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39章 关中父老

三国:季汉刘璋 第339章 关中父老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39章 关中父老

建安元年,六月十五。

河池县的地界上开辟出了一处范围宽阔的校场,校场之上,刀戈如林,旌旗飘飘,有上万名蜀兵会于此地,于赤阳下进行着出征的仪式。

祭旗。

祭旗是封建时代一种迷信的做法,大军出征之前,往往杀死一二活物,活物或是有份量的人物,或是特殊的牛马,用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庇佑即将进行的战事获得胜利。

刘璋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人,虽是对祭旗的做法不太认可,可他既是已经入局汉末这个时代,自然不能免俗,这该祭的旗还是得祭。

这里说起来,杀人祭旗是上供给神灵最好的祭品,而所杀之人,可以是出征前蛊惑动摇军心者,可以是敌军遣来的间细。

当然,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配拉出去祭旗,普通士卒是轮不上祭旗的,唯有有份量的人物才配得上祭旗这个庄重森严的活动。

只是刘璋没有杀人祭旗的心思,在他心中,出征关中,征伐李傕、郭汜等凉州贼,称得上是大喜的日子,大喜的日子杀人,不免有些不太讲究。

于是刘璋着书吏孟节去寻来了一头黄牛,及一匹白马,打算用黄牛白马作为祭品,祭祀上苍,兼之鼓动、激昂士卒的士气。

点将台上,刘璋一个授意,主簿荀攸往前踏上一步,他宣读起了刘璋征伐关中的檄文,向着下方的士卒大声宣读了起来。

檄文的内容大抵是批斗李傕、郭汜二贼的罪行,如李傕、郭汜在关中劫掠杀生,天怒人怨,又如李傕、郭汜上迫天子,下凌公卿的不臣之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李傕、郭汜不当人子,合该受死,而他,益州牧刘璋,身为宗亲,又是朝廷重臣,这个时候自然要站出来,一来为天子公卿洗刷耻辱,二来替关中百姓做主,去枭首掉李傕、郭汜这两个凉州贼。

檄文的内容出自主簿荀攸之手,诵读也是由主簿荀攸朗读,荀攸声音洪亮,言辞慷慨,又是立于高台之上,他清晰又响亮的词语,自是响彻周遭。

至于离荀攸较远的士卒,也是能听闻到檄文的内容,毕竟每隔百步,有精通文辞的士卒代为高声复读一遍荀攸所读的内容,自然不用担心有士卒未曾听闻到。

‘用词很不错,句段也很简练,借来激励人心很是不错。’听着荀攸的诵读之声入耳,驻足原地、闲暇无事的刘璋点评起了荀攸写的檄文,他给予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但刘璋自觉就算荀攸的檄文写的再过简明易懂,出于文人的用词习气,这篇檄文中的文字理解起来,必然还是有些为难下方的士卒的,下方的士卒八成是听不懂的。

不过檄文听不懂关系不大,士卒们关切的是祭旗的黄牛和白马,但见在荀攸诵读檄文的同时,祭旗的刽子手先是饮下了一杯热酒,向着鬼背大刀上猛喷一口,用以洗练大刀。

而后血脉喷张、满脸密布着杀气的刽子手来到了黄牛和白马的面前,他先是掀起身体一侧的长袖,露出肌肉虬然的粗壮手臂,将鬼背大刀牢牢的握在手里,高高举起。

身为祭旗的刽子手,他力求这一刀斩的漂亮,斩的利落,斩的唯美,在鬼背大刀落下的那一刻,牛头或马头落地,牛马的颈间鲜血如此才会喷洒而出,将牙旗祭练的一片殷红。

随着两声短促至不可闻的牛马哀鸣之后,牛头马头均已落地,鲜血抛洒在了牙旗之上,渲染出一片殷红之色,展露在了下方的士卒眼中。

“万胜。”

“万胜。”

见着黄牛白马的身躯倒地,牙旗被染红,此次出征的士卒高呼了起来,他们听不懂荀攸所念的檄文,但见牙旗染红,便以为祭旗已经完成,到了出征的时间点了,是时候发出美好的期望了,期望这次出征关中,能有一个好结果。

