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20章 翼侯来投

三国:季汉刘璋 第220章 翼侯来投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20章 翼侯来投

第220章 翼侯来投

治头大祭酒张卫立于旧阳平关的城头,听着远处走马岭山上传来的擂鼓声和号角声,以及更为响亮的厮杀声,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甚是激荡人心,但张卫却是没有什么感触,只觉有些犯困。

一连十余日,万余蜀兵分作十队人马,一队接着一队,不停的对走马岭上的新阳平关山城发起攻击,攻势连绵不绝,声势颇为浩大,可是在军司马李休的守御下,蜀兵只是拿到了几处新阳平关山城外围的一些营垒,连新阳平关的城墙都没摸到。

这般情况下,原先秉持着谨慎和小心态度的张卫,自然是不免有些松懈,对蜀兵有些不以为意,认为凭借着新阳平关的险要,足以据刘璋于汉中之外。

说实在的,今日张卫若不是考虑到作为守城大将,需要当个表率,不时去巡视各个城墙,以免帐下士卒出现慵懒懈怠的情况,他都不打算登上阳平关城头,去观看蜀兵激昂壮烈但收效甚微的攻城战,毕竟一连观赏了十余日同样的节目,是个人都乏了。

“蜀兵虽是悍勇,却是如同一只蛮牛般不知进退,一连攻打了十余日,没有什么成效,但今日竟还是在攻城,真是不知好歹。”张卫向着祭酒杨任吐槽了一句。

祭酒杨任自是附和张卫:“大祭酒说的是,蜀兵颇憨,即是拿不下新阳平关,却又不撤回蜀地,徒然在这里惹人厌烦。”

“着实可厌。”张卫向着远处的蜀兵骂了一声,他和张鲁兄弟二人对蜀地没有多大想法,不过是想据守汉中,割据一方,发展发展天师道。但刘璋小儿甚是可厌,兴兵动刀,来犯他汉中疆界,搅得人不得安宁。

‘大家相安无事不好吗?’张卫在心底叹息了一声。

这边新阳平关的城头上,军司马李休也有些乏了,蜀兵攻势虽猛,但他守御得当,没有给蜀兵多大的空子钻,到现在蜀兵收获亦是寥寥,没有多大的成果。

“孟君,人言刘季玉用兵如火,昔日旬日讨定巴郡,不数月又征服南中,但今日一见,却是让我大失所望……明知我新阳平关立于走马岭上,仰面攻之不易,却是十余日来攻势连绵不绝,空耗兵力,这也算知兵之人吗?”李休有些志得意满,眼下的刘璋声势正隆,但对他是无可奈何,日后传扬出去,他的名声说不定能播于中州,位于名将之选。

孟达面露笑意,他恭维了一声:“去年巴郡起事,荆州别驾刘阖同巴地豪强不过是苟合而已,并没有真心诚意的合作,乃是乌合之众,而南中的那伙人,更是乌合之众中的乌合之众,多股势力分离四处,没有合为一股,被刘季玉是各个击破。刘季玉能讨定巴郡和南中,并不能说明他知兵,想来只是侥幸……现下我新阳平关内,兵精粮足,上下一心,又有李司马你坐镇于此,刘季玉自然是无可奈何,只能望我新阳平关的城头兴叹。”

李休难掩得意,他哈哈笑了两声,而后谦虚了一句:“孟君言过了,我李休不过是中人之才,能令刘季玉无计可施,不过是凭借走马岭的险要,算不得真本事……若是真刀真枪,于平地各自结阵攻杀,料来我不是刘季玉的敌手。”

“诶,李司马何必过谦,须知谦虚太过,不免菲薄自己了。”孟达一脸的正色,言语真切的说出一段令他心生羞愧的话,而孟达真实的想法乃是李休还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能挡住蜀兵依仗的是新阳平关的天险,而不是李休真正的本领。

