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

作者:玩蛇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8

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

第441章 又被抢劫了

赵骏这次出京的第一站是幽燕。

幽燕地区两年前才收复回来,治理是重中之重。

不过既然要路过河北,那自然也要搂草打兔子,顺便视察一下河北现在的环境。

他没有选择走运河水路,而是走官道陆路,就在于方便沿线开展工作。

马车一路向北,没有去封丘,而是走酸枣,从汲县渡过黄河。

因为赵骏还要去一趟武安钢铁厂,看看那里的情况。

一路平安无事。

沿途每到一地,当地官员、御史台、皇城司都会过来汇报。

三者结合,加上随从走访调查。但凡其中有任何一个对不上,就能够看到当地必然出现端倪。

然而沿途原武、酸枣、胙城沿线都没什么特别之处。

当地治安、官员清廉度、各种建设,都相当优秀。即便有出现治安事件,或者贪污**,也都第一时间被处理。

可以说当地哪怕是有问题,也只是正常出现的问题。而不存在那种政商、政黑结合产物。

没有保护伞,没有欺压良善,没有不公正现象,甚至连目前天下广泛存在的基层吏员嚣张跋扈,蛮横无礼的现象也极为罕见。

一切都在往正常的道路上发展。

若赵骏是个阴谋论者,说不好就要怀疑其中有什么猫腻,脑补一出背后有一只惊天大手在幕后操纵的戏码了。

但事实上这才是正常现象。

因为这是京畿地区,开封府管辖的天子脚下。

特别是自从上次赵骏在封丘遭遇打劫之后,朝廷就多次严打。

开玩笑。

赵骏被当地黑恶势力打劫,都出动军队剿灭了,地方官府再不行动,那不是作死吗?

所以京畿周边的各县对待本县问题是往死里搞。

地主豪强,地痞劣绅再想为非作歹,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官员更加不敢贪腐和滥用职权。

可以说现在京畿周边别说黑恶势力,就算街头混混泼皮,也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影。

一旦出现游手好闲,不耕作不工作的,官府是真会把人抓走,送去修桥铺路,建设各种设施。

甚至有客商路过这县,当地恶狗对他叫唤几句,都得挨衙役两巴掌。

在这种情况下,有问题才叫不正常。

赵骏沿途所过开封府各县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让他很是满意。

于是每到地方,看到情况之后,都做出表扬,并且也发表了一些讲话,激励当地官员,让他们再接再厉。

过了五六日,队伍就抵达了汲县渡口,过了黄河就是汲县县城,之后一路往北就是武安了。

现在全国各地搞建设,华北平原的官道虽然没有用水泥路,可夯土路面修得也非常整齐宽阔,车队可以说是通行迅捷。

若不是要停留在地方上两三日开展工作,调查当地环境,从汴梁到汲县这不到一百公里距离,两天就足够了。

三月十二日清晨,车队徐徐抵达了汲县渡口处,众人下了马车,远远地眺望渡口,看到了渡口船只。

黄河自古以来渡口非常多,南北交通就必须要有摆渡行业。其中有为普通人准备的小船,也有为商旅准备的大客船,价格自然不一样。

他们一行有三百余人,便在当地包了两艘大客船,连带着行李和马车都登船之后,就启航直奔河对岸。

赵骏等人也脱下了官服,穿上了普通衣服,装成过路的商旅微服私访。

此刻黄河波涛浩瀚,汹涌江水滔滔。

众人站在甲板上,靠在栏杆边眺望着数里外对岸的风景。

“现在大河的水虽然还未清澈,但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浑浊却没有那么黄,上游的治理还是很有成效啊。”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清风徐来,吹动他衣角翻飞。

杨告曾经出使西夏,见过黄河上游是什么情况,说道:“这都是知院治理有方,防备泥沙流失所致。”

赵骏知道他喜欢拍马屁,毕竟胡宿曾经说他喜事权贵以要进,笑道:“不用恭维我,我只是下了治沙治河的命令,功劳属于种树、修河的百姓。”

“是是是。”

杨告附和着笑着点点头。

杨察说道:“知院,咱们这样微服私行,真能瞒过地方官吏吗?”

