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33章 不为刘氏客

三国:季汉刘璋 第233章 不为刘氏客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33章 不为刘氏客

师君张鲁在百余骑亲卫的簇拥下,打马来到了定军山的山脚下,他举目扫视了一眼定军山,依旧是他熟悉的那片山林,以往的时候他偶尔也会来到定军山的山麓,不过那时候他来到此地是飞鹰走犬、游玩狩猎,心情是开心快意的。

而眼下,张鲁看着定军山头迎风飞扬的汉军旗帜,旗帜外圈为黑色,中间是红底白字,上书一个大大的‘甘’字,旗帜入目他只觉刺眼无比,他的面色很是平静,没有任何的波动,但是他的心中闪过绝望的心绪。

汉中的西南角分布有米仓山北麓的一系列丘陵,其中最为核心的一处丘陵便是‘定军山’,定军山高约两百余丈,东西宽约十里。山体整体呈东偏北走势,东端与汉水相接,山体西端与米仓山融为一体的山体,名为兴势山。

如今偷渡沔水的蜀军驻军于兴势山与定军山之间,沿着山势立起营寨,一字排开,旗帜连天,颇有泰山压顶的气势,让张鲁只觉被刘璋扼住了喉咙,喘息有些困难。

张鲁身侧的功曹阎圃面色凝重,他打量着定军山上的蜀军营寨,但见蜀军虽是抵达定军山不过一两日间,可蜀军对地势竟是无比的熟悉,背山立营,居高临下,占尽了地利,更别提蜀军的营寨森严,栅栏、壕沟、鹿角是样样俱全,他一通观察下瞧不出什么破绽。

就在张鲁、阎圃观察蜀军营寨时,定军山上同样有人在眺望打量他们。

在第一批甘宁两千余人抵达定军山后,刘璋会同第二批两千余无当飞军于今日抵达了定军山,并正巧和来盘查定军山形势的张鲁打了个照面。

刘璋放眼定军山脚下的百余汉中骑士,甲胄俱全,队伍分明,是一等一的精骑,他料想是那位张师君亲自到了此处,就算不是,也当是汉中极为重要的人物。

法正同样瞧了出来:“嘶,可惜,我等前军只有四千步卒,夹带的马匹是南中擅长登山的矮脚马,而不是自凉州贩来的高头战马,不然若是有百余精骑,便可居高而下,借助下山的冲速,尝试阵斩了这位侦查形势的汉中重臣。”

“明公,不如我领着步卒冲上一冲,放任此辈在这观察我军营寨,却是有些不妥。”甘宁对领着步卒和骑兵交战没有任何的畏惧,他豪言道。

“不急,先陪此辈耍耍。”刘璋摇了摇头,占据定军山后的他很有耐心,凡事以稳重为先,他现在抵达定军山的有四千人,甘宁所部两千人和两千无当飞军,后面还有六千无当飞军在沈弥的带领下正在路上,他打算等大部队到达后,全军突击一波了结了张鲁。

再者刘璋自觉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汉中的世家豪族应该不会跟着张鲁一条道走到黑,多少会在张鲁的后方鼓捣出一些风波来,时间如今在他的手上,而随着时间他的优势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耐心一点,赢的就可以好看一点。

“不过,可以敲敲锣,打打鼓,试一试这位汉中重臣的胆量如何。”刘璋发出了一个戏谑的命令。

“诺。”

甘宁拱手领命,他一手按剑,走到了令旗处,伸出手拿起了一面红旗,朝着定军山半山腰一直望向山顶的甘九挥动了两下旗帜,传递出了刘璋的意思。

半山腰处的甘九依着约定的旗令,他伸出手示意了下一众鼓手,鼓手们会意的拿起了鼓槌,高高举起,重重的挥下鼓槌。

‘嘭、嘭。’

如雷鸣的鼓声顿时响彻定军山的半山腰,借助着山壁反推而出的鼓声回音,同向山下传去的鼓声一起在张鲁一行人中炸开。

突兀而来的鼓声,不免让张鲁座下的马匹小有惊慌,但只四蹄踏动一番后,张鲁座下的马匹停止了慌张,毕竟能成为张鲁的坐骑,这匹马的骨相、品性都是极佳的,不至于因为战鼓声就闹腾不已。

