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85章 蜀楚合

三国:季汉刘璋 第185章 蜀楚合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85章 蜀楚合

第185章 蜀楚合

不多时,跟随吴班走到后院的蒯良,见到了在亭子里升起小火炉,温起小酒的益州牧刘璋,此刻的刘璋正在亲手往火炉里添上一块上好无烟的木炭,加高火炉内散发的温度,以便火炉上的美酒早点升腾起来。

“蒯君,还请入座,本来想在议事处招待蒯君,但见今日雪景不错,又没有什么风,是个赏雪的好日子,于是索性在这庭院里招待蒯君了,简陋之处,还请蒯君包涵。”刘璋伸出一只手招呼着蒯良这位荆楚名士,同时眼神略微一扫,打量着蒯良的外貌气质,他只觉一股书卷气从蒯良身上传来,有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魄气蕴含其中。

史书诚不欺我,刘璋在心底感慨了一句,历史上刘表单骑入荆州,在料理荆襄宗贼一事上,蒯氏兄弟中蒯良给出的建议是以德服人,蒯越则是有些极端,给出的建议是用利益诱惑宗贼,把宗贼骗过来一股脑全杀了。

眼下依着刘璋的感受,蒯良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行的光明正大之道,颇有君子之风,不是那种诡谲难测的小人。

‘不拘小格,阔达开朗。’刘璋这般的举动,让蒯良在心里多加了一句对刘璋的评价。以刘璋今时今日的身份,没有摆开阵仗,大邀文武群臣,拿出益州牧的排场,来招呼他这位荆州的使者。而是简单的温了一壶酒,在这庭院里招呼他,可见刘璋的心性坦然,没有因为益州牧的权势而自矜。

蒯良走到刘璋的近前,第一时间拱手问礼,并开口转圜道:“于亭中温酒赏雪,刘益州端的雅兴非常,这却是合了良的心意,何来简陋之说。”

“蒯君不必客气,请入座。”

“良就不推辞了。”蒯良没有推三阻四,大大咧咧的入座了。

刘璋拿起竹制的酒勺,为蒯良的酒杯中满上了一杯,而后给自己添了一杯,示意蒯良道:“蒯君,请。”

“益州,请。”蒯良恭敬着态度,饮下了这杯刘璋亲自添上的美酒。

一杯酒下肚,刘璋先是为返回成都的这些时日没有召见蒯良解释道:“家门不幸,祸出幕府,前番和德中郎将赵韪挟持家兄出逃,以致家兄殒命,这段时日以来,璋感怀在心,悲痛不已,没有在返回成都后立即召见蒯君,还请蒯君勿要介意。”

面对刘璋的致歉之语,蒯良放下手中的酒杯,避席谢道:“请益州节哀,常云兄弟连心,三公子见害,益州悲痛不能视事,此乃人之常情,良岂能有异议,若是有,岂不是不当人子。”

刘璋点了点头,继续招呼着蒯良饮酒,他没有第一时间谈及益州和荆州结盟的事情,而是从蒯良处问询起了荆州的风土人物。

天下大乱,中州的人为了逃避兵灾,很多士人都跑到了荆州,就像关中、凉州跑到蜀地的东州人一样。这些人中有不少的贤才,荆州本地也有不少贤士,就说琅琊诸葛、襄阳庞氏,卧龙、凤雏的大名,后世那个不知,那个不晓。

不过一番对答下来,刘璋毫无意外的没有从蒯良嘴里知道诸葛亮和庞统的消息,毕竟现在这两个人还都是少年,名声未显。

不过意外的是,刘璋从蒯良口中得知了一个人的消息,曹魏谋士荀攸的消息。

“荀公达以蜀地地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故而求为蜀郡太守,但由于前面道路断绝,故而停驻在了荆州,现下在荆州观望时务。”蒯良说起荀攸的时候,言语中都是存着敬意,毕竟荀攸是做的大事的人。

