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01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

三国:季汉刘璋 第401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401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

邺城,眼下正处于一片夜色朦胧的状态之中。

可正是这夜色浓烈的时候,冀州牧袁绍却是没有入睡,他单手撑在案几之上,一手拿着竹简,借着通明的灯火读起了书来,他看的很快,但也很仔细。

只是袁绍心中虽是没有睡意,但他的身体却是难以支撑他接着阅读下去,他的眼皮开始变的一张一合了起来。

恍惚之间,袁绍但觉自己来到了黄河边,自黄河的北岸向南岸望去,只见黄河南岸有一个矮短的身影,这道身影虽说算不上挺拔,但身姿却如一棵苍松般笔直遒劲。

突兀之间,这个矮短的身影张口了:“本初兄,我当大将军,你当太尉,都是为了匡扶汉室么,何须介意高低!”

‘太尉。’

太尉二字仿佛是在黑板上摩痧的指甲一样,顿时就让有些混混睡意的袁绍惊醒了过来,同时他那一张英姿不减的脸上浮现了羞惭和忿怒的神色。

“太尉,太尉……”

清醒过来的袁绍喃喃着‘太尉’两个字,这是他的好友曹操在迎奉天子到许都后,派遣天使给他任命的职位,当然,准确来说,给给他的职位是太尉、封邺侯。

太尉者,金印紫绶,三公之一,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权柄不可谓不重也。

按理来说,袁绍得此任命,应当是心满意足,不再有其他的奢望,且对曹操这位老友是略有感激才是。

只是早间袁绍在听到天使传达这道诏令的时候,他的面色就很是不虞,同时心中的愤愤之色溢于言表,到了入夜之后,他的胸膛里更是凝聚了一团无名之火。

无他,盖因曹操的官职为大将军,而大将军一职,位居太尉之上。

呵,袁绍放下手中的竹简,在无有侍从的书房中嗤笑了一声。

一直以来,袁绍都认为他早晚会得到三公的位置,他有这个资历和背景,毕竟他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氏,依照他的名望和才具,三公之位对他来说是早晚的事情,也唯有得到三公的官职,才能证明他是袁氏的顶梁柱,压下袁术一头。

可今时今日的三公之一的太尉落在自己的头上,在曹操出任大将军的情况下,却是让袁绍自觉太尉一职对他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亦不可惜。

曹操,是袁术素来看轻的人物,且是他一手扶持才走到的今天,曹操从东郡太守走到兖州牧,攻打徐州陶谦、驱逐谋叛的吕布、陈宫,曹操的这一路上,若不是他遣兵发粮助阵,曹操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了,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可今时今日,曹操竟是不知进退的坐上了大将军的位置。

‘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这是袁绍对曹操任命他为太尉,而曹操自己出任大将军一事的看法,曹操多次受他的恩惠,却做出了违逆背刺他的事情来,让袁绍很是不爽。

‘大将军应该是我的,我的,你曹阿瞒什么东西,一介阉宦之属,出身低贱,竟敢窃居大将军一职。’

袁绍越想越气,越气越想。

且曹操背刺他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天使递来的诏书中有一句责备他的话‘责他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通俗而言,就是指责他袁绍只顾着自己,不顾王室的安危。

虽说是天子的诏书,但在袁绍看来,天子如今在许都,许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天子的举止当是受到曹操的制约,若不是曹操点头,诏书上怎敢有这样的言论,是以这封诏书八成是出自曹操的意思。

‘曹阿瞒忘恩负义,得意忘形,竟至于厮也。’

一念至此,袁绍有些后悔,他在明知道曹操假借天子名义责备他的情况下,却是不能直抒胸臆,好好的喷上一顿曹操,只能摆出臣子的本分去请罪。

而之所以袁绍会后悔,他是在后悔没有把天子刘协奉迎到邺城。

‘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讬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袁绍想起了往日他收到天子返回雒阳的消息,监军沮授当时给他的建议,若是当初他听从了沮授的建议,今时今日,就该是他假借天子的名义责备曹操了。

