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最强大亨 > 第578章 大鳄抢食大餐(求全订)

第578章 大鳄抢食大餐(求全订)

港府的介入,对香江银行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首先恒隆银河和嘉华银行便被港府强制接管,并且庄氏兄弟和刘氏兄弟被限制出境,金融局介入两家银行开始查账。

只有金融局查清楚庄氏兄弟和刘氏兄弟并没有涉嫌财务诈骗或者转移资产等非法行为后,他们才能够恢复人身自由。

虽然港府接管两家银行,但是由两家银行引起的挤提风波已经蔓延到全港的中小银行,许多年长的市民脑海里浮现了十多年前的挤提风波。

从1961年由廖创兴银行开始出现的挤提风波,后续影响一直存在,在1965年,1967年又爆发大规模的挤提风波,可以说六十年代是香江银行业的黑暗时期,倒闭的银行都有很多家,许多储户血本无归。

如今由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引发的挤提风波不比当年小。

许多年长的市民向年轻的市民讲解十多年前的挤提风波,导致整个香江人心惶惶,前往各中小银行提款的人越来越多。

见到这种态势,麦理浩接连催促夏鼎基加快速度调查两大银行的底子。

没想到还没查清楚,突然又爆出了谢利源金舖资金枯竭的消息。

谢利源金舖是香江有名的大金行,创办于1867年,已经是一家百年老店。

前几年,谢利源金舖推出了“千足金积存计划”,做起了黄金期货的买卖,市民可开设黄金账户,按谢利源金舖设定的当日金价买卖黄金。

因为谢利源金舖本身就经营黄金,市民购买的黄金期货可以直接兑换真黄金,让市民对谢利源金舖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当时一经推出便风靡香江。

只不过刚推出纸黄金业务后,谢利源金舖还会勤勤恳恳地去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但是时间一长,谢利源金舖就松懈了,管理失衡,挪用资金,导致谢利源金舖本身无大规模黄金储备。

再加上突逢国际金价暴涨,谢利源金舖也是亏损严重。

但是幸好它掩饰得当,市民并没有发现问题。

只可惜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在黄金期货业务上爆雷,进而引发挤提,黄金期货单也无力再承兑,许多市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手上的纸黄金,急忙去谢利源金舖承兑。

谢利源金舖没有大规模的黄金储备,流动资金也少,面对挥舞着纸黄金票据的客户,谢利源金舖的资金直接见底,无奈关门拒兑。

继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后,又一家金铺濒临破产倒闭,市民们本就脆弱的神经再一次绷紧,更多的人抢着去存款的银行提款,各家银行的掌舵者禁不住破口大骂谢利源金舖。

来港府请愿的受害者再次增加,麦理浩震怒,再次把税务部门的人也抽调进去,同时对谢利源金舖进行管制调查。

结果到了第四天,也就是3月17日,体量最小的谢利源金舖直接宣布倒闭,百年企业轰然倒塌。

中环九鼎银行大厦,夏禹和刘天赐看着挤满人的银行大厅,两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其他中小银行是担心营业厅人头攒动,因为去的都是提款的。

但是九鼎银行却巴不得多一些人来,因为除了极少部分人外,绝大部分人都是来存款的。

在这个针对银行业的危难时机,九鼎银行背靠九鼎文化传媒集团,在舆论上占据着巨大的优势,一遍遍宣传下,市民对于九鼎银行的信心很足。

九鼎银行虽然是新晋的大型银行,但是谁让九鼎银行资本雄厚呢,所以才能够逆市上扬,大规模吸储。

“董事长,想不到还没等到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的消息,反倒是没有关注的谢利源金舖倒闭了。”

刘天赐感叹道,脸上浮现莫名的笑容,当时得知谢利源金舖出问题后,他大感意外,不过他并没有感到同情,虽然谢利源金舖是受到了波及,但如果它本身不出问题,也就不会倒闭。

只能说自作自受吧!

夏禹笑了笑,语气淡然地说道:“谢利源金舖倒闭是自己活该,怨不得别人,现在不爆雷,后面同样会爆雷,早死晚死的事。”

“你盯紧点,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扛不住了,最多再有两天就会宣布破产,届时港府会选择找其他银行接手,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不会放着死兔子不捡的。”

刘天赐点点头应道:“您放心吧,我们银行是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的大债主,就算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动用关系,我们银行也有很大的胜算。”

“嗯,你把握好就行!”

