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90章 许都

三国:季汉刘璋 第390章 许都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90章 许都

建安元年,九月初。

在长安小住了一段时间的刘璋,闲不下来的他动起身来,自长安向东巡视起了关中东面的防务。

关中之地,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天下,有百二秦关之称。

因是如故,刘璋自然而然对关中之地东面的防务极为的看重,在陇右未定的当下,保证关中东面无忧,他才好放手引兵西征陇右、讨定凉州。

此外,刘璋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巡视关中东面的防务,他同时还夹带着顺便送别天使刘艾的打算。

天使刘艾在向刘璋颁发天子的诏书后,自是要返回雒阳向天子复命,而刘艾返回雒阳,恰好和刘璋的行路方向一致,都是往东而去,刘璋也就顺带送一送天使刘艾。

这一日,刘璋抵达了华阴。

过去长时间驻守在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陪同着刘璋和天使刘艾进入了华阴城内。

“都言将军善抚百姓、使民安乐,今日一见华阴城内风色,果如其言也。”刘艾见着华阴城内士庶安乐,一派祥和的景象,他抚着长须赞叹了一句宁辑将军段煨。

且知道,凉州诸将,大抵皆是凶残爆烈、嗜杀成性,将百姓黔首视作牛羊猪狗,从来都是予取予夺,劫掠而已,而如段煨,能与凉州诸将逆向而行,抚慰百姓、与百姓安乐,可谓极为难得。

“侍中谬赞,煨不过是做了一方守将应该做的事情,却是也无有什么功德。”宁辑将军段煨面对刘艾的赞美,他自是谦逊了一声。

刘璋朗声道了一句:“侍中之言,岂是谬赞,如关中他处,士民流离,奔走四野,甚可哀之,何如将军治下,民夷安乐,不知凶岁,将军于华阴之地的士庶,可谓有大功矣。”

刘璋的这一句,实是发至肺腑,他一路向东,所到之地,大半的县域都是荒凉无边,不闻鸡犬,唯有到了华阴,才感受到了一点人间的烟火气息,着实有些难能可贵。

“得明公之赞,教煨甚是羞愧,煨本无治民要术,所行之政,无非是循例而已。”段煨一如之前的谦逊了一句,侍中刘艾的面前,他需要谦逊,而明公刘璋的面前,他更需要谦逊了。

见到略显人间烟火气的华阴城,刘璋自涉足关中之后,面对一路走来的乱象和残破,向来心下郁郁的他,有了些缓解,至少关中之地,尚且有一片净土也。

刘璋来了兴致,他一手拉着侍中刘艾,一手拉着段煨,邀请二人登上了华阴县的城楼,准备一赏夕阳落日、渭水潺潺的盛景,华阴距着渭水不远,加之关中地势平坦,确是能一赏渭水的景色。

循着马道登上城楼,刘璋伫立在城楼之上,举目远眺,但见夕阳西落,余晖的作用下,绚丽的色彩如涂抹的油彩,渐渐融化在天际,给天空披上一层神秘而诗意的光晕。

“夕阳无限美,可惜黄昏日落,晦暗将至,恰如人之将老,壮志不存。”刘艾睹着面前的盛景,他道出了一句愁绪密布、略显颓废的话语。

自中平以来,作为宗室的刘艾,一直追随在天子刘协的身侧,历经了这些年董卓、李傕、郭汜等国贼给汉室带来的灾殃,身心倦怠、饱受风霜的他,心中志气难存,唯剩劫后余生的庆幸了。

“侍中,所言何以如此颓唐,岂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丈夫之志向,不因年寿有所衰减也。”刘璋贪婪的将面前的盛景收入眼中,同时扬声激励了一句刘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艾闻言露出了深思的模样,他喃喃着刘璋所言的这几句话,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片刻之后,刘艾收起了脸上的颓然神色,他的眸子变得清亮了起来:“大司马之言,振聋发聩,发人深醒,使艾受教良多也。”

