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72章 定长安下

三国:季汉刘璋 第372章 定长安下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72章 定长安下

长安南门。

当孟达率军抵达了这里后,他没有第一时间率军上前抢占大开的城门,而是细致的观略了起来,但见城头之上有几面降旗竖起,城门明晃晃的大开着,完全是一副不设防的姿态。

可就是这一副不设防的姿态,孟达却是心中有些惶惶不安,他望着黑黝黝的城门洞露出忧容,仿佛这不是一个城门,而是洪荒巨兽张开的巨口,只待他上前便将他一口吞下,嚼个粉碎。

于是孟达只驻足城下,半晌都不曾下令麾下士卒上前。

“孟君?”作为后援的文聘关怀的问了一句,他有些奇怪,孟达为何到现在还不上前去夺下长安南门。

孟达被文聘的一声唤语惊醒,他自忧思中脱出,顿了顿后,他语气狐疑的说道:“城内若是有人决意归降,当于城门处接应才是,缘何城门大开,守御士卒不见,恐是有诈尔。”

孟达的分析很有道理,按照常理,城内有人归降的话,怎么也会派出一个身份比较贵重的人出城接应,以表归顺的诚意,可现下只是城门大开,却不见归降之人,这未免有些奇怪。

然而此处却是有一段原故的,只是孟达不知而已。

城内的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梁兴三人决意归降刘璋之后,几人做出了相应的布置,侯选、程银这边去解救他们被李傕、郭汜所羁押的家小,梁兴则是去打开长安城的南门,放蜀军入城,同时向蜀军表达归降之意。

可是计划是好的,但现实往往不会按照计划去走,这里却是出了一二点意外。

先是侯选、程银那边未能解救出他们的家小,反倒是为李傕所阻,并在李傕嫌恶关中诸将背盟的怒意之下,他们的家小被杀了个干净。

而这边梁兴等候蜀军等到一半,从侯选、程银的传令使者处知晓了家小被杀的消息,盛怒之下,他引着麾下士卒冲向城内,向着李傕杀去,放弃了在城门口等候接应蜀军的任务。

梁兴打算先伙同侯选、程银攻杀了李傕、郭汜,为自家的家小报仇,然后用李傕、郭汜的人头去向那位益州牧刘璋换取一场富贵。

也即是现下长安城南落得这般的情形,城门大开、城头竖起降旗,但却无人接应、无人露头,是以孟达心生疑惑,他怕一脚踏入瓮城,到时候城门一闭,他就成了瓮中之鳖,断乎没有逃生的可能了,这条命要折在此地。

听闻到孟达的担心和犹疑,文聘想了想,随即他拱手朝孟达说道:“孟君,不如由我引军上前看看,徒然于此地驻足,确乎没有什么结果。”

秉着对贾诩,这位凉州智者的信任,以及法正,这位军议校尉、后起之秀的认可,外加些许建功立业之心,文聘打算反客为主,由他做先锋杀入城内,而孟达作为后继的援手。

“这不太好吧……”孟达讪讪道,让本该作为后援的文聘代替他作为先锋,代替他去冒险,让他有些不太好意思。

文聘坦诚的笑道:“没什好不好的,都是为明公效力么……况且你我得到明公的命令,是让你我查清城内是否真有人意图归降,谁先谁后倒也没那么必要,反正你我终要踏入城内不是。”

面对文聘的诚心真意,孟达觉得心里有点不太过意,可他嘴上却是说道:“即是文君胆志非常,某也只得成人之美了。”

孟达点头同意了下来,同时他补上了一句:“还请文君放心,若是有什么意外,某拼得这条性命,也要将文君抢脱出来。”

