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47章 建安二年

三国:季汉刘璋 第447章 建安二年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447章 建安二年

建安元年,年末。

按理来说,每到年末的时候,不管是官宦还是黔首,都会得到休息的机会,一年的忙碌到此会暂时的停息下来,但是侍中刘艾,作为一名官宦,他却是不得安歇,此刻的他奔波在前往长安的路上。

侍中刘艾肩负着王命,即颁发下封赏大司马刘璋为蜀王的旨意,只是前两次带着旨意到长安,大司马刘璋都干脆利落的辞了诏命,拒不接受蜀王的爵禄,是故刘艾只得来回奔波于许都和长安两地。

风陵渡。

于晨间淡薄的雾气中,刘艾打量着面前熟悉的渡口,他不由的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这是他第三次抵达风陵渡,也是他第三次前往长安为大司马刘璋颁下蜀王的封赏。

却是不知,这一次是将功成,还是又将无功而返。

不过依刘艾揣度,不管这一次大司马刘璋会不会接受蜀王的封赏,他都将得到一段时间的喘息机会。

无他,如果这次大司马刘璋接下蜀王的爵禄,他完成了这桩要事,当可得以安歇一段时间。而如果大司马刘璋第三次也拒不接受,朝廷自是拉不下脸来让他第四次出使关中,硬是要把蜀王的爵禄塞到刘璋的怀里,毕竟这般强求,多少有些折损朝廷的颜面。

坐上风陵渡的渡船,此刻早间的薄雾为绚亮的日光所驱散,刘艾得以一览无余,瞧见风陵渡对面的江岸,只是,对岸的境况似乎有些不太一样了。

和刘艾第二次离开关中时不同,在风陵渡的对岸,一座北临黄河,南踞山腰的城池露出了雏形。

“船夫,对岸是在建造城池吗?”刘艾出声,他问询起了满头华发的老渔夫。

老渔夫手中船桨,此时正不住的在河中荡开清波。

听到刘艾的问询,接过话头的老渔夫笑道:“正如先生所言,对岸在筑造一座新的城池,听说是大司马麾下校尉李休督造,城池的名字唤作潼关。”

‘潼关?!是因为潼水流经所得名吧。’刘艾目色萧然,他远远眺望着潼关所在位置周边的地理地势。

作为天子的侍中,刘艾多少有些军事上的学问,虽说不过是纸上谈兵,但也足够让他一窥潼关的险要。

潼关的地形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很像,它位于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对岸即是刘艾方才经过的风陵渡口。

潼关的东向之处,有两条河流,一曰潼水,二曰远望沟,在两条河水中间有一道山塬,山塬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向西行进的人,都必须通过原上,而再无其他路可走,而如今山塬前立起了潼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侍中刘艾在仔细观察了潼关城址所在的位置后,心中默默的点了点头,大司马刘璋麾下果有能人,竟是选出了这样一处险要的地址,作为关中的东大门。

渡船悠游,穿过大河,来到了对岸,刘艾起身登岸,于岸边静候了一会,他的侍从牵着马匹正乘坐着另一条船,不过另一艘船的船夫不如他所在这艘船的老渔夫干活利落,此刻离岸边还有几许的距离。

稍稍等上了片刻,待到侍从牵着马匹下了船,刘艾翻身跃上马背,数骑之人就此向着长安而去。

‘哎。’

离长安越近,刘艾心中的愁绪就越盛,不过不是因为封赏刘璋为蜀王一事,他所忧愁的是他自己,这趟任务出使返回许都,他料想将会被卸下侍中一职,不得再侍奉天子左右。

至于为何他会被卸下侍中一职,盖因为把大将军一职让于袁绍,如今自领司空、总揽朝政的司空曹操。

自曹操迎奉天子都许之后,先是将宿卫禁军替换为了他的亲信,并卸下了伏完、董承等天子亲故的兵权,到如今,已经开始对天子身边的近臣下手了,把忠心天子的近臣一一或是贬斥,或是置之闲职,不得环护在天子左右,做出密谋之事来。