同时孟达对李休所言平地交战,李休不是蜀兵对手这句话表示十分的同意,毕竟这十余日来,他对蜀兵悍勇的攻势,以及猛烈如火的军锋有着相当的认可,以蜀兵之精,若不是阳平关城坚,汉中只怕早就落到了蜀兵的手里,张鲁、张卫二人早就悬首成都城头了。

念及于此,孟达对蜀兵能拿下汉中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蜀兵想拿下汉中,必须先拿下阳平关,可阳平关城池甚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兵是万难拿下的,拿不下阳平关,蜀兵自是踏不入汉中。

‘时机未到。’孟达将心中造逆的想法按捺而下。

孟达对顶头上司张鲁没什么好感,对李休这位引荐他出仕的好友也没多少感情,不过是利用而已,为宗族混口饭吃。因此前面和法正商谈时,二人多少生出了谋乱的想法,想去投靠有仁德之名,又有荣耀的武功,称得上是明主的刘璋。

可不同于法正欲寻一明主,一展胸中抱负的想法。孟达对刘璋是不是明主不怎么看重,他只知道刘璋出手阔绰,为人大方,校尉、中郎将不值钱的往外扔,他投靠刘璋,说不得可以直接领一校尉。不像在张鲁帐下,他只担着一个都尉的职位,而且帐下兵力没有满额,只是和往日一样,用着孟氏的部曲充当门面。

因此孟达原本想着等刘璋一方攻打阳平关时,寻个好时机,立一些功劳,然后顺手投效到刘璋帐下。可现在瞧着刘璋一方对阳平关无可奈何,孟达不由熄灭了投效刘璋的念头,打算再观望一番形势。

来日方长,孟达自觉自己还年轻,可以等的起,不必急在一时,也不必以身犯险。毕竟他孟氏的妇孺还在勉县,他孟氏的部曲在新阳平关别营屯守着,李休虽是亲近于他,但也不是对他全盘信赖,时不时唤他单人到身前陪同,和孟氏的部曲分开,不使他有做出小动作的机会。

故而在没有明晃晃挂在嘴边的成熟果实,孟达不想露头,去冒太大的风险,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法,等等再等等,等到局势明朗些,胜负可以看的见的时候,再考虑做出行动。

走马岭山城下,刘璋亦是有些觉得乏了,他知道攻城是一件辛苦的事,也知道攻城是一件拖延日月的事,强如诸葛武侯,被郝昭领着一千士卒守卫的陈仓所阻,拿郝昭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而郝昭依仗着陈仓城易守难攻,挡下诸葛亮的功劳,成就了偌大的名声,在历史上露了一把大脸。

后世之人言及善守的将领,更是不免扯出郝昭来,如曾剃头就有言:‘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要是有一门意大利炮就好了,国难思良将,百无聊赖的刘璋发散起了思维,胡思乱想了起来,他想起了那一门拿下平安县城的意大利炮,几炮下去,何愁新阳平关拿不下来,何尝汉中攻不进去。

就在刘璋胡思乱想,念头跳跃的现下,一名传令兵驾着快马来到了他这处中军指挥处,传令兵在验明身份后踏入了帷幕绕成的营中,半跪而下,声音洪亮的禀告着一条消息:“明公,先前黄主簿派遣到汉中的娄七娄都尉今日已是归来了,现下正在辕门处候着。”

刘璋点了点头,这条消息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惊奇,娄七作为间细被黄权派遣到汉中他是知晓的,他对娄七联络关中、凉州以及汉中不服张鲁的世家豪强一事,并不怎么看好。

毕竟张鲁在汉中日久,不服张鲁的死硬分子早就杀绝了,剩下的要么是庸懦无能的豪强,要么是不成气候的豪强,联络这批人,刘璋不过是打着有胜于无的想法,他决计不会抱着太大的希望。

刘璋估摸着,就算汉中的豪强有想法,估计也是在他攻下阳平关后,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在他没有攻下阳平关,打开通往汉中的道路前,汉中豪强估计只是骑墙观望,指望汉中豪强现在去火中取栗,起事响应,给张鲁造成一定的麻烦,多多少少刘璋觉得有些天方夜谭了。

