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92章 禁酒

三国:季汉刘璋 第192章 禁酒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92章 禁酒

第192章 禁酒

成都。

益州治中、大儒董扶的府邸门口,一向是车水马龙、水泄不通,来来往往的人挥汗成雨、举袂成云,驻足门前徘徊不去,只求得见董扶一面。

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来董扶担任的是治中的职位,掌握着益州大小官吏升迁黜退的权利,事关前途身家,自然就有了许多官吏来到董扶门前,欲拜一拜董扶这一尊真佛,希冀得到董扶的青睐一二。

二来董扶身为益州名儒,灵帝时就得到过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征,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等,故大将军何进都对董扶甚是器重,像董扶如此这般的贤士,欲图求学其门下的人不知凡几,往往流连在董扶的府邸门前。

三来董扶精通谶纬之术,是名儒杨厚的亲传弟子,所给出的谶语往往都是灵验的,这一点为世人所看重,多有世家子弟、豪商中人,捧着百金作为礼物,希望从董扶的口中得到一两句事关自己的谶语,用于趋吉避害。

因此,无论在官面,还是文学界,抑或是民间,都拥有极高声望的董扶,他的门前出现人来人往,阻塞道路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

可惜,这些拜访董扶的来客,往往是见不到董扶一面,一则他们的人数太多了,董扶就算从早到晚的接见,也是见不完的,二则董扶身为治中有自己的事情做,不是什么闲暇的老头,所以只有有名望的人,以及和同董扶亲近的人,才有机会见到董扶的一面。

这不,一位长相威严,气势慑人的武将,看起来像是董扶家的亲戚,在上前向门房通报一声后,就施施然的踏进了董扶的大门,大大方方的走了进去。

“这是何人,怎么一来就被招了进去,乃公在这里可是等了一个上午了,一点动静可还没有。”有人不忿于这名武将被董扶召见,自说自话的挥洒着心头的怨气。

很快有人接口了,这人压低了声音:“这人你都不知道,乃是新晋升的中郎将吴懿,身份清贵的很,和董公有通家之好,肯定是一来就被招进去,难不成还像你我一样,在这里枯等。”

“哦哦,原来如此。”开头发出怨言的人收敛了些,唯唯诺诺的作答了一句,吴懿他可惹不起,乃是东州士中的豪杰,更别提现在吴懿都担着中郎将的职位了。

在这二人言谈的时候,踏入董府的吴懿,在董扶亲近仆人的牵引下,于会客厅见到了董扶。

“懿拜见董公。”吴懿在董扶面前不敢托大,他拿出了弟子之礼,向着董扶施礼道。

鹤发童颜,越活越年轻的董扶抚着长长的胡须,坦然的接受下了吴懿的礼节,他的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的境界,吴懿虽然以中郎将这等的身份向他施以弟子的礼节,但他是有着足够的江湖地位大大方方接下来的。

董扶随手一挥,淡笑道:“吴中郎将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紧接着董扶不免有些感慨,他夹带着阴阳不定的语气说道:“这一向吴中郎将多事,就不用亲自来我的府邸拜见了,派遣个仆从就好了。”

吴懿的脸上露出些惭愧的神色,董扶话里的好歹他是听的出来的,前面他因为刘瑁没有得到益州牧的位置,对董扶给自家妹子吴苋判定大贵之相产生了怀疑,认为董扶是欺世盗名之徒,就少有登门董扶家,也不曾同董扶往来,本有着通家之好的两家,关系渐渐淡了。

但今日,心有疑问的吴懿,在长久不登门董府的情况下,施施然的登门拜见董扶,董扶嘴里有些含怨的话,他自然是能够理解的。

“董公,这话从何说起,区区一介仆从哪有资格拜见您老,自然是我亲自登门为宜。董公称呼我为子远就行,不必讲中郎将这些生分的称呼……这一向追随明公南征北战,稍微忙了些,不免怠慢了您老,没有时时登门拜见,聆听您老的教诲,还望您老宽恕。”