“有孟君这句话,聘哪里会不心安。”文聘郑重的点了点头,随即他点出一曲的精锐士卒,指挥着士卒向长安城大开的南门行去,而他这位主将,自然是身处队伍之中。

文聘望了一眼黑黝黝的城门洞,他心中其实也没有底,但念及明公刘璋的殊遇,他目光坚决、义无反顾的向前阔步踏去,踏入了长安的南门之中。

一步紧着一步,文聘听着麾下士卒错落的脚步声、身上甲胄的摩痧声回荡在长安南门的门洞之中,当他踏入了瓮城之内,举目向着城头望去的时候。

此刻的长安南面城墙之上,却是无有风波,一点动静都没有。

“文三,你领一屯人马据住城门。”文聘根据当下的局势,他当机立断,向他的族弟文三发去命令。

文聘打算让文三领百余士卒守住城门,而他则领着剩余的人马沿着登城的马道冲上城楼,掌控住这一面城墙。

‘先登!’怀揣着先登之功的渴望,文聘领着麾下锐卒登上了城楼,将‘文’字大旗插在了城楼之上,他不忘遣人向城外作为援手的孟达传达,告诉孟达城楼已下的消息。

只是无需使者传达,但见文聘的旗号飘扬在城楼之上,城外的孟达便知晓了城楼已下的情况。

见着‘文’字大旗飞扬在城楼上,孟达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他神色间懊悔无比,口中苦涩之感油然而生。

因为一时的胆怯,他将先登之功让于了文聘,这如何教他不后悔。

然而后悔归后悔,孟达不忘指挥着麾下士卒奔向城楼,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虽是文聘先他一步拿下城楼,可他如今率军继之,也算是一桩功劳,就是功劳不如文聘的功勋厚重了。

毕竟文聘是第一个踏入长安城的大将。

‘悔不信孝直也。’孟达一步步接近着长安城南黑黝黝的城门洞,他的神色越发的沮丧了起来,前面法正目视于他,而他却心存犹疑,以至于丢了先登之功。

一念之差,铸成大错也。

当孟达登上南面城楼后,他见到了虽是强自淡然着面色,可神色中意气风发、难以遮掩的文聘,孟达拱手向文聘赞道:“文君先入城池,功当第一也。”

“不过侥幸尔。”文聘淡然的摇了摇头,他道起了正事:“如今城楼已下,当速速遣人通禀明公才是。”

“嗯。”孟达点了点头,这个时候的确需要通禀他的明公刘璋了,他随即派遣出了一名传令官,让这名传令官加急向刘璋通报这里的情况,而他和文聘二人,将驻足于此,等候大军的到来。

分派士卒据守住了城楼各处,保证这面城墙完完全全的掌控在自家手里之后,文聘和孟达二人秉持着刘璋前面发下的命令,只据守南面城楼,不去做踏入城内的举动。

文聘来到内侧的城墙,他俯视起了长安,但见此刻的长安城内,强风、劲火、厮杀、哀鸣,一派纷乱无边的景象落入了他的眼中。

“果不出贾文和所料,李傕、郭汜同关中诸将面和心不和,如今相争厮杀于长安城内。”文聘感叹着贾诩的洞察力,他对贾诩这位凉州智者甚是敬服。

孟达闻言颔首,他应和了一句:“贾文和智谋深远,乃是良、平之俦也。”

一言至此,孟达心中方才平复下去的悔意又翻腾了起来,以贾诩的知人、法正的谋略,而他却依旧心存犹疑,乃至于失却了一桩大功劳,当真是可惜,也极为可恨。

“就由着他们去闹吧,等他们厮杀完了我们再去收拾,省得脏了我们的手。”孟达蔑视的道了一句,他对李傕、郭汜、关中诸将这些人物甚是不喜,这些人面临大敌之际,不能潜心和睦,反倒是互相攻伐,真是一群愚蠢至极的豚犬。

文聘点了点头,他表示了同意:“那你我就静候明公的敕令,然后再做他算。”

就此,文聘和孟达静静的欣赏起了长安城内的战局。

而眼下长安城内的战局,却是侯选、程银、梁兴等关中诸将占据了上风,侯选、程银、梁兴等人面对着家小受戮的惨况,心中怒焰汹涌、目中近乎赤红,决意今日不管如何,都要诛杀了李傕和郭汜。

一则是为他们的家小报仇,二则是用李傕、郭汜的人头作为进身之阶,向那位益州牧刘璋换取一场富贵。

是故李傕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也是李傕怀揣着一点念想,想着内平关中诸将的叛乱,外退蜀军的攻伐,所以他让郭汜去坚守城池,而他则是领军在城内同关中诸将对垒。

