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早朝在喧闹中开始,在寂静中结束。

赵祯下达了旨意会严惩那些贪官污吏,坐事犯罪,徇私枉法的官员之后,就下朝离去。

没过多久,等到中午的时候,早上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汴梁市井。

如今赵骏的名声在官场中令人很是不爽,但在百姓心中,却是渐渐传播开来,甚至有赵青天的美誉。

因为赵骏深知舆论战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出手都是拿捏七寸,先通过范仲淹提供的证据扳倒开封府,又继续深挖,抓了二马。

并且在早上趁着韩亿上朝的时候,直接派人前往三司衙门,将正在上值的韩综带走,然后迅速宣布了他的罪证。

以往官员们还是维持着表面功夫,士大夫之间也互相弹劾,但往往都会流于表面,上奏罪责能轻就轻。

比如韩琦弹劾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人的时候,就是大事化小。

实际上经过韩琦查证,他们犯的罪包括贪污受贿,以及公器私用,科举徇私舞弊,让陈尧佐的儿子以及韩亿的四个儿子全部中进士。

不过碍于朝廷颜面,韩琦只是向赵祯暗示了他们徇私舞弊的事,明面上弹劾的是他们为官昏庸无能,没有什么政绩。

正常来说大宋昏庸无能的官员到处都是,真按照这个罪名的话,那么多在家无所事事,只知道领工资没有差遣的冗官官员至少得被罢免一万多人。

但偏偏这几个人被弹劾昏庸无能,然后就被赵祯罢免。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庸碌无为,而是犯了事,只是关乎朝廷脸面罢了。

赵骏就是利用这一点,大量宣布罪行,掀起舆论攻势,占领道德高地。也算是倒逼着赵祯在舆论上被迫清除官场,整顿吏治。

这种情况下,韩综被革职,在外地担任知州的韩远有皇城司的人拿着旨意前往捉拿,韩亿本人也被迫上书请罪,被赵祯顺势免除了同知枢密使的官职,罢为没有实权的永宁军节度副使。

一时间朝堂上下诸多官员心中戚戚,在这样舆论的攻势下,没有人再敢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再为那些人开脱,使得原本朝野当中还想要从皇帝手中拿回权柄的人也少了许多。

明朝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前后杀了三万多人,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结束中国两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地位。

赵祯这次也是通过“开封府案”,前后杀了一百多人,抓了一千多人。目前后续人员还在抓捕当中,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皇城司和开封府还会继续清理余孽。

虽然这件事的事态并未扩展到“胡惟庸案”的地步,但赵祯也顺势拿到了缉捕和审判权,并且一改从前对官员的宽容。

这在历史上以“仁”著称的宋仁宗赵祯一朝,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官员们下了朝后,各自回自己的衙署办公,吕夷简与王曾、王随等相公也都回了政事堂。只是今日众人面色各有不一,政事堂内寂静得没有人说话。

今日是官家的大胜,可却是士大夫们的惨败。官家加强了皇权,却剥夺了士大夫们的权利,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很不好受。

哪怕其实赵骏来之后,他们就已经想过这一天。但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也来得这么突然。

“吕相!”

就在这个时候,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贾昌朝鬼鬼祟祟出现在政事堂门外,探了一个脑袋进来。

吕夷简略微思索,还是起身过去,低声问道:“何事?”

贾昌朝问道:“能否借一步说话?”

“慎言,慎独!”

吕夷简摆摆手,示意让他回去。

贾昌朝见到他的举动若有所思,就拱拱手离开了。

这些日子吕夷简等三相三参皆深居简出,少与其余朝臣同僚打交道。

在以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最近夏竦、陈尧佐、贾昌朝、王拱辰、章得象、陈执中、刘元瑜、王德用、韩亿、程琳等高级官员也嗅出了些味道。

韩亿不让韩综联合满朝官员上奏,就在于吕夷简等人表现得太反常了些,让他这样的人瞧出了几分端倪。

结果今日朝堂上官家果然震怒,罢免了韩亿,让韩亿心灰意冷的同时,不免有几分庆幸。

恐怕要是按照儿子韩综的意思,现在怕不止是罢免了,而是抄家灭族了。

官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令他如此性情大变?

