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韩琦张亢

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韩琦张亢

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韩琦张亢

一行人来到崇政殿,赵祯还没有过来。

众人稍微等了一会儿,就见到赵祯推门而入,面带笑容说道:“朕来晚了。”

见他很是高兴,晏殊好奇道:“官家今日似乎有什么喜事?”

“还是瞒不过同叔公。”

赵祯笑呵呵地道:“朕最近正在研究直流电发电机,成功地做出了一个手摇发电机。”

“发电机?”

“天呐,这么快就已经开始有电了吗?”

“简直是不敢想象。”

众人都睁大了眼睛,这才刚开始蒸汽动力,转眼间就要电力革命了?

“没那么夸张。”

吕夷简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

可投入科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赵骏没那么多时间去,有赵祯在,很多事情就会方便许多。

只是以前大宋怂得太久,周围小弟离心离德,全都拜了辽国的码头,现在才刚刚归附,还需要继续稳住威望。

这还真不是赵骏在吹捧赵祯。

赵祯睁大了眼睛,随即怒意上涌,拍案道:“好大的狗胆。”

“元昊举兵绕过祁山,偷袭了青塘,唃厮啰现在生死未卜。”

虽然大宋有青塘之意,但也不是现在。

“是的。”

赵骏笑道:“就好像地球引力从古至今就存在,可却没有一个人发现。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就摆在那里,哪怕它的存在非常简单,却几千年来无人去探索。而一旦有一个人开了头,即便再简单的事物,那也是掀起了一场革命。”

如今经过十一年的拼搏,大宋终于崛起,打出了威名,先破西夏,又败辽国,最后灭了安南,坐稳了东亚一哥的位置。

“恐怕不止是西夏,辽国也参与其中。”

赵祯问。

说着他又继续道:“目前电力的难点在于发明储存电的电池,如果电池能够发明出来,就可以依照发电机的原理,制造大型水力发电机,把电力储存起来,如此才能把电力应用于生活当中。”

“当然,官家现在做的事情在后世属于我们初中物理水平,但放在大宋,不管是大宋国内,还是同时期的整個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创新之举。”

“我们后世很多末日类型的游戏里,主角随身带的手电筒往往就是这种装置,比如《美国末日》,没电了就摇一摇,结构并不复杂。”

所以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西夏进攻青塘的问题,而是事关大宋颜面的问题。

赵祯问道。

赵祯惊讶道:“辽国也要出兵吗?”

他现在还不知道西北的事情。

“那当然。”

人类利用火焰已经几千年了,可直到18世纪才开始用蒸汽做动力。到19世纪才研究出了电,但蒸汽每天煮饭都能看到,发电明明只要一圈铜线和一个磁铁,却一直无人探究。

但此时吕夷简却说道:“陛下,发电机的出现是很让人高兴,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有另外一件事。”

众人互相看看,都认可了这个答案。

“陛下,臣觉得此时不简单。”

赵骏说道。

有的时候科学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缺的不是搞科研的时候需要有多少材料需要有多少钱,而是一个能捅破这个窗户纸的人。

如果他们在李元昊和耶律宗真那个位置,看到大宋短短十年时间,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呈现出飞跃般的增长,他们害不害怕?

关键要是这些东西还只是流于古代社会也就罢了,毕竟大宋的体量是辽国的多少倍,以前还不是被辽国打得满地找牙?

“是的,这东西确实比较简单,电磁感应、磁通、发电机、电容电阻,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实际上最原始的发电机本身就很简陋,没什么新奇的。”

赵祯非常高兴,坐到了椅子上正准备说他接下来打算开始投入电池的研究。

结果眨眼间西夏就偷袭了大宋的盟友,那大宋的脸面何在?让高丽、大理这些忠诚的小弟怎么看待?

赵骏笑道:“只要稍微学过初中物理,买一点铜线、磁铁、电容器、整流桥、电线之类的玩意儿,基本上就能够自己手动做一个,上面装个灯,摇动几下就能给灯发电。”

但他们发现大宋好像已经不再跟他们玩在一起,搞什么冷兵器作战了,武器方面开始大力发展热武器,以前那些比鞭炮威力大不了多少的火器现在能轰塌城门。

赵祯连连摆手道:“电磁感应本来就很简单,就需要一块磁铁、几圈铜线,在外面做个摇把,转动磁铁,那不就产生电了吗?”