听着下方士卒山呼海啸般的万胜之声,檄文念的差不多的荀攸,他收起了手上的檄文,往后退了几步,将位置让给了往前踏步的刘璋。

刘璋顶盔掼甲,身披大氅,大步上前几步,出现在了士卒的面前,他平掌向下摆了摆手,示意士卒停下呼喊之声。

身为益州牧,又领兵征战多时,刘璋在士卒中的威望无人匹及,只见他没有言语,只一个动作,下方的士卒瞬息间便止住了呼喊万胜的声音,静静的候着他的说辞。

刘璋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喉管,而后扬声道:“出征。”

没有过多的宣讲,也没有意料之中的激励,刘璋只喊了一声‘出征’,而后这句‘出征’被传音的士卒不断传播开来,直到校场内的士卒都听闻了。

“出征。”

“出征。”

当此之时,鼓声像雨点般的响起,激荡在士卒的胸膛之中,壮烈着士卒的心气。

是时候了,出征关中!

刘璋一言既出,颇有言出法随之相,但见上有校尉、都尉的指挥,下在什长、伍长的带领,立于校场的大军开始如流水一般,向着校场口奔流不息,踏上北上的道路。

刘璋立身原地,面色端正的见着士卒离去,他的身后,主簿兼军师中郎将荀攸、兵曹彭羕、军议校尉法正、参军郑度等人,也是面色端正,静静的等候着士卒离开校场。

待到校场内士卒大半离去,刘璋回首招呼了一声:“诸君,我们也该动身了。”

“诺。”主簿兼军师中郎将荀攸、兵曹彭羕、军议校尉法正、参军郑度等人齐声应诺。

此次征伐关中的士卒定额在五六万人之数,除却先锋吴懿所统的万余人,眼下校场离去的万余人即是第二批次的队伍,后面还有三四五批次的队伍整装待发,不日将循着陈仓道,进发关中。

而等到所有队伍抵达陈仓,大军汇聚完毕后,即是关中战事真正吹响的时候,也是同李傕、郭汜等凉州贼一决雌雄的时候。

一路向北。

当踏上陈仓道的时候,刘璋有一种宿命的感触,自从来到汉末,先是恍惚不能自己,昏昏沉沉度日,而后不忍见三国归晋、五胡乱华之事重演,他决意做一番事业,救济天下黎庶。

是以到了今日,西平巴郡、南定南中、北克汉中,一路厮杀征伐而来,他来到了陈仓道的道口,来到了仿佛是他宿命中该抵达的地方。

刘璋驻足原地,向着陈仓道的深处眺望而去,也就是这条道路,当年汉王刘邦遣大将韩信从这里踏上了克定三秦的征途,西楚霸王的煊赫之势就此黯淡,再后来,历经汉高祖、汉文、汉武数代,汉帝国、汉家、汉人深入人心,这片土地上的人以汉为名,自称汉人。

而今汉帝国到了衰弱分崩的时候,虽是自古无不亡之国,大汉亡了也就亡了,也说不上什么不可以,至多不过可惜二字。

只是,巍巍大汉的身后,是怎样的一群虫豸在粉墨登场,登上历史的舞台,洛水起誓,当街格杀天子,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八王之乱、衣冠南渡,五胡乱华……

‘这一切,将被扼杀于我手。’

刘璋暗自许下誓言,他发誓,决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

随着刘璋的驻足不进,护佑他的亲卫士卒也默然的停了下来,静静的等候着刘璋继续拨马前行。

青羌丈八,身高一丈,腰大八围的他,侍立在刘璋的身侧,百无聊赖的,等候着他的明公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同时他警醒的扫视着周围的动静。

作为一名青羌,丈八先是被故益州牧刘焉相中,置为了亲卫,刘璋继之,也将丈八放置在身边,用作了亲卫。

头脑简单、不落尘俗的他,一颗心思全然放在了效忠刘璋身上,白日护佑刘璋左右,晚上值守屋外,为刘焉、刘璋两代君主对他的殊遇燃烧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良久,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的刘璋,先是下达了继续行军的命令,而后他扫了一眼身侧没有骑马、只双腿步行的丈八,淡笑着问上了一句:“丈八,我们这一行是要去关中,关中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丈八摇了摇他的大脑袋,说道:“禀明公,小人不知道关中是什么地方,只是明公既然要去关中,小人作为明公的亲卫,自然是要陪着明公一起去的。”

