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501章 兵发河东

三国:季汉刘璋 第501章 兵发河东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3:18:53

第501章 兵发河东

长安,城楼上。

“六千余?”刘璋驻足城头,望着城外的山山水水,感慨了一声。

荀攸闻言恭声道:“明公招募乡勇的文书到了陇右,陇右上下是一片欢腾,踊跃参与,惟恐落选,不得为明公征伐河东。”

刘璋起步,循着城楼走动了起来,荀攸亦是动身,慢上刘璋半拍,跟着刘璋一起走动,同时口中话音不停:“据天水郡守彭羕所言,自愿参军的人数可达万人,而虑及人数太多,粮草方面或许支应不足,所以马超和彭羕商谈之后,就从这万人中挑选了六千名精壮之士,其余人等则是发放一二嘉赏,令彼等各自还乡。”

“于斯可见,明公仁德被于陇右,得人心之盛。”荀攸说到最后,自然而然的感慨了一声。

“嗯。”刘璋点头应了一声,关于陇右之人踊跃加入行伍一事,他知晓,一方面是他偌大的名头,救济黎庶,安集关西,是故得人拥戴敬重。

而另一方面,则是近来在长安的一则风言,当下却是已经传遍了陇右,这则风言即是马超之妹马淑同他的长子刘循定下姻亲一事。

对于陇右豪族来说,为刘璋征讨河东,辛苦一场顶破天能讨得一二奖赏,可若是为了家族的前程而战,他们自当拼下这条性命。

毕竟刘循和马淑的姻亲定下,陇右日后说不得会有一后族,到时候他们这些凉州豪族便是新朝的体己人,世代簪缨也不是不可得也。

刘璋忽的停下脚步,他向荀攸垂询道:“易县可还尚在?”

荀攸摇了摇头,他叹道:“公孙瓒威名凌于鲜卑、乌桓,因其素来善白马,有白马将军之称,可谓是幽燕英豪。”

“可对上袁绍,却是不够看。”荀攸长话短说,道起了易县的局势:“袁绍大军攻打易县,上起云梯,下掘地道,公孙瓒虽有高楼千座,却是无有用处,今者公孙瓒命悬一线,只在月内,想必袁绍就可拿下易县,枭首公孙。”

“黑山军张燕还未赶至易县吗?”刘璋追问了一句,问起了公孙瓒的狐朋狗友黑山军的消息。

荀攸半眯着眼睛,应声作答:“黑山军虽是号曰百万之众,可多是妇孺老弱,能征善战之士,不过数万而已,且流寇习气,不事生产,唯以劫掠为生……黑山军一则兵少,二则粮少,兵不精、粮不足也,是故黑山军屡次同袁军交战,战果寥寥,多番为袁绍大将麴义所破,却是难以打通前往易县的道路,不得援救公孙瓒。”

“看来,公孙瓒不免一死。”刘璋轻叹了一声,历史上的公孙瓒威名赫赫,号称白马将军,在现代人的眼中是一位抗击外虏,同袁绍争雄于河朔的英雄豪杰。

可细究真实的历史,公孙瓒在掌控幽州突骑这一天下雄兵,起步时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屡次败于袁绍之手,且连败后丧失斗志,作高楼以自困,最后**于高楼上。

说到底,盖因公孙瓒空有强大的武力,却是没有政治上的智慧,单从公孙瓒杀害在幽州、乌桓中颇得人心的刘虞一事就可看出,公孙瓒杀害刘虞后,幽州举州而反,刘虞的故吏一个两个都跳出来同公孙瓒对抗,塞外的乌桓都跳出来同他作对。

而公孙瓒起家之地为幽燕也,根基不稳下,就算他掌握再强大的军队,只需败上一场,就是连番溃败的形势。

荀攸点头肯定:“公孙瓒被袁绍围困于易县,外有围堑数重,直如天罗地网,公孙瓒轻易逃脱不得,以攸度之,其人不免一死。”

