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24章 华阴风向

三国:季汉刘璋 第324章 华阴风向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24章 华阴风向

弘农郡,华阴县。

一场气氛热烈的宴会刚刚结束,益州牧刘璋幕府中的书吏程郁踏着轻浮的脚步,向着宁辑将军为他准备的别院走去。

喝的有些多了!

程郁在举目望了一眼天穹上的明月,见着明月像是飘忽不定,有两三重虚影重叠在一起,他摇了摇头叹了一声。

这里并不是他在宴会上贪杯,以至于有些酒醉,而是驻守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一方实在太过热情,在宴会上频繁向他劝酒,盛情之下他不好辞让,只得多饮了几杯,酒水喝的多了,就不免犯晕,也就导致现下眼前虚影重重、似梦非幻,连天上的明月都难以入目安定下来。

一贯不喜过量饮酒的他,虽是被段煨一方灌的头晕眼花,可他的心头没有什么不悦,反而对眼下的情形很是欣喜。

作为益州牧刘璋派遣到华阴的使者,肩负着劝说宁辑将军段煨不去协助李榷、郭汜这群乱臣贼子,削弱李榷、郭汜一方力量的使命,程郁将这桩使命完成的很不错,一桩功劳到手,是以虽然不得已多喝了两杯,但他还是非常高兴。

只是说起来,促使宁辑将军段煨不受李榷、郭汜招诱,引兵入关中助阵一事,并不是他的能耐,而是宁辑将军段煨自始至终都没有想法去掺和李榷、郭汜的事情,就算他不来,段煨也不会引兵前往关中助阵。

一阵夜间凉风袭过,程郁顿感清醒了一些,他有些纠结,这日后返回了汉中,面见了明公刘璋,是该遮掩一二,给自己揽点功劳,还是直言平述,道明事情的真实情况。

纠结不过一二刻,程郁就下了决断,他打算按照实情汇报,遮遮掩掩、欺骗明公这种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再者以明公的心性,就算知晓是段煨并无协助李榷、郭汜的想法,不是他纵横裨阖的功劳,也会降下赏赐与他,以宽慰他旅途的辛劳。

但没想到,他赴宴回来之后,这道门的门轴已是被上了油,开门时刺耳的吱呀声不再。

想到这里,程郁淡然一笑,嘲笑自己居然为了贪图一点功劳,生出了欺骗明公的念头,当真是可耻。

侍奉于明公麾下,他父亲程畿当着巴郡的太守,把守着蜀地的东大门,虽只是两千石,可对上州中的别驾、治中,权柄也是不遑多让的,而他,眼下虽然只是在幕府里担任一介书吏,可位卑而权重,多有参与机密之事,日后外放,一大县之长唾手可得也。

“是宁辑将军。”仆从拱手答道:“宁辑将军前面到此请使者过去参加宴会之时,见到使者为开门时刺耳之声略有皱眉,是以吩咐了小人给门轴添了些油。”

“门轴是何人吩咐上油了?”程郁偏过头,向着段煨遣来服侍他的仆从问上了一句。

“原是如此,还请帮忙致谢宁辑。”程郁顿感有些明悟,前面段煨亲自前来邀他赴宴之时,让他先走了一段路,而段煨则留下吩咐了几句侍奉他的仆从,看起来就是为了此事。

明公恩重,当以忠贞事之。程郁于心头暗自告戒了自己一句。

待到月到中天,程郁将手中的竹简小心翼翼的卷拢,放进布帛制成的袋子中,然后伸出手用木棍挑灭了油灯,这个时候才上榻安睡了起来。

‘咦。’程郁露出一丝惑意,今日白天的时候推开这道门,门轴处传出过一道颇为刺耳的吱呀声,当时他还在考虑是否仆从给门轴上点油,后来转念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只是门轴处片刻刺耳之声,没必要侵扰段煨一方。

说起来驻守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对他这个本职书吏的益州使者,着实有些热情过头了,先是出城亲迎他,而后大摆宴席,让华阴城内有头有脸的人都出面接待,连门轴摩痧声都小心的着人消弭掉,处处体贴关照,看上去是唯恐有让他不舒心的地方。