可恨的是他当初听信了郭图、淳于琼的进言:‘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以为汉室没有救了、天子无甚用处,于是对天子置之不理,以至于天子刘协落到了曹操手中。

但谁知道,大汉天子的招牌在黄巾板荡、董卓之乱、李郭之乱这一系列的乱事后,一朝被曹操迎至许都,竟是又变的金灿灿、明晃晃了起来。

自从天子刘协被迎接到了许县,四方之士多有从者,袁绍近来也有收到手下递上来的消息,言之河北之士听闻天子在许县,有疾驰赶赴许都者,可见大汉四百年的招牌不是虚的,人心思汉也。

“悔不听沮授之言。”

袁绍叹息了一声,身形不自觉的晃动了起来,在灯火下,他的身影不断摇曳着。

然而对于有志于天下的袁绍来说,近来的烦心之事不止一端,大汉的天南地北,皆有不妙的消息传到他的案几上来。如淮南之地,他的从弟袁术,近来派遣已故的江东猛虎孙坚之子孙策攻略江东,而孙策骁勇,不亚于其父,一二年间,江东之地,皆为孙策讨平。

袁术得势,还不止如此,袁术北攻徐州刘备,趁隙招诱投奔刘备的吕布,吕布从徐州牧刘备的手中袭取了下邳,且掳掠了刘备的妻子,一时间徐州便换了个主人,如今徐州为吕布所主。

而今袁术的势力,北可及徐州、泰山诸盗,南则达江东、南海之境,加之富庶的淮南之地,袁术的实力可谓大涨。

袁绍可以说是眼睁睁的见着过去一二年间,被他和曹操合力打击的袁术,东逃西窜、有如过街老鼠般的袁术,如今的日子过的却是越发红火了起来。

又如关中刘璋,刘璋素来以懦弱闻名,却是在刘焉亡故之后振作不已,先平南中蛮夷,后逐米贼张鲁,到了今岁,更是做出了有类高皇帝的事迹来。

兵发陈仓,荡定三辅,一举枭首李傕、郭汜二贼,声威播于四夷,武功撼动宇内。

邺中市井多有流言,以刘璋比之高皇帝刘邦,又比之为汉光武帝刘秀,以刘璋身为宗室,剪除国贼,兵锋所及,无不溃散,说不得将是中兴大汉的第二位汉光武。

因是如故,袁绍眼下面临的是这样一副局面,原来的马仔曹操得了天子,如今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敌人的弟弟袁术,近乎将徐杨一统,不声不响自蜀地起兵、奋然而起拿下关中的刘璋,一个个的都跳了出来,成为了他统一天下的绊脚石。

第二日。

昨夜未曾安枕的袁绍,他的神色上不免有了惫倦,但他今日却是依旧聚齐了麾下谋士,商讨起了军国大事。

首先是监军审配出言,向着袁绍通禀当前大敌公孙瓒的情况:“前者明公遣使递信于公孙,公孙收到信件后并未做回复,只是驱逐了使者回来。”

“公孙瓒还是不愿降吗?”袁绍闻言面色不快,公孙瓒于龙凑、鲍丘连番兵败,且幽州诸郡无不击杀公孙瓒所立的长史,遥相呼应于他,如今的公孙瓒地不过区区易县,所能依仗的不过是麾下的幽燕强卒,一时间还能支应一二。

可这等危殆的情形下,公孙瓒对他的好意和给出的台阶却不领下,反倒做出一味死守的样式,这是铁了心和他相抗,不到黄河不死心了。

面对袁绍的问询,监军审配立即做出了回应:“公孙为人小憨,多少有些胆气,非是贪生怕死之徒,念着以往同明公的恩怨,其人十有**不愿归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袁绍默然的点了点头,其实他对公孙瓒请降的把握也不大,可以说是近乎没有,毕竟公孙瓒怎么也算一位豪杰,轻生死重言诺,十九**做不出在他面前祈降的丑事来。

