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8章 懦夫的春天

三国:季汉刘璋 第8章 懦夫的春天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8章 懦夫的春天

第8章 懦夫的春天

“公子莫要说笑,公子要是懦夫的话,天下就没有了猛士。”

庞阙立刻开口反驳了,他面前的刘璋之前性子或许有些软弱,但自从被推举为益州牧后,整个人有了极大的转变,无论是气质还是行为举止,都变的威严无比。

他问过他的父亲庞靖,父亲说这是居养体,移养气的缘故,地位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供养会改变一个人的体质,出任益州牧这件事,让公子发生了改变。

不过刘璋对他的态度没什么变化,还是和从前一样像是看待弟弟一样,亲近他爱护他,这点让他觉得很安心。

听着庞阙维护他的话语,刘璋微微一笑,也不接过庞阙的话,而是招呼他:“子满,你去把今天求见的人的名刺拿来,我看看有什么人需要见下。”

“诺。”庞阙应了一声,风风火火的去了。

看着庞阙离去,刘璋摇了摇头,说真话咋就没人信,他能当上这个益州牧,外加被朝廷认可,百分之一百全靠他在外传播的名声。

一个懦弱无能的名声。

刘璋对朝廷同意他出任益州牧这件事,已经琢磨的**不离十了。

当前的朝廷如果是大汉的朝廷,肯定是不会同意刘璋担任益州牧,刘璋懦弱的性子镇不住益州这个场子是其一,其二哪有父亲死了,儿子继位的道理,州牧这个位置又不是皇位,能父死子继。

但现在的朝廷很不正常。

今年是兴平元年,远在长安的朝廷,目前把持朝政的是凉州人,准确点是李榷、郭汜两个贼子,董卓已经在初平三年被王允点了天灯,董卓死了后,在毒士贾诩的毒计下,李榷和郭汜反攻长安城成功,击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凉州人重新拿到了朝廷的大权。

大汉的皇帝汉献帝,不对,刘璋摇了摇头,刘协的汉献帝是死后追封的,现在他还没死,自然称不上汉献帝。

刘协刚脱离董卓的虎口不到几天,就又落入了凉州群狼的狼口。

刘协的话没有分量,同意刘璋出任益州牧的事情,估计是把持朝廷的李榷、郭汜同意的。

至于李榷、郭汜为什么会同意,就得感谢刘璋那个有野心的父亲刘焉。

他的父亲,前任益州牧刘焉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再次就是刘瑁,最小的就是刘璋了。

刘瑁一直跟随着刘焉,中平五年就到了益州,刘璋则是在初平二年到了益州。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则是留在了长安作为人质,以及探测朝廷的动向。

也是今年,兴平元年三月发生的事,征西将军马腾策划进攻长安,和刘焉合谋,刘焉被当作人质留在长安的长子刘范与次子刘诞作为内应,只是马腾不幸兵败,逃回了槐里。

马腾是跑了,做内应的刘范和刘诞可跑不了,被李榷和郭汜给做掉了。

刘焉也是因为长子和次子遇害,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生了背疮,不久病死了。

然后就是刘璋被推举为益州牧的事。

李榷和郭汜,这两个贼子刚杀死刘璋的大哥刘范和二哥刘诞,估计正担心刘焉的打击报复,没成想刘焉生病死了,高兴之余,又害怕新任的益州牧会伺机报复他们。

这时候益州群臣推举刘璋担任益州牧,李榷和郭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他们八成也听到了刘焉的这个儿子生性懦弱,不能当大任的传闻。

这样的一个人出任益州牧,对李榷和郭汜来说是恰到好处,恰到好处,他们就不用担心来自益州的威胁了。

或许这就是朝廷同意刘璋出任益州牧的缘故。

想到这一点,刘璋内心有些无语,这都是什么事,放在寻常的时候,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更何况是让他当领导,但刚好这个时间点,作为部下的益州人拥护他做益州牧,作为敌人的李榷和郭汜也同意他做益州牧。

所有都喜欢他,所有人都爱戴他,所有人都拥护他。

当下的刘璋可谓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车子见了都得特么的爆胎。

天下的好事都让刘璋这个有着懦夫称号的人赶上了。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刘璋觉得福祸真的很难料定,有时候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会变成好的,道德经里老子说的很对。

一个人的命运,有时候不需要靠个人努力,只需要依靠历史的进程,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

就像现在,不是长子,也不是什么贤人,刘璋却坐上了益州牧的位置,真是懦夫的春天。

只是益州的大臣失算了,李榷和郭汜也失算了。他们心里拥护的那位懦弱无能的刘璋已经走了,现在的刘璋,是来自两千年后的一个现代灵魂。

不过他们也不用怕,毕竟刘璋作为一个现代人,是热爱和平的。

益州有什么事,或者天下有什么事,大家坐下来多谈谈,不一定需要喊打喊杀。

刘璋的座右铭是:“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等了没有多久,迅捷的少年庞阙就带着一堆竹制的名刺回来了,摆放到刘璋的面前,供他挑选。

名刺,就是东汉时的名片,上面一般写上拜谒者的姓名,但是由于拜访的对象是益州牧,来的人基本都是求官或是求富贵的,所以名刺上会补充拜谒者的籍贯和年龄,有官职的还会写上官职。

刘璋的前身性子软,在担任益州牧后很少见人,而刘璋自身刚刚穿越过来没几天,没有适应下来,也不方便见人,怕露出什么破绽,所以这还是他第一次打算接见求见者。

看着眼前的名刺,刘璋大略在心中默算了一下,这里估摸着有六十位求见者。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感慨了一句。平日很少有人拜访的刘璋,在他出任益州牧后,每日都有许多人来拜见,哪怕是见不上面,也是日日都来。

他拿起这些竹木制成的名刺,一一翻阅,看看能不能捞到人才。

东汉末年什么最珍贵,人才呀!刘璋想在东汉末年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必须拉拢人心,收纳人才。

翻了几个,刘璋摇了摇头,没一个听说过的,也没有一个历史上出过名的,这叫他怎么见,一个个见,去海底捞针似的捞几个人才出来,那太麻烦了,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耐心的翻阅着名刺,突然刘璋停了下来,现在他手中名刺上的这个姓名,他有些印象。

名刺上面写着,籍贯南郡,姓董名和,字幼宰,估计是无官无职,所以上面只有籍贯和姓名,并没有官职。

董和这个人或许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儿子,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前世的记忆在刘璋脑海里浮现。

董允。

董和的儿子叫董允,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董允位列四相之一,在出师表上出现的人物。

相对于儿子董允,董和或许不怎么出名,但他的出身和才干,刘璋是一清二楚的。

历史上,因为天下大乱,董和率家族西迁到益州。他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蜀地崇尚奢华的风气。

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取益州,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主持府内的事务。

诸葛亮对董和也是称赞有加,说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或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是个极为勤恳职事,忠于国家的良臣。

此人值得一见,刘璋将手中董和的名刺递给庞阙,吩咐道:“子满,你去把这个人请来,我在这里见他。”

庞阙接过名刺,应了一声:“诺。”然后他疾步的向州牧府的候客厅走去。

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