中平六年的时候,董卓兴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一起谋划过诛杀董卓,可惜事情败露了,没有成功。因此说起荀攸这个人,蒯良言语中的态度着实有些恭敬。

至于这里荀攸为什么没有在刘表手下出仕,刘璋没有多此一问,向蒯良询问这个问题多少有点自讨没趣,蒯良估计有点难以作答,想都不用想,八成是荀攸看不上刘表这个坐守之贼,所以只是停留在荆州观望时务,而是没有在刘表帐下出仕。

“荀君前番谋划除去董卓,虽是事情还没做出来就被人发觉,但亦可见荀君的文武胆志,不同寻常。”刘璋附和了一声蒯良,脑中想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他打算派人去招揽一下荀攸。

闲谈了一段时间后,刘璋扯起了正事:“蒯君,如今宇内大乱,王室不振,我同刘荆州皆是宗室,所居之国又是接壤。当是两家和睦,共同辅助王室,若是做出同宗相攻的行为,徒然惹天下人笑也,为天下英雄所不耻……今幸刘荆州有意,我亦有心,益州和荆州相为结盟,大江上下和谐安定,一起戮力王室。”

“此亦乃刘荆州之本心也。”蒯良恭敬的应对道,同时他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如今兖州和豫州乱做了一团,曹操和吕布二人交战都快半年了,对荆襄构不成危险,至于江东之地,更不要说了,宗贼遍地,渠帅横行,祖郎、严白虎之流如同牛毛一般。

现在荆襄的北面和东面都没有什么大的隐患,唯独需要考虑的就是西面的这位刘益州,现在刘益州有心和荆州结盟,使大江上下相安,作为襄阳大族出身的蒯良,自然是乐意见到的。

至于荆襄南面的交趾刺史部,蒯良没有放在眼里,论起威胁程度和重要性,荆南之地才是如今坐镇荆襄的刘表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几名荆南之地的太守,表面上对襄阳很是恭敬,但实际上阳奉阴违,根本没有将襄阳的命令放在眼里,只怕早晚必生祸患。

同样的,刘璋心底也略微放松了些,虽然盟约这种东西在江东鼠辈的眼里和厕纸没什么区别,但不是人人都是江东鼠辈,有些人是认可和遵守盟约的。两汉上承春秋战国之风,有些人将盟誓看的比性命还重。

现在有盟书的制衡,以及考虑到刘表的性子,外加荆襄有荆南之地的内忧,刘璋自觉来年可以放开手脚,好好的招呼神棍张鲁了,汉中作为益州的咽喉之地,一日不拿下,他是一日不得安睡。

结盟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两句话能定下来的,后面还需要歃血为盟,整一些仪式感的东西,但这都是后话了。——

交趾郡,龙编县。

张裔抬起头看着天上的大太阳,不由感叹了一声今天又是个好天气,如今的时节虽然已经是冬季了,可这极南之地的交趾,却是没有一点寒意,这让张裔很是长了一番见识。

若不是考虑到交趾这个地方开发程度还不够,一窝窝的蛮夷横行在州郡之间,外加瘴疬之气的威胁。张裔想着,等老了之后,在交趾建一处别院终老,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可以免去苦寒的侵扰。

没有过多的去想养老之地的选择,张裔打量着面前的县寺,他不免有些惊讶,龙编县作为偏远之地,坐落在大汉近乎最南边的郡治,县寺竟是比蜀地不少县寺修建的还要豪华,还要奢侈。

“张君远来辛苦,还请快快入内安座。”站在县寺门口的交趾太守士燮朗声招呼着张裔这位益州来的使者,摆出一副尊贤的态度。

与此同时,士燮有些疑惑,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益州牧刘璋派遣使者到交趾来,最近那位刘益州做的事情他是大概知晓的,领着强兵深入南中之地,多少家豪族和叟夷部落灰飞烟灭,声势尤为浩大,都传到交趾来了。