夏禹含笑颔首说道。

……

汇丰银行大厦,沈弼放下手中的报纸,细细聆听并购部门经理汤姆·亚索的汇报。

“董事长,已经打听清楚了,恒隆银行是挪用了客户购买黄金期货的资金,造成了三点二亿港币的亏损,其他账务方面,金融局还在核算中。”

“嘉华银行亏损更小,但是在黄金业务上也亏损了2.2亿港币。”

“据我们分析,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破产的可能性达到了95%。”

“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有收购的价值,恒隆银行净资产在2.8亿到3.5亿之间,总资产大概在35亿港币以上。嘉华银行净资产在2亿到2.5亿之间,总资产在25亿港币以上。“

“如果我们汇丰出手入股两家银行,注资之后能够让两家银行度过难关,只要经营得当,三年到四年左右就能把亏损填补。”

沈弼听完之后,思索片刻,对汤姆·亚索吩咐道:“你们做好准备,等到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破产之后第一时间与港府接洽,能够全盘接手最好。”

“是!”

汤姆·亚索精神一振应道,随后转身离去。

1965年时,当时华资大银行之一的恒生银行便受到了挤提风波的冲击,当时都还没破产,时任董事长的何善衡便四处借钱准备应急。

但是何善衡关系不错的富商和银行都没有伸出援手,他只能无奈向洋行求救,求到了汇丰银行头上。结果汇丰银行答应帮恒生银行,无限量资金帮其度过难关。

但是汇丰银行的条件便是吃掉恒生银行,购买恒生银行51%的股权,何善衡只同意35%的股权,可惜到了最后,为避免恒生银行撑不下去倒闭,何氏及恒生董事局只好忍痛接受汇丰银行的条件。

时至今日,汇丰银行还一直持有恒生银行51%的股权,偌大的一家华资银行成了汇丰银行的马前卒。

这次情况和之前又不同,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是挤提风波源头,汇丰银行想要帮忙都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这次机会更大,沈弼更想要的是直接把两家银行全部吃下。

只要两家银行宣布破产清算,以汇丰银行的能耐,完全可以不花一分钱就接手两家银行,代价只需背负两家银行的债务即可。

以汇丰银行的实力和威势,沈弼自信只要接手了两家银行,就能安然度过挤提风波,然后花个几年时间去经营,让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赚的利润补上亏损,如此一来,相当于汇丰银行白捡两个银行,代价只是很低的债务和白经营几年罢了。

如果行情好,说不定经营两年甚至一年就把亏损赚回来了。

这可比1965年时花钱入股恒生银行划算多了,且还不是只入股51%,而是可以全部吞下。

银行破产是指银行净资产低于亏损,并不是指银行的总资产。

一般银行的净资产都低于银行总资产的10%,也正因如此,银行才有如此高的收益。

所以即使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破产了,实际上两家银行都还有二三十亿港币的资产,这些资产本质上不属于银行,只是由银行管理,由抵押的不动产、放出去的贷款、债券等等组成。

如果可以零成本,或者以北上低额的债务为代价,把这两家银行接手了,相当于直接拉来了五六十亿的存款和业务量,这么大的蛋糕哪里找?

当然也不是谁都有这个能耐接手两家银行后还能让其起死回生,有这个能耐的,在香江并不多。

渣打银行算一个,九鼎银行算一个,太古财团算一个,中银算一个,当然英美的那些大银行在香江的分行同样有这个实力和资格。

这些银行和势力的掌舵者都不是善茬,想法都跟沈弼差不多,到时候就看谁的手段高,能把肉吃到嘴里了!

各路大鳄磨亮牙齿,静待恒隆银行和嘉华银行破产之时。

很快,两天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是3月19日。

港府终于把两家银行的情况查的清清楚楚,毫无意外,两家银行都是资不抵债。

其中恒隆银行净资产抵消亏损后,净资产为负两千三百万港币。

而嘉华银行净资产抵消亏损后,净资产为负一千六百万港币。

两家银行同时破产!港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广大储户耐心等待,将会给所有相关储户一个交代。

而早已等候多时的各路鳄鱼,顷刻间集体出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