“此四句气度恢宏,当名垂千古,流传后世。”宁辑将军段煨小小的拍了一声马屁。

入夜。

刘璋于华阴县的官署之中摆开了一场酒席,作为欢送天使刘艾的宴会,毕竟明日向东,到达黄河之后,他就要同刘艾分别了,明日却是不得饮宴了。

“侍中,回覆天子之时,可上言璋之心志也。”刘璋举杯向着天使刘艾致意道:“璋所行所为,志在扶保朝纲,匡扶汉室,但请天子不以关西为念,我当一以平之。”

“大司马之言,艾当传至。”刘艾饮下一杯酒水,豪爽的回复了一句。

因是明日还要赶路旅行,所以这场欢送刘艾的宴会并没有进行到太晚的时候,当月色升起,于空中流光溢彩,照亮四野,宴会就悄然收止了。

第二日。

刘璋和刘艾一路同行,将刘艾送到了桃林塞,桃林塞名头不显,后世之人多有不知,但桃林塞有一别名,甚为知名,其名曰潼关。

只是潼关的设立,乃是建安元年,曹操为了预防关西兵乱而设立的,当时曹操在迎接汉献帝之后,为了防范关中的李傕、郭汜的联军和河东的白波军,曾一度在函谷关设防。

但当时函谷关残破,加之李傕、郭汜的联军也没有进一步动向,曹操于是进一步西进,在桃林塞之西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了函谷关,将中原与关中之间的门户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如今,关中即是在刘璋之手,曹操自是不得于桃林塞之西设置潼关。

“大司马,山高水长,重逢之日不远,就此告别。”刘艾向着刘璋请别道。

功曹张肃,作为刘璋的使者,将陪同刘艾一并赶赴雒阳面圣,他同样的拱手向着刘璋告别道:“明公,肃就此去了,此行定不负明公所托。”

“诸君且去,各自珍重。”刘璋拱手道了一句珍重,而后刘艾和张肃就此骑马远去,一路向东。

送别了刘艾和张肃,刘璋查看起了桃林塞的地形地势,桃林塞,相传为逐日的夸父力竭葬身之地。此地位于崤山之北、大河之南、西有后世的潼关、东有当今的函谷,为关中和中原之间的门户。

古人杜氏记载: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是矣。自函谷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

是故桃林塞为关中所守,失之则关中必危。故历代经营关中者,无不重视潼关的守备。反之割据中原者,必然先取桃林塞,方得窥伺关中,不然只得于关外遥望而已。

“我意于桃林塞之西设立一关,名曰‘潼关’,为关中之地的东大门,用于据守关东诸侯,至于函谷关,可用作烽火台之用,无需遣大兵据守。”刘璋遥鞭一指桃林塞之西,向着麾下文武说道,同时暗含询问的意思。

彭羕顺着刘璋马鞭指向的区域看去,桃林塞之西,为渭河及黄河的交汇处,对面便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也是一处极为险要之地,就此定论,若是于桃林塞之西筑城,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明公高见,于桃林塞之西筑起‘潼关’,甚是得宜,此关定然可为明公阻击关外诸侯,使明公不以关东为念。”彭羕颂扬了一句,他对刘璋的这个想法打出了十分的评价。

作为在关陇之地混迹多年的老滑头,贾诩在听到刘璋的打算后,他甚是惊疑和赞赏,毕竟刘璋的想法和他是不谋而合。

过去的时候,贾诩常常行进于函谷关,从关东到关西,或是从关西到关东,他每每经过函谷关的时候,都自觉函谷关有名无实,做不到秦时泥丸可塞的夸张程度。

通读典籍的贾诩知晓,那是因为沧海桑田的缘故,秦时的函谷关,为稠桑原上的一道裂缝,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当真可谓“泥丸可塞”。

且秦时函谷关前有弘农河,为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敌人想要进攻函谷关,就必须先渡过弘农河,但由于弘农河紧贴着稠桑原东侧而流,河岸和关城之间只有一条狭小的窄路,大军根本排布不开。