面对这样一位威震百蛮的州牧,他所派遣来的使者,容不得士燮不小心招待,士燮也对张裔的到来做出了猜测,他估摸着刘璋可能是想将交趾刺史部纳入益州的势力范围,只是刘璋为何不去寻交趾刺史朱符,而是寻到他的门上,这就又有些奇怪了。

带着满腹的疑惑,士燮大摆宴席,好生的招待起了张裔,他打着张裔不管来到交趾是想做什么,官面上他都需要好好招待一番,不能落一个苛待使者的风闻出去,同时也就不会惹怒那位看上去霸道无比的益州牧刘璋。

酒过三巡,士燮试探性的问起了张裔:“张君远来,可是有什么见教。”

“不敢称见教,小子无有才学,不如太守学问优博,通晓治政。”张裔谦逊一句,接着说出了他的来意:“我来此地,是奉我家使君之名,寻一二件土物。”

“土物?”士燮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自认猜中了刘璋的心思。交趾虽是地处偏远,但珍奇异宝颇多,如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珍品,以及奇物异果如香蕉、椰子、龙眼之类,另有各种香料和细纹葛布,可谓是物产丰阜。

士燮内心坦然,他打着算盘,就算那位益州牧刘璋想让他们这些交趾刺史部的太守明面上降服,他都是能认下的,只需让他当交趾太守,降服谁都不是问题。现下听张裔的话,这位刘益州只是想要些交趾的土物,花钱买个平安的事情,他心里更是不介意了。

“这个好说,刘益州想要,我当是不会吝啬些许土物。”士燮大大咧咧的应下,向张裔打着包票。

张裔感觉士燮误会了他的意思,他开口解释道:“非是珍奇之物,乃是一二草木之物。”

“草木之物,不知是何等草木之物。”士燮面色上有些惊讶,那位刘益州派遣使者到了他这里,一不要他降服于益州,二不要珍奇异宝,只是寻一二草木之物,这种行为颇是乖张。

不过士燮也没有露出耐烦的神色,对于刘璋的要求,他想着能满足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就拖着,尽量不去惹怒刘璋。

张裔面露微笑:“这其一,乃是吉贝,其草实如茧,茧中丝细如,织以为布,布甚软白。其二听闻交趾有旱米,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我主闻此二物,想来能播种于蜀地,为黔首之福,故而遣我来寻之。”

‘就这?’士燮和他的两位弟弟士壹、士对视了一眼,眼神中尽是不明其意的疑惑,张裔大老远的来一趟,就为了找两种草木移栽到蜀地,亏他们兄弟几人前面议事的时候,想着怎么应对刘璋可能的无理要求,现下看来,事情好办很多了,只需找到张裔索要的东西,就可以打发张裔回去。

只是这两件草木,士燮有点不太清楚是否存在,他早年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后来父亲士赐去世后,他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再后来,到了中平四年,他被任命为了交趾太守一职,才回到了交趾刺史部,所以他对交趾地区的人文风土不是很详解。

士燮将目光看向他的两位弟弟士壹、士,想着从他们身上知晓一二关于张裔所说的草木,想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些东西。

“其草实如茧,茧中丝细如,此物珠崖似是有这类的草木。”士壹开口了,但他不敢确定下来,他只是听人言过珠崖的夷人种植过张裔所说的吉贝,具体详情如何他则是不通晓。

追随着士壹,士也开口说起了他知晓的见闻:“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的所谓旱米之物,九真郡或是有出产,还需遣人盘查一二。”

“如此张君想来需在龙编县稍待些时日,容我遣人去寻觅一二。”士燮总结了一句。

张裔面露微笑,拱手道:“士太守,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裔却是不好在龙编县安座,我当往珠崖和九真郡一行。”

“张君真乃忠义之人。”见张裔好好的龙编县不待着,却是为了刘璋跑到珠崖和九真郡去,跑去那样的极恶之地,士燮不由发自肺腑的感慨了一句:“我为太守,当尽地主之谊,着人环护张君一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