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1999 > 第777章 鲁氏父子

我的1999 第777章 鲁氏父子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2:18

第777章 鲁氏父子

第777章 鲁氏父子

“鲁先生客气了,我们相互学习。”

客套完后徐良直接道:“鲁总亲自登门拜访,想来一定有要事吧?”

“徐先生快人快语,我就直言了。

这次过来,主要有两件事。

万向希望能收购德隆集团持有的华冠科技的股份,以及湘火炬的汽配业务。”

目前华夏有两大汽配巨头。

一个是万向,另一个就是湘火炬。

万向的核心是万向节、减震器、传动轴和轴承。

湘火炬的核心是火花塞、刹车系统、车灯车镜和齿轮。

双方都有美国的营销渠道,都在国外汽车零配件市场布局,湘火炬的规模大一些,但盈利能力却不如万向。

如果双方能合并,将缔造一个年收入近百亿,占据全国近半市场,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地位的汽配巨头。

在拿到合金股份的尽调资料之前,徐良的计划也是把湘火炬的汽配业务卖给万向。

强强联合,自己只做一个财务股东,分享万向钱潮股价上涨的收益。

等时机合适了再卖掉。

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前提,是自己手里没有一個可以信任的,有能力的,对机械和汽配行业足够了解的人负责这块业务。

但彭胜宇的出现,无疑给了他另外的选择。

“鲁总,很抱歉。

湘火炬是德隆实业资产的明珠,我之所以愿意承债式收购德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它。

所以,我不可能把湘火炬汽配业务出售给任何人。”

鲁冠秋眉头微皱。

这可跟他从内阁了解到的消息不符。

“徐总,万向对湘火炬汽配业务的收购是非常有诚意的,20亿华夏币,其中一半现金,一半为新公司的股权。”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鲁伟定也道:“徐先生,万向和湘火炬是华夏最大的汽配巨头之一,我们双方合并。

不仅能占据华夏一半的汽配市场,而且还可以节省双方的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等,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这是合则两利的事。”

徐良一笑,“万向和湘火炬的合并确实利大于弊,两位如果愿意的话,我也想收购万向。

30亿华夏币,全现金,如何?”

鲁氏父子沉默下来。

他们丝毫不怀疑徐良能拿得出手30亿华夏币的现金,这笔钱对别人是巨款,但对于汉华而言,虽然不算九牛一毛,但也可以轻松拿出来。

但他们不可能出售万向钱潮。

这是鲁家的根基。

“徐总真不打算出售湘火炬汽配业务?”鲁冠秋不甘心的问道。

“没错。”

看他神色坚定,心中失望的鲁冠秋迅速转移了话题。

“那华冠科技呢?”

说到华冠科技,就不得不说鲁氏的产业布局。

世人都以为鲁冠秋是搞汽车的,事实上2005年的万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财团了。

除了以汽车零配件为主,以万向钱潮为核心的制造业务。

万向也在积极布局金融行业,而操盘的就是‘少帅’鲁伟定。

在其领导下,1995年通联资本前身鹏城通联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这家公司也成了类似德隆‘友联战略’的金融旗舰。

在它的旗下有1996年成立的万向租赁。

有1999年成立的万向期货。

更有2000年成立的VC机构万向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同样在2002年,万向出资1.2亿元投资民生人寿,此后又进一步控股民生人寿。

2004年,万向参股浙商银行。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收购和重组,万向在金融上布局越来越大。

比起金融和汽车行业,万向很少为人所知的就是在农业上的投资。

自称有“农民情结”的鲁冠秋,一直很青睐农业产业。

上世纪70年代,他想在每个村办一个企业,结果失败了。

80年代,搞立体农业,办农场,又失败了。

90年代搞创汇农业,还是没成。

对此,他的总结是:做任何事不能脱离环境,自己还要有这个能力。

2000年后,羽翼丰满的万向开始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将资本投入到一家优质的企业,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培养成为上市公司。

农业领域,第一家被万向选中培养的就是‘华冠科技’。

2000年6月,万向集团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资5225万元,从黑龙江华富集团手中受让华冠科技23.7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2年9月,该企业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万向的投资实现增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万向的投资策略。