可独木难支,凭借李傕的一人之力,确乎难以应对侯选、程银、梁兴等人的合力攻伐,以至于他眼下落于下风,麾下将士连连后退,军阵有分崩离析的苗头。

这个时候,李傕也只好站了出来,以主将的身份做个表率,用来鼓舞麾下士卒的士气,他一马当先的同关中诸将厮杀了起来。

厮杀了半晌之后,李傕渐渐的绝望了起来,他对今日能保住长安城的希望降到了零点,无他,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梁兴等人虽是单人不如他,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侯选、程银、梁兴三人之力,却不是李傕能硬抗的。

“去,让郭阿多速速引军来援,留少部分士卒守御城池,告诉他,长安不可守也,现下先合力灭了当前的侯选、程银等辈,然后离开长安再做打算。”李傕拽来郭汜的从弟郭浦,让郭浦唤郭汜速速前来。

郭浦忙不迭的连连点头,然后马不停蹄的向着长安西面城墙而去。

很快,收到消息的郭汜领着守御城池的士卒,赶赴到了李傕所在之地。

郭汜虽是智谋短浅,可郭汜的武勇在凉州是数一数二的,而郭汜的麾下,夏育、伍习等人,也都是一等一的悍将,此外郭汜麾下士卒,凉州上兵也,都是跟着郭汜在刀枪里打滚,打老了仗的。

是故有了郭汜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处于劣势的李傕一方很快振奋了起来,而作为敌对方的侯选、程银、梁兴等人,霎时间从阳春三月掉入了冰天雪地里,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双方此刻都是打出了真火,刀枪棍棒、弓弩剑戟的纷纷往对方身上招呼,而作为主将的几人,也都是赤膊上阵,不顾身份的厮杀在了第一线。

不多时,双方均有将帅或是丢了性命,或是身上挂了彩,李傕、郭汜一方,李傕的子侄李循、李利,分别为被关中诸将之一的侯选、程银一刀阵斩,大好的头颅喷洒起了热血,无头的尸体随风摇摆而下。

而关中诸将一方,梁兴一个不小心,为郭汜麾下猛将夏育卸掉了一只胳膊,成为了独臂郎君,在亲卫的拼死救援下方才保下一条性命,这会梁兴正兀自哀嚎着,断臂之痛,深入骨髓。

见着李循、李利,这两位兄子丢了性命,李傕愈发癫狂了起来,他不管不顾的向前攻杀而去,竟是以一敌二,同时和侯选、程银交起手来,只求报得兄子之仇。

在李傕的带动下,处于劣势的关中诸将,顿时支撑不住,先是关中诸将之一的程银丢了性命,殒命于李傕之手,然后是侯选胆志丧尽,返身逃窜了起来,连带着麾下士卒也溃逃了起来。

生出胆怯奔逃的侯选,以及断了一臂的梁兴,在拼命逃窜之下,很快就消失在了李傕的视野之中,让李傕不得尽兴的厮杀一场,为两位兄子李循、李利二人报仇雪恨。

仇人消失于目之所及之地,让李傕稍稍清醒了些,他压制住胸膛里流淌的杀意,一把扯住正欲追杀穷寇的郭汜,他出言劝道:“郭阿多,穷寇莫追,当今长安之地不可久留,你我须得离开长安,乃至于远离关中,才得一线生机。”

正是杀得兴起的郭汜,为李傕一言所点醒,他点点头道:“自当如此。”

随即李傕和郭汜二人也不收拾行装,只领着麾下子弟,向着长安东门而去,他们打着反向思维,认为蜀军大部人马都在长安西门,必然对他们是追之不及。

而随着李傕、郭汜一走,长安城,自然而然的落入了刘璋之手。

那边正在引军攻打长安西门的甘宁、娄发等人,击溃了郭汜留下的部分死士,登上了长安的城头,宣告了长安城的归属易主,同时也宣告了关中大地迎来了新的主人。(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