“小人?”刘璋听着丈八学着汉人自谦的话,他也跟着摇了摇头:“丈八,你可不是什么小人,你是一个大丈夫。”

“大丈夫?”听着刘璋对自己的称呼,丈八的眼睛愈发的明亮了起来,这个称呼他着实喜欢,他又喃喃了两声大丈夫,而后微笑道:“明公说小人是大丈夫,小人便是大丈夫。”

言罢,丈八喜不自禁,他露出一个憨厚的笑意,一双大白牙也跟着显露无疑。

打量了一下没有骑马、但是近乎与坐于马上的自己齐平的丈八,刘璋面带微笑,向丈八许诺道:“丈八,关中、凉州之地多良马,到时候我给你寻觅到一匹能载你的马匹。”

丈八闻言有些沮丧,他的心思全然放在脸上,只见他丧着一张脸说道:“明公,小人的身躯颇重,寻常马匹怕是载不动小人,就算是良马,只怕也是载不动的,倒是不用明公你费心了。”

“况且小人就算是步行,也能赶上飞驰的骏马,确实不必求什么坐骑。”丈八收起了沮丧的面色,他孩子气的骄傲的说了一句。

刘璋开怀的笑了一声,跟丈八言谈,没有什么勾心斗角,毕竟丈八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主,什么心思都放在脸上,什么念头都是脱口而出。

“你步行快是你的本事,为你寻到一匹能载你的良马,是我这个做明公该做的事情,且先不急,到了关中,定然为你寻觅到一匹良马。”

“那小人就先谢过明公。”丈八乐呵的应了一声。

这时前军有一骑往后赶来,在通传后抵达了刘璋的近前,而这人,乃是参军郑度。

只见留着八字胡的郑度来到刘璋的近前后,他先是忙不迭的行了一礼,而后立即通传他收到的消息:“明公,吴中郎将那里有消息传回,言是李傕、郭汜等凉州贼从陈仓撤离,往长安而去了。”

“凉州贼竟是回师长安了?”主簿兼军师中郎将荀攸感叹疑问了一声。

“是的。”郑度肯定道:“甘中郎将亲自查探过凉州贼的营寨,已是人去营空……”

接着郑度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李傕、郭汜估计是想示弱,引诱我们引兵至长安城下,同时拉长我们的运粮路途,让我们顿兵坚城、师老兵疲,然后伺机攻破我军。”

郑度往着坏处想,尽量恶意揣摩起了李傕、郭汜的意图。

“或许是。”荀攸先是模糊的肯定了郑度的猜想,而后他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或许是因为关中近年来饥乏遍野,李傕、郭汜军中粮草匮乏,是故退兵就食长安,再者就是陈仓为我所据,前番徐猛又胜了一阵李傕、郭汜遣来对阵的羌胡,战事不利,军心浮动,因而李傕、郭汜引兵退回长安,修整再战。”

刘璋露出一个开怀的微笑:“李傕、郭汜不管是何缘故退回长安,即是二贼不在陈仓蹲守,关中门户大开,却是方便我招揽关中英杰,长驱直入,讨平二贼。”

对于李傕、郭汜的花招,刘璋多少有些不放在心上,两方对垒,他自是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会留给李傕、郭汜一点胜机。

“可等吴懿遣斥候、间细查探李傕、郭汜处的情况,然后再细细分析李傕、郭汜的用意,我们先赶到陈仓再说。”刘璋道。

“是。”郑度拱手领命。

而后。

在一番旅途劳顿之后,刘璋赶赴到了陈仓城下,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吴懿、甘宁等人。

这里不止是他麾下的将领士卒相迎,此外听闻到他即将抵达关中的各县父老,争相运送着牛酒、粮草前来犒军,向他这位有心为关中开太平的益州牧,致上最崇高的敬意。(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