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49章 陇右布局

三国:季汉刘璋 第449章 陇右布局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449章 陇右布局

在天水郡四大姓,姜、阎、任、赵皆归顺效命的情况下,刘璋虽是碍于粮草不足,一时间不得举大众发兵陇右,但他也不是不懂变通之人,于是他根据局势对蜀军在凉州的布局做出了一些调整。

首先,刘璋发令,让屯兵略阳的甘宁,领兵赶赴天水郡冀县,把控住凉州的州治,扼守住冀县这个关中、陇右、益州三地之间的交通咽喉。

其次,就是屯兵陇邸的文聘,在屯驻略阳的甘宁前往冀县的当下,引兵向前屯驻到了略阳,与此同时,屯驻在陈仓的吴懿的部众分出少许兵力,去守御关陇道的陇邸。

刘璋如此的操作,是因为陇右荒残,户口不丰,这般情况下分兵略地就不是上上之策,毕竟分兵太广,容易被各个击破,而把控住户口丰阜的大县,以及拿下交通咽喉之地,才是一条良策,能应对凉州如今的局面。

大计已定,刘璋蜷缩在长安城中,只等着夏收到来,粮草充足之时。

长安,衙署。

“在成都的部份幕府诸曹已经收拾好了行装,不日就将赶赴长安。”主簿荀攸向着刘璋通禀一条他最新收到的消息。

在刘璋驻足长安的情况下,刘璋麾下的幕府自然也是要迁徙到长安来,和他这位主君牢牢的绑在一起,也就有了幕府诸曹动身从成都赶赴长安的这条消息。

不过由于关中萧索,一时间迁徙太多的幕府曹官,耗费甚大,此外后面即将发兵陇右,尚需蜀地出兵出粮,得留下一些得力的曹官在蜀地催征钱粮,使得刘璋征讨陇右时没有乏粮之忧。

所以刘璋只打算先迁徙部分幕府诸曹官到长安来,而留下长史王商及部分督管钱粮的曹官在成都多待上一年,用以在今岁刘璋经略陇右的时候催征钱粮、馈送辎重。

“嗯。”刘璋点头应了一声,曹官赶赴长安一事,算不得是什么大事,他更加关心的是凉州的韩遂,拔出这颗在他身后的钉子,是刘璋第一要务。

“兴霸所部人马,几时可以赶赴到冀县。”刘璋向着贾诩垂询道。

贾诩轻抚胡须,他应声作答,无有须臾之迟:“算着日子,当在这一两日内,甘将军即可赶赴到冀县,坐镇冀县这处要地。”

刘璋点了点头,他轻晃手中的玉如意:“陇右诸郡,以天水最为殷富,户口也是最多的,其他诸郡,羌祸频繁,人丁不兴,今得天水,韩遂不足忧也。”

在战略层次上,刘璋将韩遂看的很低,韩遂虽是号曰凉州名士,可其人连结义兄弟马腾都不能和睦,反倒是加害马腾,自断一臂,现下虽有独霸陇右的气焰,可在刘璋眼里不过是一时之喧嚣,终将覆败。

至于战术层面上,刘璋依旧是稳扎稳打的作风,不会给韩遂一丁半点的机会,他藉着天水四姓归顺之心,遣甘宁前据天水,据有陇右最富庶的天水郡,断绝了韩遂依托天水郡人力物力的机会,眼下韩遂只能招诱羌胡和各路逆贼,能掀起的波澜就微弱了。

天水,冀县。

“姜功曹。”甘宁向着在天水郡功曹姜囧致礼道。

“甘将军。”身姿挺拔的姜囧回礼,一来一回之间,二人面色上皆是怀着喜悦的笑意。

甘宁所喜之事,乃是他听从刘璋的命令,自略阳赶赴到冀县,得到了天水四姓的热烈欢迎,轻而易举的就引军入驻了冀县这座天水郡的郡治和凉州的州治。

这是一桩大功劳,甘宁自是喜不自禁,因而他对出迎他入城的姜囧报以微笑。

而姜囧的喜悦,盖因天水郡为当道之要冲,驻军陇西、金城的凉州豪杰韩遂若要同大司马刘季玉相持,定然是会拿下天水郡,断绝陈仓狭道以及陇上诸道,不然难以挡住蜀军的兵锋,而大司马刘季玉欲要经略陇右,兵锋肯定会经过天水,才得向陇西、金城等西陲诸郡行去。