百兽之所以敬畏狐狸,并不是因为狐狸,而是因为狐狸背后的老虎。

走过中庭,程郁踏入了别院的屋内,略微清洗一二,换了一身新衣,身上不再散发出浓郁的酒味,脑子也清明了一些。

不多时,程郁抵达了别院的门外,只见别院的红墙上,翠绿的爬山虎郁郁葱葱,将红墙原本的颜色给淹没。

“此小事尔,使者不必如此,只需使者身心舒畅就好。”仆从大大方方的婉拒了程郁的致谢。

程郁站于原地,见着段煨遣来服侍他的侍从伸出手,轻轻推动别院的大门,然而意料之中的吱呀声并没有从门轴里传出。

“嗯。”程郁也不勉强,他一边向别院内走去,一边扫了一眼身侧束身拱手的仆从,这名仆从言谈无所拘束,态度恭敬自然,想来是段煨挑选出来的精细人也。

他没有立即上榻安睡,而是来到了案几面前,温习起经学典籍,虽是出使一方、又值饮酒之后,可程郁丝毫不愿意松懈在学问上的追求,每日必然要诵咏经学,刻苦勤奋,以求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对于宁辑将军段煨如此的作态,程郁没有因此变的骄横,就此放肆起来。他知晓,段煨这般礼遇他,礼遇的并不是他,而是礼遇他所代表的益州牧刘璋,这才是段煨小心陪侍的缘故。

可上榻之后,程郁没有立即入睡,他想到了被派遣到天水郡安狄将军马腾处的张肃,不知张肃的任务完成的如何,有没有成功说服马腾站到益州这一边。

程郁有些担忧,要知道,不同于宁辑将军段煨,段煨不好掳掠,勤修农业,华阴士庶安乐其政,且段煨有一颗忠良之心,天子东迁,段煨有所助力,而那凉州马腾的品性非是忠义之属,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是常有的事情,想来比段煨难以说服。

‘希望一切顺利。’程郁于心底发出了一声期冀,若是马腾、段煨都偏向益州,那关中的李榷、郭汜就势孤力单了,这对后面益州即将发起的关中攻略是一件好事。

当程郁前面在苦读的时候,别院附近的一间屋子内,宁辑将军段煨饮下一杯醒酒汤,他向着功曹段誉问道:“今日本将军待客可有失礼之处。”

面相清癯,留着山羊胡子的功曹段誉摇了摇头:“将军今日待客,全无失礼之处,言谈切切,行事殷勤,可令益州使者宾至如归也。”

说完,段誉抚着胡须,带着些许不解道:“将军,程郁本职不过一介书吏,虽说是代表着刘益州,可将军未免礼遇太过,又是出城相迎,又是大摆宴席,知道的是明白将军要招待益州来的使者,不知道的,恐怕以为将军要招待天子的使者?”

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后,功曹段誉劝告了一句。

“其实以将军的身份,可端坐华阴官寺中,着人引程郁至官寺便可……如此礼遇太盛,有些降低自己身位的嫌疑,还请将军思之。”

宁辑将军段煨闻言摆了摆手,他微笑道:“先生之言,确是有理,以我将军之位,向着一个担着书吏的毛头小子这般礼遇,是有些太过了,可形势逼人,我不得不如此。”

‘形势逼人?’段誉抚着胡须,半眯着眼睛思量了一二刻,随即他开口问询道:“莫不是陈仓的战事,有什么意外的变故?”

“然也。”段煨点了点头,他开门见山道:“陈仓有消息传来,李榷、郭汜顿兵坚城之下,无计可施,且依仗凉州兵精,小觑蜀军,防备不怎么严密,为守城的蜀军大将甘宁趁隙夜袭,沮坏了李榷、郭汜的前营,焚毁了李榷、郭汜打造的攻城战具,连着李榷的外甥胡封被甘宁阵斩而亡。”

段誉听到甘宁夜袭坏了李榷、郭汜的前营时,尚且不怎么讶异,但听到胡封被甘宁阵斩,他停止了抚须的动作,追问了一句:“可是昔日杖杀樊稠的胡封?”

