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

作者:玩蛇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8

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

九月下旬,凌厉的秋风拂过河北平原,吹到了汴梁城下。

城中繁华依旧,甚至更加兴盛。

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好像一点都没有影响到这里,除了粮价每石略微涨了十几文以外。

不过这都是正常的波动,原因是运河发生了一次事故,导致运粮船比原定日期晚了半个多月才到开封,谈不上是受到了战事的波及。

今天早上朝会关于宋夏战争的议题除了兵部和枢密院报告了一下昨日又发了一批物资前往陕西,以及向朝廷汇报了一下前线情况以外,甚至都没有过多占用议论的时间。

因为宋军已经赢麻了,前不久战报传来,宋军主力自从攻破河口之后,就开始分兵,一路由景泰率领,北上进攻卓啰城。一路往西去,继续进攻湟州。

昨天刚刚发过来的消息是景泰配合泾原路的宋军,已经对西夏的卓啰和南地区采取了合围的形式,卓啰城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态势。

而西线也进展非常顺利,宋军主力抵达了邈川城外,现在正在拔掉城外李元昊布置的钉子,一旦处理了城外的西夏军,那么围攻邈川城,把整个青塘握在手中,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总得来说,开战到现在不足两个月,宋军正式出发不到一个月,西夏军就连战连败,损失了数千人马,战略地点和防守区域接连丢失,可以说一败涂地。

这就导致大宋朝野上下对于此战的结果非常乐观,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边境一场不大不小的普通战役,还不如国内的事务要紧。

因而除了兵部和枢密院日常汇报一下情况以外,别的部门也最对偶尔提一嘴,也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实在不值得为了一场必胜的战斗而天天挂在嘴边。

“我说过吧,西北那边栓条狗都能赢,我们与西夏之间的国力差距已经非常大了,他们就算全民皆兵,全都押上,也就是来送人头而已。”

回到政制院后,诸多宰相开启了常例会议,赵骏看着桌案上关于西北战事的公文,笑了笑对众人说道:“我看去西北的汴梁禁军,回来过年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了。”

“嗯,西北那边战事确实比较顺利,不过先不谈这个了,先谈谈今天的议题吧。”

晏殊此时的脸色比较严肃。

因为今天的议题还是比较重要,除了国内一些其它琐事以外,最大的议题就是十月份政制院改组的问题。

自从七月份王曾病逝之后,吕夷简这边也基本处于病休退居二线状态。

对于吕夷简这样对权力**把控极大的人来说,一周只有一两天时间来政制院坐坐,有时候就坐一会儿便坚持不住,回家休息,可见病情严重。

所以十月改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各部尚书都在盯着这个位置,朝野内外对于十月改组的事情关注度可比西北大得多。

听到晏殊的话,赵骏点点头,说道:“那就先说说吧。”

“自然资源部和工部、铁道部对长成铁路沿线的考察已经做好,报告今天早上提了上来,我简单看了一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怕是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还是道路情况复杂,山地太多做不到那么平整。”

晏殊说道:“这条铁路是不是先搁置起来,等以后再说?”

长成铁路就是赵骏规划的第二条铁路,第一条铁路是汴南铁路,汴梁到南阳,目前已经修到了许昌,进度不算快也不算慢。

而为了完成赵骏提出来的经济循环,第二条铁路就必须连通陕西的长安和四川的成都。

但显然四川与陕西之间的道路..

“搁置是不能搁置的,其实你们应该也明白,我规划这条铁路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经济内循环,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川蜀地区的控制,为以后拿回云南做铺垫。”

赵骏双手交叉放在鼻下,沉吟着说道:“它的战略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即便不考虑以后,也得考虑当下,如今巴东、巴中地区豪强林立,当地社会几乎与奴隶制没什么区别,朝廷要想改善这个情况,铁路建设势在必行。”

“那道路的问题?”