至于绕过秦时的函谷关,确乎也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毕竟稠桑原上乃是森林密布,从崤山到潼津这一百多里路,到处都是密集的森林,行人都难以通过,更何况是军队。

因而秦时,只要守住了函谷关,便等于断绝了东西交通,纵使百万之众,也只得于关前叹息而已。

可至于今日,贾诩眸光变的幽邃了起来,今时今日,由于大河的水位下降,原本贴着稠桑原的河道裸露出来形成了河滩,由此关东的军队完全可以走河滩绕过稠桑原,而不必再走函谷道。

再加上稠桑原上的树木由于砍伐过度,早已失去了天然屏障作用,关东的军队也完全可以走稠桑原上面,不必只专意函谷关。

这种情况下,于函谷关囤聚重兵的意义就不大了,关东若有贼来进犯,函谷关做不到据敌于关外的作用,是以贾诩旧时经过桃林塞时就在想,若是于桃林塞设立一关,当可做到秦时函谷关的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关东虽有百万之众叩关,却也是无计可施。

只是,贾诩有些惑然,这些都是他实地考察才得出的结果,而刘璋远在僻远的蜀地,初至桃林塞,生出的想法竟是同他不谋而合,莫非是天定乎。

“文和、孝直,你二人以为如何。”刘璋考问起了他的两位一流谋士。

“臣以为可行,潼关若设,便如秦时函谷关一样,有万夫兴叹之险。”贾诩应和了一句,即是刘璋有了决断,且和他的想法一样,他自是赞成。

法正作为扶风人,对关中四周的地理地势自然是知悉的,他斟酌了片刻后,点了点头道:“潼关若设,其前为黄巷坂,宽仅丈许,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之地,有此一关,可无忧于关东也。”

“即是众卿与我意同,当设潼关矣。”

……

雒阳。

“又迁都?”居住在已故的中常侍赵忠家中的天子刘协,翻阅着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递上来的表奏,他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些不好的回忆。

先是被国贼董卓将都城从雒阳迁到长安,而后好不容易从长安迁回了洛阳的天子刘协,对迁都一事心中是有所忌讳的,非必要他是不想、也不愿意迁都的。

但是这封表奏的上承者,乃是引兵前来护驾的兖州牧曹操,刘协就不得不好好思量下了,这年头,形势比人强,谁手握强兵,谁的声音就大。

刘协将手中曹操的表奏递给国舅、卫将军董承,他面带忧容的说道:“董卿,此事你以为如何?”

国舅董承接过曹操的上表,他大略的扫了一眼其中的内容,随即他就双手恭敬的将文书递回给了天子刘协,而后他斟酌着说道:“今者方迁回雒阳,朝廷初定,若是大驾再行迁徙,只怕有所不利,只是若是不从曹操,恐曹操有所不悦也。”

一言至此,董承的面色有些后悔,前面韩暹、张扬等将矜功恣睢、干乱政事,他为了制衡韩暹、张扬等跋扈的将领,暗中递去书信招来了兖州牧曹操,用意是平衡朝局。

只是未曾想到,曹操一到,韩暹、张扬等将便为曹操所败,如今的朝廷上下,曹操这一派的实力近乎一家独大,也因故,天子刘协授予了曹操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等职位,用以拉拢、抚慰曹操。

原本事情到此就该打住了,曹操得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等职位,对于曹操这个阉宦之后来说,他也该满足了。

可令董承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和以前的国贼董卓一样,竟是上表欲行迁都之事,虽是曹操在表奏里说的好听,京都无粮,移驾幸许县,将无乏粮之困尔,但在董承看来,曹操不过是想挟持天子。

“卿言是也,朝廷播越,新还旧京,当是以安定为先,不宜迁都。”刘协点了点头道,接着他面色凝重的道了一句:“只是曹操虽是上表请之此事,但依朕观来,曹操不过是通知朕一声尔。”

“陛下。”听得刘协此语,董承连忙跪拜而下,语气哀怜的道了一句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