“嗯。”

“何事?”

“哦嚯嚯嚯.”

并不是他们站在上帝视角或者已经知道李元昊跟耶律宗真会晤结盟的事情,而是简单的换位思考。

“你的意思是,赵元昊此举,就是意在挑衅大宋,挑起全面战争?”

晏殊说道:“之前汉龙说过,西夏和辽国不会接受大宋越来越强,他们越来越弱的事实。此番想来,就是征兆。”

赵祯笑得合不拢嘴道:“有这么夸张吗?”

赵骏双手好像环抱一样上下挥动着,颇有些激动地道:“这是能够载入史册的事情,也许大宋电网就在此奠定基础!”

之后居然还研发了火车,能够在不借助马和船的情况下,日行千里。

这还得了?

如此一来,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上,西夏跟辽国都要被大宋甩到不知道多远去了。

他们原本的骑兵优势将荡然无存。

更过分的是以前西夏和辽国还能在士兵素质以及军队将领能力上占优,可现在大宋屡次整顿兵马,淘汰老弱,训练士卒,军队素质正在飞速提升。

这样下去到最后西夏和辽国将不会再有任何优势,再加上大宋的国力,兵马数量,吞并他们两个国家也是迟早的事情。

因而这种情况下,只要李元昊跟耶律宗真不是蠢材,就必须要未雨绸缪,趁着大宋还没有全方面完成超越之前,抢先一步下手,挑起战事,试图将大宋扼杀于摇篮之中。

“西夏进攻青塘,肯定是想要挑起和大宋之间的战事,吸引我们在西北的兵力。甚至看能不能调动中央禁军驰援,趁着中央空虚,辽国大举入侵河北。”

赵骏沉思着说道。

“奇怪,辽国即便举国之力南下,以如今我们在河北的防御能力,他们能突破吗?是什么给了他们自信?”

范仲淹挠挠头,他对于河北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那里布置的火炮多如牛毛。

辽国有那突破河北的能力吗?

“不管他们能不能突破,我们都见招拆招就是了。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赵骏说道。

他们当然不可能判断到辽国和西夏的所有计划,但如今的大宋已经有了不虚任何来犯之敌的底气,管你来多少人,我自一力降十会。

说着赵骏就又兴奋起来道:“既然西夏和辽国送上门,那我们也不能客气。”

赵祯也兴奋道:“大孙是想趁着这次吞并西夏和辽国吗?”

“那倒不是,现在咱们国内正是上升期,吞并西夏和辽国那么大的土地,一下子就能让大宋领土达到九百万平方公里,胃口太大容易撑着。”

赵骏摇摇头道:“慢慢吞慢慢消化才是王道,这次就先收点利息,我看燕云十六州与卓啰和南就很不错。”

燕云十六州是哪里就不用多说了,卓啰和南就是后世兰州以北的皋兰、白银、永登、靖远、天祝藏族自治县、景泰等地,目前是西夏跟青塘、大宋之间的三角地带。

卓啰和南大概十万平方公里,加上燕云十六州的话,那么大宋二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上就能突破到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看似没怎么多少,但对于大宋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开疆拓土。除非大宋正式开始对西夏和辽国的灭国之战,不然的话想大范围增加国土面积,还是有点难度。

“唉,朕总觉得既然大宋恢复强盛,就应该趁胜追击,至少在朕在位的时候,也想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啊。”

听到赵骏的话,赵祯叹息了一声。

“其实也用不了多久。”

赵骏笑道:“这次如果再次打败西夏跟辽国,我们在努力发展,他们就越会心惊胆战,到最后他们要么自我灭亡,要么孤注一掷,又何必急于一时?”

“是啊,若我是元昊与耶律宗真,也只会急于与大宋决战,因为再拖下去,谁都知道摆在他们面前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晏殊说道:“因而我们都觉得即便这次我们不灭亡西夏跟辽国,未来三五年,也基本上就是如此了。”

“若是如此就太好了。”

赵祯高兴不已,要知道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堪比历代开国皇帝之功了。

如果大宋在他的手里能够吞并西夏与辽国,怕是历史上李世民的地位都要不保,历代帝王排行榜里,争一争前三都没什么问题。

“那以汉龙的意思,这次元昊来袭,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按兵不动,等青塘覆灭之后再动手,顺势吞并青塘,还是立即出兵,打元昊一个措手不及?”