“你且去唤娄都尉来此通报消息。”刘璋随意的吩咐了一句。

“诺。”传令兵立即应了一声,正欲转头而去的他想起了一件事:“明公,娄都尉还自汉中携带了一个人回来,那人自称扶风人,姓法名正,字孝直,言是欲投效明公,不知是否要一并通传。”

‘翼侯法正。’

刘璋面上没有露出什么风波,身为益州牧的他掌权日久,早已是修炼的喜怒不形于色,不会再如往日一般看到什么三国名人或是听到什么三国名人就露出惊喜的神色,但他脸上虽是没有惊喜之色,心中却是波涛翻滚,有如惊浪拍崖。

毕竟那可是法正,令曹老板叹息‘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被刘皇叔刘备视作肱股之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连诸葛武侯都让他一头的法正。

在三国志一书中,陈寿将法正比作了魏国的程昱和郭嘉,能和郭嘉相比较,法正称得上是T0级别的谋士,可谓是是一流中的一流。而历史上也是有明证的,法正一则在庞统死后,辅佐刘备拿下蜀地立有大功,二则规划了蜀汉的战略,施展奇谋为蜀汉拿下了汉中,使蜀汉政权不至于中途暴毙。

此等奇才,刘璋先前私下里也派人打探过法正的消息,但历史上说好入蜀的法正却是凭空消失了一番,并没有在蜀地出现,一点消息也是没有,那时候他还以为是因为他的降临,蝴蝶振翅下时局发生了变化,法正没有正常入蜀,而现在看来法正是被米贼张鲁阻拦在了汉中,所以没有进入蜀地。

“速速一并唤来。”刘璋立即下发了命令,而后他斟酌片刻后,自觉有些不妥,他叫住了转身欲走的传令兵,而后吩咐了一声身侧的黄权:“公衡,这里且劳你坐镇,远人来投,我自当亲往见之,不使客人觉得礼薄。”

“诺。”黄权恭声应了一句,对于刘璋亲自去招待法正的行为,他没有多大的意外,毕竟刘璋向来是亲贤爱士,而且不管士之贵贱,都是殷勤接待,不会因为他人出身低下就待遇浅薄。更不必说法正是从张鲁那边跑过来的,冒着极大的风险来投效,且是第一个汉中跑来投效的人,待遇隆重点是应该的。

不过黄权还是有一些惊讶,因为怎么说现在都是两军交战之时,虽然不过是每日的日常攻防,说起来也用不上刘璋坐镇于此。但刘璋先是发下召见法正的命令,而后否定了自己的命令,改为亲自前往接待法正,这倒是很少见的。

由着黄权居中坐镇,继续指挥大军攻打走马岭上的新阳平关,刘璋这边打马往大军营寨的辕门行去。

在刘璋走后,校尉阴溥大大咧咧的发出了一声疑问:“一介扶风南下的流民,明公何必如此见重,竟是亲自前往接待,直接召见不就好了。”

黄权脸上露出轻微的笑意:“明公爱民敬士,法孝直作为远人来投,又是汉中第一个投效过来的,明公看重是应该的。”

中郎将杨怀对刘璋亲自过去接待法正的行为亦是有些困惑,觉得太过礼遇了,不过在法正的姓氏上思索了片刻后,他向着面色疑惑的阴溥说道:“法孝直应该非是一般人,其人为法姓,又出身扶风,八成是昔日关中大儒‘玄德先生’法真、法高卿的后嗣。”

“玄德先生?”河内出身的校尉阴溥恍然大悟,他虽是河内人,但是法真的名号他是听说过的,那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声望动于关中的隐士,时人评价:‘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

阴溥点了点头:“若是玄德先生的后嗣,明公自当亲往见之。”

听闻到杨怀话的黄权同是解了心中疑惑,刘璋在入蜀之前,一直居于关中,估计是听过法真的名号,所以在发出召见法正的命令后,想到了法正可能是法真的后嗣,大儒之后,名士之嗣,故而动了亲自前往接待的想法,这样一来,刘璋刚才前后相悖的举动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