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86章 凉州善后

三国:季汉刘璋 第486章 凉州善后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486章 凉州善后

冀县,官舍。

秋意渐深,冷月悬空。夜来寒风骤起,四下无有虫鸣鸟叫之声,唯有清冷的月光静静流泻,照在官舍的亭台楼阁等建筑上。

当此寂寥的氛围下,法正和孟达,这一对相熟多年的好友,正升起一炉的炭火,温上一壶美酒,对坐饮宴了起来。

“子敬如今做了中郎将,不过耗上一二年的光景而已,可谓是进步神速,异日自当升作将军,威风凛凛,气势煊赫。”法正举杯,向着孟达进贺道。

“将军一职,位高权重,想做将军哪有那么简单。”孟达面上带着自矜之色,动作上却是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谦逊了一句。

“不熬上个七八载,历上十余场大战,赚下不菲的军功,是做不得将军的。”

孟达缓缓言出需要成为将军所需的条件,同时他面带自信的光芒,自认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攀上将军的位置。

当然,同他人言谈之际,孟达自是不会给出十成十的包票,毕竟未来不可言说,谁又知道未来会如何呢?

法正自斟自饮了一杯,他嘿然一笑道:“关东之地,河北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徐州吕布、淮南袁术、江东孙策,是诸侯并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将来明公大众东出,征营天下,大战是少不了的,以子敬的才干,还怕担心没有军功吗?”

一言至此,法正停顿了下,他又是饮了一杯,放下酒杯后,他接着言道:“到时候,莫说是将军,就算是封侯赏爵,对子敬来说,亦是不在话下。”

‘封侯赏爵!’孟达于心中念叨着法正的话,他举杯豪饮了一杯,随即将酒杯放回桌上,对法正言道:“孝直,天下不定,四海纷争,正是你我展翅,攀龙附凤之时,日后当一并博个封侯赏爵,不负你我抱有的才具。”

“自然。”法正微笑点头。

又饮了数杯,孟达在放下酒杯的空当中,向法正询问道:“孝直,你说明公缘何放过张猛,非但不行诛杀,反倒令张猛返回河西,于吴懿帐下戴罪立功……前面韩遂、宋建,明公可是一个都没放过,就算韩遂自请归降,也是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

“行事不同,出身不同,功效不同罢了。”面对孟达的问题,法正感慨了一声。

“怎么说?”孟达提起酒壶,往法正桌上的空酒杯里倾上了一杯酒水,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法正饮下孟达亲自满上的酒水,而后缓缓解释道:“韩遂、宋建,皆是自灵帝年间就作乱于陇右,十余年所行之事,上则狂悖犯上、下则荼毒庶民,皆是大奸大恶,有不容宽恕的罪责。”

“张猛则不一样。”法正起身,出乎亭台,望向了天边悬挂的明月:“张猛为朝廷委任,是正牌子的太守,所犯下的罪过不过是和同僚不睦而已,且张猛做人留了一线,没有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不至于将自己推到无法挽回的局面。”

“就行事而言,韩遂、宋建罪不容赦,张猛罪行较轻,可法外容情一二。”

“嗯。”孟达沉吟了一二刻,随即出言道:“出身不同,是不是因为张猛是故太常张奂的后人,名将之后,功勋子弟,所以张猛胜于韩遂、宋建二人。”

“然也。”欣赏了一小会月色的法正转身,重新将正面对着孟达,他肯定孟达方才的话:“韩遂虽是闻名于西州,可出身寒门,非是世家名门,至于宋建,更是出身卑鄙,不值一提,就着宋建妄自尊大自号为王一事,可见宋建对称孤道寡、自立为王没有什么概念,其人少时当是没有进学过。”

“比起韩遂、宋建二人,张猛有一个作为名将,且昔日和阉宦抗衡,持身以正、颇有盛名的亡父张奂,张猛就出身而言,胜于韩遂、宋建十倍。”