“高干围困安邑已月余,情况如何了?”刘璋越过公孙瓒,谈起了河东的事情,河东太守王邑终是不敌高干,为高干击破东桓,围困于安邑,到如今,已经月余了。

荀攸面色缓和,他通禀道:“王邑不敌高干,但因其素来有恩于郡中,得士民拥戴,所以安邑之民,俱是出手相助王邑坚守城池,而今安邑尚在,王邑也尚在。”

“如此便好。”刘璋点头,略微松了一口气,他可不想见到安邑为高干攻下,举河东为高干所据的局面。

与此同时,高干攻打安邑,到如今月余的时间,想必是师老兵疲,刘璋若是趁此时出兵,正好是以逸待劳的局面。

再者,河东太守王邑前面蛇鼠两端,不肯轻易依附刘璋,害怕失去掌控河东军政的权柄,而今安邑危殆,只在今月,王邑不得不遣使请求刘璋出兵相救。

王邑的这一手举动,一则给了刘璋插手河东之事的借口,二则来日驱除高干后,刘璋可以同王邑好好议上一议河东的归属权,到时候面对刘璋这个救命恩人,王邑的议价权当是大大降低。

一念至此,刘璋吩咐道:“让娄发、法正动一动,给到高干我军将救援安邑的苗头,让高干不敢全力攻打安邑,同时王邑也可有坚守下去的决心。”

“诺。”荀攸应了一声,随即他下了城楼,去执行刘璋的吩咐去了。

而刘璋,他停驻在城头上,静观夕阳下沉,倦鸟归林,一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景色。

不数日,前往陇右募兵的马超,从陇右返回,抵达了长安,追随马超一同到来的,还有六千余凉州的武勇之士。

河东急如星火,时间自是不等人,刘璋于长安城头,检阅一番凉州军后,就发下号令,督促马超领着大军赶赴河东。

于是乎,在六月将尽的时候,马超领着步骑六千人,自蒲坂津渡过黄河,踏上了河东的土地,将面临他第一次督军征战。

领着刘璋的命令,背负着扶风马氏振兴的重大使命,马超在渡过蒲坂津时,对着大河,于心中默默发誓道:‘若是此行不能击破高干,全取河东,当自投大河,不复见明公也,此誓,大河可为见证。’

发出誓言后的马超,义无反顾的向着安邑行去,准备会上一会高干-——诸侯盟主袁绍的外甥,陈留世家的子弟。

……

安邑城外,袁军的中军大帐内,高干在军帐中来回踱步,显露出他而今的心情很是躁郁,乃至于不能静坐下来。而高干心浮气躁,盖因近来河东的局势,前面他攻破东桓,一路前行至此,围困原河东太守王邑于河东郡治安邑县,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河东将入他手的局面。

缘奈何,坏消息总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传来,驻扎在蒲坂津的蜀军出动,有意向被围困的安邑县施以援手,而随着蜀军一动,他只好分出兵力去应付蜀军,以免在攻打安邑的时候,蜀军突然杀出,落得内外交困的情景。

与此同时,安邑县的王邑见得蜀军斥候举着旗帜在城外溜达,坚守之心大盛,一意拒绝高干的招降,指望着蜀军救得他脱困。

因而高干内不得攻下安邑,外不得退得蜀军,落入了两难的局面,空在此地虚耗年月,无所建功和立业。

到如今,只在今日,斥候来报,蜀军大队人马自蒲坂津渡过大河,入驻了蒲坂城,计其人数,当不下五千人之众。

对于这个时候,这个地点,从关中赶到蒲坂城的蜀军意欲何为?高干是知道的不能再知道,蜀军十成十是冲着他来的,是来解安邑之困,救援原河东太守王邑的。

“可恨。”高干停下脚步,忿然了一声,若是蜀军不来,纵使安邑城内粮草不乏,可外无援军,城内之人坚守的心思就不会那么坚定,他只需强攻旬月,安邑城必为他所得。

可蜀军偏偏来了,还来的这般凑巧,导致他攻克安邑的谋划成为了一摊泡影,是那镜中花,水中月,可见而不可得。

“府君。”郭援出言道:“蜀军大部前来,算上前面屯驻在蒲坂津的娄发所部人马,当有七八千人之众,料敌以宽,或可有万人的数目……我军近来攻破东桓,招募武勇,加之匈奴助阵,然计士卒数量,不过万五千人而已,算上王邑在蜀军一方,两边却是势均力敌的场面,我等还需小心应对为上。”