“自然是瞒不住的,但打的是时间差。”

赵骏说道:“我每到一处,都不通知地方官府,我的行踪不是固定的,也没有人知道我具体要去哪里,即便天下官员知道我又要出巡,也很难掌握我的踪迹,等到知道的时候,基本上我也能在当地暗访一两日,这就足够了。”

“原来如此。”

杨察恍然大悟。

赵骏笑了笑。

他当然明白自己很难隐瞒住踪迹。

但这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如果没有朝廷通知,地方官员又怎么可能知道他去了哪里?

就算是上一个县的官员在得知他来之后,冒着巨大的风险马上派人去通知下一個县的官员,在时间上也很难来得及。

更何况人性都是自私的,除非上个县的官员与下个县的官员有极深的利益纠葛,否则谁会作死这么干?

一旦被赵骏发现,那肯定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微服私访很难,不过在抵达下一个县的区域之后,有那么一两天,打个时间差,让地方官员没那么快知道还是很容易。

只需要派人在当地查一查,问一问,听听老百姓的声音,自然也就明白这个地方的情况是个什么样。

因而他也不担心到地方后被欺上瞒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防微杜渐。

“这一路还是太平,说明地方治理得不错。”

赵骏说道:“不过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幽燕,那里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正好可以聊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

“聆听知院教诲。”

每个人的脸上都非常严肃。

这一路走来,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听赵骏分析。

因为赵骏的话每次都点到了关键位置,让他们原本不能理解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清晰透彻起来。

就听到赵骏说道:“我为什么要去幽燕呢?因为辽国统治燕云已有上百年之久,如今回归不过两年,人心未能归附,所以必须要去当地看看情况。”

“而且朝廷虽然派遣了官员,但当地的治理还需要与各大家族商议,共同建设,并且朝廷还得任命这些地方大家族,以此维持秩序。”

“可以说,现在幽燕地方,并不是朝廷在完全管辖,而是与当地各大家族共治。这对于朝廷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朝廷要的是地方稳定,人心向宋,而不是只认地方豪族,不知道大宋朝廷是何物。”

“来。”

说着赵骏又看着众人笑道:“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解决燕云人心归附的问题?”

简单地讲,其实就是如何解决地区忠诚度以及百姓的归属感。

燕云十六州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分裂出去的,到现在都一百多年了,当地的汉人与中原汉人割裂了怕是得有好几代。

就好像后世海外华人,有很多人的祖先清末民国时期就去了海外发展,他们还有多少自认为是中国人?

所以想要快速让人心归附那不现实。

目前大宋朝廷这边结合当地情况,为了防止出现过于激进的政策,导致燕云汉人反感,就与当地大家族势力联合统治。

一是派遣朝廷官员过去治理,推行朝廷的仁政。

二则任命那些投降比较早,诸如玉田韩氏、昌平刘氏、医闾马氏和卢龙赵氏等,以此安定民心。

但这样做就相当于晋朝时期,与世家大族共治燕云,对于朝廷中央统治很不利。

因此赵骏现在考校众人,未尝没有别的意思。

杨告机敏,想到了这一点,立即说道:“朝廷怎么能容许有地方士族共治?这严重影响了朝廷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威严,下官觉得,可以拿他们开刀。”

他以为这话深得赵骏之心。

不料赵骏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没有说什么。

王安石沉声道:“不可。”

“为何?”

杨告略有些不满道:“如今已经不是晋时了,朝廷的法才是王法,怎么能让士族与王法并列?”

“朝廷这样做是为了稳定,如果当地的家族影响到了稳定,朝廷铲除是正确的。”

王安石说道:“但如果那些家族在当地威望很高,很得民心,那么铲除他们就只会造成不稳定,这显然不可取。”

“嗯,我也以为是这样。”

李孝基是李迪的孙子,自幼耳濡目染,也有一定大局观,说道:“朝廷肯定不能允许地方家族强大,然而燕云刚刚归附,就对他们动手,只会让百姓惶恐。”

“额”

杨告还想说点什么。

赵骏点点头道:“不错,介甫和伯始是对的,道之还是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

他继续道:“我当然也想清除掉这些地方家族,但如果他们对国家和地方有利,那么就可以暂时留着,以此维护国家稳定。”

“这样只需要增强当地官府权威,提高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慢慢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以此让朝廷的权重高于地方家族权重。”

“几十年后,大家都习惯了朝廷的治理,自然也就没有人记得他们了。”

“当然。”

说到这里,赵骏一顿,然后笑道:“若这些家族在当地不得人心,常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那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办?”

