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1999 > 第664章 双管齐下

我的1999 第664章 双管齐下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2:18

第664章 双管齐下

第664章 双管齐下

“超级富豪徐良,欲建立东方‘纳斯达克’。”

距离上次媒体曝光徐良强迫港交所改制不过两天,热度还没消失的时候。

香江新浪的头版头条,仿佛在一锅热油里加了瓢水,瞬间爆炸了。

不只是香江,连带新加坡,弯弯,日韩都出现了新闻报道。

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记者,找不到徐良,便找上了汉华在香江的总部,早就得到徐良吩咐的他们,当然给与了肯定。

“陈司长,请问徐良先生申请在香江建立股票交易所的事情是真的吗?”

香江财政司司长刘正勋点了点头。

“是的。我们已经接到了对方的申请报告。”

“请问你们会同意吗?”

“目前我们还在研究。不过香江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只要不违反法律,我们欢迎任何人在这里投资。

回到办公室。

“哼,太危言耸听了。风投投资的公司有几家能上市?即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成功上市的概率也只有20%。

“老周,我不跟你争论,我这里有一份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

到了那时,我们再后悔也晚了。”

“是的。”

本能的觉得有点奇怪,徐良申请建设股权交易所的事情一出,应该会压低公司股价才对。

看着房间里所有董事会的成员,神色严肃。

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紧张,更没必要妥协。”

之前被打断讲话的人拿出一份文件。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汉华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在对冲基金领域和私募股权领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

13个董事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周文尧,一派支持妥协。

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圈子外面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汉华还是华夏最大的风投机构。

坐在中间的李业光现在也是左右为难。

“公司股价有影响吗?”

“我认为应该跟徐良协商一下,接受对方的建议……。”

“是的。”

其中不乏Netflix、Zappos、艾派德旅游等知名公司。

一开始或许会冷清一点,只要发展下去总会有崛起的时候。

目前他们六只基金在四年的时间里投资了357家公司(包含孵化器),其中包括阿里、企鹅、当当网、前程无忧等知名互联网公司。

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所以您是倾向于支持对方的是吗?”

目前为止,他们在华夏有六只,在美国五只,全球范围内总共有16支风投基金。

“太武断了,在已经有纳斯达克这个成功例子的前提下,新交易所肯定会吸引那些对互联网和科技股感兴趣的股民。

刘正勋是汉华的投资人,在太平洋和青龙两支基金里各投了三十万美元。

作为华夏风投公司,这里也是汉华风投投资最多的地方,根据一份汉华官网的资料显示。

秘书摇了摇头,“比昨天涨了0.5港币,整体没有大变化。”

接过来后。

秘书接起来后。

他或许不会帮徐良压服港交所,但唱唱赞歌,满足对方几个不困难的小要求,还是没问题的。

“各位,事情你们都清楚了,有什么意见?”

“李主席,是特首的电话。”

啪!

李业光拿起遥控器关了电视。

“给我吧。”

留下一句‘回去好好考虑’后,散会了。

再加上还未上市的鸿蒙,新梦想等公司。

“涨了?”

刚要再问。

可以说,只需要汉华一家公司,就能撑起一家证券交易所的架子。”

而且证券交易所除了上市标的,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投资人,我不觉得股民们会相信一家新生的,玩弄概念为主,而且上市公司不需要盈利的证券交易所。”周文尧直接道。

“我不同意。”周文尧毫不留情的打断道,“现在已经不是20年前了,从头到尾建立一家股票交易所,已经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成的事,哪怕他是福布斯前三的富豪也不可能。

徐先生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和金融家,我相信他有实力做好股票交易所。”

“李生,是我……。”

一番电话打完,李业光已经忘记了股价的事。

沉重的压力弥漫在心中,特首虽然只是询问了一下董事会会议的结果,并没有表露自己的意见。

但在这個关键时刻,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许可。——

看到时间差不多后,邱玉山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下班了。

作为港交所非执行董事,他一直想推动港交所的改革,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上市。

但他到底刚加入董事会不久,根基浅薄。

所以呼吁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这次徐良的出现,让他找到了推动港交所改革机会,但没想到周文尧那么顽固,怎么都不同意。

叹了口气。

来到地下车库,刚准备开车回家,手机响了起来。

接起来一看是个陌生号。

但看着也不像骚扰电话,犹豫了一下便接通了。

“喂,哪位?”