“忙,忙点好。”董扶人老成精,对吴懿一番辩解的话,全然是没有放在心头,而是顺着吴懿的话说道。

“昔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是疏通大河,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今有你吴子远多月不曾登门,为明公立下汗马功劳,不错,当真是不错……却是不必以老夫为意,好好干活就是。”

“董公。”吴懿语气有些无奈,面对董扶这个老顽童般的大儒,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完全被董扶给拿捏了。

董扶露出戏耍得逞的模样,他摆了摆说道:“子远今日登门,想来是有什么事,且说与老夫听一听吧。”

见董扶终于走上了正轨,不再阴阳怪气起来,吴懿拱手道:“董公,确实有一件小事,还望董公为我解惑。”

“直说吧,伱一个战场厮杀的悍将,无需这样文绉绉的。”

吴懿近前了一步,压低声音说道:“我听闻一件事情,说是董公昔日给故益州牧望气,望得益州有天子气,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董扶面色淡然,心里如同一块无有波澜的明镜,吴懿所讲的这件事是真的,他当初见天下将乱,想着回到老家益州,同时打算随行的路上傍着一个强人,以免回益州的路上出现什么差池。

刚好刘焉和他有同样的想法,不打算待在朝廷,而是想着外放为官,只是刘焉当时想着出任交趾刺史,毕竟交趾地远偏鄙,远离战乱,但这样就和他想回到的益州不是同一个地方。

于是他假模假样的算了一卦,神神叨叨的告诉刘焉:‘益州分野有天子气。’靠着他经学家及谶纬大师的名头,成功将刘焉心中的目的地从交州扭转成了益州,后来刘焉求得益州牧,他求得蜀郡属国都尉,一并来到了益州,仰仗着刘焉,到益州的一路上风平浪静的很。

事情是真的,可董扶不能就这样认下来,说出去别人会说他这位大儒不正经,心有异志,他咳嗽了一声:“子远,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荒唐话……如今天子在长安,关中倒是有天子气,这益州怎么会有什么天子气。”

“董公。”吴懿声音响了一些,他的面色有些焦急,想着快速确认益州天子气一事的真伪,但在董扶的面前他自然是不能放肆的,不然董扶就算将他乱棍打出,他都只能坦然的受着。

按捺下焦躁的心绪,吴懿尽量言语平和:“董公,如今四下无人,这件事出自你口,入得我耳,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此外懿发誓,绝不外传此事。”

“老夫不记得了,你知道的,这人啊年纪一旦大了,就容易健忘,这里忘一点,那里忘一片,多少事情,老夫心里都没了谱了。”吴懿掏心掏肺,但董扶依旧不为所动,只一味的推脱。

吴懿发了狠,他说出了一件事:“前面承董公为家妹相面,有大贵之相一说,如今却是已然灵验了,一事不烦二主,还望董公为我解惑,令我知晓所谓大贵,贵至何等。”

‘灵验。’董扶多聪慧的一老头,被吴懿的话一点拨,他自然知道了吴懿的意思,他的面色微微有些讶异,但很快压了下去。

见吴懿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董扶斟酌了下词语:“老夫依稀记得,或许有这么一回事。”

虽是模棱两可的话,但吴懿闻言面色顿时大喜,他没有再追问益州天子气的问题,和董扶拉了几句家常后,他告退而去。

董扶起身将吴懿送到了阶下,吴懿的困惑解掉了,但他却出现了一些困惑。

他师从名儒杨厚学习图谶之说,不过是因为当今之世士人都好这一口,图谶之学称得上当世显学,是个大儒都得扯上两句,而且扯的神神鬼鬼,有几分道理,不被他人驳倒。另外就是图谶一学,可以用来挣点钱,比收弟子来钱快多了。

