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1999 > 第314章 爆仓和物流

我的1999 第314章 爆仓和物流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2:18

第314章 爆仓和物流

第314章 爆仓和物流

亚马逊做物流开始就一直亏损,直到纳斯达克危机,股票跌成狗后,迫于董事会的压力,才暂停了在物流方面的投资。

然后很快扭亏为盈,虽然盈利水平不高,但确实盈利了。

“你把一号店的毛利润都投在物流上了?”

“没有,我们还在津门、金陵、岛城、泉城和杭城新开辟了三家一号店线下店。”钱三泰道。

现在的一号店线下店面,发展的越来越像后世的精品百货店,只是商店风格更贴近影视娱乐周边。

“以后一号店线下店面除了主流商圈的旗舰店外,将开设300~500平的精品店,主要以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和步行街为主,数量不做限制。”

“徐总,我们一号店的营收恐怕很难支撑线上线下同步扩张。”钱三泰为难道。

做零售的利润很低,基本都在12%~15%左右。

低的甚至连10%都没有。

而零售又是一个规模为主的行业,没有足够的规模,你就没办法从供应商那里低价拿货,更没办法长时间压货款,利润自然就低了。

想要扩大规模,自然少不了资金支持。

徐良沉吟片刻后,“老钱,一号店对外融资的话,你觉得怎么样?”

钱三泰心中一震,眼神有些复杂。

他知道,在整个公司内部,最受重视的是互联网搜索和泛娱乐,公司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这两个业务群了。

两者的回报也足够丰厚,泛娱乐就不说了。

必应的广告营收打着滚的往上涨,每个月的总裁会上,必应的营收都比上个月更高,甚至高出一倍。

这种增长幅度太吓人了。

相比之下,一号店的发展确实不尽如人意。

营收高,利润低,到现在更有演化为无底洞的架势。

就算是他,一想到构建一张能够支撑全国的物流体系所付出的代价,就心头发虚。没有上千亿华夏币的投入,根本不可能。

“徐总,我同意融资。”

徐良点了点头,也没多说。

“融资的事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忙吧。”

“徐总,我送您。”

“嗯。”

离开物流基地后,时间已经到了晚上。

拿出电话打了出去。

很快就接通了。

“老谢吗?晚上一起撸个串,我请客。……对,还是上次的老地方。”

挂断电话后,徐良来到公司附近的‘淄~博烧烤’。

要了个包厢后,开了一箱啤酒。

时间不长,谢文推门走了进来。

“来了,坐坐。……服务员,上串吧。”

外面的服务员答应一声后转身去了烧烤区。

谢文在对面坐下来后笑道:“您怎么想到请我吃烤串了?”

“这段时间看你这么辛苦,我这个当老板的于心不忍,一顿小烧烤,慰劳慰劳。”

说着,开了一瓶啤酒递过去。

“我可是开车来的。”

“公司给你配司机了,我知道。”徐良笑道。

“您还是快说什么事吧?要不然这酒喝的不安稳,肉也吃的不爽利。”

“你这个老谢,还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算了,那就先说说吧。”徐良脸色一正,“我打算让一号店融资。”

“为什么?”谢文平静道。

“第一,电子商务不是鸿蒙的主业。

第二,把B2C兼物流,投资太大了,我们虽然可以支撑,但鸿蒙的资金不可能全拿来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搜索和泛娱乐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

谢文点了点头,“如果一号店需要融资的话,那新浪呢?融资后需不需要单独上市?”

“新浪看其发展情况再说,不过新浪盈利越来越多,又没有类似物流这种重资产业务,大概率是不需要融资的。”

新浪2001年一季度,通过移动梦网月营收超过1500万华夏币,而且上升趋势明显,每个月都有15%以上的增长,日进斗金。

广告业务也全面复苏,一季度营收超过2.4亿华夏币。

当然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搜房网、新浪汽车、贴吧、新浪旅游等业务都在花钱。

不过这些都是垂直网站和社区网站,属于轻资产项目。

以新浪的营收完全可以负担。

不需要对外融资。

“至于上市,新浪、一号店甚至必应都需要单独上市。”徐良道。

他已经想的很清楚。

随着华夏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大而全的公司,会越来越难。

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里和企鹅。

阿里什么都想自己做,结果什么都没做好。

企鹅就抓社交和游戏,其它业务只追求控股,不涉及经营权,结果百花齐放。

鸿蒙走的就是企鹅的路子。

了解徐良的想法后,谢文沉吟半晌。

“按照您的思路,新浪的业务太杂,跟鸿蒙选择一个产业做精的策略不符。”

新浪旗下,几乎每一个频道都创立了一家新公司,走的也是伞形公司的策略。

“新浪的业务还需要拆分。除了新闻之外,最多会留下两三个子业务。”徐良道。

他所谓的子业务就是邮箱、博客之类。

至于汽车、旅游之类,要么跟头部公司合并退出,要么直接切分出来单独上市。

谢文了然后,“我不反对一号店融资,但还不是现在。”

“为什么?”