吕夷简看向赵骏。

赵骏微微沉吟,前者吞并青塘就合情合理许多,让李元昊帮他们清理障碍,再顺势夺取,但这显然违背道义。

后者不违背道义,却有可能让唃厮啰政权依旧存在,那么他们就不好吞并青塘。

虽然政治是肮脏的,国家利益面前无需要道义,然而这会开一个坏头,让大宋周围的盟友国家从此对大宋埋下不信任的种子,不利于团结。

哪怕大宋最终目的是吞并他们,可至少不是眼下。那是一个未来长远的计划,可以循序渐进,也可以待时而动,不能急躁。

想到这里,赵骏就说道:“立即出兵吧,这是一个信号,告诉周围盟国,大宋一定能保护他们的安全。”

“好。”

赵祯点点头。

“那派谁去?”

众人看向范仲淹。

范仲淹之前任陕西路与河北路经略使,这是个临时设立的官职。

他回来做宰相之后,陕西路跟河北路就没有主官了。

主要官员为陕西四路与河北两路转运使。

转运使显然担当不起国战大任,因此还是需要一个主要统筹官员。

而如今范仲淹大宋军神的名誉满天下,不管是在天下人眼里还是在敌国眼里,他都已经是大宋最能打的人。

“杀鸡焉用牛刀?”

赵骏笑道:“打个西夏都要老范去,那没必要。”

“那让谁去?张亢吗?”

赵祯问。

除了老范以外,张亢就是进士出身里文官第二能打的,至于让狄青去的话,就怕陕西路那些转运使不服一个武将骑在他们头上。

“让韩琦去吧。”

赵骏说道:“以前韩琦不行那是大宋不行,现在大宋行了,韩琦应该也行了。”

韩琦资历老,二十年前就是榜眼,如今担任监察院知院,与公检法一起行事监督权,去年赵骏提了开封府政治地位,把开封知府提到了正二品,顺便也把监察院和大理寺提了上来。

这样警察部、监察院和大理寺,就成为了后世公安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三大公检法的地位。目前相当于政制院下一级机构,主官也兼任政制院候补同知。

当年第一次宋夏战争的时候,赵祯启用范仲淹为西北主官,那是因为当时的大宋只能用范仲淹的龟缩战术,引诱李元昊过来打仗,采取防守反击。

现在不同了,大宋强了,韩琦作为力主出兵决战的人,就可以采用他的对策。

“韩琦打仗不是不行吗?”

赵祯诧异道:“他在各部主政还算不错,但历史上他那打仗水平。”

“他打仗确实不行,不过不是我吹啊,现在优势在我,西北就算是拴条狗都能赢。”

赵骏笑着说道:“主要我是看中了他的主政能力还算不错,打赢了之后让他好好经略一下陕西,安抚好民众,别出什么岔子就足够了。”

说着他稍微想了想,又道:“再派张方平辅佐一下,再派几个得力大将,应该也就没什么差错了。要是这样都能输,那直接告诉韩琦,自己麻溜上吊,省得上军事法庭被枪毙。”

“嗯,那就这样吧。”

赵祯其实有点不置可否,历史上的韩琦其实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也十分反对李元昊庆历和谈的勒索,还上书陈述救弊,之后也认同范仲淹的防守反击战术,颇有建树。

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他打仗确实不太行的能力,所以赵祯不太想让他去,安安心心当个政务官就行。

不过赵骏似乎想让他把陕西路治理好,毕竟韩琦打仗不太行,但治理地方和政务确实还可以,这一点不能黑。

只是赵祯觉得赵骏有点托大了,就算要治理,也等一个大将拿下西夏再治理啊,没必要开战前上一个打仗不太行的人去。

唯有赵骏笑道:“老哥还是担心。”

说着沉吟片刻后就道:“若是实在担心的话,那就让张亢也一并去吧。其实我没有考虑失败的情况,毕竟现在西夏跟我们大宋实力差距太大了,真就是栓条狗都赢。我还是考虑韩琦坚定主战,能鼓舞士气。另外就是既然盯上了西夏那么大的土地,还是要选一个靠谱的人去治理才行。”

“嗯,让张亢去也好。”

赵祯这下就放心了,如此一来就算是万无一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