所以,本性近鬼神而远之的他,不得不学习图谶,而且成为了个中的一把好手,在朝廷里都留名了,故大将军何进都对他推崇有加。

但是今日,董扶对自身用来混口饭吃的图谶、相面的手段产生了怀疑,他怀疑自身是不是真有这方面的天赋,以及对神鬼冥冥中真的有些感应。

先是随口吹捧的吴苋,说是有大贵之相,听吴懿刚才的意思,吴苋貌似和益州牧刘璋勾搭在了一起,盗嫂一说货真价实,吴苋大贵之相已然灵验了。而后就是他为了搭红线吹嘘的黄婉,和刘璋早晚结为夫妻,称得上贵不可言。

再就是他为了诓骗刘焉入蜀所说的益州有天子气的鬼话,以刘璋的行事作风,锐不可当,他觉得这事搞不好真的能成,益州说不准真的能出一位天子。

‘难道老夫真的是万中无一的图谶天才。’董扶摇了摇头,神色里有些异样的意味蕴含其中。

若是一件事准了,那他倒也不会产生怀疑,但不管他随口一说,还是有心说的话,都一一应验,这就让董扶不得不产生自我怀疑,怀疑自身对图谶领域的掌控力。——

成都,州牧府。

“禁酒?”别驾王商点了点头,他认可道:“的确应该如此,酿酒一事耗费粮食甚多,如今天下方乱,当积蓄粮草,为应一时之需才行。”

刘璋却是感觉王商理解错了自家的意思,他摇了摇头说道:“非是禁酒,而是禁止民间私自酿酒,这一应酿酒的事宜,都由官府把控,另外酒水的贩卖、运输,也都由官府来管理,民间不得插手。”

“哦,明公是想禁私酿。”王商没有过分的意外,熟读经史的他知晓,孝文皇帝时就颁布过类似的诏令:‘凡有私酒者,弃市;奸人及不能酒者户绝三族。’

“去民间私酿,由官府把控酿酒,一来减少民间酿酒时造成的粮食浪费,二来官府可以依据粮食产量,对酒水的产量进行把控,三来我打算对酒水征收重税,用来获利。”刘璋细数着禁止民间私酿的好处。

他没有什么不与民争利的腐儒思想,什么有利他就去做什么,这个时代能喝得起酒的,大多是有些闲钱的人,与其让这些钱被富商豪贾挣了去,做一些无味的奢侈行为,倒不如让他这位益州牧收入囊中,用来去让大汉再次伟大。

这里刘璋没有完全的颁下如曹操所颁发过的禁酒令,保留了官府酿酒卖酒的口子,通晓历史的他知道,如工业时代的美国禁酒,都挡不住酒蒙子的好酒之心,最后造就出一批黑帮组织,弄得犯罪率上升,更别说他所处的封建时代了。

不管他立下怎么森严的刑法,哪怕是抓住了就夷三族,但只要有足以打动人的利润,冒着杀头的罪去酿酒的人只怕是一窝又一窝的。

所以刘璋稍微放开了一个口子,那就是禁民间私酿,由官府来把控酒水的酿制,不至于让一些酒蒙子昏了头,生出事端来。

“明公所言甚是……不过骤然禁止民间私酿,恐怕会多少出一些问题,而且有些豪族于坞堡内进行私酿,多少也不好去进行盘查,方方面面的,牵扯的事情会很多。”王商表示了认可的态度,但同时也考虑到了难处。

“愚意当是先准备一个章程,准备好一应人手,待开春后推行,这样不至于一时手足无措,左右支拙。”

刘璋点了点头,禁止私酿这件事,他也不是今日发布诏令,明日就指望能推行下去:“如王卿所言,这件事就麻烦王卿立章程,定规矩了。”

“商领命。”王商拱手应了下来,这件事他还需要同蜀郡太守陈实和成都令董和一同协商一下,没有地方官的帮助,禁止私酿这件事不太好能推行下去。

再商谈了一会,王商告辞而去,望着王商离去的背影,刘璋在心中长叹了一口气。禁止私酿,由官府酿造,多少还是会造成一些粮食的浪费,说到底堵不如疏。

刘璋琢磨着最好能找到一味发酵米酒的替代产品,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劳永逸,民间有酒水喝,但又不至于浪费粮食。

很快,他有了一个想法-朗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