贾昌朝等人摸不着底,就想来政事堂探探口风,但没想到吕夷简等人依旧不想单独私下跟他们交谈,他也就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

等在外面的其余还有几人,见贾昌朝无功而返,这些人便又聚在一起聊了几句,长吁断嘘叹息几声,各自散去。

而吕夷简回到政事堂内,王随就凑了过来,忧心忡忡地问道:“吕相,这可怎么办啊?”

他这一说话,就打开了话匣子。

盛度和宋绶也走了过来,都用一种担忧的眼神看向吕夷简。

吕夷简以前在政事堂有一言堂的作风,以往是王曾与他互相斗嘴作对,蔡齐和宋绶各自支持一方,王随跟盛度看戏。

但如今遇到了大事,最后还是找吕夷简拿主意。

归根到底,以往最多就是立场不同,争论也多是对一些地方施政安排的意见不一样而已。

可现在都已经快到整个官僚士大夫阶级的生死存亡阶段,情况不一样,他们自然也就只能想找一个能拿主意的人做出头鸟。

吕夷简又何尝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自嘲地指了指自己道:“老夫一个保守利益集团,你来问我?”

王随尴尬地笑笑,露出一嘴的老牙。

赵骏眼睛没好的那段时间,除了宋朝历代昏君以外,可是把宋朝的官僚士大夫也骂了个遍。

他们现在也成为了范仲淹嘴里的保守利益集团,隐隐已经走到了赵骏对立面。

“不管怎么样,这事还是得吕相拿主意才是。”

盛度上前说道:“在赵骏怂恿下,官家日益苛责,颇有些肃严庭宇之像。虽说.这或许不是件坏事,但对于大宋来说,也未必是幸事。”

他说得比较委婉,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吕夷简叹息道:“有些东西别人可以说,可以做,我们却不能,这就是执宰的悲哀。”

“是啊,如果说了,就与官家离心离德。如果做了,就与官家势同水火。因为官家不能让大宋灭亡,我们更不能让大宋灭亡。”

宋绶摇摇头。

“谁都明白这些道理,可士大夫不能毁在我们手上吧。”

王随双手一摊道:“何况赵骏崇尚武力,主张打压士大夫,提高武人地位,你们难道担心不久之后,他可能会改革军法,恢复汉唐兵制吗?”

这句话说完,众人就又陷入沉默,因为这仍旧是个士大夫们的逆鳞。

宋朝畸形的抑武重文政策,来源于五代十国武人过于放纵的后遗症。宋朝建立,文人得势之后,就不遗余力地打压,造成了宋朝武人卑微到骨子里。

可赵骏是个武力崇尚者,主张恢复汉人的尚武精神。

如今他眼睛复明之后,眼看就一步步得势,已经在打压士大夫,再重用武人可如何是好?

场中无人说话,也无人再接茬。

吕夷简坐回自己桌案上,低着头看了会公文,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目光扫视,看到王曾同样心烦意乱,将笔都扔在一旁。

每个人都没有心情办公。

官家今天的态度大变,让所有人心里都产生了危机感。

士大夫有如今的地位,是他们经过三朝争取来的,现在赵骏的出现,却让官家有了别的心思。

眼看再这样一步步下去,他们士大夫就得完蛋,谁还有心情办公啊。

“唉!”

吕夷简忽然长叹了一口气,环顾左右道:“老夫有个法子,可以延缓,却不能阻止,你们想不想听听。”

“哦?吕相果然有计?”