‘不想又是一董卓也。’刘艾心中悲叹,董卓受戮,李郭伏诛,妄图把持朝廷、控御天子的权臣一个个都落得悲惨的下场,可权臣是前赴后继,到如今,又出了一个总览朝廷之人。

且不同于董卓和李郭,董卓和李郭皆是匹夫而已,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得逞一时之威。而曹操却不一样,曹操有志向、有权谋、有韬略,是故刘艾有一种直觉,他认为曹操会断绝汉家的国祚,颠覆汉家的社稷。

‘希望是我想多了。’刘艾沉沉的叹息了一声,念及到此次出使返回许都,可能会被卸下侍中一职。他即是有些忧虑,忧虑天子近臣一一被祛除,天子安危难保,可他也有些庆幸,庆幸得免去侍中一职,毕竟眼下司空曹操总览朝廷,他若是过于亲近天子,恐怕会被曹操寻一个借口下狱,最终落得被夷灭的结果。

总归是汉室倾頽,社稷衰渐,对于眼下天子被置为泥塑木雕,朝廷公卿被视若无物,刘艾只道是汉家不幸,刘氏的气运衰落的原故。

不过刘艾也没有太悲观,他望着不远处的长安城,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如今汉家有不少能力出众的宗室,如关中的大司马刘璋,荆州的镇南将军刘表,豫州牧刘备……

汉家如今的局面当是一时之衰,后面将复振也,刘艾安慰着自己,中兴大汉,就在眼前也。

临近长安城,于长安城的门口,刘艾见到了长安令张既。

来往关中的次数多了,刘艾对面前这位年轻的长安令有一些了解,张既青春年少,但能力出众,担任着长安令一职,把破败的长安管理的是井井有条,使得长安城焕发出了旧京的色彩,有如一颗古木长出了新枝一般。

“德容。”刘艾亲切的唤着张既的表字,他提前十余步下了马,存着一份敬意的向着张既喊道。

“侍中。”长安令张既作为地主,他快步上前,向着代表天子来到长安的天使刘艾致礼道。

二人于城门口客套了几句,而后就齐齐上马,向着长安的寓所行去。

刘艾于马背上放眼审视着长安城内的境况,三五月内,原本一片荒凉、甚是破败的长安城,从路无行人到如今行人纷踏,道路两旁皆起了屋宅,元气逐渐恢复,往着好处发展了起来。

“德容为长安令,我每回至长安,都可以见到不一样的景色,世间的良令,德容当可坐二望一也。”刘艾言语上无有吝啬的夸赞起了张既。

“侍中谬赞,我为长安令,不过是称职而已,还谈不上是什么良令。”张既谦逊了一句。刘艾摇了摇头,他搬出了刘璋:“我的眼光或许会有所错漏,可大司马的眼光可不会错,大司马识人用人皆是有若准绳,大司马即是起用德容为长安令,自是见重德容的才干。”

面对刘艾的这种强硬的夸赞,张既不好反驳了,他只淡淡的笑了笑,默然的应了下来。对于启用自己担任长安令的明公,殊遇如此,感怀在心的他决计不会说刘璋的不是。

不多时,张既将刘艾送至寓所,而后让车马劳顿的刘艾好生歇息一日,待到明日再去长安的衙署颁发天子的旨意,刘艾自是应了下来,一路奔波,且是来回的奔波于许都和长安之间,他早已是疲乏的紧,张既的好意,他如何会拒绝。

张既离开寓所,来到了长安衙署,向着刘璋交差。

‘曹孟德当真是不识趣,吾都拒了两次,竟是让刘艾又跑了一次,区区一个蜀王,还弄出三辞三让的动静来。’刘璋听着张既的通禀,他心中腹诽了一句,又不是禅让,需要走上三辞三让的流程,一个蜀王,还非要三辞三让的硬塞到他的怀里。

当着张既的面,刘璋感慨了一句:“如今都年末了,曹孟德还让侍中刘艾奔波劳累,真是不当人子。”他对侍中刘艾往来奔波、困苦劳累的境遇多少有些怜意。

“明公说的是,年末之际当同亲友往来欢娱才是,何能出使他方,不得安歇。”张既点了点头:“虽是王命,可王命也没有这般不通人情的,曹司空确乎有些过分了。”