“当然,光凭行事和出身,还救不得张猛。”法正重新入座,他斟酌着言道:“以我之见,明公之所以宽恕张猛,一则是名将之后,总不能赶尽杀绝不是,这二则,宽恕张猛,传扬出去,可显明公仁德之名,三来吗?张猛逊于其父张奂远矣,才具卑浅,实难成事,宽恕张猛,张猛也做不得什么祸事。不似韩遂、宋建,今日纵之,他日若是为祸,当是不浅矣。”

法正说到这里,耗费了些口舌的他,自斟自饮了一杯,而后继续分析道:“此外张猛藉父之名,以前才被朝廷任命为武威太守,朝廷希望借着张猛是张奂的之子,使得武威一郡安平……而今明公当是也看重这一点,其次使功不如使过,宽恕张猛的罪责,让张猛以白身到河西任事,对河西的太平安稳是有好处的。”

“明公行事,可谓是落子长远、意味悠长。”孟达思考了片刻后,他长长的感喟了一声。

法正饮下一杯酒水,他同样心有感喟:“追随此等的明公,你我的未来,才是光明灿然,贵不可言,若是追随他辈,当是孤魂随野鬼,徒然空度年华,荒废才华。”

第二日,冀县的西面城门处,数名远行装饰模样的人,正在同送行的好友说着体己的话。

远行之人的身份是,尹奉-——新任武威太守,杨阜-——新任张掖太守。而送行之人的身份,姜囧——新任雍州从事,赵昂-——新任雍州治中。

天水郡四名最为出众的名士名臣,在刘璋荡定陇右的战事中,他们皆是有筹画之功,且各自的家族出具粮草辎重,供给大军。

是故陇右平定后,赵昂、尹奉、姜囧、杨阜等四人,一体得到了升迁拔擢,或为两千石,或为州中显宦,登上了高官厚禄的位置。

今日,尹奉和杨阜将前往新设立的凉州分别就任武威郡和张掖郡的太守。而作为雍州牧从官,后面将陪同刘璋前往长安的姜囧和赵昂,同出一郡,情谊非常的他们自然是要来相送的。

“河西荒残,人物凋零,士庶不众,羌胡违逆。”道完河西的问题后,赵昂关切说道:“义山(杨阜)、次曾(尹奉),卿二人抵达河西后,当小心行事,谨慎施政,稳定河西的局势,不使出现动乱为上。”一旁的姜囧亦是关切了一句:“河西太平固然是最重要的一桩事情,然施政为民、宣读圣教,使得黎庶生息,亦可见机行之。”

“伟章(赵昂)、子光(姜囧)的话,我二人自当铭记在心,时时深思。”尹奉拱手,表示会谨记赵昂和姜囧的话,安定河西,倡导教化。

而后,杨阜、尹奉二人拱手向姜囧和赵昂道别,在一队精骑的簇拥下,踏上了前往凉州的道路,去西陲之地担任太守,安定河西。

姜囧和赵昂二人驻足原地,一双眸子咬着杨阜和尹奉飞驰而去的背影,直到二人的背影从肉眼可见,到了有如蚊蚁大小般的黑点后,姜囧和赵昂二人方才收回了远望的目光。

“羌胡时逞志,河西多兵灾。”赵昂对着姜囧言道:“只望义山和次曾能不负明公所托,安定一方,教化黎庶。”

“以义山和次曾的才具,当是可以做到,伟章兄却是不必忧心。”姜囧肯定的言道:“此外是明公拔擢义山和次曾各任河西一郡的太守,以明公的眼光,当是不会所托非人。”

见着姜囧搬出了刘璋,赵昂点了点头:“明公目光殊绝,异于常人,他即是相中了义山和次曾,却是不必忧虑什么。”

此刻冀县的官舍内,刘璋正览着关东传来的消息,他派遣去助阵曹操征讨淮南袁术的张任,于蕲阳统骑破阵,大败术军。经此一战,如今张任的威名显赫四方了。

张任如此出众,让刘璋不免担心曹操会不放张任返回长安。

不过是片刻的担心后,刘璋就将这种可能的情况抛之脑后,虽是曹操这个人,有不少的黑点,喜欢人妻、爱好屠城、雄猜忌贤、梦中好杀人,但曹操多少是心胸豪迈、行事讲究之人,担得上枭雄一词。