只是张鲁的坐骑稳住了心态,陪同护卫张鲁的一众骑士,他们的座下马匹却是闹腾的不停,四蹄飞扬乱踏,在骑士不停的抚摸下,方才稍稍止住了慌乱。

这个时候,按理听闻到敌人进军的鼓声,应当是马上退兵而还,可张鲁只是怔于原地,没有任何退兵的指示。

“师君,蜀军将出,此地不宜久留。”阎圃适时的搬出了一个台阶,想让张鲁打道回府,他知道张鲁不想临阵而退,更何况敌军还没出动,就这样听到鼓声就退了,未免显的太过怯懦了。

“师君。”见张鲁没有举动,阎圃又是一声呼唤,其实他不太同意张鲁亲自来到定军山下侦查,毕竟张鲁是汉中的核心,不能稍有闪失,可张鲁执意亲身来此,他也只好安排精骑,并陪同张鲁来到这里。

片刻后张鲁终是在阎圃和一众骑士期待的目光中点了点头,没有太多的分说,他们这群人打马而还。

回到营寨的张鲁迎面撞上了前来通报消息的杨昂,他不待杨昂行礼完毕就开口问道:“张卫如何。”

“张大祭酒(卫)现如今正在整顿兵马,今日晚间当会抵达。”亲卫杨昂拱手禀告了张卫的消息,今日晨时他受命前往旧阳平关,向张卫发送了求援的消息,让张卫将旧阳平关的指挥权交于祭酒杨任,并领着关内的两千人马回援,一起准备攻打定军山,将定军山从蜀军的手里夺回。

而定军山和阳平关相距不过十里之遥,因此张卫保证了晚间就会领着部曲同张鲁会师。

“朴胡那边呢?”张鲁微微颔首后,问起了前去援助杜濩守卫米仓道北口的朴胡。

杨昂应声作答:“传令官已是将消息递给了朴渠帅,朴渠帅现如今已是掉转方向,往我处营寨而来。”

张鲁松了口气,稍稍安定了下纷乱的心绪,他手中惟有万余兵力,要想堵住定军山上的蜀军,并发起对定军山上蜀军的攻势实在不易,因此他让张卫带着固守旧阳平关的士卒两千人回援,同样的,前去援助杜濩坚守米仓道北口的朴胡也被他喊了回来。

在蜀军占据定军山的当下,拿回定军山的优先级是最高的,阳平关和米仓道只要保证不丢失即可,况且蜀军大部肯定会堆到定军山,阳平关和米仓道的压力想来会小一些,也就用不上那么多士卒守卫了。

张鲁踏入大营,聚齐文武,开始起了议事,议论着如何从蜀军的手中拿回定军山。

可在蜀军出奇兵拿下定军山的当下,张鲁手下的一众文武有些人不免出现慌乱的情绪了,而且这股子情绪蔓延了起来。

一声略带颓唐的语气起了个调子。

“师君,蜀军已据定军山,并且根据斥候回报,有大部蜀军正在赶来定军山的路上……蜀兵人多势众,加之居于定军山上,兵法云:‘凡军好高而恶下’。蜀军一则兵力优于我军,二则占据了地利,恐实难相抗衡……”

有人开了个坏头,张鲁手下的文武见到张鲁未曾驳斥,只是沉默着,不免有人带着投机的心理,以为张鲁胆气已丧,因此继续补充道。

“王祭酒所言甚是,蜀军势大,我军势弱,前者以阳平关天险,我军方能同蜀军抗衡一二……如今蜀军占据定军山,兵锋所指,汉中皆在蜀军的攻击范围内,我军兵少,岂能处处皆防,又岂能防御的住。”

这一局势分析的话过后,文武们互相目视,各自的点着头,并发出应和的声音。

“说的不错。”

“是这个理,没得打了。”

起初开口的王祭酒在一众文武的应和声下,他的胆气越来越壮,在没有察觉到张鲁的面色越来越黑的情况下,他大大咧咧的出席劝谏道:“师君,我军胜机实是渺茫,再者以汉中一地对抗巴蜀实是不智,当今之计,莫若降之。”

“莫若降之?”张鲁终于发声了,他的语气淡然,听不出有什么不快,只能算的上简单的问话。

王祭酒见到张鲁回应,并且听张鲁的语气并不怎么抗拒投降,他的兴致不由高昂了起来,若是他能作为首倡之人,劝说张鲁归降刘璋,那日后这段故事传入刘璋的耳中,他自然是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傍身。

王祭酒往前踏了一步,他拱手言道:“正是,师君,一则尊夫人如今在成都,师君虽是同刘益州不睦,刘益州亦未因此怪罪尊夫人,可见刘益州为人宽宏,师君今则降之,想必可以母子团圆,全母子之孝悌。”