“秦惠王为了开蜀道,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修出栈道南下吞并蜀国,加强了国力,现在我们的生产力比秦国时期强了不知道多少,还怕不能开蜀道吗?到时逢山开山,用火药炸开就行。”

“好,那我到时候知会一下沿线的官府,让他们每地都各自估算一下铁路经过他们区域的时候需要的花销和各自投入成本。”

晏殊就把这件事情记下。

现在倒不是要直接开始修第二条铁路,而是处于规划和研究阶段。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有些事情是需要立即就开始行动的,因为可能一耽误就会错失良机。

可对于另外一些事情来说,就不能太急,也不能一拍脑袋做了决定就必须马上要钱做,还得经过各种研究和规划。

不然像铁路这样,如果一说要建就马上建,万一没修好,那就涉及的是投入打水漂、实际建设当中遇到各自阻碍困难以及各项安全的问题。

所以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要慎重。

“接下来就是物理学院今天早上也把蒸汽轮船的设计图交了上来,他们与船舶案那边组成的专家小组,将一台蒸汽机用于轮船实验。”

晏殊换下一条国务道:“经过多次试验和研究改装,他们认为可以建造一艘超过十丈的钢铁蒸汽轮船先试一试。”

“十丈,差不多三十来米,我记得历史上第一条蒸汽轮船“克莱蒙特”号是四十五米,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以每小时6.4公里速度,航行91.4公里,标志着蒸汽轮船的诞生。”

赵骏沉思片刻,然后说道:“轮船我觉得可以不需要这么保守,大宋以后是要开拓世界的,航海业必须支撑起来,船只就是重中之重。给物理学院那边说了一下,我欣赏他们开拓的精神,放心大胆地去做,不要有什么顾虑,国家会支持他们。”

“嗯,好。”

晏殊点点头。

接着李迪也推了推眼镜。

自从透明玻璃出现之后,慢慢也开始应用于生活当中。

像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产物,自然也被物理学院一直用来研究。

于是汴梁去年就出现了眼镜店,给近视眼、老花眼、远视眼等等眼疾患者带来极大的福音。

李迪说道:“今年刑部打算推动一项司法改革,是关于国际犯罪的原则问题。”

“已经立法了吗?”

“立了,根据汉龙你的意见,目前确定属地、属人、保护、普遍四项原则。”

“嗯,随着我们国际贸易加深,与周边各个国家的交易往来频繁,像这样的犯罪之后就逃往国外,或者在国外犯罪的,还是要严格立法要求。”

赵骏说道。

最近几年出国热的潮流已经起来了。

特别是往日本和高丽那边的颇多,随着日本诸多金银矿山发现,很多人出海前往日本淘金。

但也因此犯罪率飙升。

不少人在国内犯罪潜逃,就偷渡到日本高丽,在当地为非作歹,形成了庞大的黑恶势力。

日本那边烦不胜烦,却又忌惮大宋在对马岛驻军,所以就上书大宋这边,希望大宋能够给出一个解决的方法。

赵骏这才想起了以后随着蒸汽轮船的出现,国际贸易势必会更加兴盛,这样的犯罪问题也会不断发生,于是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立法,现在刑部已经做好了法案。

“那我就批了,明年就正式颁布。”

李迪道。

“嗯。”

赵骏点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贾昌朝、张士逊、蒋堂等人也各自说了一下分管部门的一些重大议题。

教育部今年又要组织科举考试,按照政制院的要求,今年关于数理化的内容要提高到20%,这让教育部和礼部那边有些为难。

庆历四年教育改革,先纳入的是数学,毕竟数学在唐代就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而且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达,明显学习数学之风比较流行,因此这一点倒是无人反对。

但从去年开始,就纳入物理跟化学了,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很多秀才抗议这项改革,朝野内外也有不少利益相关的朝臣上书请求,希望朝廷可以暂缓。

只是这项政令还是被赵骏强行推动了下去,不过刚开始数理化的内容还不算多,大概占据整个考试内容的10%左右。

今年又要提升比例,教育部和礼部表示反对。

可惜反对无效。

没办法。这段时间肯定是阵痛期。

损害了大量以前只关注儒家经典的秀才利益。

但这些事情总归要去做,否则就无法提高人们学习数理化的积极性。

考科举当官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果不把数理化纳入科举当中,想要迅速推广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众人一一把各部门的主要事情都谈完后,气氛才终于到了最后的临界点。

“好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项事情了。”

赵骏轻轻扬了扬手中的公文道:“这是吕许公今天早上向官家递交的辞呈,他说老病不堪,想要颐养天年,官家虽不忍,但一来吕公确实病重,二来十年任期到了,也就只能如此。下个月,政制院就又要改选了。”

他这话说出来,宋授和蔡齐都紧张了起来。

吕夷简是个权力**很重的人,从前几年开始,他的病情就一直不太稳定,时好时坏。

但即便是如此,他也依旧不愿意病退,甚至连赵祯给他放病假,他都坚持要带病工作,只要身体好转,就一定要跑到政制院来刷一刷存在感。

是他热爱工作,愿意为国为民奉献身躯吗?

