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15章 永昌风俗

三国:季汉刘璋 第115章 永昌风俗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15章 永昌风俗

第115章 永昌风俗

越嶲郡。

在夺得越嶲郡夷王高远据守的卑水渡口,打通了前往越嶲郡郡治邛都的道路后,刘璋率领南征大军渡过了卑水,不急不缓的向着越嶲郡的郡治邛都进发。

在向邛都进发的路途中,刘璋远远的派遣出斥候去探查夷王高远的动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段时间后,派遣出去的斥候探查清楚了高远的动向,夷王高远进入了邛都据守,妄图据守坚城,抵抗刘璋的大军。

刘璋在收到斥候发回的军情后,对夷王高远不窜逃到山林中,而是在邛都抵御的情况,表示很乐于见到。

如果高远窜逃到山林里,他一时半会还真拿高远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的云贵地区基本上是一片原始森林的状态,山高林密,水急坑深,开发程度特别低,人往山林里面一窜,实在难以找到。

但现在高远放弃窜逃到山林,而是在窝在邛都城里,这样的话,刘璋的目标就明确了,只要围住邛都城,斩杀高远、高定父子,越嶲郡就算平定了,不用到原始森林里去大海捞针,算的上轻松了不少。

不过有一件事情让刘璋很是不开心,斥候传回的消息里说,高远焚烧了邛都城外汉人的居所,抱着对汉人的不信任,驱逐了汉人远离城池。

这个时候失去了房屋的庇护可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如今是八月份,虽然云贵处于亚热带地区,比起北方温暖不少,但三国时期处于大降温时期,气候迎来了一个低温时期,渤海湾都结冰了,从昌黎到营口可以度过军马。

夜间如果没有房屋,居住在野外的话,深夜间的低温会造成人体失温,足以取人性命,只怕已经有体弱的汉人丢掉了性命。

对于高远这样的举动,刘璋咬牙切齿,在他的心里默默的给高远下达了审判。

‘高远,你已有取死之道。’

将这份恨意深深的埋在心底,刘璋在中军大帐摆上了一席酒宴,招待一位来自永昌郡的年轻人。

酒宴开始后,他端起案几上的酒杯,招呼起了面前的青年。

“季平,请。”

他面前的吕凯有些受宠若惊,在刘璋敬酒之后,连忙端起案几上的酒杯,恭敬的饮下了一杯酒水。

在饮下一杯酒水后,吕凯内心有些感慨,他少时游学的时候去过成都,见过一些蜀地世家豪族的子弟,但这群人对他这位永昌来的少年很是不以为意,认为他来自南中,是个化外之人,半个叟夷的出身。

他这次受他父亲,永昌郡郡丞吕昌的派遣,北上向南征的大军通报消息,让益州牧刘璋知晓永昌郡未曾造逆,没有和叛逆同流合污,而是闭境安民,等待南征的大军到来。

本以为这次来,像他这样的小吏,顶多见到功曹、参军一类的人物接待,把控益州大权的刘璋自然是见不到的。

但是没想到,益州牧刘璋竟是亲自接待了他,而且汇集众人,摆酒置宴,对他这个小人物很是看重,没有因为他出身偏鄙小邦、叟夷之地,而对他有所轻视。

饮下一杯酒水的刘璋,对着吕凯感慨道。

“南中之地,越嶲郡有高远、高定父子,乃是叟夷之人,不向王化,为祸一方;益州郡雍勉,雍氏身为大族,起兵反叛,围太守高颐于滇池;牂牁郡,朱褒作为郡丞,不承王命,囚禁郡守景毅,肆意妄为。”

“这些郡县都有人作乱反叛,但唯独永昌郡,在你父亲吕郡丞的治理下,没有出现什么乱子,而且还是在道路断绝,和成都不通消息的情况下,卿父子二人,可谓是忠心可嘉。”

说到动情处的刘璋,cosplay了一把诸葛武侯:“不想永昌地区的风俗竟是如此敦厚正直。”

吕凯的眼睛有些湿润,刘璋的话拨动了他的心弦,杂处在叟夷之地的永昌汉人,最需要的就是他人认可了,更何况这是来自刘璋这位益州牧的认可,此刻的他,恨不得为刘璋抛洒热血。

他出席向刘璋拜服而下,吐露忠心:“明公,我永昌虽然是化外之地,但郡中之人,大多通读经吏典籍,素来怀揣忠义之心。”

“这段日子以来,永昌和成都的消息来往断绝,益州郡雍氏又连连发书,蛊惑我永昌士人俯逆,但我永昌士人早已歃血为盟,誓死效忠明公,绝无二心。”

刘璋上前扶起吕凯,对着吕凯说道:“卿等之心,我已知之。”

关于吕凯是什么样的人,刘璋自然是知晓的,史书上是有吕凯的一笔记录的。

历史上永昌郡的处境比现在更险恶,现在的永昌郡是坚守了几个月,不与一众南中逆贼交通往来。

而历史上雍闿在蜀汉章武三年起兵谋逆,到蜀汉建兴三年南中被诸葛亮平定,永昌郡在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的坐镇下,在蜀汉最南边的绝域之地,坚守了数年之久。

诸葛亮当时称赞道:‘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十有馀年,雍闿、高定逼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

吕凯是可比苏武的人物,身在绝域,守节不辱。

刘璋将吕凯送回席位,对饮了几杯后,他和吕凯闲聊了起来:“季平姓吕,莫不是是秦相吕不韦的后嗣。”

联想到永昌郡郡治不韦县,刘璋猜测和吕不韦有关,吕凯十九**是吕不韦的子孙。

“明公所料不差,秦相吕不韦正是永昌吕氏的先祖。”吕凯先是应和了一句,接着讲述起了永昌吕氏的由来。

“孝武皇帝开拓西南夷,通博南山,渡兰沧水,置嶲唐、不韦二县。”

“其中不韦县,就是因为我吕氏乃秦相吕不韦之后,迁徙于此,故而得名。”

刘璋点点头,对着吕凯称赞起了吕不韦:“不韦著书立言,有《吕氏春秋》一书流传于世,曾刊印于咸阳城门,言是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而后无一人能增删一字。”

“先贤之风,令人仰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