“我又何尝不知。”高干望向东北方,直直的叹了口气:“可惜公孙瓒尚未被攻杀,易县眼下还未被攻破,舅父的大部兵力只能用于围困公孙,阻击黑山,却是不得分出一部分兵力交予我,不然若有数万之众,我可一面围困安邑,一面进击蒲坂的蜀军。”

“不说这个了。”高干甩开冀望,将心神放到当下的战局上:“一来我军攻城日久,士卒疲乏,需要休养几日,二来蜀军方至,锐气正盛,且先收拢兵力,坚壁勿与战。”

“府君说的是。”郭援恭维了一声。

“此外。”高干嘿然一笑道:“王邑舍不得河东太守一职,不愿入朝,阻拦我赴任河东……今者蜀军至此,多半是假借救援之名,实则图谋河东,说不得会和王邑起纷争,我等可静观数日。”

郭援眼神一亮,他点头应道:“府君说的极是,我等欲谋河东,蜀军难道就不谋吗?即是王邑舍不得河东的权柄,和蜀军起冲突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哼。”高干走出大帐,望着安邑城,面色不虞的轻哼了一声。

……

河内。

太守张杨听着长史薛洪的通禀,脸色渐渐的不太好看了起来,无他,盖因薛洪所通禀的乃是河东的局势,据间细所言,河东太守王邑被高干围困于安邑县,形势极为危殆。

同河东毗邻,和王邑做邻居的张杨,听到这类消息自是不免兔死狐伤,今日高干能攻破河东,异日说不得高干就会引兵攻打河内,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薛洪道完了河东的局势,末了,扯起了一桩耳闻之事:“府君,听闻关中的大司马不乐高干攻取河东,意欲派遣大军救援王邑,而据我们安插在河东的间细递来的消息,屯驻在蒲坂津的蜀军确乎是有所动静。”

“以长史之见,河东局势将如何发展。”张杨垂询薛洪道。

薛洪捏着他的八字长须,斟酌了一小会后,他给出了他的想法:“以洪之见,往后河东当是蜀军和袁军相争的局面,至于孰胜孰负,却不是我所能明见的。”

“不过。”薛洪补了一句道:“不管孰胜孰负,是蜀军胜,或是袁军胜,河东都将不复为王邑所有也。”

张杨微微垂首,半晌后他抬起头来,神色忧然的说道:“卿言是也,袁军势大,蜀军也势大,河东之地,终不复为王邑所有,不是王邑所能把握的住的。”

通过薛洪对王邑人生走向的推断,张杨自感未来也是一片晦暗,兼州连郡,众逾万计,他当下看起来是煊赫的很。

可他到底不过占据一郡,不如袁氏,不如蜀军,也不如曹操,他是一只狼,可围着他的都是猛虎,他眼下是群虎环伺的局面,说不得哪一日就落入虎口,不得超生。

尤其是前面朝廷有令,招他入朝,以故蜀军太守荀攸代之,他这个河内太守的官职,差点就保不住了。

一念至此,张杨庆幸道:“高干贪于河东太守一职,引兵攻打河东,幸是荀攸不贪图某的河内太守一职,不然河内之地难安也。”张杨听说了荀攸上表推让河内太守的表奏,他为之感到庆幸。

虽是张杨并不害怕荀攸前来,毕竟河内的军政,皆掌控于他一人之手,荀攸就算来了,也难以夺走他的权柄。

但是念及荀攸背后站着的是大司马刘璋,那么荀攸推让河内太守,就免去了他张杨一场麻烦,可以省下不少的心来。

“府君说的是,若是荀攸至此,少不得生事也。”薛洪应和了一声,接着他担忧的说道:“只是这次荀攸拒了,下次何人受任河内太守,会不会如荀攸一般明于事理,确乎是难以料定。”

“都是那曹阿瞒。”张杨愤恨道:“依仗着总览朝政的权柄,奉迎大驾的功勋,无端生事,挑弄是非,为我河内惹来一阵风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