当然不是。

是因为政制院的权力表面上来自于赵祯,实际上是来自于他们人坐在政制院里,拥有批阅奏折和影响人事调动的权力。

除了国家大事以外,各部门的人事变动,官员的升迁、贬谪都由诸多宰相把持。

这就意味着只要吕夷简还在政制院一天,那他依旧还能把持着权力,为他那一派的徒子徒孙提供可以向上升迁的“政治资源”。

特别是他还需要坐在那里,为他的几个儿子保驾护航。

一旦他没了,那人走茶凉,他那一派不管是遇到政治对手的打压,或者遭遇到一些其它事情,都有可能让派系完蛋。

所以他只能强撑着。

但现在显然已经撑不下去,特别是王曾死后,吕夷简的身体情况也是每况日下,据说已经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了,能不能撑过今年都难说。

因而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就只能选择松开手中的权力。

他那边是走了,宋授和蔡齐就麻烦了,历史上他们俩个人属于早死类型,五十岁左右就挂了。

但现在倒是还算安然无恙,看情况再干十年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赵骏以十年任期为借口,他们两个就必须退下,让习惯了权力的人放开权柄,恐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关于十年任期这件事情,我有些提议。”

贾昌朝忽然开口。

赵骏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没有阻止,只是看着他道:“什么提议。”

“蔡相和宋相劳苦功高,且年岁并不高,早早地退离是国家的损失,我觉得若是没有其它因素,还是应该留任比较好。”

贾昌朝说道。

“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赵骏看向众人。

“这个建议我是比较认同的,毕竟都是为国家操劳了半辈子,治理经验还是比较丰富,早早退下实在是太浪费了。”

“我赞同。”

“我也赞同。”

众人都赞同,甚至连范仲淹都没有反对,举手同意。

“那到时候向官家汇报一下吧。”

赵骏说道。

“呼。”

蔡齐和宋授这才舒了一口气。

其实他们知道众人赞同并不是为了他们俩,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毕竟都是权力最顶端的人,谁又希望自己早早退下呢?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只要开了这个头,那么他们以后也就有理由继续留下了。

而对于赵骏来说就比较无所谓,一来这几个人还算听话,使着顺手,不像吕夷简和王曾,老闹幺蛾子。

二来他虽然定下了最多十年的任期,可如果是皇帝挽留,不允许致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叫老干部发挥余热,不算破坏赵骏定下的规矩。

如果以后遇到那种不听话的,干个几年任期一到,要是赵骏不满意,那直接让赵祯不挽留,不就正常退休了吗?

所以政治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那就这样,你们下周把要举荐的人列个名单出来,等下个月朝会的时候就可以正式提交名单了。”

赵骏敲了敲桌子道:“名单我希望大家慎重一点,宰相不仅仅是位高权重的位置,同时也是为国为民的位置,以后如果出现问题,举荐人可是要被我纠责的。”

这里指的问题不仅仅是处理能力的问题,还要有私德品质的问题。万一以后查出宰相是贪官污吏,那政制院的脸面可就丢大了,所以宰相要求高一点是很合理之事。

众人点点头表示明白。

“那好,散会吧。”

赵骏站起身收拾了一下文件就准备出去办公。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有人敲了几下门。

“进来。”

赵骏已经站起来了,扭头看下门口。

门外有人推门进来,是政制院今日当值的官员,进来先拱手一礼。

“什么事?”

赵骏问。

那官员急匆匆走到赵骏身边,弯腰低声道:“知院,辽国进攻高丽,十万火急!”

辽国进攻高丽?

赵骏当时就楞了一下,随即不由自主地问道:“现在什么情况?”

“辽国已经攻破了高丽北部防线,高丽国王退往高丽西京,就怕辽军继续进攻,开京都守不住。”

官员说道:“高丽国王遣使者向我们求援,数日前抵达了登州,登州太守知道情况危急,便立即派六百里加急送来朝廷,刚刚才到。”

“他们的攻势居然这么快?”

赵骏皱起眉头。

高丽到大宋虽然有船直达,可船只过来,再从海边传信到汴梁,最快估计也得大半个月。

这么久的时间,高丽已经被人打到了西京,恐怕已经是危在旦夕了。

难道高丽这个好二儿,要马上就要凉凉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