“原因也有两点。”

“第一,现在纳斯达克危机还没完全过去,融资的话条件不会太好。

第二,公司盈利丰厚,尤其游戏业务更是日进斗金,正愁没有投资的地方,暂时都投给一号店吧。”

“一季度鸿蒙的财务报表出来了?”

“准确的数据还没有,不过大概的已经有了。鸿蒙公司一季度创造营收58.9亿华夏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4%。

其中鸿蒙华夏贡献17.8亿华夏币,同比增长154%。

增长最迅速的是必应,其次是鸿蒙游戏。

两大业务给我们贡献了3.2亿的净利润,按照两大业务的营收曲线推算,全年可以获得15~20亿的净利润,甚至更高也说不定。

总公司可以分润一半,也就是一亿多美元,这笔钱足够支持一号店今年的扩张了。”

徐良点了点头。

一号店越往后越烧钱。

尤其竞争激烈的时候,广告费,活动经费,物流扩张,运营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以京东为例,从2010~2016年,平均每年获得2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

完全就是烧钱。

当然,现在一号店还不需要这样。

因为没什么竞争对手。

卓越网还不成气候,阿里艰难求生,易趣是C2C,当当网还安心当它的书商。

他们还有按部就班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当然,最关键的是现在的互联网人口还是太少,你烧钱都未必管用。

“那就等等再说吧。”徐良接受了谢文的建议。

两人边吃边聊,晚上八点半才散场。

第二天上午,徐良来到鸿蒙。

刚准备去鸿蒙文学。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徐良拿起来一看,连忙按下了接听键。

“姜shu记,您怎么有时间给我打电话了?”

“我刚收到你们玄武基金提交的报告,要收购‘金菲国际公寓’、‘京泰自主城’等烂尾楼?”

“是。”

“为什么?你们‘鸿蒙总部项目’不做了?”

“当然做。但‘鸿蒙总部项目’的审批和动迁,耗时日久,基金的钱不能长时间放在账上,这会损害我们公司的声誉。”

这段时间因为跟汉华资本合作的事情,姜卫国也了解了一些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他也基本认可徐良的话。

“没有了钱,你们怎么开发?”

“这个您放心,我个人旗下的泰华地产会加入进去,承担三分之一的项目开发投入。至于玄武基金这边,得益于《财富》杂质的宣传,现在国外很多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正在跟我们接洽,玄武基金即将开始二期资金的募集。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钱来开发‘鸿蒙总部项目’,您可以放心。”徐良道。

“《财富》杂志替你们宣传了?”

“晓阳没跟您说?”

“没有。”

“前段时间,《财富》杂志公布了全球对冲基金营收排行,我们汉华资本以37.6亿美元的营收,仅次于桥水基金和金士曼集团拍在第三位,所以很多人对我们感兴趣。”

姜卫国沉默了。

2001年整个京城招商引资额才42亿美元,实际到位只有五分之一。

但汉华资本一家公司就创造了37.6亿的营收,这个盈利能力实在是太惊人了。

他可以想象国外那些资本家对汉华资本的热捧。

“既然你有这个能力,那我就放心了。不过我希望你能多给国内投资,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

“姜shu记,这个您放心。国内市场始终是我们汉华投资的重点。”

“你有这个想法就好。”犹豫了一下,姜卫国缓缓道:“小徐,你的商业能力是我见过的人中最出色的。我希望你能多把他用在对科技行业和实业上,切实提高我们国家的工业能力。”

徐良愣了一下,姜卫国换了一个更亲近的称呼,语气也变得诚恳了很多。

不再像是高高在上的官员,更像是一个为操心国家未来的长者。

“您放心,不管是汉华还是我自己,都会积极投资实业和科技行业。”

姜卫国应了一声后,“你们鸿蒙总部的项目,市政府会尽快推动,争取能够在下半年**月份,让你们开工。”

“我们鸿蒙、汉华和泰华地产,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嗯。就到这里吧。”

“再见。”

“再见。”

挂断电话后,徐良长长的吁了口气。

他真不爱跟官员打交道,尤其姜卫国这种省bu级的高官,每次都压力巨大,生怕说错了话。

“怪不得国内的富豪都想往外跑,谁都相当NO1。”

感叹了一句后,徐良来到望江大厦旁边的五州商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