是故,大司马刘季玉同韩遂相争,天水居于中间地带,是两大势力都眼馋的肥肉,这种情况下,非重兵无以保全天水诸县,所以有意归顺刘璋的天水四姓,向刘璋请求精卒入驻天水,以保护天水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可得自保。

如今甘宁的到来,挟带蜀军精卒入驻冀县,冀县便可在后面的战事中安然无恙,作为天水豪族出身的姜囧自然是喜上心头。

“甘将军,请,城内已是布下酒宴,就等将军一至。”姜囧伸出手,招呼着甘宁入城。

甘宁点了点头,他招来甘九和甘十三:“传令全军,入城之后不可轻离军寨,敢有冒犯城内士庶者,侵夺城内士庶财货者,以及在城内有其他肆行不法者,本将军定斩不恕,决不轻饶。”

初入冀县,甘宁发挥着王者之师的风格,对士卒进行了大力的约束,以免失却了冀县的民心,同时也是为了摆明一副姿态,蜀军同以往的羌胡、凉州军的举止大相径庭,乃是一支堂堂之师。

“诺。”甘九朗声应诺,这一声直上云霄。

“诺。”甘十三亦是响亮的应了一声。

天水郡功曹姜囧见此情况,再一扫甘宁身后行装整齐、森严无二的蜀军士卒,他默然的在心中点了点头,神色中多上了一份喜色。

要知道,自凉州羌乱以来,无论是凉州本地的兵马,还是从内郡赶赴凉州平叛的兵马,行军驻留时所行往往不法,军将素来不曾严整,难以约束住麾下的士卒。

见惯了一伙伙不法的士卒将校后,姜囧猝然之间遇到一支严整森然的军伍,自感大慰平生,有如此作风的蜀军,何愁韩遂不败,何忧凉州不安。

此刻姜囧心头的欣喜,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族,而是为了遭受羌祸百年、叛军横行,无有一日之安的凉州士庶黔首。

有大司马在,凉州得安矣!略阳。

前面驻军略阳的甘宁引军赶赴去了冀县,略阳并没有落得无人驻守的情况,在陇邸的文聘引军赶赴到了略阳,接替甘宁驻防了起来。

“兄长,当初你决计留在蜀地,确乎是明智之举,若是你留在荆州,几时做得到中郎将的职位,和蔡中郎将一般无二。”文聘的从弟文三,在陪同文聘巡视城防时,他发出了一声感喟。

初投入刘璋的帐下时,文聘得为一校尉,而征讨关中,进据陇邸的军事行动中,文聘立有功勋,近日得到了长安递来的晋升文书,由校尉拔擢为了中郎将。而文聘被拔擢为中郎将一事,让文三顿觉前面他兄长文聘留在刘璋麾下的举措,真可谓是人生的转折点,不然,文聘只能在荆州为一都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得以晋升到中郎将的官职。

文聘面色淡然,他继续审视着略阳的防务情况,口中略带些许庆幸之意言道:“我得为中郎将,乃是明公之恩德也……”

向着远在长安的刘璋表以感恩后,文聘叮嘱文三道:“如今得遇明主,是你我的运气,当忠勤任事,为明公效力,异日说不得你也得为一中郎将。”

带着对从弟文三的期望,文聘面色郑重其事的道了一句。

“我,中郎将?!”文三闻言有些略微吃惊,他心虚的伸出手挠了挠后脑勺,露出一抹不太自然的笑意:“兄长莫要说笑,以我的才具,做着如今的都尉一职都是勉勉强强,哪里做得中郎将。”

话虽是这么说,但文三的眼里露出了一丝希冀之色。

文聘淡笑着摇了摇头:“不止于中郎将也,异日封侯赏爵,想来你我也是有机会的……你要知晓,如今明公方欲经略天下,关东万里之土,尚且未下,兵戈之盛,战事之多,将倍于往日,若舍身忘己,于其间立有功勋,何愁不得封侯之赏。”

“就拿现在来说,如吴懿、黄权、甘宁等将,都得到了关内侯的封赏,而如擒杀李傕的张绣,更是得了万岁亭侯的赏赐,封侯赏爵,在如今非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说到这里,文聘眼中带着一缕精光,以军功封侯,是他的目标,也是作为一名武将最大的荣耀,他自是对此有所希冀,念着封侯之事。

