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血肉丛林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繁华

抗战之血肉丛林 第一百一十三章 繁华

作者:疙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6:48:34

第一百一十三章 繁华

故衣铺子的老板看到李军脚上穿的军靴,眼睛一亮,赶紧跟李军商量,要把他的这双军靴收了,但是李军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丢下了俩钱便走了出来,顺便还买了一块包袱布,出来换上鞋之后,把军靴给包了起来背在了身上。

李军是刀条脸,这脸部的特征比较明显,即便是扣一顶破草帽,抬头的时候也很容易被人认出来,方汉民于是便给他鼓捣了一下,李军的左眼皮上有伤疤,左眼眶也有一块伤疤,是炮弹炸的,险些把他的眼珠炸出来,后来运气不错,没伤到眼珠子,这眼才保住了。

于是方汉民就因地制宜就给李军弄了一块布条,缠住了他的左眼,李军这一下就成了个独眼龙,把面部的最明显的特征给掩盖住了。

这一下再看李军,也差不多离叫花子不算远了,不过因为裹着一只眼,人显得很凶狠的样子,本来他又是军人出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多年,身上自然而然就有一丝杀气,配合上他这幅打扮,让人一看就不是个好惹的人。

当然二狗子不需要化妆,本来他就瘦的厉害,衣服也是旧的,头发也是方汉民这个蒙古大夫给剪得,即便是不收拾,看起来也好不到哪儿去,肯定没人当他是个有钱人,再加上他本来就只有一只手,就更没人会关注他了。

几个人凑一起之后,相互看看,居然就数方汉民最不起眼,瘫腰弓背,脊背上还有个驼子,怎么看怎么猥琐。

于是几个人都笑了起来,四个人简直就是叫花团嘛!再上路向龙隐镇走的时候,李军打头走到前面,光着一条腿,上面还黑乎乎脏兮兮的,一副很吊的样子,明显看起来像是他们几个叫花子一般的人物中的头头。

再看他的跟班,一个少了只手,瘦的跟营养不良的鹌鹑一般,一个壮实的瘸子,还有一个弓腰塌背的驼子,这班底也真够豪华的。

不过他们这么一搞,就再没有人关注他们了,因为这个世道眼下最多的就是他们这样的叫花子,这些流民们居无定所,为了求得一口吃的能让他们活下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四处流动,哪儿能讨到饭就去哪儿,走得动就走,走不动就倒在路边,成为饿殍。

而其中体弱的年纪大的还有幼小的,逐渐被淘汰掉,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会被他们的家人卖掉,只求让他们有口饭吃,而年纪大体弱多病的,多坚持不了多久,就死在了路上。

路上剩下的叫花子,往往是强壮一些的,他们开始自发的凑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在路上跟其他叫花子争抢的实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野外行走或者露宿的时候,加强他们抵御野兽侵袭的能力。

所以路上的不少叫花子都喜欢三五个一起上路,这样的叫花子群体路上相当普遍,故此当方汉民他们拾掇了一番之后,再走到路上,就没人愿意多看他们一眼了,甚至于他们在一些商铺门口停下来的话,都会遭到店铺里人的驱赶,嫌弃他们堵着门晦气。

这么一来,他们就放心大胆的朝着龙隐镇走去,而龙隐镇虽然繁华,但是毕竟没在市区,这里也有驻军,但是主要是保护这里的两座兵工厂的,要说起兵工厂,这里的兵工厂后世还是相当有名的,其中一座兵工厂,就是后世嘉陵厂的前身。

另外龙隐镇是一座商埠,汇聚了大量的商贾,也是一个重庆市外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流动人口多,人员成分十分复杂,所以虽然也有驻军设有检查站,但是面对这么多人来来往往,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当他们走到龙隐镇的时候,老远就看到镇子外面烟囱林立,一辆辆运煤或者运柴的马车甚至是汽车,满载着煤炭和木柴送入到龙隐镇之中。

龙隐镇之所以后世改名为磁器口,那是因为龙隐镇产瓷器,从清朝初年开始,龙隐镇就开始烧制瓷器,后来越来越多的瓷器商人,在这里开场烧制瓷器,并且逐渐名声大噪,行销全国很多地方,民国初年更是有商人开始在龙隐镇烧制新工艺瓷器,使得龙隐镇的制瓷行业发展很快。

这个时代龙隐镇的瓷厂数量众多,大大小小的瓷厂在镇子内外林立,起码应该有好几十家的样子,大概磁器口就是因为这里生产蜀瓷才逐渐被叫响,而磁和瓷字相通,所以又被叫成了磁器口。

在这样的环境下,方汉民他们混迹在来往人群之中,也没经过什么检查,轻松就进入到了龙隐镇之内。

付大通来龙隐镇为范家跑过腿,范家在龙隐镇这里也有商行,所以付大通知道范家的商行在什么地方,几个人混入龙隐镇之后,付大通便带着他们直奔嘉陵江畔码头的范家商行。

因为龙隐镇每日来往船只数量众多,最多的时候,不完全统计都有三百条船只要在龙隐镇码头进出,所以龙隐镇的码头沿着江边形成一溜,要不然的话,这么多船只停靠进出上货下货,一两个码头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而范家的商行就在其中一个码头附近,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这跟范正山的名望和财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龙隐镇确实繁华,像是一个浓缩的小城市一般,这里各种工坊林立,不但有瓷器场,也有棉纱、纺织、印染等工坊,当然也有两座规模不小的兵工厂在日夜开工,各种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烟囱在龙隐镇比比皆是。

同时龙隐镇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还是嘉陵江中上游各州各县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这些中上游的农副产品被商贾用船只从嘉陵江中上游运到龙隐镇。

而重庆市内的许多大的商贾则都在龙隐镇设立商行,一边把棉织品、煤油、纸张、五金百货运到龙隐镇的商行发卖,一边在龙隐镇收购上游州县运出来的土特产,所以虽然龙隐镇只是个镇子,但是其规模和经济效益恐怕要超过目前中国不少的县市,繁华程度更是很多稍微偏僻一些的县市根本没法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