段誉知晓樊稠,樊稠作为凉州系的军阀,虽然是目光短浅,被他人视为庸儿,可樊稠因勇猛而得凉州人心,硬生生和李榷、郭汜一并齐肩,和李榷、郭汜三分长安,鼎足而立。

但樊稠虽是勇猛,却是为胡封所杖杀,可知胡封之武勇,只是就是这般武勇的胡封,竟是为蜀军那名唤作甘宁的将领所杀,而且还是阵斩,这不免教人吃惊。

“正是。”段煨肯定的道了一句。

“哦,那就说的通了。”段誉连连点了几下头,情形如此的话,段煨这般礼遇益州使者也就说得通了,毕竟看上去益州牧刘璋同李榷、郭汜的战争天平,胜利微微偏向了益州,若是益州牧刘璋击败了李榷、郭汜,兼并了三辅之地。

到那时,他面前这位驻军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得好生从侍于益州牧刘璋,才可保身家安平,而现下趁着益州使者前来,先卖一个好脸色,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誉智术短浅,却是失却考虑了,以今时今日刘益州之威赫,他所遣来的使者,当需谨慎相待。”

宁辑将军段煨淡然浅笑:“功曹未及知晓陈仓战事的详情,所以有前面那番言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何须致歉。”

“将军可有意效命刘益州,出兵关中助阵刘益州吗?”功曹段誉转念问询上了一句。

闻言段煨露出沉思的神色,片刻后他摇了摇头道:“今者关中的局势晦涩不明,虽是蜀军看上小胜了一场,可战事的结果究竟如何,很是难说……”

“我意先在华阴观望一二,哪一方都不去得罪,先看看局势发展。”

段煨抛出了一个保守的决定,也是寻常人面对困难选择时的通常操作,哪个都不选,什么都不做,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待到局势明朗后,再一锤定音的选下正确的选项。

只是这样一来,所能谋求到的利益,就不如战局一开始的时候下注,在战后拿到的利益多了。不过段煨也不贪心,他只求保住自家的身家性命,再多的,他既不敢想,也不敢要。

“将军说的是,这是最稳妥的行事计策了。”段誉轻抚着胡须,点头表示了认同。

“只是李榷、郭汜一方就算后面胜机比较大,也断不可相助依附彼辈,此二人在天子处、朝廷的公卿处、海内之人的心中,是欲杀之而后快的国贼,追随李榷、郭汜,就好比孤魂随夜鬼,早晚落败,族灭人亡……李榷、郭汜,可交好却不可深交,更不可追随彼等,刘益州,可交好亦可深交,且若是刘益州胜于李榷、郭汜,吞并了三辅之地,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效命于刘益州。”

“功曹所言甚是,我意也是如此。”段煨认可的道了一句,作为故太尉段颖的族弟,他起初于国贼董卓手下任事,担任中郎将一职,初平二年的时候,董卓迁都长安,沿途设防,他被留在了华阴守御。

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海内士庶对董卓以及他们这群凉州将领的嫌恶,士庶向他们投射而来的都是欲杀之而后快的目光,这让出身武威段氏的他自觉再如此行事下去,恐是三族不免、身家堪忧。

是以他在屯兵华阴、主政一方的这几年里,约束部曲,勤修农业,使百姓得以安乐,士庶为之感恩,渐渐去了凉州贼的恶名,再加上天子东迁雒阳的时候,他抓住机会向天子提供物资,供应膳食,侍奉百官,忠贞不二,在天子和公卿处洗去了董卓故将的烙印,成为了大汉的忠良。

这就是在面对当下李榷、郭汜和益州牧刘璋相争的局面时,段煨偏向益州牧刘璋一方的缘故。

他深知李榷、郭汜二人不容于天下,是万夫咒骂的国贼,他决计不能同李郭合流,所以在面对李榷、郭汜发来的邀约文书,邀请他前往陈仓助阵一事,他婉言拒绝。

而在益州使者程郁抵达华阴时,他是好生招待,欲图在刘益州那里留一个好印象,日后若是刘益州胜了李榷、郭汜,他在刘益州那里也可获得一个上客的待遇。(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