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瞎子
第4章 李瞎子
骑着自行车出门,直奔中街。
他所在的北星落村算是附近比较大的村子,加起来有六百多户,近两千人。
从前到后,分成了前街,中街和后街。
他家是前街,跟中街隔了四五百米,骑车一会就到了。
拐进胡同,来到第二家院门。
两扇木门半掩着,从缝隙中可以看到门楼里堆满的木料。
“卖春联?”
徐良点头后,“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春联肯定畅销。”
“爸妈,我放寒假了。”徐良道。
“骑车子。”
两兄妹跑出去。
“这些都是我打家具剩下的,到是有不少。不过你买这些干什么?你爸知道吗?”
兄妹两人掰扯半天达成协议。
徐永培矜持的点了点头,看着儿女都回来了,脸上也难掩笑容。
徐梦很聪明,认同的点了点头。
“小梦?”徐良搓了搓手,“哥的钱还有些不太够,想找你借点。哥向你保证,现在不管你借多少,过年的时候,保证双倍还给你。”
听见有人回应,徐良把车子停好,推门走了进去。
“就像这种,长点,短些,都无所谓,但一定要有棱有角。”
所有这些花了他近四百块。
没好气的反驳了一把后,徐良转过头。
“李叔,你给我凑凑呗,看看多少钱。”
“你哥我准备这个寒假卖春联。”
两口子目光转了过来,眼神中透着询问。
“李叔,我是前街徐永培家的。”
“当然。”
在家里,父母都是喊他们的乳名。
一个穿着黑色外套,身材高大的男子;以及穿着深蓝色棉衣,头上围着红色围巾,虽然饱经风霜,但依然可以年轻时风韵的中年女子,推门走了进来。
把平时剩下的木方凑了凑,长长短短大概有四十多根。
“李叔,我就不进去了。这次来找您,想买一些木方回去。”
这时,一个穿着黑色棉袄,头发花白,左眼微闭的中年人,也正从堂屋里面出来。
同时承诺以每天二十块的工资雇佣徐梦同学,中间无故不能开除。
徐良高声道。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包饺子。
他知道自己妹妹攒的钱不比自己少。
“知道。”
“路上小心。”
“我爸知道。”
看着跟进来,满眼都是求知欲的妹妹,招呼她坐下来。
短短半个下午,身家就缩水了近三分之一。
“爸妈,我有点事跟你们商量。”
“我跟小梦商量过了,这个寒假我们准备勤工俭学卖春联,希望你们能支持。”
“他娘,难得金蛋和银妮都回来了,你摘点韭菜,我去后街老向割点肉回来,晚上咱们包饺子。”
信誓旦旦的点头后,徐良继续道:“小梦,要不要跟我一起?工资按天算,一天十五块钱。”
“有人在家吗?”
眼看时间还早,徐良又把老爹的摩托三轮推出来,跑到镇子上,割了三块两米宽,三十米长的塑料布。
从商店里买了三个腰包,三个高音喇叭,最后从广告店里定做了三块横幅。
这样的场景徐良经历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带给他无与伦比的家的温暖。
李瞎子点头后,帮着装到自行车后座。
都是平时剩下的下脚料,拿来烧火的东西,他也没好意思多要。
“可以,不过你要先借给我五百块钱。”
即便他重生前,自己的父母也依旧健在,除了母亲有高血压,身体不太好;父亲身体则硬朗的很。
老式金鹿自行车的后座宽大,装这些木方到是没问题,不过很多木方比较长,进出胡同不是很方便。
“妈,多和点面,这次我要吃三盘。”徐良道。
徐良也没还价,拿了五块过去。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为了增加说服力,徐良毫不客气的拉上了徐梦。
冬天天短,这个时间太阳已经落下去了。
“李叔,我走了,您回去吧。”
“爸、妈。”
“哥,你被猪妖附体了吗?这么能吃。”
虽然徐良长得牛高马大,但在李瞎子眼里还是个孩子,天然就有些不信任。
“木方?”
看着他手里长一米多,宽七八厘米,高也差不多的木方,李瞎子转而问道。
望着年轻了很多的父母,徐良心中高兴。
商量好不久,外面便传来院门被推开的声音。
“五六千,这么多?”
徐良把塑料布、腰包、高音喇叭拿到自己房间。
后者本就有意参加,所以也没反驳。
“哥,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我一个高中同学家里就卖春联,据他说年底这会干好了能挣五六千。”徐良道。
“你们两个摘韭菜,妈和面。”
“卖春联?”徐永培皱起了眉头。
徐良迈步从旁边拿起一块。
徐梦借出四百块,徐良承诺大年三十返还本金,并一倍利息。
徐永培有些不信。
“伱怎么来的?”李瞎子问道。
听他这么说,李瞎子点了点头,没道理送上门的钱不赚。
没说目的。
徐梦欢叫一声迎了上去。
这里是村里唯一的木匠家,早年当学徒工的时候瞎了一只眼,得了个‘李瞎子’的匪号。
“两百五。”
徐梦狐疑的看着他。
“四百五。”
“给我五块吧。”
徐梦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听到动静的徐梦跑出来。
“快进来坐。”
“我要是猪妖,你就是母猪妖。”
“知道你吃得多。快进来吧,外面冷。”
“真的?”
徐良最喜欢吃饺子,一听到饺子立马兴奋了起来!
王灵香点头后,开始分派任务。
徐良点了点头,“眼看就要过年了,大家都会买春联,这东西肯定畅销。”
徐永培没有急于否定孩子的想法。
“太多了,最多两百。”
忙完这些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李叔,多少钱?”
“一天二十。”
回到家,把买来的木方搬进自己的房间。
“怎么突然想到要卖春联了?”
看徐良吃了三大盘饺子,还喝了两碗汤后意犹未尽的样子,徐梦忍不住道。
这一点徐永培到是相信,不过他不清楚卖春联的利润。
“谁啊?”
没种大棚之前,他们一年到头才赚不到一万块钱。
如果徐良说的属实,卖春联半个月顶他们好几个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