在资本市场,万向被戏称为‘二股东’。

原因是,对看好的公司,他会先收购一定的股份成为对方的第二股东。

然后也不插手管理,也不瞎比比。

时间一久,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人畜无害,岁月静好的‘冤大头’二股东。

就在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机会来临的时候。

万向会迅速出手,直击要害。

在大股东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拿到控股权,然后掌控公司。

中色股份、浙省工商信托、航民股份、蓝宝信息和浙省德清的兔宝宝公司,无一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徐良的乱入,华冠科技也会被万向吃下,成为日后的万向德农。

说实话,比起那些挥舞着钞票,或者自持关系的收购者,徐良还是更敬畏万向这样的老硬币。

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发。

“万向打算出多少钱?”徐良问道。

华冠科技是做玉米深加工的,虽然丰收农业也有同样的业务,而且规模更大。

但他不打算让丰收农业并购华冠科技。

原因很简单。

跟一个个股东谈判收购太耗费时间,整合起来也需要精力。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直接投资建厂。

“解除湘火炬和华冠科技的相互担保,华冠科技持有的黑龙江种业和赤峰种业的所有股权全部出售给德隆。

在这个背景下,万向愿意以6000万收购德隆持有的华冠科技股权。”鲁冠秋微笑道。

徐良脸上多了一抹思索。

华冠科技27.45%的股权被德隆收购,并成为前者的第一大股东后,华冠科技便加入了德隆的担保圈。

2003年2月,华冠科技董事会通过了与德隆旗下湘火炬互保协议的议案,华冠科技最终为湘火炬提供1.64亿的连带责任担保。

湘火炬则为其提供了0.8亿的担保。

同年9月,华冠科技出资4000万成立黑龙江德农种业,并持有一半的股权。

同样是这一年,华冠科技出资4500万收购赤峰德农种业有限公司41%的股权,并于次年10月增持到75%,累计耗资1亿多元。

也就是说,华冠科技不仅拿出1.64亿支持湘火炬,而且还拿出了1.4亿支持德隆种业的发展。

而德隆反馈回来的只有8000万。

一家净资产不超过2亿,净利润不到2000万的公司,基本上被德隆掏空了。

但这种‘空’是相对于之前主业为玉米深加工的华冠科技。

事实上,德隆赤峰种业和黑龙江德农种业的股权也算是它的资产。

如果这么算的话,华冠科技实际上只在德隆身上‘亏损’了8400万。

而且这种‘亏损’是基于华冠科技为湘火炬的担保。

如果湘火炬不倒闭,按时偿还欠款的话,这种亏损就不存在。

但华冠科技持有的德农种业旗下赤峰种业和黑龙江种业价值1.4亿的股权,确是实实在在的资产。

现在徐良要收回这笔资产的话,就要支付给华冠科技1.4亿华夏币。

这也是企业跟企业之间的交易。

等这个交易完成后,才是万向跟德隆之间的股权交易。

“1亿,不止德隆集团持有的27.45%的华冠科技股权卖给万向,华富集团手中持有的6.2%的华冠股权,也一起卖给你们。”徐良直接道。

1995年,华富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齐齐哈尔英华矿泉饮品有限公司、甘南县乡镇建筑联营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华冠科技’。

华富集团作为老大,占了公司大半的股权。

后来这些股权分别卖给了德隆集团和万向,自己手里留下了6.2%。

为了彻底掌控华冠科技。

德隆又在2003年的时候,跟华富集团背后的实控方‘兴十四村’这个集体签订了收购协议,9400万收购华富集团80%的股份。

可惜到了03年后,德隆财务危机加剧。

已经没办法通过华冠科技来整合德隆的农业资产。

否则按照德隆的规划,德农种业也好,德隆农超也罢,都会被整合进华冠科技。

一如中燕控股之与纺织业,天山股份之与建材行业。

不过徐良显然没有这样的需求。

他对德农有着更高的期许,短期内也不着急让它上市。

即便是想上市,也不需要想德隆这样千方百计的找壳。

作为港交所的大股东,他可以把旗下的公司运作到港交所上市。

鲁冠秋摇了摇头,“一亿太多了,7000万。”

徐良当然不可能答应。

拿到了德隆1.4亿的收购款,即便扣除8000万的债务,也还剩下6000万。

再加上华冠科技本身的价值,估值绝对超过2个亿。

33.65%的股权,怎么可能7000万就卖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