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94章 江东孙郎

三国:季汉刘璋 第394章 江东孙郎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94章 江东孙郎

当杜畿到达关中同乡聚会的场地之时,场地内已是有了关中游子汇聚此地,众多游子的脸上都是挂着笑意,时不时能听到几声扬声大笑,快意的气氛在场地上倘佯着。

“杜君,你来了。”

“是杜君啊!”

杜畿的同乡众人见到杜畿到来,连忙一个两个的上前致礼问候起了杜畿。

作为同批次由关中避难到荆州的流民,杜畿在流民团队中算是一个头目,毕竟杜畿出身于京兆杜氏,他的先祖他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太史公书和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虽是杜畿这一脉在杜畿父亲那一代未曾做官,已是个普通人家。

然而杜畿作为经学传家的子弟,为人孝顺,拥有孝子的名声,在大汉以忠孝治天下的情况下,他得以被举为孝廉,二十岁时得以出任京兆功曹,同时兼任郑县令,后来由于在县令任上政绩斐然,升迁为了汉中府丞,如此的出身和经历,使得杜畿在流民之中隐隐被拥到了首脑的位置。

问候完毕,有人朝着杜畿说道:“杜君可听闻了,那李傕、郭汜二贼,在蜀兵的攻伐之下,连连败退,先失陈仓,后弃长安,如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二贼有今日之果,真是痛快啊!”

言辞快意,这人的语气也是快活无比,他的一番言语过后,现场顿时洋溢着喜气的氛围。

“我听闻过了。”杜畿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他开口言道:“据说李傕、郭汜二贼未能同关中诸将和睦,致使两方生怨,相攻于长安城内,刘益州当机立断,遣兵入城,就此拿下长安,使得李傕、郭汜没有了居所,只得奔逃北窜。”

“可惜,竟是叫二贼逃了,不知道刘益州能否擒获李郭二贼,将二贼明正典刑,如此才得圆满也。”有人惋惜了一句,惋惜声中夹带着对李傕、郭汜的怨恨之意,为李傕、郭汜所逼,不得已流落他乡的这人,哪里会对李郭有什么好言好语。

杜畿听到这话,他宽慰了一句:“这天大地大,却是无李傕、郭汜的容身之地也,宇内之人、有识之士,无一不是念着诛杀李郭二贼,李郭二贼逃得了一时,却是逃不了一世也。”

“况且以刘益州之英名才具,自是不会走脱了李郭二贼,其次刘益州与李郭二贼有杀兄之仇,怎么都会遣人衔尾阻杀李郭,必然是要李郭二贼人头落地的。”

杜畿话里对那位未曾逢面的刘益州有着十足的自信,他有着一股子强烈的直觉,坚信那位刘益州能诛杀窜逃的李郭二贼。

“杜君说的是,刘益州之大兄二兄皆是为李郭二贼所害,如何会走脱了杀兄的仇人,便是天涯海角,刘益州都会寻觅过去,将李郭二贼诛杀掉。”有人应和了一句。

一派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下,有人率先提出了一个在场游子心心念念的事情:“既然眼下李郭窜走,关中初定,我等是不是也该是去好好准备一下回乡的事宜了……杜君,你觉得如何?”

一言至此,众人纷纷将目光看向杜畿,他们等着杜畿的回答,想听听杜畿这位领头羊的看法。

杜畿没有让众多游子等上太久,他很快就做出了回应:“这是自然的,关中既是稍定,我们便不用在荆州驻足,是时候准备回乡的事宜了。”

“只是如何返回关中,什么时候回,这个我们得好好商量一下,动作一致才是……毕竟关中虽是稍定,但由荆州到关中的道路不够太平,一路的艰辛磨难,若是我们不和睦一处,着实难以应对。”