王随等人马上精神一振,纷纷起身从各自的位置上走到吕夷简面前。

就连老对头王曾都把目光投射了过来,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吕夷简苦笑着摇摇头:“也不算什么计,而是让事情回到它原本的正规上去罢了。”

“吕相到底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王随催促道。

吕夷简看了眼四周,政事堂保卫森严,殿前司禁卫军在门外守候。

原本政事堂有一些听候差遣的下级官吏,如孔目、吏、户、兵礼、刑等五房检正、提点,现在全都被赶出去了,只留下几个机灵的小宦官在里面伺候着。

宋绶见他样子,便会意地向不远处的小宦官道:“伱们先出去吧。”

“是。”

小宦官们便退了出去。

虽说在政事堂搞密谋有点离谱,但实际上他们都知道一些东西瞒不过官家。

赵骏已经把宋朝的政治体系给官家剖析得那么清楚,官家早就知道了士大夫们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害怕失去的又是什么。

随口的几句抱怨,官家如今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说不准就是故意给官家听的。

不过现在的密谋事关赵骏,很多东西就不方便给外人听,所以自然要小心行事。

等所有人都出去了,屋内只剩下几个宰相,吕夷简才低语了几句。

“我们与官家之间,已经有了一层隔阂。官家要保证大宋不会被灭亡,那么他就一定会倒向赵骏。”

“所以我们要保证士大夫不灭亡,就不能只想着让赵骏融入士大夫,而是要士大夫尽量去靠拢赵骏,让士大夫成为赵骏改革手中的武器。”

“正如赵骏所言,不管任何政策,都离不开吏治。改革吏治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哪怕我们的门生故吏,子孙后人会因此遭殃,但官家心软,若我们靠拢官家,靠拢赵骏,未尝不能门荫我们的子孙。”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想错了,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从前。既然有了一条未来光明的坦途,就不能够阻拦在这条道路上。那样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换一个方式,或许能行。”

“我打算向官家建言,成立一个大宋统筹国家的部门,由赵骏担任规划,我们从中辅佐。由他为大宋规划未来的发展,统筹工业、商业、法律之类的建设。”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赵骏统筹国家大事,能管得了天下事吗?”

“何况他一旦进入官场,少不得与所有官员打交道,只要方法得当,如此这般,至少保士大夫二十年不会有大事。”

吕夷简说完之后,环顾四周道:“就是过几年后,庆历新政,兴许亦能无恙。最多罢黜掉大量无能官员以及贪官污吏而已。这对于我大宋来说,不算坏事,也不算坏了士大夫根基。”

众人听罢,一个个顿时若有所思起来。

吕夷简的意思他们听明白了。

以前他们选择的方式其实已经隐隐算半对抗。

希望将赵骏拉入自己阵营里,让他变成士大夫,从而防止他革掉士大夫们的命。

但赵骏显然没有这样的意图,哪怕他去参加了科举,谁又知道这是不是糊弄他们的手段呢?

至少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听从他们的安排,也没有老老实实地听从他们的指导,而是不断去忽悠皇帝,让皇帝绕过官场给予他别的权柄。

那么吕夷简他们有什么办法吗?

没有办法。

除非把赵骏暗杀掉。

但这样无异于是让整个士大夫阶级和官家彻底决裂。

以如今官家对赵骏的重视程度,一旦真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宋仁宗也要变成明太祖了。

所以吕夷简他们不敢赌,也不敢真的与赵骏,与皇帝变成你死我活的局面。

何况他们与赵骏相处那么多天,知道赵骏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双方真没必要鱼死网破到那个地步。

那么。

既然赵骏融入不了他们。

他们,又为何不能融入赵骏呢?

打不过,那就加入!

只要跟赵骏打好关系,双方建立深厚的友谊,那么很多话就能说开。

很多事情,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想办法影响到赵骏。

将来即便自己不在了,看在他们的面子上,总不可能连老友的子孙后人都不照拂一二吧。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情世故?

只不过唯一的不同是,以前他们还有点高高在上。

即便赵骏是后世来人,他们更希望赵骏成为他们的接班人,而不是凌驾于他们之上。

可相比于自身利益。

有的时候,放低姿态,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一时间,每个人的想法,都豁然开朗起来。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