“嗯,明日礼接天子诏令的布置,就有劳德容了。”刘璋同张既闲扯了几句后,他说起了正事,作臣子的受天子诏书,得毕恭毕敬,布置一二才是。

“诺。”张既应声作答。

第二日,长安衙署内。

“卿功盖于寰宇,非王爵不足以封赏,望卿能明悟朕心,受此嘉赏……”

从侍中刘艾的口中念出的诏书用句,和前两次相比来说是不一样的说辞,然而意思却都是一个样,即是封刘璋为蜀王。

侍中刘艾念诵完诏书,收拢起来,双手端着,欲递到刘璋的手中,可他见到刘璋不为所动的样子,心中有了明悟,这一次他又白跑了。

“望使者上禀陛下,臣为汉家讨贼,是臣之本分,虽有薄功,但王爵之赏太重,请陛下再斟酌一二。”

从刘璋的口中,刘艾听到了不一样的辞让语句,可辞让的的意思还是同样的,且拒绝的语气是一次比一次坚定。

“大司马所言,我会一字不落的禀明陛下,使陛下明知大司马谦让之心。”侍中刘艾收起诏书,脸上挂着微笑,略微讨好的向着刘璋言道。

走完了‘辞让蜀王’的常规流程,刘璋大摆宴会,招待起了侍中刘艾。

宴会的开始,刘艾为刘璋带来了一桩好消息:“前者大司马上表请奏追封父兄一事,朝廷有了决断,不日将颁下令旨,追赠大司马之父为司徒、封南郑侯,二位兄长,一追赠汉中太守,一追赠巴郡太守,皆封为亭侯,以表彰大司马父兄死节之功。”

“吾父兄在天之灵,可得安息也。”刘璋端重着面色,郑重其事的言道,而后他举杯向着刘艾:“想来侍中必于其间出力不少,还请满饮此杯,让璋得以致谢一二。”

“艾实无功,此皆陛下之心意也。”刘艾避席不敢居功,他将功劳按在了天子刘协的身上。

刘璋点了点头,他感怀道:“天子厚意如此,璋无以为报。”

接下来,是宾主尽欢的场面。

席间,列席的马岱,自出任中军都尉后,值守中军,典任宿卫,却是少有还家的时候,于是他借着这个机会,和担任伏波中郎将的兄长马超聊起了天。

马岱低声同马超私语道:“不想朝廷嘉赏明公为蜀王,而明公竟是拒了。”马岱的口吻掺杂着可惜的语气,他对刘璋没有接下蜀王一职甚是叹喟。

“区区蜀王,如何匹及明公今时今日的威德。”马超轻蔑的道了一句,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这可是王爵?!”马岱有些发懵。

“王爵又如何,蜀,无名之小国也,远不及晋秦齐楚,唯有晋秦齐楚,才得匹及明公一二。”马超的话很是狷狂,近来刘璋对他的殊遇,让马超对刘璋有一二心服,如今站在刘璋的角度谈起了封王一事。

“近来你典守宿卫,可有什么状况。”马超扯开了话题,他问起了担任中军都尉一职的马岱,在中军里的情况如何,他担心马岱会犯下错误,错失了这份和明公刘璋近距离交好的机会。

马岱摇了摇头,他言道:“小弟自出任中军都尉以来,一向勤勉任事,和睦上下,无有什么差错,兄长放心便是。”

“听说明公分派给了兄长两千青羌,青羌素来悍不畏死,踊跃好战,且夷风甚重,无分上下,但以血勇为先,可有不服管教者。”马岱关心上了一句。

马超闻言轻笑道:“德山,何以如此小觑我……青羌中起初是有不服管教者,可皆为我所败,如今青羌于我麾下,是屏气凝神,不敢违逆一二。”

马超的这一席话,透露着一位凉州豪杰该有的自信,在武力上的信心十足。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宴会在入夜后便悄然结束了,四方多事,刘璋没有通宵达旦欢娱的想法,也不会有这种荒悖的念头。

入夜。

刘璋立身庭中,举目望着天空的冷月,算着时间,建安二年将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