杜畿的话,惹来在场游子的频频点头,他们很是认可杜畿这位领头羊的话。

“那以杜君之见,我等当何时动身为宜。”游子中有人追问了一句。

杜畿半眯着眼睛斟酌了一二后,他说出了他的计划:“我等先准备准备,由荆州到关中路途遥远,不做好准备,只怕半道上就粮尽人散……其次关中刚刚为刘益州拿下,一时间情形晦明不定,我们还需观望一段时间……”

杜畿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言道:“依畿之见,我等可以趁着准备动身的这段时间,再看看关中的情况,若是关中无虞,我们那时候也快准备好了,可以动身返回关中……如此,能早一日动身,早一日抵达关中故土。”

“好。”

“如此甚好。”

“应当如此。”

杜畿的话,迎来了一片的应和之声,在场的游子对杜畿的计划很是满意,他们或是点头,或是出言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杜畿忙不迭的准备起了返回关中的路上所需的粮食、帐篷等物,说起来他一个壮汉,其实用不上帐篷,路上随便找一间破屋,或是直接露天休息也是无妨,可念着他的继母,他自然是要准备一间可以收纳搭起的帐篷。

就在杜畿和他的同乡热火朝天的为回归故土做准备的时候,从关中传来的一道消息,让他们顿时欣喜若狂,甚至于一个个走在路上的时候会突然莫名的露出笑意,仰天长笑起来。

无他,盖因他们得知了李傕、郭汜伏诛的消息。

自董卓受戮之后,关中之地,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贼寇,攻略郡县,残害士庶,他们这群流落到荆州的游子,对李郭二人皆是有着深仇大恨,一时间闻得李郭的死讯,他们自然满心欢喜,难以自已。

关中子弟的同乡会上。

“杜君,李傕、郭汜二贼伏诛,可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有人向着杜畿发声道,语气里是直冲云霄的快意。

而知晓了李郭受戮消息的杜畿,他的神色稍稍端正些,没有过分的喜色,但快意之色,在他的眉目之中,亦是显露的无疑,他应和了一句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杜君,我看我们可以出发了,李郭既然受戮,关中当无他事了。”游子中有人向杜畿提出了建议。

杜畿点了点头,他微笑道:“诸君,我等游子,当归乡矣。”紧随着杜畿的这句话,众多关中游子中随即迸发出了一道齐声齐心的应和,人群之中不免有人落泪,他们这伙流落荆州的关中游子,流离外乡数载,却是总算到了可以归乡的时候了。

……

吴郡。

自击溃会稽太守王朗,拿下会稽郡后,江东的地界表面上尽归孙策所有,他分派麾下将帅,任以地方郡守县令之职,有意将江东把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白白的去替袁术打工。

这过去一向发生的事情,让孙策被反复无常的袁术恶心的实在是不行了,先是袁术许诺给他的九江太守,袁术不给也就算了。

而后袁术当着一众文武的面,说是只要他拿下庐江郡,便任他为庐江太守,他满心欢喜的,苦苦奋战两年拿下庐江郡后,袁术立即就任了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

是故如今的情况,吭哧吭哧的为袁术白干了几年苦活累活,一点大些的好处都未拿到,被袁术当做猴耍,孙策自是积怨在心,心中愤愤然矣。

‘这等人,也配得上四世三公、经学传家的底蕴,连我等武夫都不如也。’孙策念及往事,他的心中是愤愤不平,对袁术失望至极的他,心中有了自立的打算,尤其是如今尽得江东地界的当下。

“文表、子正,以你二人之见,我如今布置江防,断绝同袁术的关系可否?”孙策朝着他的谋士秦松、陈端问道。

这里他没有招来彭城人张昭、广陵人张纮,盖因比起作为宾客的秦松和陈端,张昭和张纮皆是纯良君子,不宜同张昭和张纮商谈背主而立的事情来,而秦松和陈端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秦松和陈端闻言皆是静默了片刻,二人在思考此事是否合乎时宜。

片刻后,秦松率先开口:“将军,愚意以为,与袁术相绝一事暂不可行,将军虽是自渡江以来,兵锋所指,悉以破之,然江东之地,深险之处尚未荡定,如泾县宗帅祖郎、乌程严白虎等,包括窜逃到豫章的刘繇,皆是拥兵一方,不曾宾服,是所谓内忧也……”