“张绣当真是好命,其人不过一新降之辈,因为运势擒杀了李傕,受了亭侯之赏,超过了明公麾下的一众旧人,真是没处说去。”文三略过文聘谈到的吴懿、黄权、甘宁,他感叹起了张绣的好命。

闻言,文聘也是有所感触,凡诛杀李傕、郭汜者,将表奏封侯,这是他的明公在征讨关中的檄文中许诺的。当时明公麾下众将无不自诩,以为自己能得到此等的封赏,却是不料,郭汜为其麾下诸将所擒,李傕为张绣所杀,众将的愿景落空,其中就包括文聘自己。

“各人各命,也没有什么好命坏命的。”文聘淡然一笑,他教导文三道:“但勤勉任事,忠心为主,好运到时候自是会眷顾你我。”

陇西郡,枹罕。

韩遂的心腹谋士成公英,此刻远离了狄道,来到了枹罕,见到了横行凉州十余载的豪杰宋建。

“先生远来,请先满饮此杯。”宋建举杯,向着成公英致意道。

“请。”成公英感受着宋建礼敬的态度,他报以微笑,饮下了一杯酒水。

只是宋建虽是礼敬成公英,可宋建接下来的话语,却是令成公英眉色微微皱起:“先生若是来孤这里做客,孤是欢迎的,可先生若是劝孤举兵东去,助阵韩将军,为韩将军的说客,就请先生切莫言之,就请饮酒作乐,宴毕孤送先生离去。”

在枹罕立足十余年的宋建,多少有些谋略在身,他自是知晓作为韩遂心腹的成公英此来的目的,当是和韩遂前次遣使来此的目的一样,都是劝他出兵助阵韩遂,一同抵御抗衡那位关中的大司马刘季玉。

然宋建为人无有远志,他只念着在枹罕作威作福,肆行淫乐,对于掺和到韩遂和刘璋的争斗,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些事情多少和他不相干,他没必要去趟这摊子浑水。

成公英闻言先是眉头一皱,而后舒展开来,他淡然一笑:“我此来非是为韩将军做说客,说大王出兵的,而是为大王拨云扫雾,使大王明见当前的局势……”

说到这里,成公英顿了顿:“如今的局势,对于大王来说乃是危急存亡之秋也。”

“嗯?!”坐在上首位置的宋建,露出一个惑然的表情,韩遂和刘璋相争,与他何干,如何他将置身危急之秋:“先生所言非也,孤居枹罕,安乐无边,如何有什么危急存亡。”

“且问大王,大王称王之号是什么?”成公英不做答复,而是反问了宋建一句。

“孤居河上游,故称曰河首平汉王。”宋建作答道。

成公英面色平淡,他起身道:“坏就坏在大王的称号上,大王自称河首平汉王,而大司马刘季玉为宗亲子弟,如何会放任大王在枹罕称孤道寡,以‘平汉’为号。”

“如今大王不愿襄助韩将军,韩将军势单力孤,将败于刘季玉,韩将军一去,狄道为蜀军所据,到时候大王独自面对蜀军大众,以大王之明略,大王自认您能有几分胜算,这岂不是危急存亡。”

成公英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今日来此,不过为大王明言一二,既是言尽,就请告辞……”

言罢,成公英迈开步子,一副将要离去的样子,不过在走了两步后,他返身对有些懵然的宋建言道:“我事韩将军,自当与韩将军休戚与共,他日兵败于蜀军,我将同韩将军一并受戮,不过黄泉路上,我会等上大王月余,到时候一起共赴黄泉,说起来能得大王同行,是我的福气。”

这一次言罢,成公英再无他言,他大步迈开,向着门口走去,同时他在心中默念倒数三二一。

‘三。’

‘二。’

成公英心中的‘一’字尚未道出,就听得身后传来呼喊。

“先生留步,先生留步。”

河首平汉王宋建面色有些焦急,他连喊数声,欲要止住离去的成公英,乃至于站了起来,指挥起门口的士卒拦截下成公英。

而成公英,他自然而然的止住了步子,明知故问的向宋建疑惑了一句:“大王可还有他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