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7章 送别甘宁

三国:季汉刘璋 第17章 送别甘宁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7章 送别甘宁

第17章 送别甘宁

次日。

成都城外。

漫步在城南外的江边,两岸分布着规模不一的织锦作坊,人们在江水中濯锦,远远看去灿如云霞,蔚为壮观。

“兴霸,你打算如何去巴郡。”刘璋询问道,今天甘宁前往巴郡,他出城送别。

甘宁答道:“禀明公,某打算先往牛鞞,沿沱江顺流而下,至江阳,再沿江水而下,抵达江州,逆流行至宕渠水,招合旧日部曲。”

刘璋点了点头,益州水陆通达,马车再快也快不过水路,就算是到了现代,水路都是第一大运输路线,甘宁选择的路线自当是以水路为先。

两人并排又走了一会,甘宁停下脚步,拱手道:“明公,已经出城两里了,送到这里某不胜荣宠,再送某只怕舍不得走了。”

刘璋露出微笑,送的是有些远了,他点点头表示同意:“也罢,就送到这里吧。”

他伸出手,将路边的柳条折下一条,递给甘宁:“兴霸,早日归来。”

“我在成都等你。”

甘宁接过柳枝,拱手告辞道:“明公放心,某一定快去快回。”

言罢,甘宁和甘九两人上马,飞驰而去。

看着两人的的身影越来越小,刘璋这才收回目光,他打量起路边的垂柳,有不少处有折断的痕迹。

折柳相送。

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枝便被赋予了离别送行的作用。

最出名的当属灞桥送别,古籍《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因为折柳相送盛行,在送别最集中的灞桥,附近低矮的柳树条都被随手折光,以至于身高不够都折不到柳枝。

坐上马车,刘璋招呼一声庞阙:“子满,回城吧。”

“驾。”庞阙喊了一声,甩动马缰绳,开始回城。

刘璋将视线拉远,成都城如同一头洪荒巨兽趴俯在地上,自从秦并巴蜀以后,筑造成都城。被派遣来的蜀郡太守李冰集南北水工技术之大成,修建都江堰,从根本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问题。

成都城从此历经两千余年,城址没有移动过,城名没有改过。

在汉武帝经略西南时,一跃成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平五年的时候,他父亲刘焉刚到益州的时候,将州治移到绵竹,只是因为初来乍到,没有绝对的把握占据成都城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市,索性移治绵竹,招抚东州人,积蓄实力。

等到初平二年,刘焉击败犍为太守任岐与从事贾龙,对益州有了绝对的控制权,后来将州治移回成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说起来,自从秦朝修建成都城后,成都城便固定了样式。直到武帝时期,以成都为中心,开发西南夷。大量官吏、军队来到成都。旧成都城已不适宜需要。

武帝元鼎二年,方才下令重筑成都城。重筑之城,将秦时小城、大城全部包括在内,又主要向北、向东拓扩。所谓“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

现在刘璋就正在经过万里桥,再经过江桥,经成都江桥门,便可入城。

少顷,刘璋一行人到达了城中,骑行在汉代的成都城里,市肆、民居、宅邸规划井然,鳞次栉比。

道路尤为宽广,修建平整,纵使是刘璋所用的四马并行的轺车,行在这路上也是安稳无比。

刘璋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安定和祥和的古风市集。——

回到府中的刘璋,抬头看了下天上太阳的位置,午时尚未到。

闲来无事,刘璋想了想,向别院走去。

走在院外,院内有小孩子发出铃铛般的笑声,以及几声叮咚清泉般的女声,在炎炎夏日里、给人一种甘冽的感觉。

小孩是他的儿子刘循,至于女声,他大概猜到是谁了,刘璋推开门,一个宫装少妇正在同一个小孩蹴鞠,那球是内部填有丝绵,外表用麻绳和绢搓成的绳子捆成球形。

见到来人,吴苋收拾了下因蹴鞠而褶皱的衣服,施礼道:“妾身见过使君。”

四岁的刘循看到父亲,张开双手,蹒跚着步伐,向刘璋奔来,边跑边高兴的喊着:“阿爹。”

刘璋一把抱起自家这个粉雕玉琢的便宜儿子,转过头对着吴苋点点头,示意道:“嫂嫂不必客气,和过去一样,叫我季玉就行。”

“不敢,使君初临益州,以威重为先。”吴苋推脱了,如果是过去,她自是喊一声季玉,可昨日刘璋杀伐李达的事,让她意识到这位季玉叔叔,已然是益州的州牧了,威重无比,回话之间头吴苋微微向右撇去。

就算吴苋偏着头,刘璋还是一眼就看到吴苋右脸上,有着五道通红的指印,纵使擦了多少脂粉,这等艳红的印记也是遮挡不住。

吴苋,历史上的蜀汉穆皇后,蜀汉车骑将军吴懿的妹子,因为董扶那个神棍称她有大贵之相,被他父亲刘焉相中,嫁给了自己的兄长刘瑁,只是跟着自己的兄长刘瑁可贵不起来,得等到刘备来到益州,嫁给了刘备,他这嫂嫂才贵起来了。

就现在的情形看,跟着他兄长刘瑁,不仅没有大贵起来,还受到了刘瑁的家暴,让刘璋对刘瑁多了一重鄙夷,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收拾自己人算什么本事。

想着最近多亏这位吴苋照顾刘循,同时看到吴苋脸上五道分明的指印,刘璋不由有些惋惜,开口道谢:“最近府中事多,我没多少时间顾看阿循,多劳嫂嫂照顾了。”

“我那兄长,近来有些痴癫,行事令人迷惑,许是过阵子会好些,嫂嫂要不就在阿循的别院暂居,莫去招惹他。”

“诺。”吴苋眼神黯淡的应了一声,她知道刘璋的意思,刘瑁因为益州牧的事最近在气头上,对身边的人非打即骂,躲着点好,但就这件事她不好多说什么,刘瑁毕竟是她的夫君。

她扯开了话题:“听说使君前几日在市集上回护了一名小娘,还送了她一匹蜀锦。”

“是有这事。”传的挺快的,刘璋点头应下。

“使君可是有意这位小娘,按蜀地风俗,蜀锦向来当做定亲之物。”吴苋询问道,长兄如父,现在刘璋就刘瑁一个哥哥,她这个做嫂嫂的,少不得要为这位当使君的寡居叔叔相一位弟媳:“要是使君同意,妾身可以找中人做媒。”

刘璋脑海里浮起那位黄小娘的样貌,模样是挺不错的,但就看上去,只怕十五十六的样子,前世的记忆开始作祟,他立即摇了摇头,矢口否认:“没有,没有,那位黄小娘太小了。”

在前世,黄小娘那般年纪只怕还是在读高中,刘璋可不敢有什么妄想,或者说他感觉想想都是犯罪。

“太小了。”吴苋露出了疑问,随机脱口而出:“使君是喜欢大一些,成熟点的?”

话刚说出口,吴苋就觉得不合适,不由脸色绯红,低眉顺目了起来。

看着低头的吴苋,让刘璋想起了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吴苋抬头欲解释一两句,但看到刘璋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的脸蛋,脸色不由更加绯红,又低下头去了。

‘该死。’刘璋腹诽道,他可没有别的意思,刚刚看向吴苋,就如同在旅游时看到一朵瑰奇的花,多瞟了两眼而已,但加上刚刚的对话,就显的他不怀好意。

院内的气氛瞬时有些尴尬了。

求推荐!求收藏!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