这下众人用脚指头想都明白了。

陈希亮马上说道:“铲除他们,以安民心!”

“正是。”

赵骏大笑道:“其实要让民心归附也简单,老百姓想要什么,朝廷就给他们什么。”

“民心都是淳朴的,百姓的愿望也很简单。”

“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头上没有人欺压他们,有人能够给他们主持公道,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只要这一切朝廷能够做到,那么民心自然归附,百年前就离开中原的燕云,自然也就能融入进来,真正是为一体。”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燕云百姓明白。朝廷百年来没有让他们回家是不得已,但朝廷从没有忘记过他们。”

“现在他们回来了,朝廷将对他们一视同仁。我大宋百姓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绝对不会区别对待,也不会再有苛政和压迫。”

“如此一来,燕云百姓,大抵也会慢慢认同朝廷,也会重新拾起自己汉人的身份,与我们不再有隔阂。”

这就是赵骏这次第一站选择前往燕云的目的。

虽然燕云十六州成了一百多年的辽国领土,但双方的文化和思想并没有完全割裂,那里也一直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观。

只不过如今燕云百姓心中其实非常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命运。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后世香港回归的时候,很多香港居民面对这样的情况十分忐忑,不是他们不爱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是不知道中国会怎么对待他们。

后来中央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实行港人治港,延续以前的策略,让香港人知道国家并没有要大刀阔斧的意思,这才安抚了人心。

如今的燕云也是这样。

他们已经习惯了辽人的身份,突然又变成了宋人,一时缺乏归属感,对于朝廷的治理,天然带着一丝抗拒和防备。

而要想打消这样的顾虑和防备,一般有两种办法。

一是通过时间和教育解决,慢慢融合,发展当地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下一代改变这种思想观念。

等几十年后,基本上就完成了身份转变。

就像秦朝刚统一的时候,六国遗民都不认同,很快发生了剧烈反抗和起义。

但等到汉朝建立,几百年慢慢融合统一,到东汉后期,基本上就已经不存在什么七国子民,只剩下一个身份——汉人。

二则是通过仁政,知道当地百姓想要什么,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

百姓普遍都是朴素的,即便有白眼狼,对他好他却觉得理所当然,可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感恩谁。

就如同刘备不过布衣出身,但在乱世中坚守仁义二字,最终创建季汉,三分天下一样。

当地百姓受到欺压,那就帮他们解决欺压。

吃不饱饭,就帮助他们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体系,发放生产资料,帮助他们耕作土地,养活自己。

喝不到水,就帮助他们挖建沟渠,打井修河,让他们能够不用为水发愁。

朝廷解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发展建设。

那么百姓也会很快认识到如今的大宋朝廷与曾经那个对百姓刮地三尺的大宋朝廷已经完全不同。

归属感的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知院高明!”

“有的时候想问题想得还是太复杂了,知院的话,才是一针见血。”

“正如知院所说,看待问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啊。”

众人对赵骏的高瞻远瞩心悦诚服,一番见解也是让他们如拨云见日般茅塞顿开。

看待问题的方式,自然也就变得不同起来。

赵骏却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们以为这是赵骏的策略,却不知道真诚才是必杀技。

真诚待人,人才能真诚待我。

若非如此,抗日时期根据地的百姓为何如此踊跃支持我党呢?

大家正说着。

便在这个时候,船队也渐渐靠向北岸。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抵达北岸渡口的时候,从远处上游黄河岸一条满是芦苇荡的支流当中,忽然飘出二十多艘小舟,飞一般向着他们冲来。

每艘小舟上都有十余人,加起来怕是得有二三百。他们分工明确,迅速靠拢,隐隐将两艘客船合围之势。

船上的船老大拍手愁容道:“坏了,遇上水盗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顷刻间,赵骏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啥意思?

自己出行一次,就得被打劫一次。

大宋治安还能不能好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