只是袁绍心中多少有一二期盼,望着公孙瓒能低个头,早早的归降,他也好腾出手来去料理天下事,不然天下诸侯,曹操、袁术、刘璋,恐是坐大到难制的地步了。

察觉到了袁绍神色上的低沉情绪,郭图连忙出席道:“明公勿忧也,公孙如今筑楼于易县,妄图坐观天下,却是一厢情愿了,这天下岂有攻不破的高楼乎……”

淳于琼也跟着叫了一句:“公孙无有外援,唯有易县之地,此所谓死地也,公孙当死于易县。”

听着郭图和淳于琼的话,袁绍的面色稍稍好上了一些,他迟早会拿下易县,枭首公孙瓒,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只眼下还需忍耐一段时日。

公孙瓒的事情告一段落,袁绍向着一众文武垂询道:“朝廷以我为太尉、邺侯,卿等以为,我当受或不当受?”

虽是垂询,但袁绍语气里的不善却是遮掩不住的,在说到‘不当受’三字时,他更是加重了语调,表明了他的倾向。

淳于琼与袁绍相处日久,几近是袁绍肚子里的蛔虫,他自是第一时间明白了袁绍的心意,他出席拱手言道:“近来明公屡破公孙、击走黑山,形势易张,可谓煊赫矣,非大将军之职,不得表彰明公之功勋也,区区太尉之职,哪得称意,当上表朝廷,不受封拜……”

“不然,淳于将军所言谬矣。”

淳于琼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句‘不然,淳于将军所言谬矣’给中止了,而袁绍麾下的一众文武都是默契的望着一个方向看去,他们并不是循着声音的源头,而是依靠着过往的经验。

而他们的目光汇聚之地,乃是袁绍麾下、冀州别驾田丰的席位,袁绍以下,唯有本性刚直的田丰会如此行事-——直白的于大众面前指摘他人的进言。

淳于琼为田丰的话一堵,接下来的话他不得倾诉而出,这不免令他有些恼火,不过对上刚直不让人的别驾田丰,他也不敢触其虎须,他只面色不虞的扫了几眼田丰,将这笔帐给记下,记在心里。

“别驾有什么看法?”袁绍见到田丰出言,他俯问了一句。

田丰起身,身姿挺拔,有若一颗苍松般,他拱手向着袁绍言道:“大将军、太尉,于今时而言,都是虚职也,不过是一介名头而已,算不得什么,今者朝廷即是以明公为太尉,明公当坦而受之,以示尊崇王室之命。”

“且料来此诏非是出自天子之手也,多半是曹孟德所作……曹孟德先是自任大将军,可见其人有心骄之意,如今又任明公为太尉,屈居其下,可见曹孟德有所忘形,即是曹孟德得意忘形至此,不如骄纵其心,使其不攻自灭。”

说到这里,田丰叹了口气:“若是早些时候迎大驾于邺城,何以有今日之烦也。”

田丰的一席话语讲完,郭图察觉到了袁绍的面色越发低沉,他不管不顾的站了出来:“别驾所言非也,明公为关东诸侯的盟主,且出身于汝南袁氏,若是任由一阉宦之属的曹孟德担任大将军,明公出任太尉,这上下尊卑岂不是倒反天罡,不成体制……事关朝廷体面,不当如此行事矣。”

郭图向着袁绍进言道:“明公当上表朝廷,不受封拜,且发信于曹孟德,问其本意,震慑曹孟德一二才是,不然曹孟德过分骄纵,将有所凌迫明公也。”

淳于琼把握住这个间隙,他应和着郭图道:“郭君所言甚是,不可放纵曹孟德,当严词以慑其心,使曹孟德知晓,大将军之职,非明公无有他人可任。”(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