“邱先生吗?我是徐良。”

“徐……良?!”

刚要惊呼,反应过来后又瞬间压了下来。

幸好他在车里,也没引来周围人的关注。

“徐生,您好。”

“邱先生,晚上方便一起吃个便饭吗?”

“当然。能接到您的邀请是我的荣幸。”

“我在中环嘉威餐厅3号包厢。”

“好的,我马上过去。”

“一会见。”

“一会见。”

徐良挂断电话。

“徐总,需要我出去接一下吗?”吕慧道。

“不用,你太扎眼了。”

“老陈,你去吧。”

角落里一个保镖点头后转身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敲门声响起。

保镖推开房门,引着一个穿着棕色西装,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徐良笑着迎了上去。

“邱生。”

“徐生,您好,您好。”

邱玉山受宠若惊的握住了徐良伸过来的双手。

“请坐吧。”

两人坐下来后。

“我不是很了解邱生的口味,所以只点了他们这里的招牌菜,如果邱生有什么喜欢吃的,我再让侍应生加上。”

“不用,不用,徐生点的这些饭菜我都很喜欢。”

邱玉山早就知道对方很年轻,原以为自己在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面前足以保持镇定和稳重,但真正面对对方的时候才发现。

这位世界级富豪高大健硕的身体内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霸气,无形中让他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下意识保持尊敬的同时,不自觉的紧张起来。

咕噜……。

吕慧给两人倒了两杯醒好的红酒。

“初次见面,我敬邱生一杯。”

邱玉山连忙端起来,遥遥示意一番后,抿了一口。

徐良继续招呼着吃菜。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

“我听说港交所董事会里,邱生一直支持双重股权改革?”

“是的。纳斯达克股市展现出来的活力,已经很清楚的昭示了,双重股权改革是未来的大趋势。那怕是最顽固的纽交所也在策划着改革。

港交所应该紧跟着纳斯达克的脚步,提前改革,才能从对方手里争夺东亚,尤其是华夏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继续保持港交所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啪啪……。

徐良掌声响起。

“邱生这几句话真是说到我心里了。来,我敬你一杯。”

“您客气。”

放下酒杯,徐良叹道:“可惜港交所董事会内,像邱生这样具备长远眼光的天才太少,多是一些尸位素餐,抱残守缺的老顽固。”

邱玉山点了点头,“如果徐生能主管港交所就好了。”

徐良微微一笑,“邱生觉得我们汉华旗下的基金怎么样?”

“非常优秀,放在全球范围内都独树一帜。”

“但你好像没投资?”

“你们的起投标准太高了,太平洋和青龙两支基金,起投标准高达500万美元。

玄武亚洲基金的起投标准也有100万美元。

我工作十几年虽然也有不少积蓄,但也拿不出这么多流动资金。”邱玉山遗憾道。

“我与邱生一见如故,如果伱不介意的话,我可以私人借给你1000万美元,这比钱会放到还在募资的玄武新加坡基金,投资三年后,基金解封了,这笔钱产生的所有收益会转到你的私人账户。”

邱玉山心中一震。

他知道徐良单独邀请自己,肯定有自己的目的。

现在他明白了。

一出手就是千万美元。

豪。

太豪横了。

虽然自己只能拿到这笔钱的盈利。

但从汉华披露的私募股权部门过去两年的盈利表现。

他们一年至少可以获得5倍的营收,三年就是15倍。

基金解封后,他至少能拿到700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

当然,这是汉华私募部门之前的表现,后面未必能保持。

毕竟投资有风险,私募股权投资更是高风险。

但汉华进入私募领域四年内无一失手的超级表现,给了太多人信心。

他也一样。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全亏了。

他也不损失一毛钱。

试问。

谁能拒绝这种到了嘴边的肥肉?

咽了口唾沫,脸上透着紧张和兴奋。

“徐生,您是认真地?”

徐良右手摆了摆,吕慧把之前准备好的合同放到了他面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