“如今内中方有忧患,自是不能轻易与袁术相绝,以免江东初定之际,引得袁术遣兵来攻,到时候内忧外患相连,局面当是不易应对。”

孙策闻言微微皱眉,对于秦松的话他有所不喜,只是他也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是以他忍耐了下来,但他只点了点头,并不做回应。

秦松一席话语道完,那边陈端也说出了他的看法:“与秦君一样,以端的浅薄之见,暂时不太适合同袁术相绝,何者,盖因大丈夫处事,忠义为先,将军即是侍奉于袁术麾下,若是未得一个由头,便与袁术相绝,恐是豪杰英士,将轻薄于将军也,于将军之大事不利。”

两位心腹谋士都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孙策虽是对袁术失望至极,片刻也不愿侍奉袁术,他也只得先止住了自立的心思,不过他还是要为自立做出些尝试:“便如卿等之言,先暂时表面服膺于袁术,不过自立一事,卿等还需为我谋划一二。”

听得孙策的话,秦松和陈端二人思绪通达,开始为孙策谋划起自立所需的条件。

又是秦松率先言道:“将军,如今江东初定,今岁不宜再起兵戈,可先安抚百姓、招揽隽才,以示恩德之状,而后待来岁动兵,讨定不曾宾服的豪宗强右,剪除内忧,此深根固本之法也。”

“自然,祖郎、严白虎等人,我早晚戮之,不使彼等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孙策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可的态度。

这里秦松听得祖郎、严白虎的名字,他淡然一笑:“祖郎、严白虎等,盖匹夫尔,说起来成不了什么大的祸患,松所忧者,乃刘繇麾下太史慈也,此人胆志气勇,超乎常俗,而今太史慈虽是奔向豫章,遁於芜湖,但若是一朝得势,其祸不小也。”

孙策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刘繇麾下的太史慈,他昔日曾与其在神亭厮杀相斗,一时间不分胜负,这等的猛将,他自然是放在眼里的,不由的他感慨了一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我意不愿与其对敌,若是得招揽其人,共谋大事,真可谓人生一大快事也。”

“恐是不易。”秦松摇了摇头道:“太史慈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乃大丈夫之属,今者其人即是归于刘繇,想来轻易不会弃刘繇而去。”

“嗯。”孙策应了一声,他也知道招揽太史慈这样的忠义之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太史慈被他擒住,只怕太史慈也会慷然赴死,不会归降于他。

衔着二人的感慨,陈端出言道:“听闻天子得脱关中,眼下已经东迁到了雒阳,将军即是有自立之意,当尊奉天子,躬事汉室,若得天子一纸诏书,将军自立一事,可遂定也。”

“善。”孙策闻言抚掌一笑,他认可道:“当如卿言也,我意令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二人携带表奏、方物赶赴天子所在,卿等以为如何。”

孙策做事快人快马,不逾日月,既然陈端有了一条良谋,他立即就给出了决断。

“刘由、高承皆是性谨之人,宜当其任。”陈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的态度。

这时有往来的信使通禀消息:“将军,自关中递来情状,言是益州牧刘璋由陈仓道兵发关中,如今已是拿下了长安,李傕、郭汜遁逃而去,关中之地,已属益州牧刘璋矣。”

秦松闻言,他啧啧了两声,道出了他的惊奇,旋即他轻笑了一声道:“由陈仓道兵发关中,旬月的时间击败李傕、郭汜这等强敌拿下三辅之地,莫不又是一高皇帝也。”

熟悉的操作,加上刘璋又是宗室的身份,秦松的感慨之语,将刘璋比作了高皇帝刘邦。

只是不用秦松对比,孙策和陈端的心中同样都是念起了高皇帝的旧事。

孙策起身,他抚掌仰叹道:“天下英雄,真如过江之鲫也!”(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