“好,你说的好,二则呢?”张鲁眯起眼睛,露出了一个促狭的微笑追问道。

王祭酒道:“二则昔日有梁平县令盛道、南中豪族孟仪,皆是犯下大逆之罪,可二人弃暗投明、拨乱反正后,刘益州皆是不念旧怨,对二人继续委以重任,可见刘益州为人度量奇大,仁德播于巴蜀……师君若是现下以汉中归降,当是可以保荣华享富贵,下则不失做富家翁,上则可以继续坐镇一方。”

张鲁抚掌一叹:“不想王祭酒有如此高论,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那里,那里,不过是一些浅薄之论,但由师君做主。”王祭酒面带微笑的谦虚了一句。

“诶。”立于席间首位的功曹阎圃见着面露欣喜的王祭酒,再瞧瞧面色和蔼至极的张鲁,他不着意的轻叹了一声。

阎圃久在张鲁帐下任事,并同张鲁相处日久,他对张鲁的脾性多少是有一些了解的,或许说非常的了解,张鲁虽是赞叹王祭酒,并且张鲁言语面色看上去很不错,但阎圃知晓,这是雷雨前片刻的安宁而已。

‘王祭酒危矣!’阎圃为王祭酒默哀了一句。

“杨昂何在?”在王祭酒有些自得的面色前,张鲁发出了一声厉喝。

守在帐外的亲卫杨昂听到张鲁的召唤后,他掀开了帐帘,大步的走了进来,拱手应声道:“小人在。”

张鲁脸色怒意浮起,发出雷霆般的咆哮,伸出手指着因他前面一声厉喝而有些疑惑的王祭酒道:“王祭酒妖言惑众,败我军心,且拖下去斩了,将他的首级悬挂到辕门……”

张鲁如饿鹰一般的眼睛扫视了一圈帐内,和每个文武对视上了一眼,并压得刚才有意出言归降刘璋的臣子低下头后,他恶狠狠的道了一句:“吾宁为刀下鬼,不为刘氏客……再有言降者,现在可以站出来,同王祭酒一并上路。”

“师君,师君饶命,饶命啊!”王祭酒在张鲁的只言片语入耳后,整个人呆愣住了片刻,片刻后缓过神来的他双腿跪拜而下,向着张鲁不住的磕头求饶。

只是张鲁面色漠然,对王祭酒的求饶声置若罔闻,张鲁的铁杆亲卫杨昂走到王祭酒的身边,先是一巴掌大力的对着王祭酒的脸扇下,‘啪’的一声就王祭酒打的三魂出窍、七魄升天,让王祭酒茫然失神的不能再发言求饶,中军大帐的聒噪声顿时止息住了,接着杨昂像是拖着一条死狗一般,将恐慌到身体颤栗的王祭酒拖出了营帐。

随着王祭酒被拖出营帐,帐内的气氛变的诡异了起来,一些有心投降刘璋的文武臣子牢牢的闭上了嘴巴,有王祭酒这个前车之鉴,他们如何不知道张鲁的心意,张鲁这个态度是铁了心的和刘璋对敌,而且没有什么回圜的余地。

‘宁为刀下鬼,不为刘氏客。’功曹阎圃在心底喃喃着张鲁的这句话,他知晓张鲁为何如何强硬,宁死都不愿归降刘璋的缘故。

起初张鲁的母亲卢氏擅长驻颜之术,常年令自己保持少女的容颜,而当时担任益州牧的刘焉相中了卢氏,每隔几日就召见卢氏到州牧府论道,当然这里说是论道,其实是厮混在了一起。

借着卢氏的枕头风,张鲁得到了刘焉的重用,年纪轻轻就出任了督义司马一职,后面被刘焉派遣攻杀了当时的汉中太守苏固,在后面张鲁趁着刘焉病死割据了汉中。

阎圃自度,张鲁应该是觉得汉中是刘焉欺辱他母亲卢氏的赔偿,而且对外间流言刘焉是张鲁假父一事甚为愤恨,所以张鲁就算是死也不会投降刘璋,而且轻易不会放弃汉中。

这种桥段阎圃见过不少次,通常情况下某人娶了带有儿子的寡妇,就算继父再是掏心掏肺对寡妇的儿子好,可寡妇的儿子都会认为这些继父给他的好处,是用他母亲的**换来的。寡妇的儿子不仅不会感恩戴德,反而是对继父怀恨在心,就算寡妇的儿子因为小的时候对抗不了壮年的继父,但等到寡妇的儿子长大了,能独立了,继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