如历史上关羽闻刘备在河北,自许都离去往河北寻觅刘备,而曹操听得关羽离去,止住了手下请命阻杀关羽的举动,只给出苍凉大气的一句话:‘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其次刘璋是根据眼下的局势来推定,如今袁绍势大,为天下之至强,曹操需要交好于他,才方便去对阵袁绍,不然同河北、关中都处于交恶状态,曹操的棋局就下到头了。

抛开曹操留下张任的可能,刘璋关切起了军情文书的一个名字。

“黄忠,字汉升。”

念及黄忠,刘璋想起了黄忠的成名之战,定军山一役,黄忠于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取得三国斩杀敌军级别最高将领的称号。

经过定军山一役,曹操虽是统帅援军从子午道行军到了汉中,却是无力挽回汉中的局势,只得迁徙一些百姓离去而已,汉中最终为刘备所有,蜀汉就此立国。

黄忠也因此得到了后将军、关内侯的封赏,从刘备麾下不怎么出名的战将,一跃成为了和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人并列的大将,可见黄忠汉中之战所立功勋之大。

‘可惜如此悍将,不可得也。’如黄忠这等无双的战将,是个君主都喜欢,刘璋自是也不例外。但他也知道,黄忠为人忠烈,就算自己派人接触黄忠,黄忠也是不会投效到关中来,而且如此行事,倒显得他为人器小了。

将张任和黄忠的事情放下,扫平陇右,荡定一方的刘璋开始规划返回长安的事宜,说起来也不用他规划什么,他只需定下一个日期,自是有帐下文武为他操心。

于是乎,刘璋定了十月末返回长安,而在返回长安之前,他需对陇右及河西做出了善后的处理,毕竟陇右和河西初定,州郡官吏空缺、各地盗寇藏匿,尚需任命贤明之士为郡县长官,为他抚定陇右和河西。

至于郡县长官人选,刘璋尽量从陇右和河西的本地人中挑选,如他任命了天水郡的尹奉和杨阜分别出任了武威和张掖的太守,而不是从故旧中挑选人担任陇右和河西的郡县长官。

而刘璋如此行事却是有缘故的,凉州自东汉立国以来,屡遭羌乱,教化不行,而朝堂入仕的官吏,需要精研典籍,通晓五经,可凉州黎庶连生存都是问题,自是没空去做生活上的考虑。

此外由于战乱频繁,同羌胡杂处,凉州人更多的是舍弃习文,往武事方面发展,一来习练武艺,在凉州生存下来的概率更高一些,二来战乱多了,战事也就多了,能立军功的机会也就多了。习武一事,对凉州人的帮助就很大。

但同时,也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通晓武事的凉州人,尽管在军事上能有所建功,博一个封侯赏爵,可是在雒阳的朝堂上却是难以立足,毕竟朝堂上更多是世家大族的居留地,对武夫却是看不太上。

虽说汉代讲究出将入相,可纯粹的武人,如孙坚为王睿所轻视,张飞为刘巴所薄待,而如司马炎,被妃子胡芳快人快语的讥讽‘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以至于司马炎面有惭色。

所以凉州士人往往为关东之人看不太上,雒阳朝堂也没有凉州士人的立足之地。藉此引发了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凉州羌胡动乱之时,朝堂少有人能为凉州人说上话,并且朝堂时不时有人发表‘弃凉’之议,将凉州这块烂肉抛给羌胡,至于凉州人内迁关中郡县,全然不顾忌凉州人的恋土之情。

凉州士人长期被忽视、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带,最终出现了董卓这种威逼皇帝、杀害公卿,全然不顾忌名声的蛮徒。

对于前人给出的教训,刘璋自是不会重蹈覆辙,于是在平定陇右后,他大力提拔凉州士人,或是为郡县长官,或是纳入幕府为官,给凉州士人一条门路,将凉州士人纳入统治阶层中,不忽略,不边缘凉州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