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99章 南中庙算二

三国:季汉刘璋 第99章 南中庙算二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99章 南中庙算二

第99章 南中庙算二

对于吴懿提出的分兵建议,以及分兵后合击益州郡雍氏的规划,刘璋给出了他的回应,他抚掌称赞道:“子远所言大善,正合我心。”

吴懿的计划和刘璋所想的策略基本一致,而刘璋的策略来自于历史上诸葛亮南征的筹略,诸葛亮南征是将大军在僰道县集合后,兵分三路讨伐南征叛军。

一路由丞相诸葛亮亲自领兵,讨伐越嶲郡的高定,《诸葛亮集》中有相关记载:‘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求欲死战。’。这里记录了诸葛亮俘虏越嶲郡夷王高定的妻子,占领高定洞窟的详情。

蜀汉南征的另外两路,一路由牂牁郡太守马忠领兵讨伐牂牁郡,一路由庲降都督李恢讨伐益州郡,这就和吴懿的计划不谋而合了。

不愧是坐到车骑将军位置的人,拥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刘璋心底赞了一句。

不过对于吴懿所说的三家反叛势力中,益州郡雍氏最为强悍的说法,刘璋需要进行补充一下,他从案几上的文书中抽出一封,递给了吴懿观阅。

这是一份蜀郡属国传来的文书,蜀郡属国在蜀郡和越嶲郡中间,领汉嘉、徙阳、新道、旄牛四县,境内有青衣水,河水两岸居住着青衣羌,蜀郡属国南部和越嶲郡接壤的地方,由一众旄牛夷盘踞,虽然称作蜀郡属国,听上去不像南中之地,但其实是个叟夷扎堆的地方。

吴懿接过这份蜀郡属国发来的文书,细细的看了起来,他看的很快,片刻间就将这份文书的内容了然于心。

看完文书的他,先是惊叹了一声:“没想到越嶲郡的夷王高远竟是这般有本事,将手都伸到蜀郡属国去了。”

他将文书递还给刘璋,而后思索了起来,这份蜀郡属国的文书上不是什么好消息,上面称越嶲郡的夷王高远派遣他的儿子高定,到蜀郡属国招揽旄牛羌和青衣羌,有不少叟夷部落在高定的利诱之下领兵往越嶲郡去了,其中包括旄牛羌中大种狼谭的部落。

叟夷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有大种、小种之分,大种的叟夷部落一般有六七千人,小种的叟夷则是一般有两三千人,再小些就是千余人了。

从叟夷部落的数字上来看,如果按照通常汉家官府从每户抽调兵丁,哪怕是大种的叟夷部落,也出不了多少兵,但叟夷不同于汉儿,就算是十来岁的少年,也是凶悍残忍,好战乐杀,妇女不用织布,反倒是舞刀弄枪顺手些。

像千余人的叟夷部落,能抽调出三四百人的战士,达到了四丁抽一、乃至三丁抽一的疯狂抽丁比例。

这样一来,越嶲、益州、牂牁三郡中最为强大的反叛势力,就是越嶲郡的夷王高远了,毕竟蜀郡属国南部的旄牛夷、中部青衣水流域的一众青衣羌被他招揽过去了,虽然这些不同部落的叟夷平日里没有协同作战过,只能算得上一群乌合之众,但终归人多力量大些。

对于当前的这种情况,吴懿对自家的计划进行了补充:“明公,分兵还是要分,但三路大军,当以向越嶲郡平叛的大军为首,征伐越嶲郡的兵力需要万人左右,方可稳妥的讨平越嶲郡的叟夷。”

刘璋从善如流,点头认可了吴懿的补充计划,接着他说出了他内心的规划:“子远,越嶲郡的叟夷势力最大,就由我去平定,我想让你领军先讨平犍为属国,可以依托羊官水南下,再往南拿下存县这个要地,然后和我一起合击益州郡的雍氏。”

“至于牂牁郡,辅汉校尉甘宁到了僰道县也有些日子了,军士修整的想必是差不多,养精蓄锐也有些时日了,我已发去文书,让甘宁领军前往牂牁郡平定郡丞朱褒引发的叛乱。”

“不知你意下如何。”

听到刘璋打算让自己独领一军,前往犍为属国平定叟夷的命令,吴懿一双眼睛微微瞪大了些,心头不由有些激动。

可以实锤了,他脑子闪过一个念头,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的妹子吴苋绝对和刘璋有瓜葛,不然刘璋怎么会安心让他独领一军,领兵出征犍为属国。

再联想到出征之前,他在州牧府里的见闻,他的妹子吴苋居住在别院,照顾着刘璋的儿子刘循,这是州牧府主母干的活。

他拜服而下,接受了刘璋的命令:“明公所言,自然是最稳妥了,懿愿领命。”

两人再商议了一会,待到夜深了,吴懿告退而去,刘璋却没有半点睡意,他还在思考针对南中叟夷的政策。

要说对付西南夷的方法,华夏两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的做法各不相同。

唐朝设立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这些少数民族首领除了职位上的权利,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这种做法是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的方针。

元朝是由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中央政权,统治阶层自身行政和官吏的人才十分缺乏,但对任用汉人治理西南地区的夷人又不是很放心,所以没有像唐朝一样设立羁縻府、州,而是在西南地区设立土司自治的制度,这不仅是对西南云贵地区夷人首领的妥协,同时也借此来制约汉族。

在元朝之后,明朝作为汉人帝国,自然不会延续元朝令土司自治、制约汉人的政策,因此明朝从一开始就只部分延续了土司制度。

明朝按照世袭土司管辖区域的大小,先是设立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这种设置以某种方式把土司纳入了明朝政府的官员系统,弱化了其地方色彩,强化了其行政色彩。

这就为后来在西南云贵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即将世袭的土司改为完全由朝廷任命的流动任职的官员,加强朝廷对西南云贵地区的控制创造了条件。

改土归流,刘璋细细斟酌着这四个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