军令,北伐大计胎死腹中;海军总司令声援直系,成功牵制江南皖卢军;其余各部,尽皆观望中立。

不仅如此,奉张挑拨“吴曹配”的离间之计,也未能得逞。

直系诸将联名通电,痛斥奉张武人干政,仗还没开始打,舆论就已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

开战时机,尚不成熟。

老张对此心知肚明,也曾想过推迟作战,可吴秀才步步紧逼,正要攻其不备之时,又岂能容他缓兵之计?

如若不打,奉军就只能接受直军命令,全线撤回关外。

张大帅自然不肯,于是便只好硬着头皮,孤军开战。

凡此种种情报,江连横也略知一二,尤其是皖卢方面无法出兵,更是由温廷阁直接汇报给了江家。

不过,眼看着十几万人南下入关,江连横依然认为,就算奉张孤军开战,这场仗也仍然有的打。

轻轻关上办公室的房门,当天晚上,便是直奉开战以前,江连横跟张大帅最后一次见面。

三天后,张大帅自任“镇威军”总司令,乘车抵达军粮城,亲自督师作战。

新历四月二十九日,奉张集团正式下达对直系军阀的总攻击令。

…………

战争开打,奉天省城立刻加强戒严巡逻。

江连横时常早出晚归,虽说根本用不着他亲自巡街,但各支戒严分队的情报线索,却总要在他这里过一遍手。

寻常百姓是看不到真实战况的,只能静静等待战争的最终结果。

任何不利于奉军的消息,都将被及时发现、抹除、并将执笔者以扰乱治安为名,扣押审讯。

然而,即便是江连横自己,竟也无法准确分辨关内的战况。

各省各地出现了十分吊诡的情况:凡直系所辖各省,皆称直军所向披靡;凡奉系所辖各省,齐赞奉军攻无不克。

甚至在各地租界内,也很难看到客观报道。

英文报纸声称奉张集团早已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日文报纸却声称吴秀才战前阵亡,直系军心大乱。

孰是孰非,只能静待尘埃落定。

省城戒严,江家的保险生意有所缩减,但影响不大,京奉线的运输险,早已提前有所应对,其余各处生意,因江连横戒严大队执勤队长的身份,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还在同业受限的情况下,照比往常,微微涨了一些。

江家虽然不曾大肆哄抬物价,但也因提前准备囤货而小赚了一笔。

然而,胡小妍却高兴不起来。

当家大嫂整日皱眉不展,坐卧难安,每天头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上的消息;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报纸上的消息,心心念念着赵正北能早日平安归来。

胡小妍身子骨原本就弱,这下心神不宁,面色便又苍白了许多。

江连横晚归回家,见她仍旧躺在床上翻看报纸,便上前一把夺过去,说:“别看了,赶紧睡觉吧,看什么呀,这报纸上有一个字儿能信么?你看它,还不如问我呢!”

胡小妍忙欠起身子,问:“今天晚上有消息吗?”

“没有,这才刚打两天,哪来那么多消息。今晚抓了个小子,那报道给你写的,头头是道,我还以为他真去过前线呢,结果敢情是个大明白,全他妈的二手消息。”

“没准就有真消息呢?”胡小妍忧心忡忡道,“这么多报道,不可能都是假的,肯定也有真的。”

江连横脱下外套,满不耐烦地说:“嗐,就算有真消息,你也看不着北风,他才多大官,且轮不到他上报纸呐!”

“那至少也能看见输赢呀!”

“这话说的,输了未必死,赢了也未必活。”

“那咋办?”胡小妍腾地坐起来,一把抓住江连横的胳膊,“北风太冲了,我真怕他出事儿。”

“别瞎想了,你坐这想到天亮,能有啥用?”江连横躺下来说,“他又不是青瓜蛋子,都在军营里待那么多年了。”

“要不你找个地方给他拜一拜吧?”

“拜啥?”

“拜拜佛呀,你问问哪个庙灵。”

“嗤,一天净整这些没用的,那佛祖瞅见我,估计心里都得直犯膈应,当场收摊儿不干了。”

江连横本想开个玩笑,舒缓舒缓媳妇儿紧绷的心绪,怎奈于事无补,胡小妍仍旧长吁短叹,忧心忡忡。

“啧,你看看你,至于么?”他说,“北风现在是个兵,当兵打仗,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他要是能立功,咱不也能跟着吃香么!”

胡小妍摇了摇头,却说:“你不懂,北风原来不想当兵,是我当初硬逼着他去的讲武堂,他要是出了什么事儿,那不就成我害……”

她不敢说了。

人有亲疏远近,大嫂到底更疼北风。

江连横随即好言宽慰了几句,好不容易安抚下胡小妍的情绪,自己却又不禁寻思,赵正北那小子,管直、眼尖,也不知他在沙场之上,到底会有什么表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